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千億美元相當於十二兆台幣,我國一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不過三兆,四千億美元即相當於台灣四年的總預算。換言之,台灣要拿四年的總預算向川普「進貢」,以換取美方將我輸美關稅降低五趴。試問,這是一個國人可以忍受的「對等貿易」條件嗎?
在川普的貿易霸權下,許多國家都受到不公平的貿易勒索。以歐盟為例,美國對歐盟課徵十五%的關稅,歐盟則同意取消對美工業產品的所有關稅,並承諾採購價值七五○○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及額外投資六千億美元。日本的關稅待遇也是十五%,同意開放汽車、稻米及農產市場,並承諾投資美國五千五百億美元。南韓則同樣被課徵十五%關稅,並承諾購買一千億美元美國能源,外加承諾在美投資三五○○億美元。
台灣若付出四千億美元的代價,成功換取到十五趴的關稅,表面上看,與上述地區的待遇似乎相去不遠,或是划算的交易。然而,歐盟人口是台灣的二十倍,日本人口是台灣五倍多,韓國人口是台灣兩倍多。再看國內生產毛額,歐盟去年GDP為十九・五兆美元,日本為四兆美元,南韓為一・九兆美元,台灣則僅○・八兆美元。因此,無論就人口比例與GDP比例而言,台灣要承諾付出與日、韓相當的投資代價,以換取美方降低關稅至十五%,明顯完全不成比例。
美國明天就要實施新稅率,而台灣的談判內容卻遲未公布,顯示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因此,我方暫時須先支付廿%關稅,以待後續發展。問題就在,既然談判卡關,賴政府是否要支付四千億美元的代價以換取較低關稅,以及這四千億美元究竟是要由政府舉債籌措,或民間企業共襄盛舉籌措,當然應設法在國內謀求共識。但賴政府卻以台美簽有「保密協議」為由,拒絕透露這次關稅談判內容,甚至拒絕國會監督。一個暗不透光的黑箱,要如何尋求社會共識?
面對川普的無理勒索,人們當然無法期待賴政府談出比歐盟、日韓更優渥的條件;但我們這個「小小多山的國家」,也絕不能忍受美方顯不合理的壓榨。畢竟,稅率的公平合理與否,不僅關係國家、政府的顏面,更關係整體經濟及產業發展的興衰,豈能讓民間如盲人瞎馬般地摸黑冒險前進?既然郭智輝都為了四千億美元投資希求助於民間企業,賴政府絕對有必要開誠布公,讓卓榮泰就此向立法院提出報告,而不能將全部協議內容蒙在鼓裡,讓各行各業來不及因應衝擊。
回想二○一三年,馬政府談判兩岸「服貿協議」時,也遭民進黨痛批為「黑箱」。當時,立院朝野為此舉行了廿場公聽會,次年,民進黨仍發動太陽花學運杯葛。近年,中國大陸以石斑、釋迦等產品的檢疫問題,暫停我該產品進口;民進黨即大力渲染對岸誣控及惡意杯葛,並痛批是國民黨遺禍。如今,面對川普的廿%高關稅及高達十二兆元的額外投資要求,賴清德卻只想默默吞下,但台灣人民嚥得下去嗎?民進黨拋棄大陸市場,卻屈服於更恐怖的川普,人民會滿意它的抉擇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