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喜愛日本戰國歷史的人來說,為什麼德川家康(1543~1616)會讓三子德川秀忠(1579~1632)繼任「征夷大將軍」?一直是個有趣的問題。
在德川家康的眾多子嗣裡,長子松平信康(1559~1579),因織田信長(1534~1582)的命令,被迫切腹自殺,當然不在討論之內。雖然如此,在決定誰成為二代將軍的當下,德川家康除了德川秀忠外,其實還有兩個選擇:次子結城秀康(1574~1607)、以及四男松平忠吉(1580~1607)。
根據「大久保家留書」的記載,在慶長五年(1600)的關原之戰(岐阜縣不破郡關原町)結束後,德川家康曾經詢問重臣們,要讓哪個兒子擔任繼承人?結果,本多忠勝(1548~1610)與本多正信(1538~1616)兩人,支持的是結城秀康,只有大久保忠鄰(1553~1628)支持德川秀忠。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好奇…連曾為豐臣秀吉(1537~1598)養子的結城秀康都有人支持了,怎麼沒人支持在關原之戰裡,大放異彩的松平忠吉呢?
那是因為重臣裡,負責輔佐松平忠吉的井伊直政(1561~1602;也是松平忠吉的岳父),在關原之戰裡被島津軍射傷落馬,沒有辦法出席討論,使得松平忠吉與將軍之位失之交臂。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無法即時參加關原之戰的德川秀忠,讓重臣們對他的軍事才能產生疑慮,間接對他的領導統御失去信心。就連作為江戶幕府正式紀錄的「德川實紀」裡,也強調他能在繼承人之爭中勝出,不是因為軍事面的才能,而是因為他能忠實地遵行德川家康的意志。
但是,我們透過史書所認識的德川秀忠,真的就是這個模樣嗎?日本在昭和卅三年(1958)時,曾對德川秀忠的墓地進行考古調查。除了得到血型O型、身高157.6公分的結果外,遺骨上還發現多數的刀劍、甚至是鐵砲的創傷痕跡。由此可以判斷,德川秀忠的作戰風格,應如猛將般地親臨戰場指揮作戰。
如此一來,和史書上的描述便有了出入。究竟何者為真?就讓讀者們自己判斷吧!
參考資料:
「骨は語る 徳川将軍.大名家の人ひと」 鈴木尚 著、(1985年、東京大学出版会)
「増上寺徳川将軍墓とその遺品.遺体」 鈴木尚、矢島恭介、山辺知行 編、(1997年、東京大学出版会)
我的噗浪帳號:「金澤城的月光」(按此加入我吧!)
強力推薦:(按下書名後自動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侯剛本導演感人力作:【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貼近生活實況的經濟分析【庶民經濟學】
參加國家考試的好幫手:【圖解行政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