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聯合報社論/讀書會派退散,政治好戰派仍盤據卓內閣
2025/09/05 01:15
瀏覽125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2025-08-29 00:00 
季青漫畫季青漫畫

如果說賴清德去年的內閣有什麼亮眼之處,就是一批他讀書會的產學界好友入列,展現了他開拓視野用人的創意。十五個月後,這些「讀書會派」閣員大潰散,說明他的實驗失敗,也或許根本是識人不明。觀察卓榮泰昨天新發布的十六人內閣改組名單,嚴格說來,是了無新意。儘管有一二運動國手清新入列,卻難掩內閣中政治死硬派文風不動的窒悶之氣。

檢視內閣改組名單,十六人其實是灌水的數字,真正受矚目的,只有經濟部、國發會、衛福部、數發部四部會首長的異動。其中,經濟部長郭智輝、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數發部長黃彥男三人均為賴清德「讀書會」成員,這次分別以個人因素、健康因素及借調期滿等理由「被請辭」。產業界入閣如果象徵賴總統的「創意」,郭智輝和劉鏡清等人因水土不服而悵然離開,意味賴清德的創意已告耗盡。

與「讀書會派」閣員大舉退散形成反差的,則是那些政治死硬派及好戰派閣員悉數留任,這才是此次內閣改組令人失望之處,完全在裝模作樣。賴政府的支持度之所以一再下挫,主要是賴清德的偏執與卓內閣的無能交互作用,加上司法檢調、內政、教育等部會不斷製造內部仇恨的結果,使社會惶惶不安。大罷免失敗後,應負首責的是賴清德、卓榮泰、柯建銘等「首謀」,他們卻毫無歉意。最後,卻拿郭智輝等讀書會派成員祭旗,其他喊打喊殺的愚頑閣員仍端坐其位。這種「假改組」,如何讓民眾有感?

如此虛晃一招的改組,可從三方面剖析:第一,是漫無目標。內閣改組目的是要強化施政效能,但從卓榮泰宣布的名單看,卻只是踢走幾個閣員,然後把職位塞滿,看不出提升效能的決心。第二,是不改徇私。賴政府想要凸顯用人氣魄時,便將產業界客卿奉若上賓;但想要抓代罪羔羊時便把他們當替死鬼,代民進黨內同志受過。第三,是愈發內縮。這次改組,除石崇良升任衛福部長受到好評,其餘如張惇涵、龔明鑫等的職位異動,凸顯賴政府人才庫已近枯竭,小圈圈用人將無助增進團隊的腦力激盪。

諷刺的是,若不是某些官媒重提,人們幾乎忘了卓內閣曾自我標榜為「AI行動內閣」。而這次改組,更美其名為「AI行動內閣2.0」。事實上,卓榮泰擔任閣揆十五個月,人們看不出他跟「AI」有任何瓜葛,更看不到他展現出任何「行動」效率。人們看到的,就是他利用「覆議」及「釋憲」對所有法案的推拖拉,乃至在對美關稅談判「不溝通、不徵詢、不透露」的故步自封。在最近一次質詢中,卓榮泰被問到手機支付的詐騙問題,他的答覆竟是:「我都貨到付款。」這樣一位還活在「現金時代」的閣揆,他能理解「數位時代」線上交易的重要性嗎?他知道「AI行動內閣」的頭銜套在自己頭上有多滑稽嗎?

賴政府的支持度一路跌破三成,說穿了,並不是離職那幾位閣員害的,而是賴卓體制的狹隘與短視所致。在賴總統的高政治性主導的模式下,如果總統和閣揆對任何決策都要插手干預指示,再睿智英明的首長也難以成事。也因此,李洋出任運動部長雖然造成話題,但才卅歲的他,在綠營鷹犬環伺的政治生態中能維持多久的純真理想,不免令人懷疑。就像去年上任的郭智輝和劉鏡清,終究只維持了一年多的保鮮期;到了關鍵的抉擇時刻,當家大老闆最後仍優先選擇維護自己同黨的老同事。

抱歉!對於這個新內閣人事,我們說不出什麼恭維與期待的話。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