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漫談海軍(五):從「日本帝國海軍」到「日本海上自衛隊」
2008/07/12 15:00
瀏覽12,545
迴響7
推薦15
引用0

日本是一個島國,整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海軍,由於貧窮,二十世以前基本上是一個海盜國家。幾百年來中國沿海一帶不勝其擾,「倭寇」這個名詞由此而來。「倭」者矮也,「倭寇」就是矮強盜,形容日本這個民族非常貼切。

 

百年來,中國沿岸百姓吃了不少倭寇的苦頭,雖然出了戚繼光這個掃蕩倭寇的大將軍,但也只是掃除入侵中國的倭寇,並沒有徹底掃平這群強盜的日本巢穴。日本人如果打得贏就來中國燒殺擄掠;日本人如果打不贏就回家吃老米飯,等待下次機會。所以中國對日本這個島國和住在上面的矮強盜基本上是莫可奈何。

 

(1)黑船事件 

 

18530708日,美國海軍准將佩里(Matthew C. Perry1794-1858)率領先進的蒸氣動力艦隊(艦身為黑色)進入江戶灣(就是現在的東京灣),要求與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談判,並呈遞美國總統菲墨爾(Millard Fillmore)的信,否則動用武力,史稱「黑船事件」。

0714日,在美國軍艦的大炮威脅之下,日本政府答應佩里將軍在橫濱上岸談判。在隨後的兩年內,日本與美國簽下了一連串不平等的「日美親善條約」。美國不但打開了日本通商的門戶,而且享受最惠國的待遇。

 

看到沒有?要制服海盜就是要有比海盜更強大的海軍,能夠打到海盜家裏。佩里比戚繼光厲害多了。

 

事實上,佩里將軍非常精明,他在第二年的3月又率領艦隊來日本,並且先在台灣的基隆港停留了十天。佩里帶領隨從勘查了基隆附近煤礦的蘊藏,並畫下了煤藏分佈的地圖。要知道那時候的軍艦是燒煤的,所以煤炭補給對軍艦非常重要。佩里在給美國政府的報告中非常明確地表示台灣是可以防守得住的,台灣可以成為美國在遠東商業貿易的一個重要的中繼站,就好像古巴是西班牙對美洲貿易的中繼站一樣,佔領台灣就可以幫助美國打破歐洲列強在遠東貿易的獨霸。

 

但是美國政府沒有答應佩里的建議。這顯然是一個政治考量的結果,美國認為還不是招惹中國的時候,而菲律賓是一個更容易的目標。

 

(2)明治維新

 

「黑船事件」驚醒了日本人民,不平等條約使德川幕府成為日本社會討伐的對象,具有維新思想的革命家展開了倒幕運動。 

 

經過多年的努力,倒幕派終於在1866年結成軍事聯盟並且與天皇接觸。

1867年,新即位的明治天皇給倒幕派下了倒幕密詔,但是德川慶喜拒絕交出兵權與領地。

18680103日,明治天皇頒布新政令,宣布廢除幕府,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將一切權力重新歸於天皇。於是德川幕府與倒幕派爆發戰爭,但是德川幕府的武力很快就被新政府的軍隊擊敗。

1868年4月,幕府與天皇達成協議,一切以國家為重,一致對外。

186853日,德川幕府的中心據點,江戶,開城投降,幕府正式瓦解。但是幕府海軍將領本武揚率領8艘軍艦與殘兵逃到北海道,並於1869年1月成立蝦夷共和國

1869年6月,在新政府軍隊的進攻下,本武揚投降,全國統一。

 

日本開始明治維新。

 

(3)日本帝國海軍的興起 

 

明治維新是重大的政治革新,日本進行了頒布憲法、建立內閣、實行現代化、實行全盤西化、走資本主義道路...等等徹頭徹尾的變法改革。日本的維新顯然做得比中國成功,沒有任何歷史包袱與思想包袱,也沒有任何民族矛盾,日本的維新工作大刀闊斧地展開。

 

噢,日本的現代化當然包括建設一支現代化的海軍,這對日本的崛起是必不可少的。想想看,明治維新本身就是受到黑船事件的刺激,所以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是明治維新最重要的根本目的,而政治維新是達到這個目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有關海軍建設與政治改革的關係在第一篇談論海權的文章就曾經有所論述。網友 voyager_ho 最近發表的長文:

中日兩國的近代工業化道路」(2008/07/10

對這個問題做了非常精緻和更深入的論述,YST 高度推薦。

 

但是建設海軍談何容易,這是最耗時和最費錢的。日本四個窮島哪來的錢?

於是日本只有咬牙硬幹,上天皇下到全國百姓一律節衣縮食。經年累月終於小有成就,日本在短短26年建成了一支不算強大但還算可以的海軍,但這點軍力完全不夠成為一個國際霸權。

 

不過日本非常幸運,因為他旁邊有一個非常有錢又不長眼的中國。 

 

日本海軍能夠興起的真正關鍵是甲午戰爭。1894年的甲午海戰,中國損失的並不只是一個北洋艦隊,而是馬關條約帶來的割地賠款和日本取得在中國海關與貿易的特權。這是一個零和遊戲,中國天文數字的賠款和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日本巨大的財富,日本用從中國搶劫來的巨大財富加速他的現代化終於建設了一隻真正傲視國際強權的一流海軍。日本帝國海軍的強大是建築在中國人民的財產、生命與血汗上。

 

中國人最糊塗、領導人最昏庸的地方就是看不清國與國之間在經濟上的零和遊戲和它產生的嚴重性。用送錢給敵對國家來換取和諧關係是最愚蠢的行為,因為這一來一往將加速改變兩國之間的軍事差距,使敵國愈強,同時使自己愈弱,和諧更不可能了。

 

中日目前的和諧包括兩國領導人互訪、兩國海軍互訪、日本首相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等等都是假象,毫無實質意義的假象。無論就歷史原因、地理環境、民族性格,日本都不可能與中國和諧。中國送錢給日本換取和諧是錯誤的、不可原諒的外交政策

 

想想看,歷史是多麼諷刺,繞了一百年的大圈子中國又回到了原點。想想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國經歷了一百一十三年慘痛的教訓以後,胡錦濤與李鴻章的外交政策並沒有什麼分別,甚至比李鴻章還差。李鴻章至少是戰敗後才送錢的,而胡錦濤是不戰而先送錢。在中國出了毛澤東以後,中國領導人再度退化成連李鴻章都不如的胡錦濤真是不可想像,也尤其不可原諒!除了他們都是安徽人我們還能說什麼?

 

舉一個簡單的數據,從1868年至1904年3月,日本政府總共向海軍撥款94,805,694日圓,折合白銀六千多萬兩。而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強迫中國的賠款是白銀二萬萬兩,是日本明治維新36年來建設帝國海軍總投資的三倍。如果日本海軍軍費只算到1894年甲午戰爭開戰前,那麼中國的賠款十倍都不止。聰明的戰爭是一門一本萬利的賺錢生意。

 

海軍是用錢堆出來的軍種,1895年以前日本四個小島的生產力很低,稅收少得可憐,建設一流海軍是天方夜譚。不客氣的說,沒有馬關條約中國的巨大賠款和多口通商每年不斷流失到日本的巨大財富,日本根本不可能建設後來如此強大的帝國海軍。日本帝國海軍的每一條軍艦都是建造在中國人被壓榨的血與淚。胡錦濤的歷史不及格。

 

日本帝國海軍的巔峰是在1941年。

1941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在山本五十六大將的率領下成功偷襲了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蒙受重大的損失。

19411210日,日本帝國海軍的飛機炸沈了英國在遠東最大的兩艘戰艦,四萬三千噸的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與三萬一千噸的戰列巡洋艦「退敵號」。

19411216日,日本帝國海軍最大的戰艦,滿載排水量七萬三千噸的「大和號」戰列艦正式服役。

 

194112月是日本帝國海軍的巔峰時期。

 

 

「大和號」戰列艦進行處女航,七萬三千噸的滿載排水量、420毫米的主裝甲和9門18.1英寸的巨砲都是世界紀錄。

 

你一定會問:日本為什麼要建造超大型的戰列艦配上超大口徑的火砲呢?

答案很簡單:日本把美國列為他的假想敵。日本認為他無法在大型戰艦的數量上超過美國,因此決心集中力量建造少量超級巨型的戰列艦來抵銷美國在數量上的優勢。

 

(4)日本帝國海軍的覆滅

 

一進入1942年,日本帝國海軍就開始走下坡。6月4日到6月7日美國與日本發生中途島海戰,美國在這次戰役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日本此戰喪失了四艘航空母艦、一艘巡洋艦、332 架飛機和三千五百名海軍官兵,其中包括三百多名日本最資深、最優秀的海軍飛行員,這是日本無法承受也無法彌補的損失,直到戰爭結束日本都不能恢復海軍航空兵的元氣。

 

一旦空中武力落入下風,日本帝國海軍從此一敗塗地。

 

日本無論是人員還是物資都經不起長期的消耗戰。中途島海戰以後日本海軍由攻轉守,一路節節敗退,軍艦的生產遠遠落後於戰爭的耗損,日本帝國海軍的覆滅只剩下時間問題。

 

194503月下旬,美軍開始進攻沖繩(即琉球)。日本此時已經日薄西山,非常清楚知道戰爭已經逼近本土。4月6日,坐鎮九州鹿屋海軍基地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大將向第二艦隊司令伊藤中將下達「大和號」自殺式的攻擊任務。

這道命令是:以「大和號」為中心組成特攻艦隊,協助日本陸軍與空軍殲滅沖繩附近的美國運輸船隊與美軍艦隊。然後「大和號」衝破美國海軍的封鎖,讓自己擱淺在沖繩海面,使「大和號」成為淺海上或暗礁上一座巨大的砲陣地對美軍進行戰鬥。等到「大和號」被擊毀,所有艦上官兵就上岸加入島上的陸軍共同抗敵。 

這是一道瘋狂的自殺命令,想想看,沒有飛機掩護的巨艦是沒有任何生存機會的,再退一萬步,「大和號」即使有萬分之一的幸運真的能夠擱淺,一艘不會動的軍艦下場也一定是滅亡。 

 

1945年4月6日下午3點22分,在沒有任何飛機的護航下,這隻日本特攻艦隊就出航了,包括「大和號」、一艘輕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所有的船隻都只攜帶單程的油料。「大和號」的軍官都知道這是他們最後一次的航行,於是下令所有的船員在晚餐的時候都有清酒做為飲料。

 

這個艦隊一出港沒多久,還在瀨戶內海的時候就被美國的潛艇發現了,情報立刻傳送到美國海軍指揮部。「大和號」的準確位置第二天清晨被美軍偵察機確定,美軍龐大的攻擊行動立即展開。

美國海軍出動 280架飛機分三波進行攻擊,八十架魚雷攻擊機是首波,以10機做一組輪番攻擊,每一組都以扇型隊形進攻,從不同的方向發射魚雷,「大和號」無論如何蛇行閃躲,至少會中一枚魚雷,「大和號」的末日已到。魚雷攻擊機才走,俯衝轟炸機跟著就來,「大和號」一百多門火炮同時開火打出一片彈幕,但是無法阻止飛機的進攻。

 

 

「大和號」在美軍飛機的攻擊下採取蛇行機動,白色的是高射砲彈爆炸產生的煙霧。海面上那條白色、較細、較淡的直線是魚雷航行留下的尾跡,「大和號」的蛇行機動躲過了這枚魚雷的攻擊。

 

1350分,「大和號」至少身中十二枚魚雷和二十個重磅炸彈,船身嚴重傾斜,艦長在14時左右下令棄船。「大和號」傾斜越來越厲害,1420分船身後半部傳來悶雷般的爆炸聲,「大和號」的主彈藥庫被大火引爆。沒多久「大和號」整個翻覆被海水淹沒,海面形成百米深的大漩渦,幾秒鐘後彈藥庫發生第二次大爆炸,噴出的黑煙和水柱高達兩千英尺。日本帝國海軍的象徵就這樣銷聲匿跡了。

 

從美軍飛機開始攻擊到「大和號」沉沒,時間不到一小時。「大和號」有2,778名官兵,生還獲救的只有280名。美國海軍損失10架飛機和12名飛行人員。

 

日本帝國海軍的巔峰是在「大和號」的入役,日本帝國海軍的覆滅是在「大和號」的沉沒。「大和號」代表日本帝國海軍的興與亡。

 

令我覺得非常感慨也百思不解的是,日本帝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的榮耀都是航空母艦建立的,譬如成功偷襲珍珠港和炸沈「威爾斯親王號」與「退敵號」,山本五十六對這一點再清楚也不過了。但是「大和號」一直是聯合艦隊的旗艦,也一直是山本五十六的座艦。為什麼日本帝國海軍會如此沈溺於戰列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大的戰艦已經沒有,小的還剩下一些,就被列強瓜分了。我聽一位國軍海軍的老軍官說,中華民國也分到幾艘日本驅逐艦。老軍官說日本人使壞,在移交之前將海水引入蒸汽機的鍋爐,從此船就跑不快了,怎麼都修不好。速度跟不上的驅逐艦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基本上是個廢物。

 

說這個故事只不過想告訴各位讀者,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帝國海軍基本上是0,什麼作戰船隻也沒有了。

 

(5)日本海上自衛隊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是一流的海軍強國,但是現在不是,連二流都算不上。 

 

海軍的演變日新月異,由於日本受到戰敗國的制約,日本海軍的發展特別受到限制,於是變成了「海上自衛隊」。所謂「自衛隊」就是一個不強調攻擊性、也不具有強大攻擊能力的艦隊。美國禁止日本發展攻擊性特別強大的海軍艦艇,譬如航空母艦與核動力潛艇。

 

日本人心機深沈,儘管受到美國的壓制仍然力圖振作,尤其在海軍的發展上不肯放鬆。日本知道自己是島國,海上力量是國家的命根子。

 

對一個業餘的軍事愛好者來說,研究日本的軍事有點頭痛,因為日本喜歡用不同的名詞來隱藏實力,陸軍是如此,海軍也一樣。譬如日本稱呼大隅級為運輸艦,事實上它是一種兩棲攻擊艦;又譬如日本稱呼日向級為直昇機護衛艦,事實上它是準航空母艦。想想看,滿載排水量達到一萬八千噸的日向級日本稱它為護衛艦,簡直是開玩笑。YST 將採用西方的傳統名詞,從大到小,從新到舊,來簡單介紹日本的海上自衛隊。

 

1.日向級準航空母艦(1艘已下水,預計建造4艘)

 

這是一標準排水量13,500噸、滿載排水量18,000噸、最高航速30節的準航空母艦。

 

「日向號」(Hyuga)有全通式的甲板和右舷艦橋結構,就跟一般的航空母艦一樣。目前「日向號」是做直昇機母艦進行反潛作戰,也可以作為指揮艦隊的旗艦。但是只要等到美國為陸戰隊研發的 F35「垂直起飛降落型」成軍,「日向號」只需要稍微改動就能成為貨真價實的航空母艦了。 

 

「日向號」在2006年5月開始建造,2007年8月下水,預計2009年3月正式服役。同型軍艦日本準備建造四艘。

 

 

「日向號」(Hyuga,舷號181

 

2.大隅級兩棲攻擊艦(3艘)

 

這是一標準排水量8,900噸、滿載排水量13,000噸、最高航速22節的小型直昇機航空母艦。這型軍艦可以運載三百多名陸戰隊士兵與裝備,飛行甲板可以停靠兩架美國大型直昇機 CH-47(支奴干,Chinook)。

 

日本有三艘大隅級兩棲攻擊艦服役。

 

 

大隅級兩棲攻擊艦

 

3.「愛宕級」(Atago)神盾驅逐艦(2艘)

 

愛岩級神盾驅逐艦標準排水量7,750噸、滿載排水量10,000噸、最高航速30節。這是日本根據美國伯克II神盾驅逐艦的設計建造的,是「金剛級」的改良版,是日本現役最新、最好的驅逐艦。

 

「愛宕級」裝備96具垂直發射系統的艦對空導彈、五吋艦炮、魚雷等武器,整體戰鬥力接近伯克II。但是「愛岩級」沒有發射戰斧巡弋飛彈的裝備,這是受到日本非戰憲法的限制。

 

「愛宕級」一共有兩艘服役,「愛宕」(Atago,舷號177)與「足柄」(Ashigara,舷號178)。

 

 

「愛宕號」(Atago,舷號177)神盾驅逐艦

 

4.「金剛級」神盾驅逐艦(4艘)

 

「金剛級」神盾驅逐艦標準排水量7,250噸、滿載排水量9,485噸、最高航速30節。「金剛級」比「愛宕級」輕500噸,攜帶的武器較少,垂直發射系統只有90具。

 

「金剛級」一共有四艘服役,「金剛」、「霧島」、「妙高」、與「鳥海」。

 

 

「金剛級」(Kongo,舷號 173)神盾驅逐艦

 

5.非神盾級驅逐艦(42艘)

 

日本的驅逐艦(護衛艦)名目繁多,YST 加以整理,列一個簡單的表如下:

 

級別        標準排水量        功能        數量

        4950              反潛        2

白根        5200              反潛        1 (註)

太刀風      3850              防空        3

旗風        4450              防空        2

初雪        2950              多功能      12

朝霧        3500              多功能      8

村雨        4550              多功能      9

高波        4650              多功能      5

 

註:首艘「白根號」(ShiraneDDH-143)于20071214日在橫須賀港內發生大火,嚴重燒傷後提前退休。目前「白根級」只剩下「鞍馬號」(KuramaDDH-144)繼續服役。

 

「白根級」日本歸類為「直昇機驅逐艦」。此型軍艦的特別之處在後甲板特別寬敞,可以容納三架直昇機,比世界任何其他的驅逐艦至少多一架直昇機。這個設計全球獨一無二,見下圖。

 

 

白根級「鞍馬號」(DDH-144)直昇機驅逐艦

 

 

20080624-28日,日本「高波級」導彈驅逐艦軍艦「漣波號」(舷號113)訪問中國的南海艦隊基地。「高波級」是日本非神盾級驅逐艦中性能最好的,也是排水量最大的,滿載排水量六千三百噸。

 

美國不允許日本的神盾驅逐艦訪問中國。去年中國海軍「深圳號」訪問日本時,美國也否決日本的建議讓中國官兵參觀日本的神盾驅逐艦。所謂「神盾」,核心技術就是相控陣雷達。其實中國已經自力更生建造了自己的神盾驅逐艦,用的是自己設計與生產的神盾作戰系統。美國的賣弄神祕是一件有趣的事。

 

由於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與戰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數量被限制不得超過47艘。YST 不知道47這個數字是這麼算出來的。現在日本非常確定有神盾級驅逐艦6艘,非神盾級驅逐艦42艘(YST 的算術),這就已經超過了47艘。兩艘日本號稱為「直昇機護衛艦」的日向級的準航空母艦還沒有算進去。

 

所以 YST計算非神盾級驅逐艦的算術可能有誤。但是不論怎麼說,日本擁有除了美國以外最大的驅逐艦艦隊,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日本的驅逐艦質量很高。

 

由於日本不被允許擁有航空母艦,所以日本就在驅逐艦與直升機上大做手腳。最先是日本人常常誇耀的「八八艦隊」,後來變成「九九艦隊」,目前是「十九艦隊」。這些在艦隊前面的數字是甚麼意思呢?前一個數字是指一個艦隊有多少驅逐艦;後一個數字是指一個艦隊有多少架直昇機。譬如「十九艦隊」的意思就是這支艦隊有十艘驅逐艦和九架直昇機。

 

直昇機對任何國家的海軍都非常重要,對沒有航空母艦的海軍就更重要了。直昇機主要的任務有三個:首先是反潛,其次是偵查,第三是為遠程反艦導彈作中繼導航與修正。因為地球是圓的,超過地平線的船隻和低飛的飛機軍艦上的雷達看不到,所以必須仰賴直昇機做發射前的觀察與發射後的中途修正。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國防軍事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7) :
7樓.
2008/09/10 15:44
加油
支持你,加油
6樓.
2008/07/19 02:17
關于對日外交,不敢茍同
    外交是國家政策處理與國關系的執行層面,把當前對日外交與李鴻章時代相比,把和平時期外交和戰后外交相比,是文不對題。
    談判的時候可以算歷史帳,但是決定國家間政策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為跟日本的歷史恩怨就不能和日本合作。國家不是人,沒有道德,沒有意氣。
    中國和日本可以合作嗎?當然可以,中國強大的時候,不怕日本,如唐朝。中國弱小的時候,受欺負。中國發展的時候,可以合作。兩國關系什么都有可能,完全根據時勢和需要,怎么能根據當初的侵略戰爭就徹底斷定不能和日本合作呢?
    民族性這個東西是存在的,和日本合作當然要小心從事,但國家政策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中日的距離和彼此的特點,決定了彼此關系都是雙方外交的重要方面。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和日本的關系升溫,對經濟發展應該是有好處的。如果YST還是根據東海油氣田的觀察做出“送錢給日本人”的結論的話,建議再多了解一些其他角度的意見,尤其是“冰冷雨天”的博客,記得有人已經轉貼過回復了。
5樓.
2008/07/14 13:09
YST老大,快过来看看呀

YST老大,俺对于YST 老大关于春晓问题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十分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与YST老大并其他朋友交流,由于“天下”限制回帖字数,所以我另开帖子啦。


http://blog.udn.com/Danielkuner2008/2038354

4樓.
2008/07/13 13:56
介紹神盾級驅逐艦 當然要介紹神盾作戰系統
所有裝置SPY-1雷達系統,並導引SM-2標準防空導彈的作戰系統全部稱為「神盾戰鬥系統」(Mk-7戰鬥系統) 。
神盾戰鬥系統是為了母艦戰鬥群區域防空需求而開發,
除了接戰距離比舊式防空系統大幅增加外,
導彈導引系統和接戰目標數量同樣與舊式防空系統大為不同。

神盾系統搭配SM-2防空導彈,與過去半主動雷達導引防空導彈不同,
SM-2是利用資料鏈加上慣性導航系統,
在導彈發射後導彈將會飛向經計算後離目標最近的
「籃子空域(Basket Airspace)」內,其間只是利用資料鏈導引,
直到導彈十分接近目標,神盾艦上的照明雷達(illuminator, SPG-62)
 再短暫以雷達波照射目標替SM-2作終端導引,
如此一來一部照明雷達可以在短時間內連續導引多枚防空導彈。

神盾戰鬥系統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快速反應」,
再加上SPY-1雷達融合對空搜索及火控雷達的功能,
大幅削減接戰準備時間。

在Mk-41垂直發射系統成為神盾戰鬥系統的標準配備後,
更大幅縮減導彈發射所需的時間,達到每秒一枚。

神盾戰鬥系統有三種主要接戰模式:
全自動、特殊全自動、半自動模式。

神盾戰鬥系統在全自動模式下,
戰鬥系統會以事先設定的標準接戰程序自動接戰,
除非中途終止,否則神盾戰鬥系統會一直運作直至目標被擊落為止。

在和平時期,神盾戰鬥系統是設定在半自動模式下,
以避免出現誤判事件造成意外。

 SPY- 1平面陣列相位雷達,由雷神公司生產,
每面天線面積為3.65 X 3.65公尺,
有4480面小型天線組成140個雷達模組,
以四面天線分別對四個象限進行搜索。
每一面天線我同時搜索、追蹤。
由於天線本身毋須轉動,
故此每面天線中雷達模組以筆狀波束偵測水平85Km,
對空325Km作持續搜索,一旦發現目標進入偵測範圍,
雷達立即在一秒鐘內對目標發射十多道波束將目標軌跡繪出,
筆狀波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接近目標,
為神盾戰鬥系統提供目標距離、高度、速度及航向等資料以便接戰。

為了預防敵軍利用反輻射(Anti-Radiation)導彈攻擊,
AN/SPY-1的電波可以在不到一秒鐘內在空中消失,
AN/SPY-1也可以在一秒鐘內重新啟動,但全部資料需時10秒以重新顯示。

神盾戰鬥系統另一特色是可集中偵測威脅可能出現的象限,
其他沒有威脅的象限可以保持雷達靜止。



3樓.
2008/07/13 05:10
对YST表示感谢

     MIGO是个在海外的大陆留学生。这几天一直在看YST的文章,从YST这里学到了丰富而宝贵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感谢【天下】,特别感谢YST,毕竟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肯定付出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MIGO才疏学浅,写不出YST这样的好文章,不过MIGO会继续关注【天下】,支持YST,COME ON!

2樓.
2008/07/12 22:53
值得擔心的是臺灣買不到F16CD 那麼四年後臺灣連局部空優都沒了
還是關心臺灣的軍購比較實際


1樓.
2008/07/12 22:39
日本的海軍目前是全亞洲最強的
美國都認為日本的海軍軍力和現在英國的海軍軍力相仿
結果你居然說連二流都算不上
那請問你的眼中二流的海軍是哪國的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