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包括開創江戶幕府(1603~1867)、奠定後來二百多年和平基業的德川家康(1543~1616)在內,德川家的家廟一共有兩處:分別是在上野的寬永寺(東京都台東區上野櫻木一丁目十四番十一號)、以及在芝公園的增上寺(東京都港區芝公園四丁目七番卅五號)。
一般人只有一所家廟,為什麼德川家會有兩所?
雖然是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進行調查之後,終於讓我有「原來如此」的感覺…
首先,在芝公園的增上寺,是被德川家康親自指定,才成為德川家家廟的。
德川家康在「小田原之戰」(神奈川縣小田原市一帶;1590)的論功行賞中,他的領地被移到關東地區。聽到消息後的德川家康,立刻派人尋找,可以做為家廟的寺院。而增上寺因與德川家所信仰的「淨土宗」同宗之故,遂雀屏中選,成為德川家的家廟。
在那之後,有位名為南光坊天海(?~1643)的天台宗僧侶,和德川家康越來越親近。
這位知識豐富的天海和尚,據說他真正的身分,其實是那位在山崎會戰(大阪府三島郡島本町山崎、京都府乙訓郡大山崎町一帶;1582)中戰敗,於逃亡途中被土民被殺的明智光秀(1528~1582)。
天海和尚不僅受到德川家康的重用;在德川家康死後,還為其向朝廷活動,讓德川家康獲得「東照大權現」的諡號。
因為這個緣故,天海也受到二代將軍德川秀忠(1579~1632)、以及三代將軍德川家光(1604~1651)的信任,在江戶幕府中擁有莫大的權力。
在天海的建議下,德川家於寬永二年(1625)創立了寬永寺。
寬永寺一開始時,被設定為德川家的祈禱寺。但是,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卻在遺言裡要求,自己的葬儀必須在寬永寺舉行,再把遺體和德川家康同葬在日光。
接下來…四代將軍德川家綱(1641~1680)、五代將軍德川綱吉(1646~1709)都葬在寬永寺,在不知不覺間,寬永寺與增上寺都成為德川家的家廟。
這當然引起增上寺的反彈!
既然如此…那就交替辦理好了!於是…六代將軍德川家宣(1662~1712)便葬在增上寺。在那之後,交替辦理的情況形成慣例,一直延續到幕末。
無意間變成兩所家廟的德川家…除了初代將軍德川家康葬於日光東照宮(栃木縣日光市)、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葬於日光山輪王寺(栃木縣日光市)之外,其餘將軍的安葬地點如下。
增上寺:
二代將軍:德川秀忠
六代將軍:德川家宣
七代將軍:德川家繼(1709~1716)
九代將軍:德川家重(1712~1761)
十二代將軍:德川家慶(1793~1853)
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1846~1866)
寬永寺:
四代將軍:德川家綱
五代將軍:德川綱吉
八代將軍:德川吉宗(1684~1751)
十代將軍:德川家治(1737~1786)
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1773~1841)
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1824~1858)
大致上是這樣的情形…
「呃…這個數目不太對啊?」
如果您是這麼想的話…我只能說:「您真內行!」
沒有錯!這裡面沒有看到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1837~1913)的名字!!
在大政奉還之後,德川慶喜的身分變成「華族」。因此,他死時的身分並不是「將軍」…
既然不是「將軍」,當然不會葬在增上寺、或是寬永寺。因此,他和庶民一樣,被葬在東京的谷中靈園(東京都台東區谷中一丁目)。
【參考文獻】
「戦国時代の舞台?」歴史の謎研究会、青春出版社(2006/10)
「日本史が100倍面白くなる本」歴史の謎研究会、青春出版社(2008/03/01)
「角川日本史辞典 新版 最新版」朝尾直弘、角川書店(1997/08)
「戦国の意外なウラ事情」川口素生、PHP研究所(2007/04/07)
我的噗浪帳號:「金澤城的月光」(按此加入我吧!)
強力推薦:(按下書名後自動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侯剛本導演感人力作:【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貼近生活實況的經濟分析【庶民經濟學】
學習民法的敲門磚、徹底解決民法難記易混淆問題:【圖解民法】
- 1樓. 鼻塞國度2010/03/30 21:41原來如此
可是 為什麼有的將軍有連續 有的沒連續
我意思指 怎麼有的會跳號一樣葬在增上寺? 有的又選擇在寬永呢?
這個是將軍個人遺言所致嗎?
您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很可惜...我沒有每位將軍是否選擇過自己墓所的資料。
但我個人以為,因為四代、五代將軍先後葬在寬永寺,然後才引起增上寺的反彈,為了不讓增上寺反彈,才會有六代、七代將軍都葬在增上寺。從八代將軍開始,才依序交替...
不知道這樣是否回答您的問題?
我會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如果我有新的資料,再隨時補充...
金澤城的月光 於 2010/03/31 13:4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