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台北市>大安區>台大校園之旅>古蹟遍佈的台灣最高學府-校門、椰林大道、傅鐘、台大共同三松、僑光堂/鹿鳴堂、傅斯年紀念園、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醉月湖
2025/04/05 21:36
瀏覽223
迴響1
推薦14
引用0
我們早上去爬了景美的「仙跡岩」,下午接著搭捷運到不遠處的台灣大學校本部,要來一趟「台大校園之旅」,探索這間台灣的最高學府。
台大的前身為成立於昭和3年(1928年)的「臺北帝國大學」,民國34年(1945年),台灣光復後,同年11月15日由國民政府接收台北帝國大學,改制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我們家族無人就讀過台大,而我們最後一次到台大,是孩子小的時候全家一起來,卻也沒能讓他們受到薰陶而考上台大(才來一次就要考上,也太異想天開了…)
↓從公館捷運站出來,轉個彎,來到位於新生南路的「台大古蹟校門」。這座古校門,創建於昭和6年(1931年),是以紅磚及北台灣常見的哩岸石所建造,已有百年歷史,目前已被列為【台北市定古蹟】,是台大的精神象徵之一。
↓在校門口附近,有一座「瑠公圳原址」紀念石碑。瑠公圳曾是灌溉大台北地區的重要水圳,主幹道及支幹道遍佈大台北南邊的許多區域,要說這裡是「瑠公圳原址」,似乎有些牽強呢!
↓校門口前方區域,稱為「大學廣場」,是許多民主運動的主要活動場地,幾十年來,民運人士常在此聚眾演說,也誕生過不少民主鬥士。
↓台大的「杜鵑花節」向來有名,我們今天躬逢其盛,也趕上潮流。
↓台大校本部的地形,像一頂武士的頭盔,我們從地圖左側的羅斯福路與新生南路口的大門進來。
↓從大門進來的主幹道,便是台大著名的「椰林大道」,兩側則是主要的館舍建築物。
↓台大創校初期即設置的椰林大道,是台大的重要象徵地景,也象徵台大生生不息的榮景。椰林大道的盡頭,是圖書館。
↓椰林大道的兩旁,有各種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叢,是老婆這趟台大校園巡禮的首要目標。
↓凱文則對台大的歷史建築較感興趣,椰林大道的兩旁,盡是古蹟級的館舍,椰林大道左側這一棟是「校史館」。
↓台大校史館是原本的圖書館,起造於昭和4年(1929年),圖書館功能於民國87年(1998年)遷移至新建的圖書館。校史館的建築外觀,為日本時代常見的紅磚外牆、拱門、拱窗、圓石柱等,目前也已被列為【台北市定古蹟】。
↓椰林大道右側這一棟是「物理系館」,同樣充滿歷史陳跡的味道。當年因為丁肇中博士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關係,台大物理系曾在大學聯招排名衝高到全甲組的第二名(僅次於台大電機系),風光一時。
↓來到聞名遐邇的「傅鐘」。傅鐘是為了紀念傅斯年校長而建置,由當年的聯勤兵工廠所鑄造。傅斯年於民國38年(1949年)1月來台接任台大校長,致力改革,樹立今日台大的風格。傅校長於隔年(1950年)12月逝世,享年55歲。
↓早期傅鐘是由人工敲鐘,一開始是敲55響(紀念傅校長得年55歲),後來改為敲21響,後因故又改為敲22響,至2000年改為電子式敲鐘,每節上下課時,都敲21響。
很多人不知道現在椰林大道上的傅鐘,其實是第二代的傅鐘,而第一代的傅鐘,目前存放於台大的水源校區飲水樓一樓,做為檔案館的鎮館之寶(點選資訊來源)。
↓傅鐘會敲21響,是源自傅校長的名言:「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三個小時是用來沉思的」,『鐘聲21響』成了台大校園的歷史遺產。只是納悶,今天是平日,我們在校園裡待了一下午,都沒聽到鐘聲,是已經取消敲鐘儀式了嗎?
↓在傅鐘隔著椰林大道的左側這一棟館舍,是「台大文學院」,是「臺北帝國大學」時期建築群中最具特色的一棟建築,外觀有仿羅馬式的裝飾,目前也已被列為【台北市定古蹟】。
↓在傅鐘的另一側,則是另一棟歷史館舍,有醒目的大圓柱,目前是「台大行政大樓」,又是台大另一棟【台北市定古蹟】。
↓走進行政大樓,感受一下市定古蹟的古典之美。
↓也夾雜有現代化的內裝。
↓二樓是各行政長官的辦公室及會議室。
↓從校長室、副校長室,到教務長室…等,都關著大門,似乎與台大開放的校風有些違和。
↓既然不是來拜訪各行政長官的,就純欣賞古蹟之美就好。這是日式建築常見的『平衡錘上下拉窗』,讓木構窗戶容易上下拉動啟閉,並且停留在任意位置。
↓窗景如同一幅畫。
↓樓梯美得像一件藝術品。
↓離開行政大樓,回到傅鐘。台大果然有自由奔放的校風,傅鐘下有人拿起吉他、唱起歌來。老婆喜歡看風景,便慢慢地走向台大醉月湖,凱文則藉台大到處都有Ubike站之便,改騎Ubike逛起校園,更便捷。
↓繼續往前走,這是「園藝暨景觀學系」,系館前廊有園藝景觀,與系名、屬性完全吻合。
↓台大有農學院,在園藝暨景觀學系館旁邊有一塊「作物試驗田」。
↓試驗田裡種了不少在帝國大學時代的1926年,由日本引進的野生水稻,也是台灣『蓬萊米』的起源。
↓園藝暨景觀學系附屬的「園藝花坊」。
↓往南走,來到「舟山路」旁的「共同教學館」,這裡有一區也算是地標級的「松庭」。
↓「松庭」旁邊有一間「農產品展售中心」,讓人驚訝的是,好多校外民眾(尤其是年長者)在此聚集休憩,台北人真的把台大當成平日休閒的去處了。
↓「松庭」最大的特色,是有三棵「琉球松」,因為位於共同教學館旁,因此被稱為「台大共同三松」,曾獲選為『台大十二景』之一。
↓琉球松原產於日本琉球,於日本時代引進台灣,這三棵琉球松中,有兩棵已被列為台北市政府的「受保護樹木」,都有列管編號。
↓這三棵琉球松,樹齡不詳,推測約與台大建校(1928年)同時,已有百年歷史。此處原有五棵琉球松,後來因為建造共同教室,施工過程中造成其中兩棵枯死;另外這三棵原本也瀕死,後經努力搶救,才得以保存下來,彌足珍貴。
↓在舟山路旁的這間「鹿鳴堂」,前身是僑務委員會所建的僑生活動中心「僑光堂」,建於民國56年(1967年),曾經是每年雙十國慶接待歸國僑胞的主要場所。民國85年(1996年)僑委會遷出,台大收回僑光堂,並改名為「鹿鳴堂」。
↓台大收回僑光堂後,二樓挑高的禮堂成為台大戲劇社的「台大劇場」。而堂前的「舟山路」已名存實亡,變成『台大內道』,宛如台灣海峽變成中國內海般。
↓「鹿鳴堂」的命名,引自《詩經·小雅·鹿鳴》,目前已經以原名「僑光堂」被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鹿鳴堂」目前也設有咖啡廳及餐廳,宛如著名的「鹿鳴宴」以美食待客般。
↓在舟山路旁,還有這間很有特色的藍色小木屋,販售一些紀念品,這在一般的大學校園內,倒是很少見到。
↓繼續騎著Ubike,來到校門口附近,差點就直接衝進去這間大門敞開的「第一女生宿舍」,雖然未遭攔阻,卻也引來數位女同學的側目,還好沒人報警。
↓第一女生宿舍旁邊,是「傅斯年紀念園」,簡稱「傅園」。顧名思義,「傅斯年紀念園」是為了紀念傅斯年校長而蓋,事實上,傅校長的陵墓就在傅園內。
↓傅園是原台北帝國大學時期所建置的「熱帶植物園」,因此園內植物種類繁多,也有不少的老樹,園內竟有平地難得一見的「大板根」。
↓還有老榕樹的氣根鑽地撐起,成為支柱根的一幕。
↓大板根和支柱根,都是熱帶植物特有的生態現象。
↓傅斯年於1949年1月接任台大校長,卻於1950年12月猝逝,短短將近兩年的時間,樹立了台大的風格,其精神與風範長留台大,成為台大人永遠的校長。
↓墓園於1951年12月興建完成,傅校長的骨灰安置於前方的「斯年堂」,四周有16根石圓柱環繞,頗有頂天立地之勢。傅園也已被列為【台北市定古蹟】。
↓傅校長的陵寢是由大理石建造,整體氣氛莊嚴寧靜。墓碑文字「傅校長斯年之墓」,是以小篆所書。
↓傅斯年校長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曾在1949年11月的校慶典禮中勉勵同學做到「敦品、立學、愛國、愛人」,而成為校訓(點選台大校訓的由來)。
↓傅園不僅是台大校園一景,更早已成為台大的精神象徵。在斯年堂前,有一座「方尖碑」。
↓還有圓形噴水池。
↓接著來到椰林大道的盡頭,是於1998年落成啟用的「台大圖書館新館」。
↓圖書館前方綠草如茵的草坪,為紀念1970年~1981年擔任校長的閻振興,而命名為「振興草坪」。
↓圖書館位於台大校園的正中心,也是台大校園內的重要地標建築。外觀上有原有的校園建築風格,包含:紅磚、拱窗、拱門、門廳、迴廊等。
↓進到圖書館內,大廳右側是「台大校友中心」。
↓圖書館相當雄偉,一樓室內挑高,很有空間感。
↓圖書館的建築模型。
↓校外人士只要換證領取臨時閱覽證,也可以進到圖書館的館藏室內,不過進到閘門內,除非事先申請,是不得拍照攝影的。
↓進進出出的學生滿多的,讓人感受到台大積極求知的校風。
↓大廳左側是藝術中心「日然廳」,經常有藝術展覽,這個檔期是《日本刀之美》的展覽,有各式各樣的日本刀的展示及介紹,可惜禁止拍照,無法分享。
↓走出圖書館,右前方是「學生活動中心」,是學生展現活力、創意的地方。
↓「電機系所館」,台大電機系數十年來穩坐理工科系招生第一志願,也孕育出不少『台灣之光』,對凱文之輩而言,原是遙不可及,今日卻可稍微親近的天地。
↓「資訊工程館」,也是順應潮流、前景不可限量的菁英館舍。
↓除了杜鵑花,台大校園內在不同季節,還有不少的花卉可欣賞,近日正值流蘇花大開。
↓接著來到位於學生活動中心旁邊的「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陳文成畢業於台大數學系後,赴美取得密西根大學碩士、博士,並於卡內基美隆大學統計系擔任助理教授。1981年回台探親時,因故陳屍於此,史稱「陳文成事件」。
↓陳文成因積極參與『台灣民主運動』,在戒嚴的年代,其死因至今仍是一個懸案。
↓紀念廣場於2021年啟用,廣場上除了一座『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的石碑及簡介外,僅有這座冰冷的黑色雕塑。
↓接近醉月湖的不遠處,有這座「瑠公圳(第一支線)原址」的石碑。
↓瑠公圳乃清朝郭錫瑠及其子所開鑿,用以灌溉台北平原。其中,大安支線流經公館及台大,促進公館地區之繁榮。隨著城市發展,本段圳道於1950年代逐漸消失。台大持續推動瑠公圳於校園內的復育計畫,本段水圳於2017年竣工。
↓瑠公圳的現況說明,以及台大針對瑠公圳水質改善的工法介紹。
↓台大校園內瑠公圳的現況,整理得還不錯。
↓「機械系館」,台大機械系也持續多年盤據大學聯考甲組前三名。
↓來到附近的「第八、九女生宿舍」。凱文就讀大一時,曾於聖誕節前夕寄一封賀卡給就讀台大的一位女生,也接到她發自「台大女九舍」的回信,兩人卻從此未再有下一步的聯絡,不知這位女孩(現在可能已是阿嬤了)如今過得好不好?突然想起《飄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與老婆一起逛台大,卻懷念起另一位台大的女生,這是否算一種『準犯罪』的行為呢?而誰的心底沒藏著一些秘密的呢?
↓「數學系舊館」,這裡也出過許多名人。
↓「思亮館」,是為了紀念曾任校長的錢思亮而命名,目前是「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也有國際會議廳。錢思亮於1951年接繼傅斯年,擔任台大校長,任內建立大學聯考制度,影響台灣教育走向數十年。
↓終於來到台大著名的「醉月湖」,在這裡與老婆會合,一起環湖一周,在湖邊散心休息。醉月湖邊也有許多校外人士聚集,我們也是。
↓時間已晚,準備返程了。經過圖書館,此時太陽已不是那麼火熱,草坪上坐滿了各種大小群體,場景很像國外的大學,令人驚豔。
↓經過這次台大行的最後一個景點「瑠公圳水源池」,湖面平靜如鏡,生態豐富,有不少的水鳥。
台大的校園實在太廣闊了,也有太多值得記錄的人事時地物,我們利用一下午的時間,逛了不少的館舍及景點。一定要找時間,再來好好走走逛逛。
※※※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上一則: 2025/03/31 墾丁三日遊-Day 1>號稱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與鵝鑾鼻公園成犄角之勢的貓鼻頭公園、恆春海角七號阿嘉的家下一則: 2025/03/24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仙跡岩>共有14個不同方向的登山口、搭捷運就可抵達的輕鬆步道、相傳呂洞賓留下足跡的大岩石、視野極佳大台北皆舉目可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2025/04/01 墾丁三日遊-Day 2>鵝鑾鼻公園>外型如人頭的船帆石、『臺灣八景』之一、全國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鵝鑾鼻燈塔、令人拍案叫絕的珊瑚礁石海岸地景
- 2025/03/31 墾丁三日遊-Day 1>號稱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與鵝鑾鼻公園成犄角之勢的貓鼻頭公園、恆春海角七號阿嘉的家
- 2025/03/24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仙跡岩>共有14個不同方向的登山口、搭捷運就可抵達的輕鬆步道、相傳呂洞賓留下足跡的大岩石、視野極佳大台北皆舉目可及
- 2025/03/20 基隆市>中正區>容軒步道>10分鐘即可登頂、270度觀景平台的輕鬆步道
- 2025/03/09 台南市>中西區>「府城南門公園」周邊歷史景點探訪(下)>台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台南女中(丁窈窕樹、神秘古地道)、台南大學、南大附小、台灣府城小南門遺址
- 2025/03/03 新北市>三峽區>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芬多精滿滿的「大板根」森林步道、豐富珍貴的動植物生態、多樣有深度的靜態展覽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 1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25/04/08 17:32晚安
祝福您健康快樂,心想事成,天天開心,週二順心愉快。
環保阿嬤金鳳姨也祝福金鳳姨天天順心愉快! Kevin(黃坤山) 於 2025/04/09 11:0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