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2/11/29 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二日遊>翠峰湖環山步道>林相優美、生態豐富、碧藍夢幻湖景、國際認證全世界第一條「寧靜步道」>邂逅黃喉貂、台灣野山羊
2022/12/11 11:41
瀏覽3,483
迴響0
推薦20
引用0
宜蘭的「太平山」算是北部交通方便的高山森林遊樂區,我們今天要來一趟「太平山兩日遊」

北部已經連下一個多星期的雨,很幸運的,老天今天給了我們一個大晴天,只是氣象報告說晚上就要變天了。我們沿途順暢,直上「太平山森林遊樂區」

園區開放時間為平日06:00~20:00,門票平日150元/假日200元,汽車停車費100元。我們先前購得『買一送一』的電子票,連停車費都省下來了。

從收費站開車,約半小時,來到「太平山莊」「翠峰湖」的這個三岔路口。我們今晚住宿於「太平山莊」,因此先去服務櫃檯報到,在「太平山莊」附近逛了一下並吃了午餐。我們下午的重點在「翠峰湖」,往前還要16公里。

到了「翠峰湖」後,直上「翠峰山屋」的櫃台詢問,得知「台灣山毛櫸步道」的山毛櫸變色葉幾已掉光,我們便決定改走「翠峰湖環山步道」。我們的太平山之行,其實有延後一周過,無緣的山毛櫸變色大秀,只能等待明年再來了。

沒想到,在「翠峰山屋」的停車場,看到可愛的「黃喉貂」

這隻黃喉貂與我們對望了一會兒,便輕快地跳開。

凱文跟著黃喉貂的腳步,看到一隻黃喉貂叼著一個便當盒,往柵欄洞口跑。

顯然有兩隻黃喉貂,這隻黃喉貂在洞口張望了一會兒,便又往洞口內鑽。這個柵欄洞口內,像是牠們的秘密基地。

便當盒被牠們拖到柵欄旁的圍牆上,挑著便當盒內的剩餘飯菜吃了起來。

黃喉貂吃著人類吃剩的滷排骨,滋味雖美,但是畢竟並非大自然的食物,黃喉貂吃慣了,將來若沒再有便當盒可撿,黃喉貂是否還有自立覓食的能力呢?

黃喉貂邊享受美食、邊觀察我們的動靜,似乎在討食,顯然有被遊客餵食的經驗,實在不是好現象。

黃喉貂雖然可愛,但是長有利牙,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還是應該與牠們保持適當距離才好。依據研究報告,黃喉貂會以小群體合作,攻擊、獵捕體型比牠們大上幾倍的山羌,因此也被稱為「羌仔虎」。

這一對黃喉貂不知是伴侶還是兄弟姊妹?享受完美食,亦步亦趨地與我們對望(討食中),就讓牠們回歸大自然吧!難得與黃喉貂邂逅,讓這趟旅程有一個美好的開始。

我們隨後把車子停到「翠峰湖」的「東入口」停車場,並上了廁所,「翠峰湖」沿途並無其他的廁所,因此務必於入口處解放。

「翠峰湖環山步道」其實是環著湖面而走,凱文來過「翠峰湖」很多次(參見另一篇格文),難得今天有個大藍天。步道有東、西兩個入口,我們今天預計由東入口進、西入口出,再走回來這裡。

「翠峰湖」海拔1840公尺,滿水面積可達25公頃,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翠峰湖環山步道」長3.95公里,難度不高,步行時間約需2.5小時。

「翠峰湖」湖面呈兩頭寬、中間窄的沙漏(葫蘆)型,我們從東口進,依逆時針方向走,沿途有多處觀湖平台,將陸續經過「奧陶紀苔園區(寂靜山徑)」、「集材柱」、「晴峰解說站」、「山地運材軌道」等,最後從西口出來,回到這裡。

就從這裡進入,一開始是平坦的高架木棧道。為了保留原始風貌,步道主要採用生態工法,以不破壞原始地表、不干擾地層動物為原則,自然萬物得以在此休養生息。

「翠峰湖環山步道」2.2K~3.7K處的「奧陶紀苔園區」,是經過國際組織認證的全世界第一條「寧靜步道」(WORLD´S FIRST QUIET TRAIL)。

這一段木棧道,通往大部分遊客會到的觀湖平台,是無障礙步道。

往前走到這個岔路口,右邊往上是「望洋山步道」的兩個入口之一,步道終點是來「太平山」觀日出的平台之一。

大約走了300公尺,來到第一個觀湖平台。

從觀湖平台可以看到湖水接近滿盈的亮麗美景。

「翠峰湖環山步道」氣溫低、空氣濕潤,長年籠罩於濃霧細雨之中,造就豐富的檜木林和苔原生態,為野鳥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據記錄此區有高達60種以上的野鳥,包含:冠羽畫眉、白尾海雕、藪鳥、鴛鴦、東方灰林鶚、金翼白眉、小水鴨及貓頭鷹等。

就在前方不遠處,是另一處更熱門、視野更棒的觀湖平台,也是來「翠峰湖」必訪的景點。雖是平日,仍擠了不少的遊客。

這是「翠峰湖」最經典的湖景,尤其最近一兩個月,東北部地區雨水豐沛,也造就了「翠峰湖」豐盈碧藍的湖水。

「翠峰湖」位於「三星山」與「大元山」之間,在群山的環抱中,除了擁有天然的紅檜林與台灣扁柏林,在人為的造林及撫育下,更有台灣扁柏、紅檜、台灣杉、柳杉、香杉、台灣二葉松等人工林。

四季幻化的「翠峰湖」。翠峰湖除了因季節及雨量造成水位高低不同外,湖面形態也有變化,還有春浴新綠、夏洗雨霧、秋賞紅葉、冬觀白雪的四季美景。只要天候配合,一天之内便有機會欣賞到由旭日東昇到落日彩霞,美不勝收!

1979年上映的電影《春寒》,主要拍攝地點就在太平山與羅東林場。照片上,女主角秀蘭(鳳飛飛飾)與男主角長榮(梁修身飾)的深情對白觸動人心:『你不覺得今天的翠峰湖比平常更美嗎?美得叫我不敢相信它的真實。我相信我們兩個永遠都能在這美麗的湖畔,即使到老、到死,我們也要永遠留在這翠峰湖畔』。

今天的「翠峰湖」,雲霧不多,湖水碧藍,翠綠的山林倒映出一幅美麗的圖案;時空充滿了寧靜,忍不住要在這裡多待一會兒,享受它的空靈。

遊客的空拍機緩緩升起,劃破一抹靜謐,也讓人想跟著空拍機一起凌空,俯視這山中的藍寶石。

過去「翠峰湖」經常在中午過後,就會濃霧壟罩,不過,今天天氣晴朗,視野極佳,相信空拍機也能看盡「翠峰湖」之美。

有遊客騎著腳踏車上「太平山」,也來到「翠峰湖」了,腳踏車彷彿也靠在欄杆旁,與主人一起沉浸在這裡的美景。「翠峰湖」總能讓遊客滿懷希望而來,而「翠峰湖」也總能以不同的風貌迎接遊客,讓遊客滿足而回。

凱文來過「翠峰湖」很多次,印象中沒像這次的湖水這麼豐盈,平靜如鏡的湖水倒映山林,景色完全不輸加拿大「落磯山脈」的「翡翠湖」、「路易斯湖」。

在觀湖平台靜待將近20分鐘,看盡來來去去的許多遊客。我們接著要走真正的環湖步道了,環湖步道的起點,就在觀湖平台的下方。

前方步道,就會經過台灣第一條位在高山上的「寧靜山徑」,也是經過國際著名組織認證過的全世界第一條「寧靜步道」。這條位於海拔1841公尺的高山湖畔步道,遠離塵囂,成為全台灣最寂靜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與珍惜。

這裡是步道的3.5K處。我們是從東口進,里程數倒數回西口處。

一開始是一段土石路,還算平坦好走。因為昨天天氣也不錯,因此今天的路況乾爽,並不會覺得泥濘。

配合「寧靜山徑」的意象,沿途有不少標竿,上面寫著與『寧靜』有關的詩詞,陪伴遊客探索山林,『寂靜是一種邀請,也是一種喚醒』。

緊接著看到的是『心打開了,耳朵才會打開』。沿途開始感受到翠峰湖畔的寧靜,行走間也不自覺地輕聲緩步了起來,爾有清脆的鳥叫聲與沙沙的樹葉聲。

「翠峰湖」周圍擁有層巒疊翠的森林,是野生動物的最佳棲息場所,更是牠們珍貴的水源區。易見的哺乳類有鼬獾、臺灣山羌、臺灣野山羊、臺灣獼猴、黃喉貂等,還有蛙類、蟾蜍等兩棲類動物。我們已經先看到黃喉貂了,還有機會看到其他動物嗎?

3K到了。

前方是以前的「大元山林場」,位於「南澳北溪」的上游,1942年由日資民營公司短暫開發,臺灣光復後併入「太平山林場」(地圖粉紅色區域),成為「大元山分場」(地圖黃色區域),兩場間大致已「翠峰湖」為界。

昔日「大元山」的林木,由山地運材軌道運至「古魯」後,改以卡車運材,由全長28公里的「古魯林道」及「平元林道」經梅花湖到達羅東。1974年「大元山分場」裁撤後,林道運輸功能日漸荒廢,多處坍塌難行,已無法通行。

前方有一座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的盡頭,就是「平元林道/平元自然步道」,因為坍塌嚴重,目前已經封閉,禁止通行。

這個觀景平台,是遊客來「太平山」觀日出、賞雲海的熱點之一。

從入口處走到現在2.95K觀景平台處,都是平緩的步道。左邊往上,就要開始爬坡路段了。

步道有些許起伏,不過大致上還算好走,而因為「太平山」經常下雨,地面容易潮濕泥濘,因此鋪了不少的枕木踏板,方便遊客行走。

這一段步道,林木蒼鬱高聳入天,而且可能是地形地勢的關係,幾乎感覺不到風動,宛如時空在此凍結,也聽不到連蟲鳴鳥叫聲。

「翠峰湖環山步道」氣溫低、空氣濕潤,常年籠罩在濃霧細雨之中,造就豐富的苔原生態,此路段為翠綠欲滴、質地柔軟、吸水力強的「奧陶紀苔蘚區」,它們像一塊綠色的大海綿,涵養、吸收大量的水分,成為天然的吸音大海綿。

沿途有不少的苔蘚,而我們正走在全世界第一條的「寧靜步道」中。在這裡,整個空間異常靜謐,值得慢慢走,與山林心靈合一。這裡的寂靜,恰如《明湖居聽書》中形容的:「連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往前看到一棵很特別的檜木,樹頭很粗,部分枝幹已枯萎,部分枝幹則長得壯碩。它是一棵千年的檜木,而且,是三代同堂的檜木。

檜木樹頭是第二代檜木,其利用已枯倒的一代木空間及養分,長成千年檜木,枯倒後殘留的樹頭,繼續提供養分,長出活力茂盛的第三代木,枝幹橫陳交錯,形成了三代同堂的奇觀。原來,『三代木』不是只有「阿里山」才有喔!

繼續往前,又有另一座觀景平台。

從平台上可以看到部分的湖景。這裡過往常看到一大片草原,拜雨量豐沛之賜,難得看到美麗的湖景。

再往前,又是另一座觀景平台。

這裡並沒有太多的景觀可賞,平台望出去,山坡上聳立了數棵白色的枯木,形成「白木林」

「白木林」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樹木自然死亡或是森林火災所造成,乾枯的枝幹受經年風吹雨打,留下白化的軀幹,穿插於綠海針葉林中,別有一番凌空之美,彷彿古木雖亡,卻精神猶存。

來到了「第10號橋」。環山步道共有十座橋,我們已經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才看到第10號橋,後半段路程還會有密集的其他九座橋出現。

2K到了,我們已經走了一半的山徑了。

看到一對情侶,很幸福地依偎著,享受山林的寧靜,彷彿天地間只有你和我,真是羨慕他們,也讓人不忍心打擾到他們。

林道間,鋪了不少以樹幹做成的步階,讓林木生於斯、用於斯,生生不息。走一趟「翠峰湖環山步道」,沉醉其中,步道雖有起伏,也流了汗,卻不覺疲累。

臺灣平地常見的杜鵑花,以外來引進種為主;翠峰湖的「臺灣杜鵑」,則是本土原生種,生於中高海拔山區稜脊的強風惡劣環境,其樹型較為高大,可形成純林。每年初春陸續盛開的花朵,白裡透紅,可將滿山綠林妝點得明媚繽紛。

眼前這一片樹幹略細於檜木的樹種,就是「臺灣杜鵑」。

前方又見到一棵生命力強韌的檜木,雖然已倒下彎曲,卻仍能逆勢成長,樹根處也長出許多新的枝幹。

看到這一棵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枯木,像極了一隻丹頂鶴,是有旅客刻意地雕塑它嗎?

沿途看到了不少巨木(尤其是檜木)被砍伐的遺跡,過去「太平山」列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自是難逃遭到被大量砍伐的命運,幸賴後續不斷地植林,雖植種的樹木年歲遠不如巨木,卻亡羊補牢,多少可以補救台灣的山林環境。

步道上,偶有山林雲海美景可賞,來此健行的朋友,不妨放慢腳步,必定不虛此行。

由於生長環境優良、空氣品質純淨,許多樹木上都長滿了寄生植物,遊客也可以大口呼吸,保證神清氣爽,延年益壽。

我們走著走著,忽然間發現前方步道上,出現了一隻體型中等的動物,從外形判斷應該是「台灣野山羊」,真是讓人驚喜!我們與山羊對望並互相觀察對方的動靜,你不動則我不動,宛如『黑羊與白羊過橋』的故事,不知誰讓誰?

山羊嘴裡嚼著青草,與我們僵持數分鐘後,便往步道旁邊爬下山坡,彼此互不侵擾,是最美麗的相會了。(山羊很配合,沒有亂動,讓我們拍了好幾張照片)

「翠峰湖」一帶的地質岩石多為板岩、石英砂岩,因潮濕的雲霧帶氣候,岩石表面佈滿由地衣及各種蕨類植物妝點漸層的綠色塊,像極了抹茶千層派。如青翠的裏白、茂盛的玉山懸鉤子,是岩壁上常見的住民。

前方看到一棵一柱擎天的枯立木,稱為「集材柱」,它可是大有來頭的枯木喔!

這棵枯立木,曾是當年伐木收集木材的中心柱。通常是就地取材,選一株高聳直立的樹,並除去其側枝。再透過蒸汽集材機及吊材滑車,將附近的檜木吊掛在此,並運往林外。如今集材柱仍然一柱擎天,屬於山林的歷史遺跡。

來到了「第6號橋」,其實「翠峰湖」的十座橋,底下都沒有跨過溪水,也許是地形變動的關係,部分橋樑則是跨越小山谷。

過了「第6號橋」,已經過了一大半的環山步道,來到了湖的『葫蘆頭』。從這裡開始,陸續看到與一開始在經典觀湖平台看到的「翠峰湖」有不同的感受,這時湖面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霧氣。

剩下最後一公里,這裡大約是步道的制高點,前方便一路下坡了。

這裡有陡降的階梯,前方是「第4號橋」。

過了「第4號橋」,便都是平坦的土石路了。前方約0.9K處,可以看到右方的這一間建築物,還有一條約40公尺長、過去「晴峰線」「山地運材軌道」

這一間建築物,是「晴峰解說站」,裡面介紹了當年為了運送在「翠峰湖」這裡砍伐的木材下山所建的「晴峰線」,以及「山地運材軌道」運作的情形。

在解說站旁邊這裡,有一條很容易被錯過的階梯,往上可以到一座觀湖平台,是最常用來當官版照片、最經典的「翠峰湖」美景觀賞地點,絕對值得上去。

大約不到100公尺,就到了觀湖平台。

觀湖平台並不大,卻是一個觀湖的制高點,也是「太平山」觀日出的熱點。

「太平山」上的「翠峰湖」被譽為高山「藍寶石」,湖景變化萬千,由晨曦初露、旭日東昇、日正當中、午後雲起的落日彩霞,皆具特色。尤其每年冬季時節,日出從湖邊「望洋山」升起,宛如在這顆高山藍寶石上的一顆鑽。

在這個鮮少遊客上來的觀湖平台上,俯視「翠峰湖」,碧藍美景遠勝由東入口步道進入的觀湖平台上看到的湖景,堪稱是「翠峰湖」的秘境。而從這個角度所拍攝的景色,就是官方最常使用的照片了。

從平台上,往右可欣賞湖景,往左則可欣賞壯麗的雲海。平台上只有凱文夫妻兩人,所有的美景都讓我們獨享了。

此時看到一架直升機來到「太平山」的空域。先前一直有聽到救護車『喔嗚』的聲音,難道是有遊客遇到緊急狀況需要急救、送醫?而直升機似乎因雲霧較厚而持續盤旋,希望所有的遊客都能平安上山、平安下山。

「翠峰湖」上的雲霧又濃了一些。「翠峰湖」就是這樣,景象變化萬千,且常在片刻之間就有不同的樣貌,待得越久,越能領受它的各種風采。

時間已經下午4點,我們還須趕回「太平山莊」,必須離開觀湖平台了。往前走,又看到步道旁白皙岩石的「白紋圖案」,這是地質學上有趣的石英礦脈。

在這一段步道,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美麗的湖景。

前方又有一座觀湖平台。

不過,這座觀湖平台所看到的湖景,視野很有限。

剩下最後的300公尺,我們必須加快腳步了。

步道的「西入口」到了。我們從「東入口」進,走了將近3小時。「翠峰湖」宛如一顆璀璨的藍寶石,「翠峰湖環湖步道」景觀多元,又可感受『寧靜步道』的空靈,非常值得來走一趟。我們今天又巧遇黃喉貂與台灣野山羊,紅利加倍。

我們環湖一周,走了3.95公里,最後還有一段大約1公里的「翠峰景觀道路」要走。

「西入口」這裡也有一個停車場,不過車位較少,也沒有廁所,比較不方便。

「西入口」是在「翠峰景觀道路」15.5K處,我們走回「東入口」處16.5K的停車場,還好這段路是下坡路段,走起來還算輕鬆,只是越晚越覺得冷冽,真的要變天了。

我們開車回到「太平山莊」,領了房間鑰匙,進房休息了一下,便到餐廳享用晚餐。飯後早些休息,準備迎接美好的第二天行程。

※※※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官網(點選連結)

《園區開放時間》:06:00~20:00。(假日04:00~20:00)

《門票》:門票平日150元/假日200元,汽車停車費100元。

《交通》

一. 自行開車:直接導航/Google Maps〔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即可。

二. 大眾運輸:可於宜蘭搭乘『1750線』,每天去回各一班車。不過,如果是要到翠峰湖,便還要有接駁車。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