(圖:Getty/iStock)
聖經公會公佈了一項全面的分析報告,闡述了文化、宗教、政治和經濟如何影響全球各地人們對聖經的參與。
《帕特莫斯類型學報告》由聯合聖經公會制定,並以蓋洛普的數據科學為基礎,考察了七個「宣教集群」中的 85 個國家和地區,揭示了當前聖經工作的機會和障礙。
該報告以今年稍早發布的配套研究——帕特莫斯世界聖經態度調查——的調查結果為基礎。該調查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涵蓋了超過 91,000 人。
研究顯示,全球絕大多數人相信上帝或某種更高的精神力量,七個全球集群中有五個表示宗教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很重要。
調查也顯示,非基督徒對《聖經》表現出驚人的開放態度,十分之一的人表示有興趣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這項調查和新的類型學報告共同將討論的焦點從簡單的獲取聖經轉移到更具體的條件,這些條件有助於(或阻礙)人們實際閱讀、信任和應用聖經。
該報告指出了七個跨越地域和語言的共同環境—「集群」。每個集群都對教會網絡、宣教機構和聖經機構具有明確的策略意義。
第一類國家包括基督教信仰雖小但有韌性的少數群體,這些群體生活在以穆斯林為主的社會中,經濟條件受限,基礎設施不足。這些國家包括乍得、馬利、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塞拉利昂。
宗教信仰根深蒂固,但人們接觸聖經的機會和識字程度仍然很低。然而,許多人都在尋求生命的意義。
在這些地區,平均只有 3% 的人擁有聖經,61% 的人認為基督教是西方宗教,94% 的人表示信仰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很重要。
報告強調,需要進行口頭和音頻形式的聖經學習活動、以青年為中心的活動以及建立強大的本地夥伴關係,以促進信任和聯繫。
在報告定義的第二類地區,基督教仍是主要信仰。然而,其影響力和信仰度正在穩定下降,尤其是在年輕一代。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很低”,這些國家世俗少數群體正在不斷壯大。
該集群主要涵蓋中歐和東歐國家,如阿爾巴尼亞、匈牙利和俄羅斯,但並非僅限於這些國家,葡萄牙、希臘和馬耳他也屬於該集群。
該群體中只有 59% 的人認為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有意義的作用——明顯低於 73% 的全球平均值。
此外,該群體中有一半人擁有聖經,但每週只有9%的人使用。每週去教會的人也只有12%。
然而,人們對《聖經》仍然抱持敬畏之心,57% 的人表示有興趣進一步探索《聖經》。
該報告呼籲採取透過人際關係而非正式的宗教結構來重建相關性和信任度的方法。
第三類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穆斯林人口占絕大多數(90%),基督教少數群體立場堅定,但面臨政治和社會壓力。該類地區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以及以色列。
該群體中約有一半人認為基督教是西方宗教,85%的人表示宗教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很重要,但只有2%的人擁有聖經。
在基督徒中,40%的人每週使用聖經,20%的人每週去教會。
公開傳福音往往受到限制,但人們對信仰的好奇心卻始終存在。報告建議採取「謹慎」的、以關係為基礎的數位互動策略,同時努力增強地方教會的「信心和韌性」。
第四類國家涵蓋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智利、巴西、哥倫比亞和墨西哥,但由於菲律賓與本研究發現的其他地區具有共同特徵,因此也被納入其中。在這些國家,基督教仍然影響文化,但逐漸被世俗主義所取代。
儘管如此,人們對聖經的熱情依然很高。聖經擁有率為74%,其中37%的人每週使用聖經,34%的人每週參加教會活動。
報告建議,應以聖經為切入點,直接探討「經濟不平等、青年文化和認同問題」等日常現實,幫助聖經與現代生活保持聯繫。
第五類群體包括高度發展的世俗社會,其中許多人認為自己沒有宗教信仰。這些群體涵蓋西歐、北美和澳大拉西亞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
雖然聖經的擁有率很高,但經常使用的情況卻很少,因為它“常常被視為過時或無關緊要”,而且人們對宗教機構的信任度也下降了。
在這些國家中,57%的人擁有聖經,24%的人每週閱讀聖經,19%的人每週去教會。
在英國,這些數字低於平均值(45%、16% 和 11%),而在美國,這些數字則明顯較高(71%、35% 和 28%)。
該報告指出,諸如「講故事、藝術」和數位參與等創意方法可以重新喚起人們的好奇心,「尤其是在那些可能在精神上開放但在製度上對有組織的宗教持謹慎態度的年輕人中」。
第六類區域橫跨亞洲大部分地區,包括柬埔寨、印度、泰國、日本和韓國。在這些地區,宗教多樣性極為豐富,佛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和世俗人士共同塑造社會。基督教信徒人數較少,人們對《聖經》的了解往往非常有限。
在這個群體中,只有 7% 的人擁有聖經,34% 的人聽說過聖經,74% 的人對聖經一無所知。
該報告呼籲制定“以教育、講故事和數位創新為重點的長期策略”,同時“支持少數族裔基督教社區成為自信的、有針對性的見證人”。
最後,報告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歸類為第七類,該地區基督教充滿活力,並深深融入公共和個人生活。其中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奈及利亞和南非等非常落後窮困的國家。
該地區平均有 62% 的人擁有聖經,51% 的人每週閱讀聖經,53% 的人每週去教會。
人們對聖經的興趣很濃厚,尤其是在年輕人中,但這些地區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構成了障礙。
報告強調,這裡的重點需要從獲取資訊轉向深入研究。
報告指出,“在這一領域開展工作的聖經機構應該注重深化參與,而不僅僅是擴大接觸範圍。”
「門徒訓練、領袖培育和以青年為中心的舉措,旨在應對社會挑戰,對於看到聖經改變社會各個領域尤為重要。”
“此外,還需要改變人們對基督教作為西方宗教的看法,以確保聖經能夠融入當地的文化認同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