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1/11/30 南投縣>日月潭一日遊Part II(2之1)>日月潭石碑傳奇玄光寺、金盆阿嬤香菇茶葉蛋、海拔1000公尺慈恩塔
2022/01/11 21:23
瀏覽3,820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才剛來過日月潭一周,凱文夫妻今天要再來一次「日月潭一日遊」Part II。今天的重點都會在位於「青龍山脈」下、號稱「青龍直線」上的幾個景點,包含:有『日月潭石碑傳奇』的「玄光寺」、「玄光碼頭」必買的「金盆阿嬤香菇茶葉蛋」、海拔剛好1000公尺的「慈恩塔」。下午再遊供奉【玄奘大師】舍利子的「玄奘寺」,「九蛙頭步道」及「伊達邵步道」。

我們早上約六點半從桃園出發,途中含買早餐吃及休息,約9點半抵達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玄光寺」。這裡有十幾個免收費的停車位,如果是假日來,可能要停到稍遠的大停車場,再走約5分鐘上來。

「玄光寺」、「玄奘寺」及「慈恩塔」都位在「青龍山脈」下,「玄光寺」與「玄奘寺」都是為了奉厝從日本迎回的【玄奘大師】靈骨舍利(舍利子)所建,「玄光寺」是最初的奉安所,「玄奘寺」則是目前安奉【玄奘大師】靈骨之處。「慈恩塔」為先總統蔣介石先生,為了紀念其母親宏恩而建,塔頂經計算並加高後,海拔剛好1000公尺,在塔頂上,可將日月潭的青山綠水及晨昏美景盡納眼底。

停車場旁邊,就是「青龍山步道(玄奘之路)」,長約850公尺,可直達「玄奘寺」。日月潭周圍有十餘條步道,每一條都有可觀之處,我們今天並沒有計畫要爬這條「青龍山步道」,下次有機會再來。

這裡有座【玄奘大師】的雕像。


背面刻著「千秋苦旅」,明確標示出【玄奘大師】當初赴西域取經的情境。


現在的時間還算早,我們要趁遊客比較少時,先到下面的「玄光碼頭」。

從玄光寺沿著石階步道往下走,步道很寬,應該是當初陸客湧現時期所修建的。

不到5分鐘,就到了碼頭旁邊著名的「金盆阿嬤香菇茶葉蛋」,又名「阿婆茶葉蛋」「玄光寺茶葉蛋」。這是到日月潭必嚐的名產,據說是用日月潭這裡生產的「阿薩姆紅茶」,加上香菇,還有獨門配方所燉煮而成的。

茶葉蛋一顆13元,兩顆15元,四顆50元,只收新台幣(不收人民幣)。凱文也買了兩顆來嚐,可以吃到有淡淡清香的香菇味道,還不錯。過去陸客蜂擁而至的風光時期,這裡隨時都有長長的人龍,要買到茶葉蛋,還得耐心等候呢!

茶葉蛋旁邊有座【玄奘大師】的石雕像。

石雕像後面則有「日月潭-玄光寺」的刻字。我們要來算一算,今天總共會看到幾座「日月潭」的石碑。

今天的天氣條件不錯,加上空品佳,能見度很高,從石碑這裡可以欣賞日月潭湖面的風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石碑的旁邊,則有「金盆阿嬤香菇茶葉蛋」辛苦成功的故事介紹。

民國40年代,金盆阿嬤受其父親所託,至玄光寺照顧其故人,也就是當時玄光寺的女住持。懷著身孕的金盆阿嬤,悉心照顧住持並幫忙寺廟裡的大小事務。女住持見其辛勤,乃建議阿嬤可以在玄光寺下方的碼頭擺攤,做個小生意。

於是,金盆阿嬤夫妻便在玄光寺碼頭邊擺起小攤子,販售一些水果、飲料和茶葉蛋給來往的遊客。為了就近照顧住持,阿嬤和阿公便在玄光寺附近蓋了間小寮房住著。

民國50年代,玄光寺香火鼎盛,住持已有許多信徒跟隨,之後的日子,每天一大早,阿嬤和阿公簡單整理貨物之後,便乘著竹筏划向玄光寺擺攤做生意。

辛苦有了回報,阿嬤的攤子因為住持的推薦,生意越來越好,而且所賣的茶葉蛋用料實在,富含香菇獨特香氣,逐漸打響名號,成為玄光寺下的招牌小攤,遊客無不聞名而來。

往碼頭邊走,看到有一組街頭藝人在這裡表演,主唱是曾經獲得【金曲獎】的鄉土音樂歌手凡夫

這裡是從「玄光碼頭」過來,一定會看到的玄光寺牌樓,上了前方的小階梯往左走,就可以到玄光寺,直上則是到停車場及廁所。

往碼頭看一下,這裡是「玄光碼頭」的1、2號停泊平台。

停泊的船隻還不是很多,碼頭邊也還算安寧。

從2號停泊平台直望出去,前方湖中央就是「拉魯島」,正對岸遠方的建築物,便是日月潭著名的涵碧樓與日月行館。

難得看到湖水豐盈、一片安詳清淨的日月潭,湖上幾乎看不到船隻。這大自然的美景,不枉我們一早出門,開了將近3小時的車程來親近它。

碼頭這裡有水位的標高尺柱,查了一下《經濟部-水利署》官網上的水庫水情資料,日月潭水庫的滿水位是748.48公尺,這裡的走道標高為749.00公尺,因此,理論上不會發生走道淹水的情況。

由「玄光碼頭」上來的必經通道,有日式建築的味道。

又看到一顆「日月潭」的石碑。前方是3號停泊平台,「玄光碼頭」這裡左右各有2個停泊平台。

沒多久的時間,開始有船隻往這邊靠近,想必大約10分鐘後,這裡應該很熱鬧。

美好清淨的時光不再,船隻陸續靠岸停泊,遊客開始陸續下船,開始喧噪了起來。

這時候看到街頭藝人開始上工高唱了起來。

我們趁勢先回頭爬上玄光寺,以避開人潮。

回到玄光寺。從玄光碼頭到玄光寺,其實才150公尺而已。

這裡又看到了今天的第3顆「日月潭」的石碑,而且是大名鼎鼎、有著傳奇事蹟的「日月潭-玄光寺」的石碑。這顆據說是日月潭第一顆豎立的「日月潭」石碑,而且位於日月潭湖畔高處,湖光山色及所謂的「青龍直線」上的幾個景點,都可以同時入鏡,是「到日月潭一遊」的經典畫面。

這個石碑的背面,一樣有【玄奘大師】的雕像。過去這裡是陸客來日月潭取景的最愛,卻也因太受歡迎,過去經常發生為了爭相拍照留影而發生爭執的情形。《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為了避免類似情形發生,除派駐解說員在現場維持秩序,同時特別在此豎立「拍照請排隊」的告示,並規劃排隊動線,拍照爭執的現象才稍見平歇。

拍照爭執事件後,《管理處》在潭區周圍廣立「日月潭」石碑,稀釋石碑的稀奇性,讓大家走到哪都有「日月潭」石碑可拍,避免拍照起爭執而影響遊興,這顆玄光寺的傳奇性「日月潭」石碑,終於卸下它沉重的負擔。陸客早已不再多如過江之鯽,「拍照請排隊」的告示牌也已撤除,可以輕鬆地在這裡拍照留念。

在玄光寺這裡,的確是欣賞日月潭美景的好地方,角度好,視野佳,加上近期日月潭水情好,潭水滿盈,非常值得來走一趟。

從這裡除了可以看到眼前的拉魯島外,對岸的涵碧半島秀麗的山巒景致盡收眼底,旁邊還有水社壩、梅荷園、耶穌堂、水社碼頭、貓囒山等。湖面上往來的船隻,有時會泛起一陣陣漣漪,波光粼粼,構成美麗的景色。

來到玄光寺的正門口。玄光寺採唐式建築,當初乃規劃為臨時安奉【玄奘大師】的靈骨舍利,所以沒有耀眼的碧瓦紅柱,卻反而顯得樸實清雅。

玄光寺的寺內,奉祀著【玄奘大師】的金身,是個莊嚴神聖的寺院。

進到寺內,這裡有一張【玄奘大師】與玄光寺的年份關係圖。
1942年,中日戰爭期間,日軍在南京發現【玄奘大師】舍利後取回日本供奉。
1945年,日本政府將大師舍利供奉在埼玉縣慈恩寺。
1952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教育界訪日時,要求日本歸還部份舍利。
1955年,政府於日月潭畔興建奉安所(今玄光寺)。
1956年,護送大師舍利來台,先暫供奉於台北善導寺,隔年供奉於奉安所。
1960年,籌建玄奘寺。
1965年,玄奘寺落成,遷迎大師舍利入玄奘寺供奉。

【玄奘大師】之所以受世人尊崇,乃是當年不畏艱辛,冒險犯難前往西域(印度)取經,其動機全在如饑如渴之求法,在於問惑與辨疑。過程中需經過大戈壁,人獸絕跡,草木不生。累累白骨,暴露曠野,對此險境,常人無不卻步。然而大師毅然決然,以一人一騎,投入其中。

這是【玄奘大師】當年取經的模擬裝扮。

【玄奘大師】取經的精神令人敬佩,釋從慈法師(日月潭玄奘寺董事長)為此,曾以「悲愍群生 天竺取經」為題作詞一曲。「天竺」為唐初統稱,即今「印度」。

這裡有多張當時【玄奘大師】靈骨舍利回台奉祀經過的照片。

這是當年【玄奘大師】取經的路線圖。從唐朝的首都長安往西出發,如地圖中的紅色路線,經甘肅及新疆出國,先經過原蘇聯各國,以及西亞多國後進入印度。地圖中的藍色路線,是大師在印度境內周遊取經的途徑。最後依地圖中的綠色虛線路徑回國。

這樣的一人一騎取經,不要說在當時科技不發達、物資缺乏、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年代,還要經過大戈壁,簡直九死一生。換作現代人,民智大開、資訊隨手可得、有Google、全身有完整裝備、語言多元,都怕很難完成這樣的任務了,【玄奘大師】的堅毅精神,可見一斑。也因此當時發現【玄奘大師】靈骨舍利時,應該不論是否從佛,皆心誠、歡喜迎回奉祀,至今已將近70年。

玄光寺庭廊旁邊有一涼亭,是個很好的休憩點,也很容易可以欣賞湖景。

旁邊的牆面上,也刻有一大片【玄奘大師】遠赴西域取經的路徑圖。

我們在玄光寺及玄光碼頭大約待了大約一小時,就離開往同樣位在「青龍直線」上的「慈恩塔」。沿著日月潭環湖公路<21甲>走,前方往「玄奘寺」,我們則要轉右岔路往「慈恩塔」。

岔路折轉往「慈恩塔」。

「慈恩塔」的停車場到了,從玄光寺開車過來,不到10分鐘。來「慈恩塔」的遊客明顯比玄光寺少很多。

停車場旁邊就是「慈恩塔步道」,步道終點就是「慈恩塔」。

「慈恩塔步道」並不長,只有700公尺(應該只有570公尺)。

沿途幾乎都是緩坡的石板步道,相當好走,且有里程數指標。

步道旁邊不時可以看到一顆顆紅、黃、綠果實的咖啡樹,這是近幾年來才在日月潭周邊陸續看到的景象。

一路爬坡,不過步道路幅寬、踏階長,走起來並不覺得累。

剩400公尺了。

沿途樹蔭多,走起來相當舒服。

前方有一涼亭,涼亭上長滿了植物。我們還不會累,就不在這裡停留了。

剩最後100公尺了。

輕輕鬆鬆,大約10~15分鐘就到了終點。眼前一大片白色細石子,如果下一場雨清洗一下,看起來就會像是鋪上了一層白雪,宛如仙境。

眼前高聳入雲的寶塔,就是慈恩塔。慈恩塔是先總統蔣介石先生為感念其母親王太夫人而於1969年興建的,1971年完工。原本平台上的海拔高954公尺,而慈恩塔塔高46公尺,塔頂正好是1000公尺。

慈恩塔的廣場對面,有一座兩層樓的陳列室,不過目前並未開放,透過玻璃窗戶往裡看,有些雜亂,可惜了。陳列室原本是做為王太夫人的紀念堂,一樓是蔣介石先生的休息室,裡面擺設簡單的家具及王太夫人的遺像,地下一樓則擺放當初慈恩塔的工程照片、設計原稿等。陳列室周圍有不少的梅樹,如果花期來,應該可以賞梅及聞梅香。

慈恩塔高聳入雲,傲立天際,不過或許是因為要湊足1000公尺,看起來有些瘦長。不過,從這個角度看,似乎有些往右傾斜,該不會哪天變成了台灣的『比薩斜塔』吧?

廣場旁,有一座鼓樓,不過,這裡並沒有寺廟,不知什麼樣的活動或節日時會在這裡敲鼓?

進到塔內,由下往上看,樓梯的設計,是沿著寶塔的內緣牆壁一路往上延伸。

左右兩邊各有一個樓梯,我們由門口邊的樓梯往上爬。

宛如爬不完的階梯,卻覺得很有設計感,也頗有古塔韻味。

中途走出樓板走廊,環繞四周,視野寬廣,日月潭的山水美景就在眼前。

往下俯望剛剛走過的廣場,廣場上的遊客已小如螞蟻。

繼續往上爬,接近塔頂。

抵達塔頂,塔頂中央懸著一座大銅鐘,是民國59年(1970)由當時的涵碧樓所捐贈。目前大家所熟知的涵碧樓,是原地出售後由民間購置,於2002年整建完後才重新開放營業的。

從塔頂往下看,看得更遠,目標也更渺小了。大片白細石映著倒影,宛如一幅碩大地景畫呢!

沿著欄杆可以做360度的景觀巡禮,在這一面,可以看到「青龍直線」上的各個景點,右邊的「日潭」與左邊的「月潭」就在這裡相連。

在塔頂有著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況且寶塔比較瘦長,讓有懼高症的凱文更覺腳軟,很快就進到室內。塔頂的這座大銅鐘,感覺非常的笨重,剛剛在一樓的時候,沒發現它,現在知道它高懸於此,覺得等會下到一樓時,會很有壓力呢!或許它的作用及原理,就如同台北101樓頂的「風阻尼球」吧?如果真的是,那這樣的技術,在50年前就已經應用在台灣的建築物上了呢!。

下樓了,也告別大笨鐘。

又是繞著螺旋形狀的樓梯轉。

下樓沒上樓的沉重,很快就下到一樓了。

再回到廣場。慈恩塔的外觀是九層樓,不過,我們實際爬過螺旋樓梯到塔頂,發現它其實只有七層樓高,或許是它雙螺旋樓梯建築設計上的玄機吧。再看它一次,還是覺得有些往右傾斜呢!

要離開慈恩塔了,離停車場570公尺。

沿途有多處可以飽覽日月潭的湖光山色。

沿途古木參天,綠意盎然,加上來這裡的遊客又不多,真是賺到了。

回到停車場,我們就在停車場簡單享用午餐,約莫待了一小時,離開慈恩塔。下午,我們的行程是先往前方的「玄奘寺」,接著要由「九蛙頭步道」走到「日月潭纜車站」,最後沿著「伊達邵步道」到達「伊達邵」。


※※※
相關連結:2021/11/30 日月潭一日遊(2之2) (點選連結)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官網(點選連結)

【玄光寺】:官網(點選連結)

【慈恩塔】:官網(點選連結)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