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水軍艦隊,可說是由安宅船(あたけぶね)、關船(日文為「関船」;せきぶね)與小早(こはや)組成的。以現代眼光來看,我們可說「安宅船」等同現代的戰艦、「關船」則是巡洋艦,而「小早」便是驅逐艦了。在完成「安宅船」的介紹後,接著要為大家介紹「日本戰國時代的巡洋艦---關船」。
既然說它是巡洋艦,與「安宅船」相比時,艦隻本身比「安宅船」小,攻擊力與防護力均比「安宅船」差。但是,若從機動性、靈活度來看時,「關船」則勝過「安宅船」。
「關船」和「安宅船」一樣,船身的上半部設有楯板,藉以防護敵人的攻擊,但並不設望樓或是箭塔。為了求取速度,「關船」的船身細長、船首尖銳,因為艦身比「安宅船」小,配備40~80挺槳;和所有日式船隻ㄧ樣,「關船」沒有龍骨的結構,所以沒有辦法實施衝撞攻擊。
作為「安宅船」的輔助艦隻,它的全盛時期來得比「安宅船」要晚。江戶時代(西元1603年~西元1867年)開始,漫長的戰爭終於告一段落,德川幕府專心國內事務的結果,水軍的發展受到抑制。因為「安宅船」體積較大、航速較慢,本來就不勝任和平時期,維持海上交通、取締走私等等警備任務。此時,「關船」便開始發揮其優勢,漸漸變成海上主力。
西元1609年,德川幕府限建500石以上的船隻,從那時起,「關船」成為當時最大的軍船,除了擔負海上警備任務外,也是西國大名「參勤交代」用的旗艦。不僅裝飾日趨華美,為進一步提高速度,原先防護用的楯板,也由木板改為竹編。「關船」自此搖身一變,成為僅有「軍船」之名、而無「軍船」之實的艦隻。
嘉永六年(西元1853年),美國海軍艦隊開進江戶灣,敲響幕府的警鐘,日本的海防發生危機,承平已久的日本水軍,根本無法面對威脅。文久二年(西元1862年),幕府宣布關於「關船」及「小早」的廢船令;自此「關船」也從歷史舞台上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