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讓我們看看,上面這張照片就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大量使用的94式輕型坦克。這種小坦克在歐洲戰場幾乎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就這種像玩具式的小坦克,居然可以在中國橫行。我認得一位抗戰的老軍人,他對我說過,鬼子一輛小坦克,就令他們就趴在高粱地裏抬不起頭來,他們只有步槍這種輕武器,奈何它不得,只要一冒出頭,噠噠噠,機槍就打過來。中國那時候實在太弱了,不能自己生產反裝甲武器,才被小日本如此欺凌。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當年日本實在沒有軍事侵略中國的本錢,挑戰美國和蘇聯更是自不量力。日本的軍事工業水平並不高,與其他列強不在一個層次 。
日本坦克像玩具,只能欺負幾乎沒有任何工業的中國,與德蘇這種陸上強權差的太遠。日本與蘇聯的諾門坎戰役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很多日本人和台灣人不斷吹噓日本二戰時的航空母艦和戰鬥艦等大型船隻,並以此藐視大陸。這些都是無知和誤導的觀念。
日本大型戰艦的設計與製造水平不高,和英、美這種海上強權也都不在一個水平。中途島戰役就可以看出來日本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比美國航空母艦差很多,一被擊中就很容易沉沒。美國航空母艦,譬如約克城號,就比較能夠挨打。即使像大和號這樣的巨無霸戰鬥艦如果在歐洲戰場,也多半不是德國俾斯麥號的對手,德國的火炮設計,尤其是光學瞄準儀器,比日本先進很多,相差的距離不是表面的形體可以看出來的。
日本的致命缺點是綜合國力不高,即使進入戰時動員,他的生產能力遠遠趕不上戰場上的消耗。就連生產這種低檔次的武器也把自己的經濟拖垮,日本根本無法在中國作持久戰。即使沒有美軍參戰,即使日軍不擴大戰場到東南亞,日本也贏不了中國。
YST 不同意「受氣包」 的看法,日本的綜合國力根本不能和德國相提並論。
德國是完全戰勝西歐才向東歐進攻;日本是連中國都打不下來,才被迫擴大戰場,不得不到東南亞去搶資源。二者的出發點完全不同。
德國可以不進攻蘇聯而自保;日本如果不進攻東南亞去搶資源(尤其是石油與橡膠),日本在中國就會戰敗。
日本如果中斷了石油和橡膠的供應,就失去所有機械化的力量,日本一定被中國打敗,不要說國軍,連游擊隊都可以消滅日軍。
日本根本打不起全面戰爭,這是日本皇帝和軍閥沒有自知之明的地方。談戰略,日本是不及格的,中學程度都沒有。日本所有的政軍領導人,不要說缺乏先進的「綜合國力」的戰略概念,就連「後勤補給」這種最基本的軍事認識都沒有,純粹是狂妄自大。
日本到今天都沒有改變,看看日本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最近發表的大話就非常清楚了。日本右翼份子什麼「日本八八艦隊可以兩個小時消滅全部中國海軍」之類的狂言,這不是和七十年前「三月亡華」的狂言如出一轍嗎?日本的戰略思想並沒有進步。
無論戰略或是戰術,日本都沒有過人之處,作戰全靠團結和蠻幹。日軍打仗不是強攻就是死守,日本並沒有傑出的軍事家。日本軍人裏沒有德國的古德里安這樣有創造性的天才將領,也沒有蘇聯的朱可夫這樣傑出能幹 的將軍。
裕仁天皇的聰明才智,無論是判斷力還是分析力,比希特勒和史達林都差遠了,造成日本戰略上的一連串錯誤。
尤其日本軍隊是全世界軍紀最差的軍隊,燒殺姦掠,無惡不作,聲名狼藉。中國在戰爭初期不敵日本,主要是中國從鴉片戰爭以來沒有喘息的時間,無法建立自己的工業。
台灣人迷信日本,包括日本皇軍。其實,日本皇軍除了絕對服從、拼死作戰之外,一無是處。即使對中國這樣幾乎沒有任何工業的中古時代國家,已經工業化的日本和機械化的日軍也無法征服。更重要的是,日本不但輸掉二次大戰,而且過程中充滿數不盡的骯髒和罪惡,輸得一點點格調都沒有。
很多哈日和有皇民情節的台灣人不高興了。沒關係,那麼請說幾件日軍在二次大戰值得誇耀的大事情,讓我們相信日本大和民族「雖敗猶榮」。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閒雜人等2010/05/11 02:23上駟對下駟.
---中國內戰頻仍,軍閥割據,尚未發展工業及現代化.日本海陸軍擴編,軍隊素質和裝備精良,較之於中國,皆明顯有壓倒性的優勢.因此日本趁中華民國之積弱,攻取鯨吞,自然由於此!山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日本這個中駟,之於下駟中國,應付當然綽綽有餘.
---但是中國領土太大,百姓人口太多.日本原想仗著軍隊優勢,打個閃電戰,短時間瓦解敵方的戰力及鬥志.沒想到...變成街頭巷戰,望之難有速利.日本恐國民黨議其後,勢必要動員更多軍力,佔領城市及維持後勤補給.於是乎...日軍當初的優勢,猶如泥牛入海,完全被稀釋殆盡.蔣介石據險守隅,以時間換取空間,借拖字訣纏住日本,戰術上完全正確.結果中日之間的纏鬥,焦土作戰,一打就是八年...
- 5樓.2008/06/03 13:21日本的战略重点在海空军
日本的海军及其航空部队在开战初期,无论技战术都是占上风的,岛国强的就是海军。陆军除了凶悍和基本技战术,确实不行。不过,即便是日本强盛顶峰的1938年,战后资料显示,面对国军为主的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日本已经无法灭亡中国。“不以重庆政府为交战对象”是一句笑话,都到了这个份上,你说不打就不打啦?日本战略低能是公认的,再大的战术优势也不能抵消其战略缺陷。
日本无法,只能南下挑战英美,最后在两条战线上耗尽国力被打败。
这里,中国军队的作用被低估了。西方人看到的是装备低劣、步步后退和内政混乱的中国,没看到因为中国的抵抗,日本军费绝大多数都消耗在毫无意义的弹药和低级补给上,严重影响新武器和技术的开发。这也是英美可以迅速击败日本的重要原因。
- 4樓.2007/01/31 13:58嗯,是啊!
無論戰略或是戰術,日本都沒有過人之處,作戰全靠團結和蠻幹。日軍打仗不是強攻就是死守,日本並沒有傑出的軍事家。日本軍人裏沒有德國的古德里安這樣有創造性的天才將領,也沒有蘇聯的朱可夫這樣傑出能幹 的將軍。
帶著絕對遠大於敵軍的優勢兵力,和足夠支撐到VJDay的糧彈向快要彈盡糧絕的山下奉文投降的玻西瓦將軍更是傑出啊!
- 3樓.2007/01/31 13:47Me-262D/E
Me-262的衍生型,主要分四種:V,A,B,C。
V:原型機,負責各項測試任務。從V1到V12,每一架都負責不同的測試項目,每一架的外型也都不盡相同,包括首次全噴射動力飛行的V3與超高速實驗型的V9在內,總共十二架。
A:日間戰鬥機/戰鬥轟炸機,最基本型的Me-262。兩者主要差別僅在於:日間戰鬥機搭載四門機砲,而戰鬥轟炸機只搭載兩門,並在機身前下方配備兩具ETC-504掛架。除此之外,兩種飛機並無二致。之後,同樣搭載四門機砲,且同樣配備ETC-504掛架的A-1a/Jabo推出後,兩者便沒有分別。與一些"精英"所言不同,加裝掛架後的Me-262不但沒有減損其飛行性能。與此相反,增加兩個掛架後不但大幅增加了本機的任務彈性,在擔任防空任務時,這兩個掛架還可以用來掛載副油箱,大幅延伸航程與滯空時間,可謂好處多多!此外,諸如戰術偵察機、純轟炸機、武裝加強型、換用BMW-003的實驗機以及夜間戰鬥機原型機等....眾多改型,也都是建立在A型的基礎上。
B:雙座型,主要為B-1a教練機以及B-1a/U1夜間戰鬥機兩種,移除駕駛艙後方的900公升油箱並加裝第二組駕駛艙與操控設備(B-1a/U1以雷達代替操控設備)。由於不擔負主要作戰任務,武裝則由原先單坐戰鬥機的4門Mk-103 3cm機砲降級為2門MG-151/20 2cm機砲。為彌補移除油箱帶來滯空時間的不足,只要沒有意外;這一型的Me-262,都一定會帶著一些論者認為當初開發Me-262時所"不必要的"副油箱升空。
C:後燃器實驗型:修改並加強A型後段機身結構,移除駕駛艙後方油箱並加裝一具華爾特火箭引擎,作為緊急加速時使用。至戰爭結束為止,僅有不到三架原型機完成並進行為數不多的試飛。
- 2樓. voyager_ho2005/12/28 04:07遲到的回應
久違了! 因為一直在大陸, 沒辦法拜訪. 看了YST先生不少的大作, 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很多台灣人對日本二次大戰時期的戰爭能力, 特別是日本海軍讚嘆有加, 其實從軍艦上來看, 日本是相當落後的.
首先是戰列艦, 這是海軍中擁有最大主砲口徑的戰鬥船隻, 在陸軍部隊登陸的時候提供支援炮火是非常有用的, 同時換裝甲彈以後也可以對陸上的混凝土防禦工事進行良好的破壞.
但是日本在二次大戰中, 除了武藏號和大和號以外, 沒有建造任何戰鬥艦. 所有的戰鬥艦都屬老式, 除了金剛級的四艘, 分別是金剛, 桋名, 比睿, 霧島四艦具有30節的高航速以外, 甚至包括這四艘在內都是過時的東西. 在火砲威力, 射程, 火炮發射速度, 防空火力, 船體裝甲防禦, 動力系統, 電子射擊控制系統等等, 完全落後於美國.
再來是航空母艦. 日本的空母普遍有飛機搭載數量不足的問題. 美國海軍對於空母的艦载機編制一定是每艘空母至少有兩個戰鬥機中隊. 但日本很多空母只有一個. 在這個中隊著艦補充油料彈藥的時候, 只ㄧ個戰鬥機中隊的空母會落於挨打的局面. 中途島海戰就是這樣輸掉的.
日本的潛艦也不夠好. 潛艦官兵在擁有一個比較寬敞的空間來執行作戰任務時候, 比較不會出問題. 因為他們可以減少疲憊. 而日本的潛艦一直是以犧牲人員居住空間做為代價的.
一個從未離開過家的人,很難理解家的重要性;
一個從未離開過家鄉的人,難以體會家鄉的局限性。
一個放眼全國的人,區域的觀念會很淡薄;
一個走遍世界的人,胸襟並不當然地寬廣,視野卻必然地開放。 - 1樓.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2005/11/25 16:50美國人都知道海洋大盜是日本國。
美國人都知道海洋大盜是日本國。臺灣人可是真悲哀!高喊阿扁洞蒜的傻民們、、、
日本憑什麼指控台灣, 日本每年捕捉650頭鯨魚, 鯨魚是面臨絕種動物 ,
還說補鯨做研究, 被(WWF)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基金會指控
日本捕鯨是拿來食用的
無恥的日本倭寇和無恥的貪汚犯阿扁政府被全亞洲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