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對騰訊財經說:「我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我認為一個真正事業有成的人,應該本著一種非常感恩和感激的心情處事,而我向社會捐款也是一種比較粗淺的表達方式」。
今年,「中國十大慈善企業家」——曹德旺不僅捐寺廟,而且向玉樹、南方災區大量捐款,已經達到了10億元。足足可抵上一個小縣城一年的財政收入,10億不是個小數目。可是曹德旺認為,這是「小善」,他要退休了,要找點事做,現在找到了最快樂的事情——捐錢。
捐款是一種「共享」

曹德旺的辦公室很大、很氣派,碩大的辦公桌、大魚缸、自己和小孫子的照片、山水畫,還有放在屋子中央那尊十分顯眼的佛像。
辦公桌上沒有電腦,只有厚厚的文件和《金剛經》。曹德旺說,他雖然捐了很多寺院,也是佛教徒,但他不會專門去燒香拜佛。他說,佛家提倡的是修行,修行要修出公德,什麼叫公德?公平是公,施予是德,虔誠是公,真實是德。
宗教就這樣神奇,通過信念和教條指引人生。佛教強調因果關係,感恩、無求。
改革開放後,先富裕起來的中國企業家,開始在思考和實踐著這些問題。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企業家群體中,60%信奉宗教。這裡包括馬云、張瑞敏、潘石屹等等。「佛商」是一個繼儒商、道商之後出現的一個新詞彙。
曹家四代信佛,曹德旺的妻子每年都會去靈石寺上香、拜佛。也有人更神乎其神地說,曹德旺本人長就有佛相。

曹德旺不但自己信,而且在企業也動員員工信,可能他想強化人的回饋感。
曹德旺自己認為,做善事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所以他捐款會樂此不疲。
今年,央視舉辦玉樹捐款晚會上,站在捐款「冠軍」加多寶集團旁邊的是曹德旺的兒子曹暉,牌子上寫著「曹德旺、曹暉 1億元」。
曹德旺說,那天晚上他妹妹沒打通他的電話,否則「冠軍」不是加多寶,而是曹德旺父子。他妹妹說,如打通了,希望曹德旺捐2億元。
今年,曹德旺捐款達到了10億元。玉樹1億、南方旱災2億、家鄉高山鎮3億、福州圖書館4億。
加上之前曹德旺的所有捐款,目前為止,曹德旺已經捐款近15億元。
「這錢是通過股票減持來的,也是我一生勞動的心血給社會做的貢獻。」曹德旺說,他今年所有捐款都是自己個人口袋裡掏出來的。
對此,曹德旺得意的說:「我不做房地產、不開礦、不做娛樂業,我做的是製造業。我每年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而且繳納了高額的稅收。在這種情況下,我很自豪自己能夠賺那麼多錢。捐款,我是出於一種共享的心態,與社會共享,也是回報社會、回報國家的一種具體的措施」。

為什麼今年突然會如此「大手筆」的捐贈呢?曹德旺說,因為準備要退休了,找點事幹。「退休這是對國家、對企業、對股東、對員工負責任的做法」。
「實際上我非常留戀我這個崗位。這是我自己一手創出來的事業。但是我想畢竟年齡不饒人,新陳代謝這是客觀規律,多做幾年,對公司不是好事,很可能是一個壞事」。
尊重規律、不勉強,辯證地看待世間萬物。
目前,福耀集團的日常事務由兒子曹暉負責,曹德旺平時顯得有點無事可幹。於是,想到了慈善,這個能帶來快樂。
剛剛退休的「那個時候會難受,但是現在我不會了,快樂不是捐款嘛!」
曹德旺有個習慣,就是對捐贈的款項,自己親力親為去落實、監督。整修靈石寺,自己帶著工程隊去修建、給云南災區3000戶農民每戶2000元,差錯率不能超過1%。

9歲才上學、14歲就被迫輟學的曹德旺,在街頭賣過煙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在歧視者的白眼下艱難謀生,嘗遍了 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那是精神和肉體蒙受的雙重苦難,但他並未逆來順受,而是不斷地與命運抗爭。1976年,曹德旺開始在福清市高山鎮異形玻璃廠當採購 員,他的工作是為這家鄉鎮企業推銷人稱「大陸貨」的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這家年年虧損的鄉鎮小廠。1985年,將主業迅速轉向汽車玻璃,徹 底改變了中國汽車玻璃市場100%依賴進口的歷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是一條路,而路的盡頭就是智慧」。
持戒行商30載,佈施散財60億。頭頂「玻璃大王」、「慈善大王」兩個光環的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董事長、中國首善曹德旺把人生當作一場修行,始終追求人格的完美,「人生借由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步驟,最後達到般若(智慧),完成人生的輪迴。」
11月17日,由曹德旺捐建的福清市高山鎮崇思寺將舉行建成儀式,曹德旺希望崇思寺能為當地造福。在曹德旺看來,生活中的一切皆是佛理:做善事是佈施;規 範經營企業是持戒;忽略掉社會上一些因不理解他的言行而出現的負面聲音甚至誹謗是忍辱;不斷摸索使事業進步的方法是精進;追求人格完美以達般若波羅。
持戒行商 踐行佛理

「市場經濟就是條約經濟,條約就是要講求公正與公開。信息公開,是公正和建立信任的基本前提」,言及30多年的從商感悟,曹德旺最看重的是規範經營。
從1983年承包玻璃廠,到現在年銷售近90億元的全球第二大汽車玻璃產品提供商,曹德旺始終把規範經營和企業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
儘管曹德旺之兄曹德淦曾出任福建省副省長,但是他很不習慣和政府打交 道,他自稱企業界的朋友不是很多,喜歡一個人打高爾夫,他也從不給官員送禮。曹德旺說,他從不做灰色地帶生意,不撈快收入,一門心思做好汽車玻璃產業,替 國家分憂,照章納稅。為了專門琢磨經營上的事兒,很多年裡,他都拒絕出任董事長,只任總經理,董事長的位置則給了一位熟悉怎麼與官場打交道的搭檔。
在曹德旺身上,至今仍保留著一股商界人士身上罕見的率真之氣。本色的個性,容易令人遵循內心真實的考慮,洞悉問題的真正根源,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也讓曹德旺煉就了講求實際的習慣,很多複雜的問題因而變得簡單。
曹德旺坦言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是父母,是父母讓他養成了善良、正直等基本品格,他把基金會取名「河仁」,也是為了紀念父親。除此之外,他還非常敬佩著名華僑、慈善家陳嘉庚和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他們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慈善理念曾給曹德旺很大的觸動。
已邁過花甲之年的曹德旺,並沒有停止用佛理指導他現實的人生。在他的辦公室和豪宅的入口處,還各自陳列著一部特製的《金剛經》——長1米2,寬78公分,厚達12公分。
曹德旺相信,這麼多年來,他的修功德行為,與他做企業的成功,冥冥中有 一種關聯。「功德做得越大,我感覺自己的企業也越成功。並不是真的有『菩薩』在保佑你,而是佛教能夠淨化你的心靈,當你一心修行功德時,內心變得寧靜、簡 單,懷有感恩的心態,這種心態會轉移到生意的方方面面,變為做生意時的一種內心狀態。」
曹德旺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於佛學,他始終保持著獨立理解、獨立領悟、 獨自修行的方式。他斥巨資興建寺廟,卻很少燒香許願,「有時候我進寺院,出於對佛祖的敬重,也會燒香。但是我從來不求什麼,我知道求也白求,根本不靈,一 切都在你自己心中。你為什麼去祈福燒香?因為你嫌自己不夠富。你為什麼嫌自己不夠富?因為你有貪念。燒香燒不出佛理,燒不出平常心。」
讓人生實現一個圓滿的輪迴
曹德旺的財富觀是,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財富好像流水,留是留不住的,不必留給子女太多錢,應該留給他們智慧和修養。「你有能力就會有錢,沒有能力,給你錢也會花光。」
曹德旺說他從不怕誰對他有非議,「我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我所做的事 情,在中國企業家中鳳毛麟角。我30幾年創業,沒有給任何一個官員送月餅,但每年我都會給員工送兩盒月餅。如果想通過捐款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我可以花錢 把CCTV的廣告都包下來,但是捐款幾十個億,是賺不回來(影響)的。」
如今從福耀管理一線退下後的曹德旺,不必再時時刻刻操心公司的事務,其 位於福州市郊佔地6000平米的豪宅,完全依據曹德旺個人的建築審美風格而建。但是曹德旺並不是一個享受安逸生活的人,「在這裡(豪宅)我感覺不太自在, 佛祖是在露天的菩提樹下頓悟成佛的。我住這麼好的房子幹嘛?」
1991年,曹德旺看了一本弘一法師的自傳,深受感染,想要出家。「早 也一餐飯,晚也一餐飯,每天工作16個小時,這麼辛苦為什麼?我認為不值得,想不通」,後來,他明白修佛就是修自己,佛理就是哲學,一心向佛,也不一定必 須出家。宗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是迷信。中國的商幫文化,就是秉承佛家來的。儒家講,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金剛經》的主題思想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今天非常富有,你今天非常落魄,那個美女很漂亮,這個都沒有用,一切都是假的,隨著時間流逝,一切都過去了。」
曹德旺窮過,然後借助智慧和機會享受到了財富能給予他的一切物質上的獎勵。但如今,住在豪宅裡的曹德旺,設想的並不是將財富留給下一代,或是創造一個百年家族老店。進入花甲之年後,在「獲得」和「放下」之間,他越來越向後者 傾斜,這不僅能使自己的人生實現一個圓滿的超脫,他也是在親身為中國慈善界摸索著正確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