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油三接觀塘港,從觀塘港對岸可見大潭電廠發電機組的煙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卻也因涉及龐大利益,不斷傳出各種弊案。近日媒體報導,有業者向檢調單位檢舉,中油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三接)涉及浮報工程達一百多億元;但兩度檢舉,均無下文。國民黨立院黨團為此舉行記者會,要求檢察官正視此事,也呼籲中油及政府出面說明。
這項中油浮報工程經費的指控,並未指名道姓點出具體對象。但皇昌公司隨即出面對號入座,聲明該公司參與公共建設均遵循《政府採購法》及公司治理規範,所有投標程序禁得起考驗。皇昌並質疑,本月十八日基隆的第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就要開標,對手選在此時機向媒體爆料,是否別有居心?
不論此事是否出於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但爆料者指陳中油公司高層要求浮報三接工程經費,不僅態度惡劣,更根本不把公帑當一回事,是最讓人憤慨之處,值得檢調深究。尤其,爆料者聲稱在二○二二年「三接」開標後即向檢調檢舉,但三年過去,均未見調查。因而在今年八月再度提出檢舉,仍不見下文,只好選擇向媒體爆料。
最令人驚悚的是,爆料者所指控的三接第二期的「外推防波堤工程」,工程界估計以九十四億元即可完成,該廠商因而先提出一二二億;但中油高層一再明示他「報價太低」,還聲稱「中油最不缺錢」。業者為此加到一五○億,再加到二二○億元;不料,最後該案是報價二五三億的業者得標。這比起業界最初的估計,整整高了一六○億元。
如果此一說法屬實,中油高層不僅是在利用公共工程上下其手「吃國家」,甚至把「最低標」或「合理標」搞成了「最高標」。這種作法,無論如何不可原諒。新竹市長高虹安為了區區十一萬元助理費,就被判了七年多徒刑;檢調若放任浮報百億工程款的貪官逍遙法外,能心安嗎?因此,檢調無論如何要仔細偵辦,查個水落石出。如若調查結果,該指控純屬子虛烏有,也可以還中油和皇昌公司一個清白。
中油三接的防波堤及棧橋工程,有一部分是建在珍貴的藻礁之上,當年曾經過全民公投,因此理當更謹慎行事。但同是由皇昌得標的第一期沉箱工程,卻遭環保團體指控施工品質不佳,對藻礁生態造成破壞。不僅如此,還有七名工人不幸在施工過程中喪命。但對皇昌而言,以高價奪得兩期工程,使它有能力不斷購入海上作業船,大大擴增了其承攬海事工程的能力。
再隔數日就要開標的基隆外木山的「四接」工程,皇昌顯然也志在必得。四接的單一工程標案高達四三五億元,皇昌聲稱該集團已布局海事工程長達七年,擁有船機隊四十多艘,對此案一定全力以赴。這次四接的業主是台電而非中油,但以皇昌的政商關係,兩者應該差別不大,重點只在如何順利奪下標案。但對民眾而言,不論三接或四接,這些以百億起跳的公共工程如果真的黑幕重重,一個國營事業高層主管就能任意左右標金和得標者,誰還能相信這些工程的品質?誰還能相信政府能幫人民看好荷包?
中油和台電是一對難兄難弟,在民進黨志大言大的「非核家園能源轉型政策」下,雙雙從國營事業的樣板「金雞母」,淪為虧損累累的破落戶。當民眾在擔心電力不夠時,他們在不斷地找藉口推託,大手大腳地揮霍公帑與台灣環境生態。從三接到四接,皇昌能否一再得標、壯大,並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大家在意的是,這些煞有介事的浩大建設,真能帶給台灣用電的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