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貿易戰國---「朱印船貿易」(下)
2009/12/15 17:04
瀏覽1,614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一般人的印象裡,既然朱印船千里迢迢地由長崎出發,遠赴東南亞貿易各地進行貿易,似乎運回日本的應該會是東南亞地區的特產;可是,很令人意外的,朱印船貿易運回日本的商品裡,絕大部分是中國產的生絲以及絹布。

有兩個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首先,雖然日本當地也出產生絲以及絹布,但和中國相比,兩者的品質無法相提並論。再者,德川家康(15431616)平定天下後,隨著太平之世的到來,人們對於高級衣物,也就是中國絹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但是,此時的明朝(13681644)政府,因為曾經吃過倭寇苦頭、再加上文祿、慶長之役(15921598)裡,與當時的日本軍在朝鮮交戰的緣故,不僅堅拒日本商船進入中國港口,也禁止中國商船航向日本。雖然有些中國船,以走私方式,把中國的生絲、絹布賣進日本,但這些杯水車薪的貿易量,根本無法滿足日本市場。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因為明朝並未對東南亞各港口實施海禁,中國商船遂利用這個漏洞,滿載生絲與絹布,航向東南亞各個港口,等到朱印船靠岸後,再互相交易。除了中國製品外,製作武具時的必需品,例如:鯊魚皮、鹿皮等等,以及砂糖等東南亞特產品,都透過朱印船,大量地輸入日本。

附帶一提的是,當時的荷蘭人便透過這個管道,利用朱印船停泊台灣的機會,把台灣當地鹿皮、鹿肉等等銷往日本隨著雙方貿易往來,鹿皮、鹿肉的銷量也逐步增加。雖然朱印船貿易因為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於西元1635年終止,但根據荷屬東印度公司於西元1634年~西元1638年間的統計,在短短四年內,鹿皮的銷售量由十一萬張、成長為十五萬張。

而日本透過朱印船輸出的物品,除了銅、銀與硫黃外,還有銅錢與日本刀等等工藝品。特別是當時的明朝,已經發生白銀不足的現象,所以朱印船上的白銀,特別受到主要交易對象,也就是中國商人的喜愛。再加上當時日本的石見銀山(島根縣大田市),大量盛產白銀,雙方一拍即合,白銀變成雙方交易時,主要決算的方式。

可惜的是,隨著德川幕府(16031867)開始鎖國政策,盛極一時的朱印船貿易日趨沒落。寬永八年(1631),做為「鎖國政策」的過渡措施,德川幕府實施所謂的「奉書船制度」。朱印船出海時,除了原先的「朱印狀」外,還須取得由老中發出的「奉書」(ほうしょ),才能到東南亞進行貿易。

原先不具強制性的「奉書船制度」,從寬永十年(1633)變成強制性措施,嚴禁沒有取得「奉書」的「朱印船」出港,從此,「朱印船貿易」已經名存實亡。寬永十二年(1635),德川幕府除更進一步地,完全禁止日本船出航海外、甚至也禁止原先滯留海外的日本人歸國。在這個措施下,終於讓「朱印船貿易」劃下句點,而日本與東南亞各地的貿易利益,從此便由荷屬東印度公司獨佔。

我的噗浪帳號:「金澤城的月光」(按此加入我吧!

強力推薦:(按下書名後自動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侯剛本導演感人力作:【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讓您輕鬆掌握數位證據的攻防策略:【圖解數位證據

從經濟學角度處理日常生活問題:【巷子口經濟學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日本戰國豆知識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