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2/04/27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三日遊>大雪山遊客中心展覽館、稍來山步道>360度景觀瞭望台、巧遇外型艷麗的藍腹鷴
2022/05/31 19:35
瀏覽5,536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我們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三天兩夜遊,進入最後一天(第三天)的行程。昨天走得很累,昨晚睡得很甜,今天早上將先輕鬆一下,在大雪山遊客中心觀賞展覽館裡的介紹,而後再走這趟行程的最後一條步道「稍來山步道」

早上用過早餐後,便先到遊客中心觀賞展覽館,因應地形特性而蓋的遊客中心,服務台所在位置是2樓。

遊客中心入口處,分別介紹了大雪山的四季花卉、動植物及園區內的景點。我們分別欣賞過了春、夏季會開花的森氏杜鵑(玉山杜鵑)、毛地黃,也造訪過埡口觀景台、雪山神木。

雖然看不到秋冬的楓紅及雪景,不過我們也欣賞過天池及瑞雪亭的美景,也看過長鬃山羊。

旁邊有一木柱雕塑,刻著大雪山著名的鳥種,相信這些木頭應該都是就地取材,發揮漂流木、倒木的最大利用效益。

還有帝雉的彩繪雕塑,我們昨天就看過本尊了喔!

「大雪山有熊森林」,最近幾年陸續有在新聞裡看到大雪山裡發現有熊的活動消息,園區內也在很多地方呼籲遊客注意熊出沒。

2樓的展示廳內有不少的木雕藝術,一開始看到的是這座名為「紋面之美」的作品。

泰雅族的紋面文化,是生命禮俗的重要過程,是尊榮、榮譽、責任。男子須具有英勇戰果、女子需具有織布才藝才可紋面。在泰雅族文化裡,人死後靈魂會在彩虹的另一端與祖靈相聚,不僅具有生時的榮耀,更延伸至死後的歸屬。

這裡有一座肖楠木雕刻出的獼猴家族。

作者用靈猴情深、互動畫面,期能帶動人間有愛、深厚感情。

這一件作品,雕工非常精細,名為「闔家歡」,是漂流木雕刻比賽的優選作品。

接著看到的是利用樹幹挖刻出幽寂的空間。

這可不是銅雕作品喔,是名為「尋找自己」的扁柏雕塑。

這是另一件很特別的扁柏作品「蟾魚獸」。

作者藉由這件五不像的動物作品,呼籲大家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要讓地球在百年後出現這種怪物。

往前來到「大雪山風華」的展示區。

這裡有大雪山的林業史大事記,從二戰後的1947年對大雪山的開發調查計畫說起,到2009年大雪山遊客服務中心開幕啟用止,超過60年的發展歷史記錄。

這裡有一間過去林場開發期間使用的器具、裝備展示間,林林總總數十項,也是歷史的見證,在過去科技尚未發達的年代,很多都還是人工苦力的作業。

接著看到的是林場砍伐後,木材以卡車運送的情形。以聯動拖車來運送,即使運送長達10公尺的原木也沒問題。

這裡還有一些老照片展示,包含:倉庫、製材廠、貯木池、老員工以及林場的伐木作業現場,可以感受當時工作的辛勞。

還有房舍辦公室、員工宿舍及木材運送道路,也可以看到因為大雪山林業的發達,而造就出東勢市區繁華的街景。

也記錄了大雪山林場員工的生活點滴。

這個玻璃櫃,保存了當時林場作業的用具,包含:望遠鏡、無線電、工作手冊,還有癮君子需要隨身攜帶的菸蒂盒,菸蒂亂丟可是會引起森林火災的。

還有幾項作業時的測量儀器。

另外這幾項則是測樹儀器。

林業興盛時期,東勢是一個非常繁榮發達的城鎮,所有要進入大雪山、中橫梨山的工人或遊客,都要先在東勢過一夜。照片上的東勢街上,有戲院、旅社,位於山區入口的東勢,成為消費與娛樂的天堂。

相較於東勢,山上則交通不便,生活單純,冬天下雪堆雪人,便成為山中特有的趣味了。

大雪山已經轉型為國家森林遊樂區,過去那段輝煌的年代,就成為伐木人心中永遠的回憶了。

最後看到了一具伐木爺爺的雕像,大家都叫他「雪山爺爺」。

當時大雪山是台灣第一個引進西雅圖美式伐木技術,照片中看到的電鋸,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似顯老舊,在當時可是非常得力的伐木工具喔!

我們接著往3樓的「探索動物區」參觀。

跟著熊的腳步走,如身歷其境。

果然一上來就看到熊的看板在歡迎我們。

「避免與熊不期而遇」,熊自有其生存環境及生活習性,要避免熊的攻擊,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與熊相遇,這裡就教大家如何避免。

「當與熊相遇時應如何做?」,萬一在野外真的碰到熊了,該如何自保呢?這裡也教了大家因應之道。

上了3樓,可以感到整棟建築的設計巧思。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建築中庭挑高鏤空,利用天然採光,達到室內明亮效果,而且會隨著日光透映,伸展出不同圖案影像,也是一種自然的藝術。

大雪山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這裡展示了不少的植物化石,這些化石都要經過幾千年、幾萬年的淬鍊,才能生成,極為珍貴。

走到中庭走廊的另一頭,欣賞不同角度的日光映照圖案美景。

3樓這邊有一間咖啡廳,提供咖啡、餐飲、下午茶服務。這是除了住宿區的餐廳外,大雪山唯一提供餐飲的地方。

這裡又有帝雉的圖片,帝雉算是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活招牌了。

來到另外一區「鳥類與動物展示區」,右邊牆面看到的是許多鳥類的標本。

「迷霧中的王者」帝雉又來了。這裡還配上《詩經》中的一段「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應該是要藉以描述帝雉因高尚而被譽為王者吧!

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鳥種非常豐富,因此深受賞鳥人士的喜愛,大雪山林道常可見攝影人士聚集拍鳥。這裡介紹了幾種比較常見的鳥類。

從3樓回到2樓,原本1樓還有「森林歷險區」,不過平日不開放,下次再來了。

在2樓這裡也看到了其他的鳥類照片,這是一隻與帝雉宛如『帝、后』同等地位的藍腹鷴。這是台灣特有種,特徵是頭及耳後的白毛、紅色的腳趾。

逛完展覽館,便回旅館整理行李並退房,隨後來到收費站,準備要爬旁邊的「稍來山步道」,這裡有兩個停車場,這是我們這趟行程的最後一個步道了。

「鳶嘴-稍來山步道」是很具挑戰性的登山路線,步道全長6.7公里,最高點位於稍來山頂,海拔高2,307公尺。稍來山頂上有一座目前碩果僅存較完整的防火用瞭望台,協助巡山人員監視森林火災。隨著時代轉換,現今更是一個可以享受美景的觀察據點,於高點俯瞰瞭望四周的山峰美景。

整個「鳶嘴-稍來山步道」,於「大雪山林道」有多處岔路口,在鳶嘴山這一段有陡峭的攀岩路線,是挑戰最大的一段。我們今天要走的路線,是從收費站的登山口到捎來山頂這一段,相對親民一些。

到捎來山頂前並無廁所,因此就先在收費站這裡的廁所解放。這裡是登山口,除了有「注意熊出沒」的標誌外,還多了「注意蛇、蜂」的標誌。這條路線比較大眾化,遊客稍多,就注意安全就是了。

我們要從5.5K的入口處,走到約3.1K的捎來山頂的瞭望台,單趟路程大約2.4K,海拔爬升約300公尺。

走了約200公尺,來到一個轉折處,照片正前方的路已被封閉,左轉往稍來山還有2.2K。

這條步道路況還算不錯,只是大部分都是這種土石路,如果來時天候不佳,走起來恐會較泥濘。

大雪山果然是個林場,沿途有茂密高聳的大樹,樹種豐富,林相完整。

偶有木階步道。

5.25K了。步道的路標比較特別,每0.25K會有一座路標,有別於其他步道的每100公尺或500、1000公尺一座路標。

很快又到5K處。

雖無說明牌,不過這片樹林應該是柳杉。一大片的柳杉林,應該是當初從林場轉型後造林的成果。

4.75K到了,一路緩坡,空氣清新,樹蔭又多,走起來身心舒暢。

沿路看到了不少的倒木,希望這只是因風災自然倒下,而不是人為的破壞。

連續攻克4.5K及4.25K,小憩片刻。

前方倒木擋住去路,天下英雄至此無不下馬低頭而過。

步道維護得不錯,遇有陡坡地形,會有柵欄保護。

4K到了,又看到了倒木。

很快就過了3.75K。

前方又有倒木,倒木還被切掉一塊,當成通道。

3.5K到了,離目的地的3.1K不遠了。

來到一個岔路口。我們從左後方的收費站大門(35K)上來,正前方是大雪山林道30.5K的另一個登山口。我們要繼續往右後方走。

我們從收費站登山口上來,走了2.2K,到捎來山還剩最後100公尺。

3.25K到了,捎來山頂就在前方。

捎來山上的「瞭望台」到了。

前面有一座【中央氣象局】的「雨量自動測報系統」

測報系統約有10來公尺高。

瞭望台比氣象局的雨量測報系統還高,有階梯可以爬上去。

這裡有個『二等三角點』,而這裡其實就是「捎來山頂」

捎來山海拔2,307公尺。說明牌上也介紹了「三角點的迷思」。三角點不見得都是在山峰的最高點,多數會是在山峰的視野最佳處。凱文觀察了一下,這裡既是捎來山的最高點,也是捎來山峰的視野最佳處。

在瞭望台的下面,有一面說明牌,底下還有固定的金屬條及扣環。原來瞭望台有最多10人的人數管控,當要上樓時,須請遊客自行將扣環珠子向右撥,下樓後則向左撥。如此,大家可隨時知道樓上現在有多少人,頗具巧思。凱文向上喊了一下,確認樓上現在只有4人,我們便先向右撥了兩顆扣環珠子,準備上樓。

往上爬了。瞭望台有四層樓高,鐵製樓梯走起來尚稱平穩。

越爬越高,已陸續超越身旁樹梢。

回首來時路,還算安全,有懼高症的朋友最好就不要往下望了。

一上到瞭望台,馬上可以領受到凌空壯麗的風景。呈正方形的瞭望台上,中間有一山屋,四周則有窄窄的走道,僅容一人通行。

環繞著走道,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美景。現在將近中午12:00,視野清晰;如果下午來,這裡可能會雲霧瀰漫,有山巒朦朧美,卻可能看不清山形。

遵守逆時針方向的標示慢慢往前走。因為走道狹窄,有後背包的遊客要小心碰撞,拍照時,也要小心避免手機被撞到而掉下去的慘劇發生。

對面尖尖的山峰,就是著名的「鳶嘴山」,「鳶嘴-稍來山步道」就是從對面山腳下爬到鳶嘴山,再爬到這裡的,其中還有一段陡峭的攀岩,是艱苦的挑戰。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再來挑戰鳶嘴山。

瞭望台是360度的觀景台,轉到這一面,樹林比較多。

這面看到的,是我們剛剛走上來的步道,以及中央氣象局的雨量自動測報系統,全在我們腳下了。

進到山屋,中間有一座講台。如果天寒或碰到下雨,這裡是避寒、避雨的好場所。

捎來山是『小百岳』之一。

與標示牌合照一張,又攻克一座小百岳了!。

其他遊客陸續下樓,瞭望台上剩凱文與老婆獨享,沒有塞車或擋到其他遊客之虞,再多繞幾圈也可以。天氣晴朗,藍天白雲,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

在瞭望台上待了約10~15分鐘後,準備下樓了。

回到三角點。右前方這條路,就是接往鳶嘴山的步道,過去看一下路況。

往下望,馬上就有陡峭的坡道,還有攀繩,今天就先跳過,以後有機會再來挑戰了。

在瞭望台下休息片刻,踏上返程了。


經過剛剛的三岔路口,我們原路折回,取左行,要回收費站的停車場,我們的大雪山森林三日遊,也進入尾聲。

沒想到在大約離收費站500公尺處,遇到了外型豔麗、足堪與帝雉並稱帝后的「藍腹鷴」,真是令人驚喜。

藍腹鷴就遊走在步道兩旁覓食,絲毫不怕遊客。剛好有另一組遊客也經過這裡,我們一起享受與藍腹鷴的邂逅。

藍腹鷴的特徵是頭與頸後有雪白羽毛,雙腳含腳趾都呈紅色,羽毛呈現亮眼光澤,全身白、紅、藍、黑、紫交疊,比帝雉更有魅力、更具吸引力。

藍腹鷴絲毫不怕人,我們與牠共處了一陣子,牠似乎也習於充當模特兒,無疑是我們這趟大雪山之旅最美麗動人的Happy Ending了。

我們不打擾藍腹鷴的生活,離開後很快就下到停車場,結束了我們的捎來山步道之行,前後含拍照、休息等,約花了2.5小時。

凱文與老婆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三天兩夜遊即將告一段落,休息一下後便開車上路了。這趟大雪山之行,在台灣五月疫情大爆發前、梅雨侵襲前完成,時間上頗為巧妙與幸運。行程中除感受了大雪山的豐富生態、林木花卉資源,也巧遇了帝稚、長鬃山羊、藍腹鷴等珍貴動物,非常難得及值得回味。

※※※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官網(點選連結)

開放時間:每日06:30~17:00開放入園。

收費:門票全票平日150元,假日200元;停車費100元。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