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5/03/24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仙跡岩>共有14個不同方向的登山口、搭捷運就可抵達的輕鬆步道、相傳呂洞賓留下足跡的大岩石、視野極佳大台北皆舉目可及
2025/03/29 20:31
瀏覽625
迴響0
推薦22
引用0
位於台北景美市區旁的「仙跡岩」,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想去走走有一段時間了,今天就搭車前來造訪這個有一些傳說的好地方。

我們從景美捷運站出來,經過景美菜市場,買了一些吃的東西,準備上山享用。老婆以前讀書時,曾住過景美一段時間,對景美菜市場還有印象。

經過這個三角公園「景行公園」,有許多的遊具及兒童遊戲場。

還有故總統蔣經國的銅像。聽說現在的小朋友都不太知道孫中山、蔣中正、蔣經國是誰了,還有考卷問蔣中正、蔣介石、蔣公三人彼此是什麼關係?天啊!

景行公園正對面是景美國中,應該是景美地區的明星學校吧?

從捷運站出來,走路約10分鐘,即來到「仙跡岩」位於景興路243巷的登山口。台北人真是幸福!許多郊山都是搭捷運就可以到的,難怪我們偶爾就會來當『偽台北人』呢!這地區舊稱「景美」,仙跡岩因而又稱「景美山」

仙跡岩上方有間廟,原名「仙跡岩」,因位於景美山巔,故於登山口牌樓門額上題名為「仙跡巖」

仙跡岩因相傳呂洞賓成仙後,曾於五百年前在此山上的岩石上留下腳印而得名,登山口有Q版的神仙雕像及詠詩。

從登山口一開始,先是幾個小彎道石階。

接著是長長的陡升石階,看似無窮無盡。太久沒有好好爬山(這個冬天也實在太長、太冷了),竟有些喘。

還好很快就是緩坡的水泥地。

第一處休息區,還沒怎麼流汗,我們沒有在此休息,繼續往前爬。

仙跡岩在主線道上有不少岔路,可與支線相接。

高大的樟樹。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在市內各景點的樹木標示上下足了工夫,都有很好的解說,而且會配合景點特色給插圖,標示圖上就有大小足跡,呼應仙跡岩。

前方來到涼亭「慈善亭」,停下腳步,小小休息一下。

來到另一個岔路口,我們要在這裡折轉上去支線。

一轉上來,是「景美獅子亭」,是另一處休息處。

沿著支線走沒多久,來到一處很特別的景點,在路徑旁看到一顆有酷似人臉的岩石。

沉積岩經過多年地殼變動的演化,形成地質學上的專有名詞「結核」

在支線碰到的第一座涼亭「明遠台休息亭」。

果然爬得越高看得越遠,在涼亭上有極佳的視野,景美地區街景就在腳下,正前方可以眺望台北火車站前的「新光大樓」,還有更遠處八里的「觀音山」。

「台北101」也在右側,如在眼前。

繼續來到另一座涼亭「仙跡岩(青峰嶺)休息亭」,相傳呂洞賓留下足跡的岩石就在涼亭旁邊;而這個足跡還有多個版本的傳說。

傳說一:相傳呂洞賓五百年前雲遊到此,遙望北方山巔,妖氣沖天,原來是有一隻蟾蜍正在作怪,危害人畜。呂洞賓決心除妖,於是站在大岩石上將蟾蜍釣起來降伏。惟因用力過大,而在大岩石上留下腳印,後人穿鑿附會說是仙公的足跡,因此稱「景美山」為「仙跡岩」,而北方的那座山也被稱為「蟾蜍山」。

傳說二:相傳呂洞賓在仙界苦戀也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但因追求不成一個不留神,被仙姑推下凡界,第一個落腳的地方就是公館的蟾蜍山。因不喜歡蟾蜍山的地理位置,便大腳踏出一步來到景美仙跡岩,而今仙跡岩上的足印,就是當年呂洞賓所留下的足跡。

傳說三:景美地方父老還流傳著有關牧童腹痛,跪求拜神而奇蹟康復的故事,由於人們到處宣揚事跡,而後即在山上建廟(仙跡岩廟),以為紀念。

涼亭旁這塊大岩石,就是相傳呂洞賓留下腳印的地方。只是左看右看,實在看不出個端倪來。

據說有遊客為了探索足印,還越過欄杆、跳上大岩石尋找,實在非常危險,尤其上頭還有裂開、填補過的痕跡。看起來比較像是在右側紅色圓圈的凹陷處。

大岩石下方,正是「仙跡岩廟(仙跡巖)」。

繼續往前,走一段木棧道。支線這一段有東曬的情況。

往東望,是新店一帶的風景。

這裡有個二等三角點「溪仔口山(景美山)」,海拔142公尺,輕鬆到手。

往前與主線會合,並且來到仙跡岩的最高點「景美山展望亭」,海拔僅約144公尺。雖然爬來小有挑戰,也流了一些汗,倒是還算輕鬆的一段健行步道。我們在這裡休息,享用從菜市場買來的餐食及水果。

從展望亭上看台北101,好像又更近了一些。

今天天空稍微灰濛濛的,視野還算清晰。

休息了一下,準備下山了,返程我們要沿著主線下山,沿途都有濃密的樹蔭。

這一面的視野,不輸在展望亭上面所看到的。

來到「仙跡岩廟(仙跡巖)」,這是一間兩層樓的廟宇,就位在仙跡的大岩石下方,建於民國48年(1959年),主祀孚佑帝君(呂洞賓,仙公祖),另亦奉祀釋迦牟尼佛祖、聖母媽袓、地藏王菩薩,福德正神等。這裡有廁所也有飲水機。

這是整個仙跡岩的登山路線圖,共有14個不同方向的登山口,而其步道可說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路徑明顯不易迷失,而且坡度不算陡,安全易登,加上交通方便,老少咸宜,不論輕行或健走都很適合來。

在一樓的岩壁上,是仙巖足跡延伸而下,出現各種神蹟,有來此的朋友,可以好好找一找、對照一下。

這裡的地板上,也有仙足跡的模型。

仙足跡是在民國34年(1945年)被一位牧童發現的,可惜經年累月的大自然演化,足跡已逐漸模糊難辨,此仙足跡的模型,或可稍解眾人追逐之夢。

仙跡岩的登山步道,於中途被仙跡大岩石一分為二,成為主線與支線,分岔又會合,宛如太極意象,走來仙意十足。

這裡又有不同版本的三則仙足跡傳說,其中,第二則與先前看到的相似,另兩則傳說則又有新意。不論真偽虛實,都成為城市中的鄉野傳說。

仙跡岩廟的前方,也有不錯的視野。

爬上二樓主殿,這裡還有太歲殿。

視野更好,更無遮擋。

孚佑帝君呂洞賓的傳記。

兩座古樸的日式寺廟石燈。


一路而下,約10分鐘回到景興路的牌樓登山口,完成今天輕鬆的一趟步道健行。

※※※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