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二日遊>悠悠穿梭山谷林間的蹦蹦車+環境自然、古樸不輸見晴古道的鐵軌遺跡秘境-茂興懷舊步道
2022/12/16 14:41
瀏覽3,944
迴響0
推薦17
引用0
我們的「太平山兩日遊」,進入第二天的行程。早上我們要先去搭乘行車會發出蹦蹦聲響、悠悠穿梭山谷林間的「蹦蹦車」,並走景色不輸「見晴古道」的秘境「茂興懷舊步道」;下午回「太平山莊」後,再走「檜木原始林步道」。
↓我們一大早就到餐廳吃早餐,吃到一半,凱文撥空先到「蹦蹦車站」的售票亭買票,因為7:00就開始販售當天各車次的車票了,為免向隅,還是先入手比較保險。這是「太平山」著名的「中央階梯」,往上可到「蹦蹦車站」。
↓「蹦蹦車站」離餐廳不遠,一大早果然也有其他遊客先過來買票了。
↓「蹦蹦車」的車票全票來回180元,每天來回各8個車次,每小時一班車。我們要搭09:30的車次,售票員已經幫我們蓋上預設的回程班次(11:00),不過,今天是平日,遊客應該不會太多,我們不趕行程,預計搭12:00的班次回來。
↓往上就是搭車平台及驗票處。昨天是個大晴天,今天從半夜起就陰雨綿綿的,希望不要打亂我們今天的行程。
↓吃完早餐,回房間休息整理,退房後在「太平山莊」附近逛了一下,準備前往「蹦蹦車站」搭車。路上看到展示著一列兩節車廂的「蹦蹦車」,光鮮亮麗的黃色車體很吸引人。
↓「太平山」保留過去山地運材軌道-「茂興線」,並於太平山、茂興二端設置月台,路線全長3公里,車行時間約20分鐘,是穿梭伐木歲月的時光軌道。蹦蹦車為昔日的運材機關車,因其穿梭於山谷之間,蹦蹦!蹦蹦!的聲響,故得其名,是太平山獨特的人文風景。
↓我們要從「蹦蹦車站」搭蹦蹦車到「茂興站」,中午回來吃過飯後,再沿著步道往上走到「鎮安宮」及「檜木原始林步道」。
↓「蹦蹦車站」到了,天空正下著細雨,排隊等車的遊客並不算多。
↓進了車站,大家各自選取座位。離開車時間還有10分鐘,就先走走看看。機車頭掛著貓頭鷹的圖案,據說在「太平山莊」前常可看到貓頭鷹,可算是太平山的幸運動物了,不過,我們這次來並沒能遇見。
↓站台上有一個鈴鐺,列車開車前,工作人員都會先搖鈴,象徵快樂的啟航。
↓列車長的車廂門上,印著黃喉貂的圖案,哈哈!我們昨天有巧遇黃喉貂喔!
↓列車路線只有單線軌道,只有在部分區域因為各種需要而設有雙線軌道。
↓遊客們紛紛趁開車前拍起照來。
↓搖鈴開車囉!一開始就會經過車站旁邊的機具展示區,有時間的話,可以在站台外參觀。
↓天候不佳,視野灰濛濛的,遠方山壁隱約可以看到列車將會經過的軌道路線。
↓很快就經過一段大彎道,坐在車廂內,就可以看到列車蜿蜒前進的美景。
↓坐在最前與最後的車廂,看到的列車彎曲弧形更加顯著,是熱門的位置。
↓遠方的山景模糊難辨,不過,列車陸續翻過幾個山頭後,天氣看起來比較好了喔!
↓早上的班次遊客比較少,似乎都是以住宿客為主。建議要上來搭蹦蹦車的朋友,盡可能早上來搭,尤其是假日,比較能避開擁擠的遊客群。
↓又經過另一處大彎道,去程建議坐在靠左的位置,回程則靠右較優。蹦蹦車採開放式的車廂,沒有窗戶隔離,穿梭於樹林及鐵橋間,遊客可以自由呼吸森林芬多精,沉浸於大自然中,是來「太平山」最獨特的遊憩體驗了。
↓1.2K到了。蹦蹦車緩緩前進,除了安全考量,卻也剛好可以讓遊客以悠閒的心情來欣賞這山林美景。
↓走到這邊,雨停了,山嵐隱約可見,有一種朦朧美。
↓經過一處會車區,旁邊停放著一列新穎的列車,待它上線後,舊的車廂應該也要粉刷一番了。
↓經過「第二十號橋」。「茂興線」是太平山當年運材軌道(共16線)中橋樑最多、最具運材軌道代表性的路段,我們今天最遠會看到「第二十四號橋」。
↓大約20分鐘,來到了目前通行的終點站「茂興站」,而且令人興奮的是:這裡沒有下雨。
↓一下車,看到「服務小站」的公告:下一列車時刻10:00,我們搭09:30的班次過來,預計搭12:00的班次回「太平山車站」。
↓「茂興車站」附近,有一條「上環線」和一條「下環線」,各約250公尺,合計500公尺長而已。另有一條「茂興步道主線」,長約1100公尺,途中會經過觀景台、轉車盤,還有幾座橋梁。這三條步道合稱「茂興懷舊步道」。
↓我們要先走步道的主線,步道起點就位於「茂興車站」,全線坡度平緩,兼具歷史人文、森林資源與地質景觀。步道蜿蜒於紅檜、臺灣扁柏、柳杉林間,最重要的是,沿途有伐木留下的古樸鐵軌,見證了「太平山」林木生產的歲月。
↓大約走100公尺,看到我們剛剛搭的蹦蹦車,在前方調換車頭。機車頭先脫離列車,並在前方的一個轉車盤調轉方向,而後沿著會車道,開到原列車的車尾處,重新接上後,前車做後車、後車做前車,順利完成轉向,令人稱奇。
↓列車隨後拉回「茂興車站」,準備搭載10:00回「太平山車站」的遊客。
↓這一段就是列車轉向作業的會車區。
↓這就是機車頭轉向的「轉車盤」,前方還有一台備用的機車頭。
↓「轉車盤」是茂興蹦蹦車最有趣的設計。當台車抵達茂興後,司機會將蹦蹦車的車頭撥離,往前開到「轉車盤」上,固定後,用人力的方式推著車頭,宛如推石磨般,把車頭180度轉向後回頭,回到原車廂的車尾再接上,頗具巧思。
↓這台備用的機車頭,很上相,很好合拍。
↓繼續往前走。「茂興線」原本從太平山出發,沿線有太平山站、萬石(即現在的茂興)、曙、壽、吉野等5個車站,全長約20.9公里,於1937年開始林木生產,1979年停運。1985年重新修復從太平山至茂興的3公里長路線,並於1991年正式對外營運。前方仍有部分未修復的鐵道遺跡。
↓「茂興懷舊步道」就是沿著這一段鐵道遺跡而建,而因為是舊鐵道改建,走來平坦,沒有太多的起伏。
↓0.3K到了。每100公尺都有一座路標,路標上很貼心地寫上回茂興車站的預估時間,方便遊客抓時間,以免錯過搭車時間,畢竟錯過了,又要再等一小時。
↓往前看到了軌道因地基流失而滑落的景象,完整地保留了歷史演變的遺跡。
↓軌道上的枕木,長滿了青苔、蕨類,斑斑歷史完整呈現,留給遊客對當年蹦蹦車山地運材的想像空間。
↓步道呈現豐富的地形景觀。
↓0.6K到了。來「茂興懷舊步道」的遊客並不多,幽靜得令人垂愛。過去的「見晴懷古步道」也曾是如此,現在的「見晴懷古步道」卻是人潮洶湧。希望「茂興懷舊步道」能持續保有它的獨特性。幾年前去阿里山的「水山巨木步道」,也曾是一處秘境,最近再去,已見許多團體遊客踩踏,不復往日的幽靜。
↓來到了「22號橋」,走在古橋上,滿滿的懷舊幽情。
↓繼續往前是一段大彎道。當年的鐵道沿著山壁蜿蜒前進,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像這樣的大右彎,視線受限,行進速度自然也無法太快。
↓又來到另一段軌道因路基掏空,懸空吊掛的震撼景象。
↓沿途可以看見不少的鋸木遺跡,幸而也有不少的造林,大部分應該都是柳杉。
↓這一段甚至有不少的新砍伐的痕跡,是因為路障而被砍?
↓步道上林相豐富多元,不時看到自然倒木,這裡就有一棵讓人不得不低頭的倒木。
↓又是一個大彎道。走在這樣的大彎道上,往往會有一種期待感,有時也會有一股不安定感,不知轉過彎,會有大驚奇、會看到斷垣殘壁、還是會有奇禽怪獸突然跑出來?
↓來到「23號橋」,步道終點就在「24號橋」處。
↓這裡的景觀與先前看到的迷濛大不相同,慶幸老天爺讓我們在「茂興車站」及「懷舊步道」這裡有一個好天氣(沒下雨),步道乾爽,走來不會泥濘。
↓又是一處軌道懸空的懷舊路段,這樣的景觀不輸「見晴懷古步道」。心情真是矛盾複雜,既想分享秘境給朋友,卻又怕「茂興懷舊步道」步上「見晴懷古步道」的後塵,成為喧囂擁擠的步道。
↓步道時而與鐵軌共道,時而在鐵軌左方,又時而在右,相傍而行。有時走在軌道上方,有時又行於軌道之下。
↓又是另一段古樸的鐵軌遺跡,經數十載的環境與地形的變遷,鐵軌雖少了一根支撐腳,抑或外型已扭曲,仍屹立於山谷間,保留當年運材艱辛的深沉記憶。
↓1K到了,剩下最後100公尺。
↓「茂興懷舊步道」雖然蜿蜒,偶有上下起伏,走在其中,空氣清新而幽靜,讓人自然地放鬆了起來,忍不住要大口地多吸幾口氣,收穫勝於大山大水。
↓「24號橋」到了,從「茂興車站」到這裡,含拍照大概走了3~40分鐘。
↓過了橋,已到1.1K,而前方就是步道的終點。隱約聽到陣陣的瀑布聲,可惜前方路基坍方未整修,無法通過。或許有一天,有機會可以親臨瀑布美景。
↓我們要返程了,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這一段的美景。「24號橋」是一座拱形橋。
↓當然也要欣賞鐵軌或左或右、或上或下,與大自然共存的歷史痕跡。
↓好大一片的人工造林,雖不及原本動輒數百歲的被砍伐巨木,經幾十年的孕育,已可保護這一片大好山林了。
↓回程腳程較快,也沒太多的耽擱,約20幾分鐘,就已經看到前方備用機車頭了。
↓回到蹦蹦車機車頭轉向的運行雙軌。
↓回到「茂興車站」前,要轉進來這座觀景台。
↓"石,ㄉㄢˋ",是早期一種木材材積的計算單位(一萬石約3000立方公尺)。「茂興」舊名為「萬石」,萬石位於茂興生產線上,坐擁數十公尺的臺灣扁柏成熟林,昔日因平均每公頃立方材積高達一萬石而得名。照片左下角紅色弧線,就是當時的「茂興線」,目前只修復五站中的前兩站(太平山站到茂興站)。
↓往前來到觀景台。
↓雲層常滯留成雲海的景觀,掩蓋層疊山巒,森林有如海島般地矗立其間,彷彿人間仙境。此景正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虚無縹緲間」的最佳寫照!雲朵有時將天際横切為二;或變成綿綿白花佔據天空一隅,轉眼又化作輕薄如絲的雲彩四處散佈開來;雲海的變幻萬千,讓大自然的魅力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觀景台上可以揣摩「山在虚無縹緲間」的美景。
↓在空氣清新的山林,大口深呼吸,溶入大自然的氣息,應該可以年輕好幾歲吧!
↓觀景台約有5~6層樓高,可以親近樹梢。
↓遊客不多,觀景台宛如走秀展示台喔!
↓觀景台出口的旁邊,是一個四岔路口,除了前方回「茂興車站」外,左上是到「茂興懷舊步道」的「上環線」;右下則是往「下環線」。
↓我們決定先往「下環線」走。
↓「下環線」一路往下,不過,階梯夠大,走來輕鬆。
↓全世界的蕨類植物約12,000多種,而台灣則有800多種,台灣單位面積上的蕨類植物數量的高多樣性,舉世難得一見。多數科屬的蕨類在台灣都可以看得到,堪稱蕨類天堂,在太平山的自然步道群(含茂興)可以看見約臺灣1/3的種類。捲旋形狀(像?或@符號)的幼芽,是蕨類植物最大的特色。
↓倒木上看到許多的苔蘚類寄生植物及蕨類。
↓竟然看到一棵原木硬生生地被橫砍並倒臥於此。
↓「下環線」的植物生態比起「主線」更豐富、多樣,也不時看到巨木的樹頭已腐朽,仍能屹立、逆天生長。
↓「下環線」雖短(僅250公尺),卻陸續看到許多種蕨類植物,包含:魚鱗蕨、小膜蓋蕨、擬水龍谷、華中瘤足蕨等。
↓還看到一株長相特別的香菇。
↓「下環線」大致上呈半圓形的步道,先下後上,很輕鬆,算是大眾化的路線。在這樣的綠境叢林中,就是要放慢腳步、降低聲調,細細地感受它的自然與古樸,與森林一同呼吸,才能讓身心靈在森林中放鬆紓壓、延年益壽。
↓前方有一大片的柳杉林,性喜潮濕的山區,太平山正符合這樣的生長環境。
↓繞了半圈,走出「下環線」,來到鐵道交接處,繼續上行,就是接往「上環線」的另外半圈。
↓如果不走「上環線」,可以直接沿著鐵道旁的步道,回到「茂興車站」。我們當然是繼續往上爬,才250公尺而已!
↓「上環線」沿途,又陸續看到斜方複葉耳蕨、台灣瘤足蕨、裏白等蕨類,也有幾種太平山常見的鳥類的介紹,包含常見的:灰林鶚(貓頭鷹的一種)、藍腹鷴、藪鳥、金翼白眉等。
↓沿途同樣看到不少遭到被砍伐命運的倒木,也看到了不少展現生命韌性的老木。
↓為了森林永續經營,太平山林場於木材採伐後,也會立即進行育林計畫,主要樹種為臺灣扁柏、紅檜、杉木、柳杉與赤楊。樹苗重新為下一輪的百年、千年而生,也讓山林年輕了千歲,像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活力一樣。
↓很快地,250公尺長的「上環線」,約不到10分鐘就走完,回到鐵道與「下環線」的交接岔路處。
↓我們陸續走完了「茂興懷舊步道」的「主線」、「上環線」及「下環線」,回到「茂興車站」休息一下。
↓蹦蹦車目前的行車路線,僅止於「太平山站」與「茂興站」,距離3公里。
↓車站內看到不少太平山及蹦蹦車的介紹。蹦蹦車是昔日太平山載運林木的機關車,西元1915年日本人開始採伐檜木,1982年太平山轉型為森林遊樂區,並積極規劃,修復了蹦蹦車及茂興線從太平山站至茂興站的軌道。
↓太平山伐木全盛時期,山上住著兩千多名員工,泰雅原住民、離鄉背井的漢人與日本人都有,彼此擁有深厚的情感。日本人於1925年在山上創設國小,學生都是林場員工的子弟。每年國小會與林場合辦一次為期7天的運動會,這7天也是山林工作人員難得的假期;晚上會有筵席,不歡不散。運動會中,會將有關伐木集材列入比賽項目中,也有扛沙包跑「中央階梯」的競賽,趣味十足。
↓「茂興線」是昔日「太平山」山地軌道中橋梁最多、最具運材軌道代表性的路段,於西元1938年開始載運木材,1979年停運,2003年沿舊蹦蹦車「茂興線」軌道整建步道,並命名為「茂興懷舊步道」。
↓這裡介紹了早期太平山上的一位少年,迎娶山下「三星鄉」的新娘子,辛苦『娶水某』的過程。新娘坐了花轎,搭了黑頭車、森林小火車、蹦蹦車,還走過斷橋、鐵軌,兩度由新郎揹著涉過溪流,還因索道流籠暫停運作,一行人只得走下深谷,再爬上另一座山頭,新娘子的腳丫子也因此磨出了許多水泡。
↓蹦蹦車來囉!載來滿滿的遊客,明顯比早上的遊客多,尤其有不少是團客,再次證明要搭蹦蹦車的,應該要早上來。
↓上車了,列車準時12:00開車。回程最好能坐右邊的座位,比較能欣賞山巒風景及車廂彎曲的弧形。
↓經過「上環線」及「下環線」的交岔路口,遊客從「上環線」及「下環線」穿越軌道時,仍有一定的風險,必須小心。
↓再次以不同角度,欣賞蹦蹦車行於彎曲的山壁所帶出的弧線。
↓很快地回到了「太平山車站」,沒想到這裡還是下雨,只能說老天爺太眷顧我們了,給了我們在「茂興車站」的好天氣(這種日子,陰天就是好天氣)。
↓站台驗票處,擠滿了等待搭下一班車的遊客。雖然下雨天,又是平日,搭乘蹦蹦車還是很熱門的。
↓下車走出月台,和很多觀光景點一樣,在出口處有個「紀念品販賣部」。
↓在「紀念品販賣部」門口,有太平山過往的歷史照片展示。說到老照片,當然少不了當年開採山林的運材、造橋、鋪路的艱辛記錄。
↓還有當年伐木極盛時代,國小的老照片。左上角的照片,顯示當年許多員工以林場為家;還有丈夫去當兵了、老婆『代夫從林』的故事。
↓「紀念品販賣部」賣的東西並不多,還有過往「太平山森林鐵路」的舊車票的展示。
走出車站,已經接近12:30,到餐廳享用便當,結束了早上的行程。很慶幸「茂興」沒下雨,讓我們有一個美好的早上。好多年沒搭「蹦蹦車」了,今天再搭一次,還是滿滿的趣味與懷舊感。早上也在慢活的心境下,完整地走過「茂興懷舊步道」,感受山林幽靜的舒暢,希望下次再來,還是一處秘境。
※※※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官網(點選連結)
《園區開放時間》:06:00~20:00。(假日04:00~20:00)
《門票》:門票平日150元/假日200元,汽車停車費100元。
《交通》:
一. 自行開車:直接導航/Google Maps〔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即可。
二. 大眾運輸:可於宜蘭搭乘『1750線』,每天去回各一班車。不過,如果是要到翠峰湖,便還要有接駁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