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織田信長與「一國一城令」
2010/03/16 14:37
瀏覽3,705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喜愛日本戰國史的讀者們,大多聽過「一國一城令」(一国一城令;いっこくいちじょうれい)。

所謂的「一國一城令」,是江戶幕府(16031868)於慶長廿年(1615)閏六月三日所制訂的法令。關於「一國一城令」的原始構想,據信來自德川家康(15431616),但真正的實行者則是德川秀忠(15791632)。

關於「一國一城令」,就是以令制國(りょうせいこく;指日本當地自古以來,在「律令制」基礎下,劃分出來的行政區域。)、或是大名的藩國為單位,除了保留一座城,做為大名居住、及行政之用外,其餘城池均須予以廢棄的命令。

基本上,若是該令制國內,同時存在複數以上的大名,則各大名均可以擁有一城。例如:當時的伊予國(約略等同今日的愛媛縣)境內,同時存在松山城(愛媛縣松山市)、大洲城(愛媛縣大洲市大洲)及宇和島城(愛媛縣宇和島市丸之內)等三座城池,分別屬於三位大名所有。

另外,若是一位大名在兩個令制國內,同時擁有封地的話,則在這兩個令制國內,可以各擁有一座城池。例如:藤堂家在伊勢國(位於今日三重縣中部)內保有安濃津城(三重縣津市丸之內)、在伊賀國(位於今日三重縣伊賀市及名張市)則留有上野城(三重縣伊賀市上野公園)。

事實上,「一國一城令」的規定,在實施上仍然保留了彈性,並非所有藩國都實施「一國一城令」。例如:為了避免幕府猜忌,及治理上的考量,毛利家雖然同時擁有周防(約為今日山口縣東南部)、長門(約為今日山口縣西部)兩國,卻只保留了長門的萩城(山口縣萩市)。而池田家因為是德川將軍家的親戚,再加上須防備毛利家蠢動,雖然擁有因幡(約為鳥取縣東部)、伯耆(約為鳥取縣中部以及西部一帶)兩個令制國,卻獲准擁有三座城。

不僅如此,像仙台藩白石城(宮城縣白石市)、熊本藩八代城(熊本縣八代市)等,雖然是大名下的家臣居城,卻因為功績被幕府認可,這些家臣的城池也都被獲准保留。除此之外,伊達政宗(15671636)的仙台藩,更以改名的方式來保留城池。例如:伊達政宗曾經居住其中的岩出山城(宮城縣大崎市),在「一國一城令」實施後改名為「岩出山要害」,就是一個例子。

在安土桃山時代(15731598),日本全國各地大約有將近3,000座的城池。因為「一國一城令」的實施後,減少到170座左右。因為城池變少的緣故,各大名的家臣團以及領民,不得不集中到這170座城池的城下町,無形中強化了江戶幕府對各大名的統治。

但是,德川秀忠不是第一個實施「一國一城令」的人。根據多聞院英俊(15181596)在「多聞院日記」中的記載,織田信長(15341582)曾經在天正八年(1580),在大和國(奈良縣)實施「破城令」。要求筒井順慶(15491584),將郡山城(奈良縣大和郡山市)以外的城池全數破壞。雖然織田信長「破城令」,僅限於大和一地,但這卻是日本戰國時代,早已實施過「一國一城令」的證據。

我的噗浪帳號:「金澤城的月光」(按此加入我吧!

強力推薦:(按下書名後自動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侯剛本導演感人力作:【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貼近生活實況的經濟分析【庶民經濟學

學習民法的敲門磚、徹底解決民法難記易混淆問題:【圖解民法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日本戰國豆知識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