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 ]最著名代表作──中國楷書經典──[孔子廟堂碑]
虞世南(南朝陳永定二年—唐貞觀十二年/558-638)
南北朝至隋唐官員、文學家、詩人、書法家。
字伯施,越州餘姚(浙江餘姚)人,官至秘書監永興公。
善書法, 與歐陽詢齊名,並稱‘歐虞’,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為‘初唐四大家’。
《孔子廟堂碑》, 又名《夫子廟堂碑》, 為虞世南撰文並書寫,為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亦是中國書法中楷書經典。
孔子廟堂碑立於唐貞觀七年(633年)。碑額:「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系篆書陰刻。碑中記載了在高祖五年,李淵封孔子的第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並修繕了孔廟。
碑高280厘米,寬110厘米,楷書35行,每行64字, 共有楷書35行,每行64字。
虞世南69歲時書寫,此時其書風已純熟。此碑筆法圓勁秀潤,俊朗端莊,筆勢舒展,用筆含蓄樸素,楷體瘦長清秀,氣息寧靜渾穆,一派平和中正氣象,是初唐碑刻中的傑作,也是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的虞書妙品。
「僅拓數十紙賜近臣」(清楊賓《大瓢偶筆》)。據傳此碑刻成之後,車馬集碑下,捶拓無虛日。未幾火燼毀,武周長安三年(703),武則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毀。唐刻拓本今罕見。
現存刻石有兩塊:
一塊在西安碑林博物館,俗稱《西廟堂碑》。宋王彥超重刻于陝西西安。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碑末增“王彥超再建,安祚刻字”一行九字。
另一塊在山東成武縣,俗稱《東廟堂碑》,碑身高2.08米,寬0.89米,厚0.22米,字33行,行滿格33字。所書正楷,外柔內剛,圓融遒勁。
參考/引用資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4%E5%AD%90%E5%BA%99%E5%A0%82%E7%A2%9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94%E5%AD%90%E5%BA%99%E5%A0%82%E7%A2%91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93xazb.html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48e3zq.html
https://kknews.cc/culture/jzly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