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漢字簡化的歷史(下):宣傳與謠言
2005/11/03 13:00
瀏覽5,511
迴響3
推薦6
引用0
1949年中華民國退居台灣寶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隔海分治。為了爭中國的「正統」,雙方從此就竭盡所能地互相攻擊。軍事,是在戰場上爭勝負;文化,是在宣傳上分高下。後者的重要性有時候並不小於前者。半個世紀以來,凡大陸實行的,台灣必反對,不但反對,如果可能,更要加油添醬來妖魔化對方。所以很多言之鑿鑿的指控,其實都是政治上的惡意宣傳。

想想看,文化這種東西又不是數學,根本沒有嚴密的定義和推論,扭曲和造假的價值判斷太容易了。文化的優劣、高低、善惡、對錯,既不是那麼明顯,更不可能是絕對,經常是優劣參雜、對錯都有的混合體,這是最容易做文章的。大陸推行「簡體字」,台灣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妖魔化對方的大好機會?五十六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台灣必定把「簡體字」拿出來炒作一番,就好像民進黨定期祭出「228」一樣。

其實,中共在大陸的政權有很多缺點,過去也曾經做錯很多事情,而且是大錯特錯的事情,台灣可以宣傳和做文章的地方很多,譬如「土改」、「大躍進」、「文革」...等等,甚至批評中共的「環保政策」都比批評她的「簡體字政策」來得適當,不但更為得體,也更令人信服。

大陸推行「簡體字運動」小問題是有的,但實在不是什麼大問題,更不是甚麼大過錯,絕對不是什麼值得台灣瘋狂攻擊(vicious attack)的滔天大罪。如果大家明瞭,中華民國政府的教育部在民國二十四年曾經正式公布實施「簡體字」(請閱讀(中)篇,圖七至圖九),今天網上這些號稱擁護中華民國的人士,對大陸「簡體字」的瘋狂攻擊就更加可笑了。說實話,中共採用簡體字的文字改革做得蠻成功的,大陸的文盲已經降到10%以下,簡體字在消除文盲上有相當的功勞。台灣人用「簡體字」來妖魔化大陸非常不聰明。

Alex在【政治肥皂箱】寫的「關於正體字、簡體字與簡化字」就是這一類妖魔化大陸的文宣。其實他寫的並不好,只不過賣弄幾個空虛的名詞就下斷語,缺乏讓人信服的真材實料。

比Alex更有內容的文章,是聯合報在海外發行的世界日報,有一位叫王廣滇的記者,他在簡體字上對大陸的中共政權發表過非常凶猛和惡毒的攻擊,文章的題目叫【中文「繁簡之爭」系列報導】,很長的上、中、下三篇文章。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他們提出來的聲討是怎麼一回事。這是在「漢字簡化的歷史」這個題目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主題。


(三)台灣對大陸採用的「簡體字」發動的宣傳與謠言

1. 對大陸「簡體字運動」必須具有的正確認識

「簡體字」是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完完全全是一個文化問題,跟國共之間的政治毫無關係,跟什麼「共產主義」、「民主自由」、「極權政府」...等等,八竿子也打不到。「簡體字」是中國為了富國強兵、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必須推廣和普及教育,所採取的文字改革。「簡體字運動」與「白話文運動」的目的是完全一樣的。

這個簡化中國文字的改革在清朝末年就有人提出,民國初年就積極進行,民國二十四年公佈實施,但是被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暫時擱置了。在一九四九年中共統治大陸後,「簡體字」終於被有效推行。

我們要明瞭一點:當時的大陸不論是誰當政,即使是國民黨,都必定會推動簡體字,沒有任何政權能抵擋這個潮流。


2.「簡體字」不是共產黨的產品,也不是什麼邪惡的產品。

從(中)篇裏的敘述,我們知道最早提出採用簡體字的是清朝末年的陸費逵,他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篇論文發表的時間是1909年,中國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共產黨。

後來推動「簡體字運動」的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的的教育部,重要的推手錢玄同也不是共產黨員。

最重要的是,在1935年8月,最早頒佈「第一批簡體字表」並付諸實施的,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的教育部,不是共產黨。


3.「簡體字」和 「簡化字」 是完完全全相同的東西。

Alex最慣用的手法就是用一些不同的名詞來混淆是非,大作文章。譬如Alex說中華民國政府頒佈的叫「簡體字」,是「根據自古以來使用者的書寫習慣整理而得」,所以是好的,是神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頒佈的叫「簡化字」,是「刻意改變,與傳統文化脫節」,所以是壞的,是罪惡的。這全是無中生有的鬼扯,「簡體字」和「簡化字」都是把書寫筆劃繁複的漢字改為筆畫簡單的漢字,二者是同樣的東西。


4. Alex說1935年國民政府所公佈的簡體字只有324個字,1956年中共政府所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一共提出了2300多個簡體字。

這就是明顯誤導了。在圖七上面就寫的清清楚楚,這324個字是第一批簡體字表。所以後面還有好幾批,總數不會比大陸最後定案的2236個字少,因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的簡體字的根據,是錢玄同的【簡體字譜】,收字兩千四百多個。

5. Alex說:「(中共的簡體字),有很多是所謂的臆造新體,而不是根據自然的屬性習慣演化,這些字目前在台灣有些人稱之為「簡化字」,以便與國民政府整理的「簡體字」有別」。

這一段文字非常有意思,是Alex最典型的文章,所以絕不能輕易放過。Alex特別喜歡而且總是(always)用一些空洞的、很難定義的、甚至沒有實際意義的名詞,然後就引出他想要的結論。這是Alex的經典手法,非常厲害,也特別具有欺騙性。這種「權威行騙」的方式,對沒知識的人尤其有效,甚至連天真爛漫的大學生蕾蕾公主都會被幾個她沒有見過的英文單字或拉丁文單字鎮住而大為折服,雖然她完全不曉得裏面說的是什麼,也沒有學到任何東西。Alex以表現「權威」來騙人,具有相當的效果。

不相信嗎?我們現在就來戳破這個冒牌的「權威」。

讓我們來仔細想想。什麼叫做“臆造新體”?什麼叫做“自然的屬性習慣”?這些漂亮的名詞都是空洞的,可以自由心証的東西。這就是Alex的文章為什麼總是言之無物,為什麼令人看了以後一無所獲。YST每次看完都後悔,完全是浪費時間。

再仔細想想,李斯創造小篆難道不是靠臆想?隸書和楷書的創作難道不是靠臆想?王羲之創作的行書難道不是靠臆想?李白的草書難道不是靠臆想?世界上有那一種創造不是靠臆想?這些靠「臆想」創造出來的字,當然就是“臆造新體”了。依照 Alex的說法,全都是違反“祖宗家法”的壞東西。【蘭亭序】(圖五)這麼漂亮的“臆造新體”一千多年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但是在Alex 和他的啦啦隊口裏,卻是違反“祖宗家法”的壞東西。

Alex和啦啦隊們一定會反駁:【蘭亭序】是好東西,它是根據自然的屬性習慣演化而來的。
好的很,那我們就要問,Alex如何定義“自然的屬性習慣”?
我敢擔保連Alex自己都不知道“自然的屬性習慣”是什麼碗糕。他的啦啦隊全是盲從起哄,屁都不懂。
“自然的屬性習慣”是一個完全空洞的名詞,所以任何東西是不是在“自然的屬性習慣”下產生的,可以全憑自由心証。他們要說什麼東西是,它就是;他們要說什麼東西不是,它就不是。好用得很。

至於什麼合不合中華文化、代不代表中華傳統,甚至更嚴厲的指控,都可以隨口胡說了,反正用空洞的名詞來作標準,什麼結論都可以透過自由心証來達到,但是一文不值。

文字的演變其實只有好不好用的問題,沒有善惡的道德問題,更不是臆造不臆造的問題。即使中華傳統文化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否則在競爭下必被淘汰。Alex的說法是建立在幾個空虛的字眼上,完全沒有立足的基礎,所以也沒有任何的價值。


6. Alex號稱中華民國造字符合長久以來中國基本的造字原則,而中共政府的造字不是。

不論是中共的國務院最後定案的【簡化字總表】(共收字2236個),還是早期的國民政府以及更早的民間人士所出版的「簡體字表」,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一樣的,主要是下面三種來源:
a. 一千多年來民間所用的俗體字(上海人稱「手頭字」);
b. 草書的簡寫 ;
c. 古字。

大家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一樣,只有參考的來源有差別,取捨有不同。為什麼國民政府的「簡體字」就是神聖的,合乎造字原則?中共政府的「簡化字」就是邪惡的,不合乎造字原則?這不是鬼扯嗎?


7. 尤其大陸的簡體字,有80%是從歷代的草書中挑選出來的,大陸簡體字主要的參考來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此帖的摹本散居各處,真跡現存瀋陽博物館。台灣和海外這些反中人士憑什麼抹黑大陸政府,攻擊大陸的簡體字是破壞中華文化?


8. 世界日報的記者王廣滇舉出許多有問題的例子,它們絕大多數是屬於在1977年頒佈,又在1986年明令廢止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譬如王廣滇攻擊大陸用「干」代替「干、乾、幹、贛」就顯然不正確,因為現在中國大陸還是用「乾隆皇帝」,而不是「干隆皇帝」。

退一步說,既然還是草案,自然屬於實驗性質。實驗失敗並不可恥,任何科學的發明都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不會有失敗。愛迪生的電燈,實驗失敗超過一百次。台灣人拿大陸承認失敗並且已經廢除的簡體字大作文章,是故意誤導讀者來妖魔化大陸。請問,有這個必要嗎?


9.「簡化字」 和「羅馬拼音」

Alex指控說:「中共當初改用簡化字,其實是當做過渡階段,最終是想使用純粹的羅馬拼音代替中文字。」

這是最荒謬、完全沒有基礎的指控,但是也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指控。

「簡化字」和「羅馬拼音」根本是完全不同方向的兩回事。大陸政府一開始就雙頭並進,「漢文拼音化運動」與「漢字簡化運動」服務的目標不同,根本不能彼此取代,或互相利用,或互相借鏡。

「漢字簡化運動」的成果是【簡化字總表】;「漢文拼音化運動」的成果是【漢語拼音方案】。

【簡化字總表】的好處是學習容易和書寫快速;【漢語拼音方案】的好處是人名與地名有統一的外文翻譯、電腦輸入、和發音輔助,最後一項就像台灣的注音符號。但是「漢語拼音」比注音符號強,因為外國人看不懂注音符號。因此注音符號只能用作發音輔助,不能用來代表人名和地名與外國接軌。你用注音符號寫名字,用它向國外大學申請入學許可,看看有什麼結果?


10. 中國文字拉丁化

Alex說:「中共想廢除漢字改用羅馬拼音,這些想法很天真,而且一旦真的廢除,那將是中華文化的浩劫。幸運的是,雖然中共有此計畫,但一直未能推展,結果原先準被當作過渡階段的簡化字一直都沒有過渡出去,而成為現在中國大陸使用的文字。」

有趣的是,世界日報的記者王廣滇也用同樣的手法抹黑大陸。他說:「簡體字原是中國文字的拉丁化的前奏。中共原本的想法是,要全面廢除漢字,完全以拼音的羅馬字去取代。在全盤拉丁化之前的過渡時期,暫時先使用簡化的漢字。因而在中共當初的想法裏,簡化出來的漢字,好壞並不重要,反正遲早便要廢除了。中共萬沒想到,集政府全部力量推動的「中國文字拉丁化」之路並沒有走通,簡體字便只好這樣繼續「流行」下去了。」

Alex和王廣滇的說法如出一轍。所以這種說法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在海外的華人圈,都非常流行。對這種典型的謬誤,我們必須仔細討論,不能馬虎。我要用較長的篇幅討論這個非常流行的說法。

首先要指出來的,就是王廣滇的這段話不合情理。中共行事一項非常仔細,計劃周密,決不可能有「反正要拉丁化,簡化出來的漢字,好壞並不重要」如此輕率的事情。舉一個例子,當年國共內戰時,國軍經常誇大敵情以獲得更多補給和增援。解放軍不但絕不允許虛報敵情,而且上級有規定不接受任何大略的數字,譬如「敵軍有二、三千人」之類的報告,只允許一個確定數字,其目的就是建立分層負責的威信。「反正要拉丁化,簡化出來的漢字,好壞並不重要」,出了事,誰負責?

大陸早期發展科技,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重大計畫上都是一絲不苟;在同樣一個政府下做事,我不相信人文科學會有不同。別忘了,那時候中央研究院院長是郭沫若(人文學者,甲骨文的頭號專家)。文字改革何其重要,我絕不相信國務院的領導會接受「反正要拉丁化,簡化出來的漢字,好壞並不重要」的建議,或是有這種態度,甚至有這種想法。開什麼玩笑?周恩來何許人也。王廣滇一派胡言,隨便編故事,以為周恩來是游錫坤、謝長廷之流。

那時候中共國務院的一級領導很多是戰場上活著出來的精明人物,凡事都有預備方案,要知道,打仗尤其不可能沒有預備方案,否則那能活到建國。所以,如果真有「中文拉丁化」這回事,誰都看得到這是代價極高的計劃,不可能沒有預備方案,哪會出現什麼「中共萬沒想到...」的事情。王廣滇編故事的能力太差了,把中共國務院的領導人當草包,連「預備方案」這種基本做事的方法都不懂。有這個可能嗎?也不想想人家是怎麼席捲大陸的?

不合情理的謊話一被証實,整篇文章就處處令人懷疑了。


11. 動機和目的:

Alex 和王廣滇的說法都屬於政治宣傳,為了下面三個目的:
a. 控訴中共企圖摧毀中國文化;
b. 嘲笑中共的愚蠢(沒有先見之明);
c. 慶幸中共的努力失敗,來彰顯自己(或國民黨)的聰明和維護中華文化的道德正義。

Alex和王廣滇都太高抬自己,小看大陸了。大陸有多少著名的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人才之多遠超過台灣。中文能不能夠用羅馬拼音來取代,大陸的語言學家早就想得很透徹了,這又不是什麼天大的難題。他們討論這些問題不過是在做學術研究,發表學術文章而已,並不是真想如此幹,更不可能是一定要如此幹。要知道,不論幹不幹,徹底的研究和正反兩面的論証都是必要的。如果任何人看到他們在論証,就以為他們一定要如此幹,那是自己太天真了。

Alex和王廣滇如果不是故意抹黑大陸,就是完全沒有眼界,他們二位根本不知道語言學的發展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我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

YST曾經跟一位語言學家談過語言學(linguistics)的問題。這位語言學家對我說: 「你知道嗎?六0年代美國還有很多大學設有「語言學系(Linguistics Department)」,到了七0年代,美國很多大學的「語言學系」紛紛關閉或是跟其他相近的系合併,譬如外國語文學系。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說:「不知道。」
他接著說:「學術界是一定要發表論文的(學術界的俗語叫做「出版」或者「消失」, publish or perish)。語言學在六0年代還能找一些南美洲的土人,研究他們語言,寫點文章。到了七0年代,就開始研究猴子、海豚、鯨魚和其他什麼動物的語言,因為所有人類的語言已經非常清楚,沒有什麼可研究的,寫不出什麼文章了。語言學教授不但寫文章有困難,收學生更有困難。稍微小一點或次一點的學校根本收不到學生,這個系能不關閉嗎?」

大家現在都明白了吧?語言學是有悠久歷史的,中文又是何等重要的語言,各種研究報告早就一大堆。譬如電腦出現以後,單在「中文電腦化」上就不知培養出多少碩士、博士和發表多少論文。語言學家早就把中文的特性分析得清清楚楚了,還會等什麼政治記者或什麼學經濟的外行人,來扮演什麼「中文不能拼音化」的先知嗎?真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說笑話。


12. 總結:

任何語言都可以羅馬拼音化,只看要付出多少代價,有多少效益,值不值得而已。這是一個值不值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大陸那麼多文學家和語言學家,難道會不知道?那些以為中共在五0年代不知道「中文拼音化」會付出重大代價的人是自己淺薄無知,他們還以為別人傻。

王廣滇居然還引用趙元任在六0年代寫的【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史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氏適市時,適十獅適市。氏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始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試釋是事。」
來消遣中共,取笑「漢語拼音」不可能取代中國字。

其實,不需要語言學家,任何普通中國人,誰不知道中文的同音字非常多,近音字就更多了。中文用羅馬拼音是一定造成嚴重問題的,這幾乎是普通群眾的基本常識。趙元任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語言學教授,他的【施氏食獅史】也實在是雕蟲小技。這不過是個繞口令,沒什麼學問,任何說相聲的都可以來兩段。

中文不適合用羅馬拼音,這麼簡單的道理完全不必絞盡腦汁去編一個繞口令來說明。需要這麼麻煩嗎?中國有那麼多詩詞,我們隨便取一段寫景的詩,譬如王維的【使至塞上】有名的兩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你來羅馬拼音這十個字。不管用什麼拼音還是注音符號,試試看有幾個人能看得懂?更不用說有幾個人能夠體會出這份優美和精緻的意境了。

毛澤東別的不敢說,科學技術肯定是一竅不通,但是中文詩詞肯定是有深厚功力的。我不相信老毛會犯這種淺顯到幾乎幼稚的錯誤,連「中文拉丁化」所需要付的代價都看不出來。開什麼玩笑?

王廣滇的文章有一小部分合理的內容,但是大部分是扭曲、主觀、與事實不符。尤其為了宣傳而亂罵一通,內容不近情理,已經到了荒謬造謠的地步,反而淹沒了合理的部分;
Alex的文章則是一貫的言之無物,耍幾個名詞,冒充很有學問,故弄玄虛而已,企圖騙幾個啦啦隊,其實肚裏沒料。

YST用一個遠比趙元任有學問的故事來結束這篇文章。下面這個故事是清朝大才子紀曉嵐說的:

一書生在家裏草席上讀書,習字,吹笛。得一對聯:

睡草屋閉戶演字
臥腳榻弄笛聲騰
橫批:甘從天命

一老農經過,讀了起來:

誰操我屁股眼子
我教他弄得生疼
橫批讀反了:明天重幹

看到這個故事的重點嗎?重點就是:中文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兩百多年前,紀大才子就很幽默地把這個道理清楚地傳達給我們了。
中國人那裏需要兩百年後趙元任的繞口令來畫蛇添足;
也不需要王廣滇拾人口惠的野人獻曝;
Alex 玩弄幾個名詞就冒出來的惡毒指控就更等而下之了。


~ ~ ~ ~ ~ ~ ~ ~ ~ ~

YST 第一顆飛彈順利發射完畢。謝謝各位市民和訪客的耐心觀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 :
3樓.
2008/10/13 11:33
回 花貓
笨貓,妳可知“後”是“後”的古字。
2樓.
2007/05/23 08:58
拼音、简体与电脑

中共想用拼音替代汉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参见斯诺的《西行漫记》。

到五十年代已经反过来了,拼音只是“读同音”(同一读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今天大陆的每个小学生,都是学了拼音再学汉字,拼音帮助学会发音。谁是谁的过渡,一目了然。

即使电脑时代,简体字也优于正体字。汉字的电脑输入无非两种方法,字形输入和字音输入。字形输入时把汉字拆成很多部首,每个部首一个代码,把汉字拼出来。显然,正体字字形复杂,同一个位字形输入法,输入效率上肯定不如简体字。

字音输入,用的时间长了,使用者会有提笔忘字的问题,是字形简单的容易忘还是复杂的容易忘呢?

信息时代,最大的考虑还是效率和成本。

1樓. 果真
2005/11/04 09:50
古人簡易字很少有錯別字,中共這樣的改法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 "瞎用"
我很厭惡中共將優美的中文字改得如此不堪入目

我認為筆者根本沒有讀過文字學

也根本不懂什麼是中文字

藉由提出幾個人便想要佐證將正體字簡化的正當性

我認為這是很可笑也很可恥的行為

我覺得振興中華文化必從端正字體開始

將一些謬用的文字再更正

舉例

皇后的后    與  後來的後

中共將後來   改成  后來

這豈不是很可笑

依據 漢朝 許慎的著作   "說文解字"

中共這樣的改法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   "瞎用"

總之    我覺得大家應該要重視這樣的問題

否則真正的中華文化將會一點一滴被世人給遺忘

反倒是以簡體字為尊

這就太對不起我們造字的老祖先人們了
 

金剛經云:""一切法得成於忍"。
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恆久平衡即中庸,中庸之道致和平..."常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