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響尾蛇飛彈的嗡嗡聲怎麼來的?
2020/04/29 09:16
瀏覽48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每一種武器系統在設計階段,都要通過很多測試項目。有些系統或者是測試項目, 需要其他的系統來協助才能進行。譬如說,艦砲要裝在軍艦上,防空飛彈需要飛機來當作目標,空對空飛彈則要找其他飛機來帶到空中,才有辦法驗證是不是能打出去啊。鳳凰飛彈需要如此,麻雀飛彈需要經過這一段,響尾蛇飛彈也不例外。

與麻雀或者是隼式飛彈比起來,響尾蛇飛彈並不是一個從一開始就是海軍建立的正式研發計畫,雖說不上是偷偷摸摸,可也類似爺爺不疼,奶奶不愛的狀況。經費的來源得要四處張羅不說,零件,人員,器材等等都得要研發人員想辦法去"凹"來。

譬如說,為了要張羅測試用的飛機,響尾蛇的專案小組四處尋找任何有可能幫他們把飛彈帶上天的飛機。可是,別的計畫也都需要分配給各計畫的試驗飛機,自然不容易願意隨便出借。負責安排計畫測試需要的飛機和飛行員的是James Heffin,他注意到旁邊另外一個單位使用螺旋槳動力的AD-4攻擊機,擔任於空投魚雷的試驗任務。這些飛機通常一大早就會從中國湖出發,前往位於加州外海的San Clemente島測試,項目做完之後也不過是早上時間,飛機回到基地之後就沒事歇著了。James Heffin眼看這些飛機閒著也是閒著,就想辦法和對方商量,讓響尾蛇小組能夠在其他時間使用這些飛機。如此一來,響尾蛇小組也算是凹到一些資源,讓測試的時程得以繼續下去。還好,到1952年8月的時候,專案小組正式收到分配給他們的兩架雙座F3D-1戰鬥機。

雖說F3D-1採用兩具噴射發動機,性能表現上卻是蠻傷腦筋的,被專案小組戲稱為"疲勞的飛機",根據試飛員的回憶,單單是爬到4萬英呎就要一個小時的時間!不過,有總比沒有好,這兩架飛機擔負了1952年到1953年大多數的飛行任務。1954年底,他們獲得F9F-8,次年,空軍也借了F-100A給他們測試用。

在那個年代,空戰還是以機槍砲為主要武裝,對付轟炸機則是加上無導引火箭。無導引火箭的瞄準不能繼續沿用機槍或者是機炮的瞄準具,因此,有一派研發新款武器射控系統的路線是裝在飛機上,為無導引火箭的瞄準提供更精確的發射資料。另一派則是讓"火箭"更聰明,射控系統是裝在火箭上。不過是哪一派,對當時有經驗的飛行員來說,都還是太先進的"玩具",在他們眼裡,就是一堆穿著白色衣服的博士,在哪邊東摸摸,西敲敲,然後裝個東西在他們的飛機上,叫他們去飛一圈。至於裝在飛機上的東西,或者是飛行任務的目的是什麼,多半沒有告訴這些飛行員,也因為這樣,不少飛行員對於支援許多發展計畫的態度是:又是一個不會成功的吃錢玩意,配合度上也相對較低。

當響尾蛇計畫有愈來愈多飛機與飛行員的時候,有些被分配來的飛行員也有類似的想法。譬如說,後來成為太空人的Wally Schirra算是家抵很厚,他的父親是一次大戰的空戰英雄,他本人在韓戰出過90次任務,有著這樣的背景,走路都會有風。被派到中國湖來,多少有點心不干情不願的,很自然的,Wally就去對著基地的試驗官Tom Moorer吐吐苦水。Tom耐心的聽完之後,告訴Wally,機槍砲和無導引火箭的時代很快就要過去,而他就會是見證新時代來臨的人選之一。Wally心想:你在說笑話唬弄我吧!

Tom想要說服Wally,就帶著他走到一堆博士在研發響尾蛇飛彈的廠房中。Wally看到不少人在忙,旁邊還有一個裝置,一端裝著玻璃錐體,另外一端看似可以裝到5吋直徑的火箭上。在那個玻璃錐體當中,有一個小小的光學裝置,有點像是人的眼睛一般。Wally走過去的時候,手上拿個一根點燃的香菸,緊接著,他注意到玻璃椎體內的光學裝置跟著他行走的方向移動。這時候,Wally才意識到,那個裝置是在追蹤他手上的菸頭!Wally開始相信,Tom告訴他的可能會成真喔!

既然這些試飛員要把響尾蛇飛彈帶到天上去,總也得要有個目標才行吧。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使用的是遙控的F6F-5K靶機。靶機飛行時是設定在固定高度的航線上,讓Wally和其他飛行員能夠練習如何追蹤目標。可是,這架靶機的滯空時間畢竟還是短了些,只能維持90分鐘。還好,攜帶響尾蛇的飛機以及地面上都有攝影機,能夠將試驗的結果拍攝下來,稍後加以分析。稍後,他們取得B-17靶機,滯空時間更長,每一次飛行任務就得以多試驗幾次。

那麼,飛行員要怎麼去知道響尾蛇飛彈是否有抓到目標呢?如果有看過Top Gun這部電影當中的空戰鏡頭,F-14在追擊目標時,飛行員前方有一個小圈圈跑來跑去,耳機中有斷斷續續的嗶。當圓圈抓到目標時,斷續的嗶聲轉變為持續的聲音,然後小犢牛就多了一架擊落紀錄了!所以,究竟是那個圓圈圈,還是那個嗶聲告訴飛行員什麼時候該發射飛彈呢?當然,早期的戰鬥機是沒有這麼先進的雷達,那麼,那個圓圈圈也就不存在。可是,那個嗶嗶聲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要說到Wally和另一位飛行員,Tom Amile,駕著F3D,帶上響尾蛇飛彈上天去試驗。Tom指著飛機儀表板上一個很便宜的電壓表,告訴Wally說:注意看著電壓表的指針,當指針指到1/2伏特時,就表示響尾蛇抓到目標了!

Wally看著電壓表,再看著Tom,心想:你在開我玩笑吧!他對Tom說:你要我一邊開戰鬥機,注意敵機的同時,還得要注意那個小小指針的變化,不可能吧!這也太難了!我們得要想別的辦法。

他們的想法就是把這個電壓轉換到一個發音器上面,發出來的聲音頻率是840赫茲。當電壓小於1/2伏特的時候,聲音就是斷斷續續的嗡嗡聲音(電影裡面是用嗶聲)。當電壓達到1/2伏特時,就變成持續不斷的嗶聲。這就是後來被稱為"響尾蛇嗥叫"(Sidewinder Growl)的由來。如此一來,飛行員用聽的就可以判斷飛彈是否抓到目標的熱源。

可是,這裡還是有一個問題,也是早期響尾蛇飛彈在實戰中會錯失目標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抓到目標,可是因為兩架飛機都在高速運動狀態下,飛彈的射程其實大幅縮水,很多飛彈其實是在有效射程以外發射出去的。不過,這個問題要以後才能解決。

下面是Top Gun的其中一個片段,裡面就有模擬的響尾蛇鎖定的聲音。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