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墾丁三日遊-Day 3>恆春古城徒步旅行>東南西北四城門全覽、豎孤棚/搶孤中元節年度活動現場、海角七號遊覽車碰壁之城門、城市珊瑚礁岩驚奇猴洞山史蹟公園
2025/04/25 22:29
瀏覽79
迴響0
推薦16
引用0
我們的「墾丁三日遊」,來到最後一天(第三天),今天要走訪陌生的「恆春古城」,來一場城市徒步旅行,走遍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順訪【搶孤】年度活動的現場,也走一走古城內難得一見的珊瑚礁岩公園(猴洞山史蹟公園)。
↓離開了住了兩晚的墾丁福華飯店,經過墾丁大街。平日早上的墾丁大街,人車稀疏,大家都在等著清明連假再出動嗎?經過這間外觀很漂亮的「海星聖母天主堂」,早上沒有開放,下次有機會再來墾丁,一定要入內參觀一下。
↓來到恆春鎮的市中心,路邊雖然好停車,我們還是把車子停在公有的恆春立體停車場,才一小時20元而已。停車場旁邊,是「恆春社會福利綜合館」,舉凡老、中、青、幼,相關的福利機構及設施,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
↓而在恆春社會福利綜合館前面的這一座日式平房建築,是「原恆春郡役所官舍」,是日本時代的恆春郡役所(即現在的鎮公所),官署人員所使用的官舍。目前由來自香港的新住民創立的咖啡廳進駐。
↓日本時代的大正9年(1920年),恆春升格為高雄州恆春郡,因大批官吏進城就職,原有的廳舍不敷使用,便興建此郡役所官舍,為百年歷史建築。
↓這是我們今天恆春古城徒步旅行的地圖,除了原恆春郡役所官舍外,還要走東/南/西/北四座【國定古蹟】古城門、猴洞山古蹟公園(石牌公園),另「阿嘉的家」第一天已先去過。
↓繼續往東走,來到我們今天要造訪的恆春東、南、西、北四座古城門中的首座城門「東門」,就在【屏200縣道(東門路)】旁。
↓從內城門看,基座為花崗岩及閩南紅磚,城門洞為『外窄內寬』的設計,符合易守難攻的防禦功能。
↓來到城門外,城門高約7~8公尺,將近三層樓高。城門除了陰刻(凹)字體「東門」的門額外(四城門皆採陰刻),還有城牆上的雉碟(城挆)、女兒牆及砲口。
↓「東門」過去是恆春通往滿州的主要通道,城垣共約500公尺長,是目前四座城門中,最完整保留下來的一座。
↓除了南門外,東門與西門、北門都可以上到城門上,我們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體驗機會,就從這道紅磚道往上爬。
↓這一道紅磚斜坡(又名「踏道」),如果剛下過雨,應該會比較溼滑,就要小心一些了。
↓上到城門上,面積並不是很大,是當年駐守城門的官兵觀察敵情的主要空間,右側為面對城門外的城牆,地面有砲口的基座遺跡。
↓「東門」目前並非車輛的通道,站在城門上,可以一覽城門附近的風景。
↓城門上的雉碟(城挆)及女兒牆都有缺口,帶小朋友來這裡,家長要特別注意,可別讓小朋友爬牆或鑽洞,以免發生危險。
↓砲口深一公尺餘,也是『外窄內寬』的設計。
↓我們要沿著城牆上的「馬道」往南邊走,馬道是過去給馬走的步道,戰士騎著戰馬,走在馬道上,居高臨下,想必相當威武。馬道右側並無任何遮欄,走於其上務必特別小心,切勿奔跑,以免跌落5~6公尺高的城垣下。
↓現存東門往南的城牆約有300公尺,是恆春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城垣遺跡。緩步而行,約10分鐘,來到前方的終點處,接上一段高架木棧道;而右側的木棧道則可接到恆春國中。
↓高架木棧道是原東門城垣的遺跡處,約有100餘公尺長,左側有一綜合運動場,不知是否為恆春國中的運動場?若是,則代表此段木棧道穿過國中的校園,也就是說,原本這一段城垣,可能是因為當年學校擴建時被拆除的。
↓下了木棧道,還有一小段的城垣殘跡,與民宅緊鄰並立。
↓約再走5分鐘,來到恆春古城的第二座城門「南門」,又稱為「明都門」,是四座城門中唯一還保存城樓的一座。
↓南門是恆春與鵝鑾鼻和墾丁往來的主要交通要道,因此,是四座城門中交通最繁忙的城門,而它是以座落在圓環中心的方式保存著。
↓由於地處要塞,而且沒有斑馬線,要進到南門圓環內,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從南門城外看城門,除了有城樓外,南門與東門的基本結構相似,城門基座為礫石疊咾咕石為主,門額的「南門」字體也是陰刻(凹刻)。
↓門額上,刻有「清光緒元年季秋月建」字樣,標示著它的建造年份(1875年)。
↓從南門城外望出去,是恆春最重要的南門路及中正路商圈,「虎頭山」就矗立眼前。
↓南門城外的外觀,有顯眼的燕尾屋脊;城門的外牆有明顯的新舊兩個顏色,是因為地震後整修所造成的結果。
↓南門向來是城內通往南灣、墾丁的要衝,過去還曾鋪設鐵軌通過門洞,行駛台車,運送貨物於南灣港與恆春之間,人員物資往來之頻繁可見一斑。
↓恆春古城建於光緒元年(1875年),城池周圍共約880丈(約2667公尺)。民國95年(2006年)恆春發生大地震,南門曾遭受重大毀損。
↓【恆春大地震】造成南門的城樓及城門座之毀損,經修復後,古城之風華再現,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也有助於帶動觀光發展。
↓離開南門,沿著南門路往北走,經過這條中山路,中山路與福德路相鄰的區域,就是「恆春老街」,是恆春傳統的魅力商圈。
↓繼續往前,來到南門路與中正路口的「恆春轉運站」,這裡有往墾丁、鵝鑾鼻等景點的車班,車次滿多的。
↓旁邊的遊客服務中心,有屏東的特色農漁紀念產品展售。『我在墾丁很想你』,聽起來很像電視劇的名稱呢!
↓沿著中正路走,轉進「恆春公有市場」。有人說,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民情風俗,走進傳統市場是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我們繞了一圈,買了一顆鳳梨,這個季節正是品嘗鳳梨的季節,屏東又是鳳梨的產地,可以大快朵頤一番。
↓離市場不遠處,來到今天的第三座古城門「北門」,眼前是北門的城牆。
↓恆春古地名「瑯嶠」,【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奉命來台,建議在此設縣建城,以加強統治,光緒元年(1875年)起建,四年完成。因為此地四季如春,乃改名為「恆春」。歷經日本時代及國民政府時代,恆春古城大致保存良好。
↓「恆春東門」是往阿朗壹古道的起點;在東門與北門兩城門之間,是每年中元普渡舉辦『豎孤棚、搶孤』活動的場所。「恆春西門」位於據說是龍脈所在的「猴洞山」旁,附近寺廟林立,也是恆春過去運補物資所經之門,人氣最旺。
↓「恆春北門」正對著雄偉的「虎頭山」,是當年規畫城門時特意的安排。城外山峰綿延,可以想像當年開山撫番事業的艱鉅。「恆春南門」是四座城門中形式結構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03年曾鋪通往南灣的輕便鐵道,目前已不復存在。
↓在北門城垣靠西端,有一階梯棧道可以爬上城垣。
↓一爬上城垣,見到往西的馬道已成平地。
↓城牆上有一座砲彈平台。
↓繼續沿著馬道往東北走,北門在前方。
↓右側是恆春國小。
↓北門到了。
↓北門城門上的平台空間及配置,大致上與剛剛看到的東門相當。
↓比較特別的,是北門與西門都還可以通行人車,在台灣被指定為古蹟的城門中相當罕見。
↓車輛穿梭於城門下的門洞內外,站在城門上看,有非常特別的感受。
↓繼續往前,前方看到一根高聳的煙囪。
↓這是已被列為屏東縣【歷史建築】的「聯福磚窯」,當年建築恆春古城及城牆時,所需的土方、磚塊及石灰,皆就地取材,聯福磚窯即為昔日築城燒磚及煉製生石灰、燒石灰窯的工廠。
↓如今,聯福磚窯早已功成身退,靜靜地陪伴著身旁的古城門及城牆。
↓往前來到恆春每年中元節『搶孤、豎孤棚』活動的現場。搶孤、豎孤棚活動,原是將中元節普渡後的豐盛祭品,藉「搶孤、豎孤棚」的方式送出,分享給生活窮困的貧苦人家,如今已成為恆春超過百年歷史的重要民俗觀光文化活動。
↓早期孤棚的作法是:豎四根長度三丈六(約10.9公尺)的原木,代表恆春城內四座古城,原木上塗滿易滑的牛油,下舖防護網、地板鋪細沙,防止意外。原木頂端插放一面錦旗,率先爬上搶得錦旗者即為優勝,挑戰性及趣味性兼具。
↓活動由各路英雄好漢自由組隊參加,四根原木柱已改為卅六柱,參賽隊數得以擴增,也有外籍隊伍越洋來報名參加。此外,搶祭品的「搶孤」活動,也已改為搶膠管(內捲祭品代號紙張),方便民眾兌換實際的祭品,真是越來越有規模了。
↓沿著城牆上的馬道走到底,隔著街道與一早看到的東門城門對望,也勉強算是相接起來了。這裡沒有通道可以往下,只能就此折返。
↓遠方是與北門遙遙相望的「虎頭山」,綿延的山頭頗為壯觀。
↓回到北門的城門上,從這裡往下走,「踏道」比較平滑,要特別注意安全。
↓北門的門洞並不寬大,僅容小客車及貨車單邊通過。
↓北門的內城門的門額上,有塗補的痕跡,似乎過去有刻字或內嵌什麼的。
↓北門(與西門)目前尚肩負恆春的交通通道,以小客車及摩托車居多。
↓從北門城外回望,城門及部分城牆可以看得出來修補的顏色落差。
↓城門內停放了一輛除役的坦克車,砲口就對準著城門口,頗具歷史意義。
↓我們接著由北門往西而行,可以看到綿延的城牆。目前恆春古城周圍,約僅存一半的城牆,最可惜的是南門至西門那一段的城牆,幾乎沒有殘留。
↓很快就來到我們今天造訪的最後一座古城門「西門」,目測門洞,似乎是四座城門中最窄小的,也與北門同為現行有通行人車的城門。
↓西門的門樓,在日本時代的大正年間被民眾拆除而毀損,很可惜。城門的南側,有一座相當特殊的「禁自盡圖賴碑」,是光緒2年(1876年)頒布的。
↓這座「禁自盡圖賴碑」,禁止民眾(尤其是貧民)自盡,其遺屬再誣告富家巨賈以圖利的法令,也許正反應出那個時期的社會氛圍吧?
↓西門最特別的,是城門的座向,並非朝西而是朝北。民間針對此現象,有許多的鄉野傳說,增添了一絲的神秘感。
↓西門城外,城牆與民家緊密相連。城門門額上除了有陰刻的「西門」字樣外,城門外還有一座很特別的綠色郵筒。
↓原來,恆春西門是電影《海角七號》的場景之一,電影一開始由日星田中千惠飾演的友子,與遊覽車司機爭執車子能不能通過城門洞,就是此座西門。《海角七號》創造許多奇蹟,也活絡了恆春的觀光產業,此郵筒正是見證。
↓西門也有完整的「踏道」通到城門上。
↓與北門一樣,站在城門上,人車就從下面的門洞穿梭而過,是很特別的體驗。
↓西門的城門內寺廟林立,右前方廣場上的廟宇是「廣寧宮」,其後方的小山丘,便是「猴洞山」。
↓往右(向北)走一段馬道。
↓約100公尺即到盡頭,無法與前方的北門城垣相連。
↓也從城門往左(向南)走一小段馬道。
↓這一段的城垣與民家的牆壁緊密相連,也很快就走到盡頭,從這裡的階梯往下,可通到廣寧宮前的廣場。
↓廣寧宮旁的「猴洞山」,海拔僅20公尺高,是恆春古城內唯一的山丘;原有許多猿猴棲息,因而得名。過去稱為「猴洞山史蹟公園」,現改稱「石牌公園」。
↓猴洞山是珊瑚礁岩形成的山丘,也是全台獨一無二的城市珊瑚礁公園。
↓難得在城市中就有珊瑚礁公園就可以走走,也是恆春古城在遠古時代是一片海底的明證。
↓公園內有幾座紀念碑,前方這座是「忠魂碑」。
↓「忠魂碑」是日本時代日本政府為紀念殉職的日本軍警而設置的紀念碑,不過,光復後初期,因政治不正確,碑文已被毀損,殊為可惜。
↓石牌公園內有數條步道,彼此相通,不過並不很長,約10分鐘即可走完。這裡的廣場,是鎮民平日活動的地方。
我們用約四小時的時間,徒步旅行走完恆春古城的市中心,包含四座國定古蹟古城門的懷舊之旅。從第一天的「阿嘉的家」開始,再以西門的綠色郵筒結束與《海角七號》的相遇。
就在這裡結束我們的墾丁三天之旅,接著等著我們的,是漫長的返家旅程。
※※※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上一則: 2025/04/11 桃園市>中壢區/平鎮區>中壢小旅行>日式宿舍建築群之平鎮延平路食農故事館、壢小故事森林、全桃園旅遊人潮第一之老街溪河濱步道、桃園機場觀景台欣賞飛機起降下一則: 2025/04/01 墾丁三日遊-Day 2>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豐富的熱帶植物園區、探險珊瑚礁步道區地質景觀、360度視野墾丁全覽觀海樓、台灣量體最大400餘歲珍貴銀葉板根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2025/04/01 墾丁三日遊-Day 2>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豐富的熱帶植物園區、探險珊瑚礁步道區地質景觀、360度視野墾丁全覽觀海樓、台灣量體最大400餘歲珍貴銀葉板根
- 2025/04/01 墾丁三日遊-Day 2>鵝鑾鼻公園>外型如人頭的船帆石、『臺灣八景』之一、全國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鵝鑾鼻燈塔、令人拍案叫絕的珊瑚礁石海岸地景
- 2025/03/31 墾丁三日遊>飯店篇>墾丁福華渡假酒店、鹿園、小沙灣海灘
- 2025/03/24 台北市>大安區>台大校園之旅>古蹟遍佈的台灣最高學府-校門、椰林大道、傅鐘、台大共同三松、僑光堂/鹿鳴堂、傅斯年紀念園、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醉月湖
- 2025/03/20 基隆市>中正區>基隆二沙灣砲台>基隆二二八紀念碑、海天公園、二沙灣東砲台/北砲台、古井與大陡梯、『海門天險』古營門
- 2025/03/12 苗栗縣>苗栗小旅行>葛瑞絲香草田(7000坪薰衣草田花期展開)、銅鑼茶廠(茶園風光與群山美景)、薑麻園農業休閒園區(有景觀有果園又可健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