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三日遊>埡口觀景台、雪山神木、天池、小雪山國家步道>巧遇帝雉及長鬃山羊、2萬步的健行
2022/05/28 07:27
瀏覽4,616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我們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三天兩夜遊,進入第二天的重量級健行旅程。我們今天將沿著大雪山林道,先後造訪埡口觀景台、雪山神木、天池、小雪山國家步道等,會是很充實的一天。
↓我們早上9點多從住宿區出發,從「大雪山林道」43K處的遊客中心走,來到今天的第一站、位於48K處的「埡口觀景台」。晚一點也會再到50K處的「雪山神木」及「天池」。(註:「埡口」非「啞口」,埡音一ㄚˋ,或許是因為以【注音輸入法】打不出「埡」字,就常被打成「啞」字了)。
↓「埡口觀景台」的入口處有一個獨立的停車場,約可停2~30輛車。
↓我們停好車,來到觀景台步道的入口,步道長約500公尺,沿途並無廁所。
↓一開始是一段碎石子路,今天一樣有藍天白雲的好天氣,太幸運了。
↓走了約100公尺的碎石子路,接著是開始爬坡的木棧道。
↓經過一段松樹林,地上灑滿了落雨松,走起來很舒服的一段路。
↓也有一些石子路,大致上都是緩坡,挑戰不大。
↓經過一段竹林,不時傳來陣陣的沙沙聲。
↓還有高山常見的箭竹。這是一段高山鳥類聚集的步道,沿途可聽見悅耳的鳥叫聲,不絕於耳。
↓即使是稍陡的爬坡,也因為階梯步幅大,不覺得累,算是一條老少咸宜的步道。
↓走了500公尺,前方就是「埡口觀景台」了。
↓「埡口觀景台」是一座四層樓高的觀景台。
↓在荒郊野外可沒有電梯可搭,直接爬上樓梯。
↓二樓及三樓各有不同的視野。
↓還算輕鬆地爬上了四樓的觀景台。
↓「埡口觀景台」海拔2600公尺,遊客中心的海拔是2275公尺,我們又爬升了300多公尺。
↓觀景台上有270度的視野,北、南、西方各有不同的景觀。首先看到的是北側風景。今天有個大藍天,伴有小朵白雲點綴。
↓北側這裡分別是大雪山、志佳陽大山與佳陽山,還有大劍山與小劍山。
↓旁邊還有位於【中橫公路】的「德基水庫」,山巒看得很清晰。
↓接著轉到南側,位於《台8線》大家比較熟悉的新山、八仙山,還有谷關。
↓箭頭處就是谷關風景區的市區。
↓轉往西側看,是東卯山。
↓不過,我們所看到的,與圖片差異很大,前方的樹木長高了,擋住了視線。
↓也許是時間還早,前後只碰到兩組遊客。觀景台上讓人有心曠神怡、與大自然為伍的舒暢,我們沒待太久,便原路折返,回到停車場,繼續我們的行程。
↓在往雪山神木的大雪山林道上,有另一處觀景台。所看到的山,與剛剛在埡口觀景台北側看到一樣的山:大雪山、志佳陽大山、佳陽山、大劍山與小劍山。
↓過去大雪山林場大量砍伐林木,民國50年代,林務局開始大規模地復育造林,主要樹種有:紅檜、台灣二葉松、扁柏、台灣杉、雲杉等,林相極為完整,肩負起國土保安、水源涵養、生態保育等重責大任。
↓從這個觀景台眺望,遠處山上有一座不知道是氣象站或是雷達站的基地。
↓離開大雪山林道的觀景台,來到49K處岔路轉進來「雪山神木」的停車場。
↓從大雪山林道49K處繼續往前,可以到「小雪山遊客服務中心」,我們要先造訪「雪山神木」。
↓雪山神木從前方的通道往下走,只有公務車可以進入,一般車輛禁止通行。
↓到雪山神木單趟2公里餘,路幅很寬,一路都是下坡。不過都是水泥路,比較沒有走在山林、享受森林浴的感覺。
↓經過一區茂密高聳的松樹林。
↓因富含油脂的松針不易腐化,且在林下大量聚集,容易導致森林火災發生。一旦發生火災,松林將毀於一旦。本區内的松樹,以臺灣二葉松、華山松居多。
↓雖然松針容易引起火災,不過大量的松針鋪蓋於地面,走在上面,既柔軟又有彈性,是走步道很好的天然地毯。
↓大約走了20來分鐘,來到了雪山神木。這是一棵紅檜,樹形枝條分岔,生機蓬勃。也或許是因為它枝條分岔的樹形,不利運用,得免於提早被砍伐的命運。
↓雪山神木樹高50公尺,胸圍13公尺,樹齡約1400年,相當於魏晋南北朝時代。以胸圍計,為台灣神木排行第十一名,可稱為台灣最俊美的神木,為本區重要的歷史象徵。
↓我們一早先到位於大雪山林道48K處的埡口觀景台,接著從49K處轉進來到雪山神木,晚一點會到小雪山莊及天池。我們接著要從雪山神木往前繞一圈到紀念碑。
↓雪山神木這裡原本有個停車場,也許是腹地太小,迴車不易,又或許是保護神木的考量,已經不再開放汽車開進來了。我們要從這裡往前繞一圈到紀念碑,再從停車場回來。
↓經過一間洗手間,很新很乾淨,可能剛蓋好沒多久。
↓走約5分鐘,就到了「紀念碑」。與其說是紀念碑,不如說是紀念亭,紀念亭是中式建築外觀的涼亭。
↓此紀念亭名為「雲海亭」,這裡常被雲海覆蓋而得此名,我們來的這天,天氣清朗明亮,無甚雲霧。
↓其實這個紀念亭中間有座紀念碑,是紀念開採大雪山林場及後來復育山林的殉職員工而設立的。
↓碑文已經有些模糊,前後殉職的員工達數十位,篳路藍縷,備極艱辛,為此而殉職,更值得後人造訪山林、享受便利交通及美好風光時,緬懷對他們的感念。
↓離開紀念亭,繞了一圈,回到舊停車場,前方就是雪山神木。
↓幾位遊客站在神木下,顯得非常渺小,也突顯神木的壯碩。
↓我們在雪山神木待了10幾分鐘,感受山中的沉靜幽情,而後踏上返程。回程幾乎都是上坡,比起來程顯得吃力得多,大約走了3~40分鐘才回到停車場。
↓離開雪山神木,來到大雪山林道的終點站「小雪山莊」,這裡有很大的停車場。
↓照片右方這一間,就是「小雪山莊/小雪山旅遊資訊站」。
↓這裡的海拔2560公尺,是很舒服的高度,氣溫宜人,也不太容易有高山症。
↓旁邊有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廟,照例要祭拜祈福一下。經詢問工作人員,右前方的道路,就是通往先前我們看到的軍方衛星站的道路,是管制的道路。
↓這裡有大雪山的介紹。大雪山的風景四季皆美,春季時,櫻花盛開、玉山假沙梨果實嫣紅掛滿樹梢;夏季則是台灣杜鵑、玉山杜鵑、毛地黃處處可見。此外,野外常可見到野生動物及多達70多種(應該不只)的鳥類,晚上則繁星綴滿夜空。
↓秋天會看到林道兩旁開始變色的台灣紅榨槭、青楓、楓香等;冬天則可見到綿綿細雪覆蓋於山峰林間,呈現優雅純淨的白色世界。
↓這是「小雪山莊/小雪山旅遊資訊站」,「天池」在前方400公尺處。
↓「小雪山旅遊資訊站」裡面有大雪山的相關旅遊資訊。
↓山莊前,有一片「台灣冷杉」,枝頭的毬果相當特別。
↓台灣冷杉為台灣特有種,葉密生於枝上,線狀倒披針形。毬果為長橢圓形,成熟時變暗紫色,表面常有樹脂。
↓沿著山莊旁的道路走,我們要前往今天的另一個景點「天池」。
↓走約5分鐘,就看到了「天池」。
↓天池海拔2600公尺,面積約0.4公頃。高山湖泊形成的原因有三種:隕石撞擊、火山爆發或造山運動。天池形成的原因,為造山運動的擠壓作用產生斷層,形成天然湖泊。因下方有不透水層,使得天池的池水終年不涸。
↓我們從小雪山旅遊資訊站走過來,除了有天池外,旁邊還有瑞雪亭。
↓階梯上去就是「瑞雪亭」了。
↓很幸運地,我們在階梯旁邊的樹叢中,發現了平地難得見到的「金翼白眉」。
↓金翼白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然就是眼睛上的兩條白眉毛,以及色彩繽紛的羽翼,難怪被稱為「金翼白眉」。
↓階梯旁有一座「三等控制點」。
↓也是「一級加密衛星控制點」,應該是附近有座軍方雷達站的關係。
↓這就是「瑞雪亭」,是建於民國56年(1967年)的涼亭。過去,碰到寒流來襲,大雪山下雪時,偶而會在新聞中看到天池及瑞雪亭籠罩靄靄白雪的美景。
↓瑞雪亭是一座中式造景的涼亭,有類似燕尾的屋簷,色彩多元。
↓瑞雪亭是一處很好拍的景點,涼亭本身的白、綠、紅、黃、藍、黑相間的顏色,加上背景的藍天、白雲、綠樹,構成七彩繽紛的動人畫面。
↓涼亭內,有一幅藏頭詩對聯:『瑞色起青巒天朗氣清四面有情資鑑賞,雪山羅碧樹花香鳥語萬方多難此登臨。』,描述在天池眺望小雪山的景緻與風光。
↓從瑞雪亭可以由不同的角度欣賞天池的美景。
↓離開瑞雪亭,由前方的階梯步道往下走,準備到天池的池畔。
↓長長的階梯步道,宛如從高高的宮殿走下來。
↓從這裡可以更近距離地看到一早也有看到過的軍方雷達站(如箭頭處),原來就是從小雪山旅遊資訊站旁的管制道路,就可以上到雷達站。
↓在此折轉,往天池還有100公尺。
↓與環池步道銜接。
↓我們從瑞雪亭下來,左前方有路可到雪山神木。
↓從環池步道的草叢縫中,鑽進天池的池畔。映入眼簾的,是清澄似鏡的池水,映照出周圍群山的翠綠、青天的碧藍與白雲的純潔。
↓環繞天池而走,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池水美景。
↓不同角度看到的池水,竟有差異如此大的池水顏色。
↓在天池邊的樹梢,又看到一對金翼白眉。
↓這對金翼白眉貼身依偎,彼此戳啄,顯得恩愛無比。
↓環池步道兩旁,有不少的高山箭竹。
↓往前走到一個岔路口,右方步道可以轉到雪山神木的入口。
↓來到天池的另一邊,剛剛的瑞雪亭已在池的對岸。
↓再往前走,對岸池邊是我們剛剛穿過樹叢近看池水的地方。
↓沿著環湖步道走,可以欣賞不同的湖面倒影美景,真叫人流連忘返。
↓走完天池,準備返回小雪山旅遊資訊站時,從樹叢中傳來嚓嚓聲,定睛一看,原來是國寶級的「帝雉」,太令人驚喜了。凱文靜靜地拿起了手機拍照。
↓帝雉是印在1000元新台幣紙鈔背面的形象鳥種,與藍腹鷴都是大雪山森林裡的稀有鳥類。
↓帝雉很優雅地跨過馬路,和剛剛看到的金翼白眉一樣,都不太怕人,我們也靜靜地觀察著牠,不去打擾牠的行動。
↓其實帝雉與藍腹鷴外型很像,我們看到的這一隻,有灰色的腳爪(藍腹鷴紅爪)、脖子後無白毛(藍腹鷴有白毛),確定這是一隻帝雉無誤。帝雉昂首環視,氣宇軒昂,頗有帝王之相,被稱為帝雉,實至名歸。
↓結果,我們回到小雪山旅遊資訊站之後,在土地公廟附近的草叢中,又看到了另一隻帝雉,這隻的體型稍小於剛剛天池旁的那一隻。
↓沒想到,剛好看到一隻小松鼠跑過來湊熱鬧(如紅色箭頭處),同框入鏡,場面難得。
↓我們在小雪山旅遊資訊站略事休息後,時間將近15:30,我們決定走一段「捎來小雪山步道」。
↓這一條路,是往「鳶嘴山、捎來山、小雪山」的共同國家步道。
↓這條捎來小雪山步道,是從我們現在所在位置、地圖右上角的「小雪山旅遊資訊站」,沿著綠色步道直通到左下角的收費站,往下可以再繼續走到鳶嘴山。沿途有多條岔路,可以分別接鞍馬山支線道、木馬道步道及船型山步道。我們今天時間不多,將只走到鞍馬山支線道的岔路口(8K,如紅色箭頭處)即折返。
↓我們從小雪山莊(小雪山旅遊資訊站)走過來,到收費站(起點)還有9.5K。
↓『注意熊出沒』!希望不要真的碰到熊。這條路禁止車輛通行。
↓一開始是一段水泥路,兩旁是高聳的樹林。
↓9.0K了。
↓山坡地質似乎不太穩定,陸續有看到一些小土石坍落。
↓忽然間在一處轉角處,與一隻不明的動物巧遇。這隻動物明顯大於我們過去在山裡面常遇到的山羌,體型壯碩,毛色呈深褐色(山羌為黃褐色)。
↓這隻動物與我們定點互看約10秒鐘後,慢慢地走進樹林中。凱文依照事後從遊客中心拿到的資料研判,應該是台灣野山羊(長鬃山羊),我們彼此和平共處,互不侵犯。這條步道比較冷門,因此遇到動物出沒的機會比較高。
↓驚魂甫定之後,我們繼續往前走,不過走來警戒心提高了不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希望不要遇到熊。來到8.5K了。
↓路上看到一堆動物的排遺。我們畢竟不是動物專家,無法判斷這是什麼動物排出的,不過,應該不是太大的動物,也由此證明的確有動物在附近出沒。
↓繼續往前,來到三岔路口。旁邊有一座營運中的軍事要地,禁止攝影,凱文未能留下現場的照片。
↓這個岔路口,其實就是8K處,從左邊這裡可以往下到鞍馬山支線道。由於已經16:30,時間已晚,我們決定在這裡折返。
↓來回沿途都沒遇到任何遊客,我們走得戰戰兢兢,深怕動物隨時會衝出來。對山林有時得存著敬畏的心,無需挑戰的,就不要太勉強,才能長長久久。
↓走出步道,回到停車場,已經17:15。我們接著開車經過林道48K往雪山神木的岔路口,看到一座木雕,上面刻著許多大小動物。
↓這座名為「森生相惜」的木雕,刻上了大雪山常見的幾種動物,包含:長鬃山羊、山羌、白面鼯鼠、白鼻心、台灣獼猴等珍貴的動物。
↓回到住宿區,已經超過17:30,我們便直接前往餐廳享用晚餐。今天總共走了2萬2千步,而且是山林(非平地公園)的2萬2千步,晚上的確很好睡。
今天是我們在大雪山的第二天,從一早逛了一圈遊客中心周遭,早上走了埡口觀景台及雪山神木,享受空氣清新,無汙染的藍天白雲;下午走了天池及捎來小雪山步道,巧遇珍貴的金翼白眉、帝雉及長鬃山羊,真是值得回味的一天。
※※※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官網(點選連結)
開放時間:每日06:30~17:00開放入園。
收費:門票全票平日150元,假日200元;停車費100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2025/03/31 墾丁三日遊-Day 1>號稱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與鵝鑾鼻公園成犄角之勢的貓鼻頭公園、恆春海角七號阿嘉的家
- 2025/03/20 基隆市>中正區>容軒步道>10分鐘即可登頂、270度觀景平台的輕鬆步道
- 2025/03/03 新北市>三峽區>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芬多精滿滿的「大板根」森林步道、豐富珍貴的動植物生態、多樣有深度的靜態展覽
- 2025/02/07 高雄市>旗山區>旗山一日遊(3之1)>旗山地景主題步道橋、旗山橋(斜張橋)、旗尾山登山口、旗山糖廠/東九道之驛(旗糖農創園區)
- 2025/01/09 台東四日遊-第四天>多良火車站>票選全台最美麗的車站、列車緩緩行經車站,車廂內的旅客與月台上的遊客相互揮手致意,形成溫馨又有趣的畫面
- 2025/01/07 台東四日遊-第二天>太麻里日昇大道、櫻木花道平交道、華源海灣、娜路彎大酒店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