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找到你了!」
「終於找到你了!」
忽然聽到亞亞在玩電視遊樂器時脫口而出的叫聲。我很訝異亞亞會用「終於」兩個字,特別問他是什麼意思?
就是「我已經找到你了!」他說。
我知道他已經懂了。
l 夫妻的暱稱很有意思,有的叫小名,有的叫名字,有的連名帶姓,我一位同事更可愛,兩夫妻都直呼「同胞」,她叫他同胞,他也叫她同胞。幾十年了,我跟我先生都是「達玲」來「達玲」去。那年,遠遠三歲,(遠遠是亞亞哥哥),我抱著他坐在車子後座,先生專心開車,我則看著窗外的風景;冷不防遠遠忽然爆出「達玲」兩個字,把我和先生都嚇了一跳。小孩子只要給他環境,他隨時可以接收,消化之後就變成他的語言了。大人要謹言慎行,不無道理。
l 阿嬤,
蚊子咬我,(直覺)
蚊子叮我,(更正)
蚊子叮到我了!(再更正)
亞亞三歲,暑假回台灣,才那麼小不點,就能修正語病,表達得更完整,加長語句就是這樣發展的。因為記憶深刻,我特別記錄下來。
l 小時候,兩兄弟都說要和阿嬤結婚。
去年,我舊事重提:「亞亞,你不是要和阿嬤結婚嗎?」
他回答:「不行,妳已經married 阿公啦!」
前幾天,我又逗他:「亞亞,你不是說長大要和阿嬤結婚嗎?」
他回答:「不行啊!我長大要結婚別人的時候,妳已經變成老太婆啦!」
l 亞亞出生一年,正好我從職場退休。我帶他的時間比較長,他和阿嬤特別親近,也比較敢表達他的感情。
去年,我們來美國,女兒全家一起去機場接我們,在回家的路上,亞亞依偎在我懷裏跟我說:「阿嬤,我好想妳!」我告訴他:「阿嬤也好想你啊!想得快要生病了,毛病很嚴重呢!」哥哥忽然冒了一句:「病毛!」兩兄弟捧腹大笑。小孩子就是這麼可愛,他們常會發明一些沒特別意義而自認為好笑的字眼,或諧音的、或詼諧的來自娛。
l 亞亞唸幼稚園中班的時候,生日那天,媽媽買了一個大蛋糕請老師和全班同學吃。他的老師真的好溫馨,特別為壽星準備了一個顏色鮮豔的黃色披風,一頂皇冠,一支權杖,儼然像一位小王子,帶領全班小朋友到院子裏繞行一周,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樂器跟在亞亞後面叮叮咚咚的敲,全班小朋友排成一條長龍,亞亞因為太興奮,愈走愈快,我急得用跑的在後面追他:「亞亞,不要走那麼快,後面的小朋友都跟不上啦!」他也回頭大叫:「阿嬤,妳不要講Chinese, 他們沒有一個人聽懂妳在講什麼!」
l 這次赴美前的一個禮拜,幾乎每天都會接到亞亞的電話,其實,他是頻頻地交待我們別忘了幫他買中文版最新的「哈利波特第五集」和「史瑞克第三集」的DVD。
「阿嬤,妳還有三個天就要來美國了。」
「阿嬤,還有一個天我就可以見到妳了,I miss you!」
已經先入為主,要糾正很難。告訴他把幾個天的「個」去掉,講幾天就可以了,他會聽話的乖乖的跟著念,可是等到下次:「還有兩個天,爸爸就要回來了!」
l 「阿嬤,妳站在這裏,我照相妳!」(我幫妳照相。)
l 「我長大要結婚別人。」(和別人結婚。)
l 「我的和你的不同一樣。」(不一樣。)
l 「還有一個天。」(還有一天。)
l 「要寫幾個頁?」(要寫幾頁?)
l 「我們手拉手去散步在外面。」(我們手拉手到外面去散步。)
中西文法不同,我跟我同事討論過,他們認為不必糾正。
l 常聽小朋友向老師告狀:
「老師,他給我打!」(老師,他打我!)
(他給你打還不好嗎?一笑!)
l 最近新新人類的新說辭:
「那家餐廳的東西不錯吃!」(那家餐廳的東西很好吃!)
我有那麼老嗎?怎麼會怎麼聽怎麼彆扭呢?
(其實,我只有28歲,剩下的通通存在銀行裏,不老!)
l 在台灣為了想聽小朋友的聲音,每個禮拜我都會和他們通電話。亞亞在唸小學以前,可能年紀還小,所學到的語彙不多,要串聯成一個通順的句子好像有困難。我還好,我會用童言童語和他對話,遇到阿公可就頭大了,阿公總是用一些比較抽象的大人語言,讓他答不上腔,亞亞很可愛,只要他接不下去,他就會問:「你要不要跟媽媽講話?」然後趕快把話筒轉出去:「媽媽,阿公要和妳講話!」
l 小朋友的語言發展是不知不覺的,只要用心經營學習的環境,給他學習的機會,他們的進步是神速的,他們有時候會忽然蹦出來一句深奧的句子或成語讓你刮目相看:「咦!什麼時候學會這句子的?」融會貫通,豁然開朗,就是這麼回事!所以,我要求他們在家一定要講中文,不管大人或小孩,只要有人用英文對話,我就會大叫:「講中文!」
2008. 2. 22
- 2樓. 化學神2009/02/08 20:57元宵節快樂
Dear 玲個:呵呵~好一段時間沒上來了,明天就是元宵節,在此祝福你~佳節愉快~!!
PS:決賽開始了~朋友們~有空可以幫忙投票歐...^___^
趕快加入~搶救化學神大作戰的行列吧~!!
個人推薦連結~!!
以下是網址=>幫化學神衝人氣~^______^!!
by 剛從老家回來的化學神
- 1樓. 小紫涵2008/02/23 10:07甜蜜
寫日記的方式 , 把和孫子生活的點點滴滴用文字呈現出來 , 在寫的當下 , 一定很甜蜜 ....
Linda 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