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想獨立,就從讀好中文開始
2017/08/25 23:57
瀏覽12,996
迴響3
推薦23
引用0
這幾天來有關高中課綱的修訂,文言文與白話文的爭議,看得我目瞪口呆,惹動無明,接著心如死灰。
經典的地位,本不因國族遞嬗、時代變遷,或政治需要而變動。如果所謂民主的成就,只是因為政客操作族群意識,收割年輕世代的選票,而造就了文化生活各個層面的普遍庸俗,這樣的民主,只是對蔣渭水、鄭南榕等犧牲奉獻的民主先賢們,最大的侮蔑;對我們的島,也是最可笑與最惡毒的封印與詛咒。「民之所欲」,恰恰成了民主的緊箍咒
「網路票選文言文」便是這最可笑與最惡毒的詛咒的代表。別再說甚麼「相信民主」的鬼話─因為大眾能了解欣賞的,不出「我一看就懂」、「我以前聽過」、「跟我很親近」的範疇。
如果看了就懂,不摸就熟的東西,還要編入課本,叫學生還「學」甚麼?而範圍限定「以台灣為主」,更是不可思議地故步自封─這與「激發學生潛能」「探索未知領域」的教育宗旨,不是恰好背道而馳?
台灣意識,怎會變得如此偏狹,如此「大陸」,如此井蛙觀天?
誰說成就台灣,就得去中國化?頃讀林谷芳先生的《輕侮中國文化,豈止夜郎自大》的評論,中有如此諍言:「……具氣象,是有宏觀的歷史視野,從歷史的起落應對當前的大勢開闔;如此,才不會以小為大,以少為足。」
又有誰說,「小」,就註定我們必須龜縮,必須蜷曲,只能局限在東海一隅,只配作飄浮在自己的島上的夢?
而現在轉身回望,1996年時李登輝先生提出的「經營大台灣,建設新中原」,是何等的豪情干雲,氣魄萬千!
拿破崙的出身,是小小的科西嘉島,但他成了法國大革命的「革命之子」;而俄國霸權的造就者,是來自南方偏遠的格魯吉亞,一生都講帶著重口音俄文的史達林。而孫中山的少年與青少年時期,與影響他最深的學校教育,其實多半來自二個島─檀香山與香港。
島很小,但,加上中國,就變得很大與很有想像空間。就因為我們很小,所以更要有寬闊的胸襟與遠大的眼光:當你已經遨翔在大氣層之上的時候,還會有人追究當初的發射基點是不是彈丸之地?更重要的是,對於「開放」的信仰─如果對「開放」這件事勘不破跳不開走不出去,四周的深藍色海洋對於島民而言,其實是詛咒而不是資產。
台灣,再也不會重現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奇蹟,因為同樣的條件─人口紅利、冷戰氛圍、政治鉗制環保等不可能再現;而國際政治上,它則已經是美、中、日等強鄰的俎上肉。
但,為什麼台灣不能變成比中國更懂中國文化的地方,就像現在日本人更懂三國演義,埃及學的中心在倫敦巴黎,邁阿密代表拉美文化,或開羅能為阿拉伯世界發聲一樣?
更何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對著對岸的龐然假想敵,卻刻意去除中國因素,把年輕人導向「假裝它不存在,我們只管台灣」的狀態,這個,怎麼有點像以前的戒嚴年代,官葸們滿口「共產必敗,暴政必亡」,卻根本不懂甚麼是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啊。
英國戰略大師李德哈特曾經說過:「欲謀和平,請先了解戰爭。」
各位覺醒青年中年老年,如果真想獨立,請先了解中國。
經典的地位,本不因國族遞嬗、時代變遷,或政治需要而變動。如果所謂民主的成就,只是因為政客操作族群意識,收割年輕世代的選票,而造就了文化生活各個層面的普遍庸俗,這樣的民主,只是對蔣渭水、鄭南榕等犧牲奉獻的民主先賢們,最大的侮蔑;對我們的島,也是最可笑與最惡毒的封印與詛咒。「民之所欲」,恰恰成了民主的緊箍咒
「網路票選文言文」便是這最可笑與最惡毒的詛咒的代表。別再說甚麼「相信民主」的鬼話─因為大眾能了解欣賞的,不出「我一看就懂」、「我以前聽過」、「跟我很親近」的範疇。
如果看了就懂,不摸就熟的東西,還要編入課本,叫學生還「學」甚麼?而範圍限定「以台灣為主」,更是不可思議地故步自封─這與「激發學生潛能」「探索未知領域」的教育宗旨,不是恰好背道而馳?
台灣意識,怎會變得如此偏狹,如此「大陸」,如此井蛙觀天?
誰說成就台灣,就得去中國化?頃讀林谷芳先生的《輕侮中國文化,豈止夜郎自大》的評論,中有如此諍言:「……具氣象,是有宏觀的歷史視野,從歷史的起落應對當前的大勢開闔;如此,才不會以小為大,以少為足。」
又有誰說,「小」,就註定我們必須龜縮,必須蜷曲,只能局限在東海一隅,只配作飄浮在自己的島上的夢?
而現在轉身回望,1996年時李登輝先生提出的「經營大台灣,建設新中原」,是何等的豪情干雲,氣魄萬千!
拿破崙的出身,是小小的科西嘉島,但他成了法國大革命的「革命之子」;而俄國霸權的造就者,是來自南方偏遠的格魯吉亞,一生都講帶著重口音俄文的史達林。而孫中山的少年與青少年時期,與影響他最深的學校教育,其實多半來自二個島─檀香山與香港。
島很小,但,加上中國,就變得很大與很有想像空間。就因為我們很小,所以更要有寬闊的胸襟與遠大的眼光:當你已經遨翔在大氣層之上的時候,還會有人追究當初的發射基點是不是彈丸之地?更重要的是,對於「開放」的信仰─如果對「開放」這件事勘不破跳不開走不出去,四周的深藍色海洋對於島民而言,其實是詛咒而不是資產。
台灣,再也不會重現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奇蹟,因為同樣的條件─人口紅利、冷戰氛圍、政治鉗制環保等不可能再現;而國際政治上,它則已經是美、中、日等強鄰的俎上肉。
但,為什麼台灣不能變成比中國更懂中國文化的地方,就像現在日本人更懂三國演義,埃及學的中心在倫敦巴黎,邁阿密代表拉美文化,或開羅能為阿拉伯世界發聲一樣?
更何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對著對岸的龐然假想敵,卻刻意去除中國因素,把年輕人導向「假裝它不存在,我們只管台灣」的狀態,這個,怎麼有點像以前的戒嚴年代,官葸們滿口「共產必敗,暴政必亡」,卻根本不懂甚麼是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啊。
英國戰略大師李德哈特曾經說過:「欲謀和平,請先了解戰爭。」
各位覺醒青年中年老年,如果真想獨立,請先了解中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