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只要談到日本的「武士」,馬上就會聯想起對主君的從一而終。但是,您知道嗎?會有這個印象,其實是因為德川幕府,為了避免「下剋上」的戰國時代再度發生,透過儒家的說法,營造出來的形象。也就是說,在戰國時代,良禽擇木而棲才是當時的普世價值。
例如有「竹籤才藏」之稱的可兒才藏(西元1554年~西元1613年)。在他60年的歲月裡,先後仕於齋藤龍興(西元1548年~西元1573年)、柴田勝家(西元1522年~西元1583年)、明智光秀(西元1528年~西元1582年)、前田利家(西元1539年~西元1599年)、織田信孝(西元1558年~西元1583年)、豐臣秀次(西元1568年~西元1595年)、佐佐成政(西元1536年~西元1588年)等人,最後在福島正則(西元1561年~西元1624年)的帳下終老。
據說他和豐臣秀次的主從關係,是在小牧、長久手之戰(西元1584年)時結束的。豐臣秀次在這場戰役中因為吃了敗仗,不得不撤退,卻在此時看到可兒才藏跑的比他還快,一氣之下就把他免職。
不一會兒,亂軍之中的豐臣秀次連馬也不知所蹤,貴為大將的豐臣秀次,只好步行而逃。卻在這個時候,發現才藏騎著馬從遠處而來…
「喂!下馬來!!把馬讓給我騎…」
豐臣秀次這麼說…
「這可是雨天裡的傘啊…」
聽到這句話的可兒才藏,冷冷地說了這句話後,頭也不回地騎著馬走了…
他的意思是說,要讓自己順利的逃離戰場,馬兒是不可或缺的,哪怕曾是自己的主君,也不可能把馬讓給他…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和我們心目中的「武士」形象完全不同?
雖然如此,一生之中數度更換主君的可兒才藏,在當時眾人心目中,因為武藝高超,出乎意料地留下好評價。在他死後,眾人經過墓前時,常常下馬為禮,不敢騎馬而過。
- 1樓. 0.02009/08/25 17:25希望可以介紹車懸陣
你寫的都好詳細喔
可不可以介紹下
車懸陣
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車懸陣
超多種說法的@@
您指的應該是「車懸」(くるまがかり)吧?其實就是所謂的「車輪戰」,把我方的兵力分成數批,然後按照批次一波坡地攻向敵人。每一波在固定時間內與敵人作戰,時間一到則後面的部隊遞補上前線,原來的部隊則換防下來休息。對敵人來說,這是很有壓迫感的戰法。
據說所謂的「車懸」陣,是上杉家的看家本領...
金澤城的月光 於 2009/09/07 22:3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