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1/11/30 南投縣>日月潭一日遊Part II(2之2)>玄奘法師舍利之玄奘寺、時隱時現九蛙之水蛙頭步道、纜車站、伊達邵步道
2022/01/16 17:38
瀏覽1,778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今天的「日月潭一日遊」Part II,早上已經去過位於「青龍山脈」下、號稱「青龍直線」上的幾個景點,包含:「玄光寺」、「玄光碼頭」及「慈恩塔」。下午接著再遊供奉【玄奘大師】舍利靈骨的「玄奘寺」,隨後連走「水蛙頭步道」「伊達邵親水步道」,欣賞時隱時現的九蛙,走日月潭步道中凱文最喜歡的一段,最後到達伊達邵聚落及碼頭

我們從慈恩塔沿著日月潭環湖公路<21甲>走,很快就到了同樣位於「青龍山脈」下的「玄奘寺」,公路旁就有免費的停車場。

玄奘寺與慈恩塔、玄光寺,連到對岸的水社碼頭旁邊的涵碧半島,成一直線,稱為「青龍直線」,有人稱「幸福連線」。我們晚一點離開玄奘寺後,會開車到「水蛙頭」,沿著河岸走到纜車站,再到伊達邵,而後再搭「環湖公車」回到「水蛙頭」後返程。

停車場的對面,就是玄奘寺,由兩旁的樓梯上去,樓梯上有一平台,其下有一幅大型的【玄奘大師】當年赴西域取經時的行跡圖。

玄奘寺位於「青龍山」間,是風水上「青龍戲珠」的寶地。1965年興建落成後,便將原本暫厝於玄光寺的【玄奘大師】舍利靈骨移入供奉。寺裡刻有剛剛已經看過的「玄奘西域取經時的行跡圖」,以及「中日親善紀念碑」、「大唐玄奘法師傳記」、「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等三座碑文,我們陸續會看到。

我們從旁邊的樓梯爬上玄奘寺,樓梯上有大象石雕,似乎象徵著對大師至印度取經的堅毅精神致敬。

我們由下往上參觀,先經過了「西域取經行跡圖」,樓梯上來後,會先經過牌樓,左右兩邊有「鐘樓」及「鼓樓」,旁邊有一個大型的休憩觀景台;往前走,會到大殿,後面則是「流通處(紀念品店)」及紀念館。

牌樓到了,典雅而莊重。

牌樓兩旁,分別立著【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及【南無伽藍聖眾菩薩】,韋馱菩薩的形象,是身穿盔甲、手持寶杵的天將軍身相;而伽藍菩薩,則如同一般寺廟,將其塑造成關羽的造型,保衛寺院轄區。

大殿左前方(龍邊),有一鐘樓。約莫20年前帶小孩來的時候,這個鐘樓還可以讓遊客敲鐘,不過早已不再開放。

大殿右前方(虎邊),則有一鼓樓,同樣不能隨意敲鼓。

來到了大殿。這是一棟唐式的三層建築,黃瓦紅柱,古樸而無華。一樓供奉【三寶佛】與【玄奘大師】的法像,二樓為【觀世音菩薩】聖像及【釋迦牟尼佛】金身,三樓則供奉【玄奘大師】靈骨舍利。

門前有兩座御賜聖碑,表彰大師對佛教在中國影響的貢獻。石碑及神獸看起來都還滿新的,不太像是原作,比較像是複製品。

大殿前有兩小池蓮花,都開得不錯,彰顯佛教對蓮花的深愛。

從大殿往外(日月潭方向)看,排樓並不鋪張恢弘,兩旁站立的就是兩尊護衛菩薩。

進到寺內,室內莊嚴神聖。我們先往三樓,瞻仰大師靈骨舍利。

上樓要肅靜脫鞋,走路腳步要輕放,免失莊重。只是,為何從虎邊上樓、龍邊下樓?與一般習慣不同,令凱文不解。

二樓【觀世音菩薩】聖像、【釋迦牟尼佛】金身及三樓【玄奘大師】頂骨舍利,皆未開放攝錄影,我們謹守寺內規範,也對菩薩及大師表示尊重,除膜拜外,僅在開放的螢幕中翻拍影像。

回到一樓,這裡有「玄奘法師年譜傳記」。大師生於公元600年,664年圓寂,享壽65歲。大師於627年(28歲)前往印度取經,歷經17年,於645年初回國,帶回經律論,凡五百二十夾,六百十七部,另生平譯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並撰《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貢獻卓著,對中華文化之提升,也功不可沒。

來到戶外,這裡有一個廣場,鋪滿了白細石子。

廣場內,古木參天,環境清幽。

廣場旁,有「觀音靈感籤」及「月下老人卜」,相信皆是勸人與善、祝福天下人。

廣場旁就是玄奘寺很特別的休憩觀景台,也有今天看到的第四顆「日月潭」石碑。不過,這顆石碑非常巨大,而且是橫躺著,與前三顆豎立著不同。

這個休憩觀景台,有著日月潭的超級無敵美景,是日月潭環湖東南面區域,景觀最好的據點。

這個休憩觀景台,有石桌、石椅,可以在這裡喝茶聊天,欣賞百萬美景。

這裡的視野寬廣,可以180度環視整個日月潭,與著名的涵碧樓的景觀相當,且是無料的景點,來日月潭一定要上來這裡,絕對值得。

休憩觀景台這裡有提供面湖的座椅,供遊客可以輕鬆悠閒、無阻礙地欣賞湖景,是凱文最喜歡的日月潭景點之一。

大殿後面有一間「流通處」,過去看一下。

在「流通處」的前面,看到兩面石碑,分別是前面提到的「中日親善紀念碑」「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因1955年,由日本迎回【玄奘大師】的靈骨舍利,促成兩國佛教的交流,日本也感念先總統蔣介石先生的「以德報怨」,特立此二石碑,以資紀念。

進到「流通處」裡面,這是一間販售佛教相關書刊、物品的紀念品店,也提供日月潭在地的茶葉、咖啡等。

「流通處」也提供現煮的飲品,可以在室內或戶外飲用。

有咖啡及杏仁茶、紅茶等飲品,如果對杏仁味道沒特別排斥的,建議可以來杯杏仁咖啡,美味可口。這裡也有提供日月潭在地的蜜香紅茶的試喝,很香醇。

有不少人買了咖啡茶飲,坐在湖邊欣賞湖景,慢慢喝咖啡茶飲,偷得浮生半日閒,很愜意呢!

「流通處」旁邊是「玄奘大師紀念館」,紀念館的屋頂上方有一座觀世音菩薩的雕像,在環湖公路上,遠遠地就可以看到。

紀念館除週二外,每天的早上8:30到下午5:00開放參觀,過去看看。

「週二休館」,啊!今天剛好是週二,沒開放!

雖然沒開放,但是一靠近自動門還是會自動開門,凱文就站在門口大致上望了一下裡面。其實凱文在幾年前也來參觀過,紀念堂是於103年興建完成後開放參觀的。

紀念堂裡面主要是陳列【玄奘法師】的相關文物及介紹,例如:赴西域取經的故事、靈骨舍利迎送來台的經過、大師的相關著作及對佛教的貢獻等,我們在早上參觀「玄光寺」時,其實大致上都已經了解。

再回到觀景平台,陸續有遊客來這裡欣賞美景。

這個休憩亭,有美景可看,也有桌椅可喝茶、談天,可以三五好友或家人一起來。別再盡往向山遊客中心、水社商圈、伊達邵商圈等人擠人的景點跑了,這裡是凱文很推薦的、可以拋開塵心的秘境。

這裡有一些配合事項。

我們在觀景台待了約半小時,平日來日月潭就是可以這麼輕鬆愜意。

我們接著開車來到「水蛙頭步道」,這裡有10來個停車位。我們計畫從這裡走到伊達邵,再從伊達邵搭環湖公車回來開車,因此,先確認公車時刻表,最後一班車是18:10從伊達邵開車。

「水蛙頭步道」的入口就在環湖公路旁,一開始就是長長的下坡木棧道。

木棧道平緩好走,又在叢林中,遠離塵囂。不過,旁邊的警示牌寫著,這段步道偶有猴子出沒,要稍微注意一下。

「水蛙頭步道」全長僅500公尺,很快就到達湖邊,前面有一個小圓圈的木棧道。

湖邊可見到數片淤積的沙地,還有蔓生的水草,也提供了水鳥棲息的環境。

來「水蛙頭」,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可愛奇妙的九蛙了;而九蛙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可以依牠露出水面的隻數,而知道目前日月潭水位的高度及蓄水率,這裡就有一個對照表,如果是滿水位,就看不到水蛙了。

水蛙來了,在水中矗立,很有特色。「水蛙頭步道」是一條從陸地到水上的步道,正符合青蛙水陸兩棲的習性。

目前約可見到4隻水蛙,依照剛剛的對照表,目前的蓄水率約為96%,水位標高747.81公尺(滿水位748.48公尺),不知道下次再來,可以看到幾隻蛙呢?

每隻水蛙的姿勢、表情、動作、大小各有差異,九蛙疊羅漢的模樣,非常討喜。

這個觀景台,是2021年全台水庫紛紛見底、大缺水時,《管理處》乘機整修完成的,離水蛙更近,讓遊客可以更近距離地欣賞水蛙。

有人在這邊釣魚,凱文不知道這合不合規定,不過,在這裡釣魚,其他的遊客可得小心,當釣客甩竿時,不要被釣鈎所傷。

這是一個建於水面上的觀景台,還有木椅可坐,時間夠的話,可以在這裡欣賞夕陽落日風光喔!今天雲比較多,應該沒有夕陽可賞。

這一區是一般遊湖的船隻不會造訪的區域,又離環湖公路有一段距離,因此,當這裡遊客不多時,往往可以享受湖邊的寧靜。

日月潭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從這裡可以眺望日月潭連綿的山脈以及人文景觀,主要的有集集大山、車坪崙山、猫囒山、耶穌堂、梅荷園、水社聚落及朝霧碼頭等景點。

我們準備離開「水蛙頭」,繼續沿著右方的步道前進。這一段也算是秘境之一,在官方的正式名稱是「日月潭自行車道-伊達邵段」,但是,宣導文件及Google上卻沒有特別標示出這一段,一般遊客也只會走伊達邵到纜車站那一段,而忽略了這一段;而這一段卻是除了「涵碧步道」外,凱文最愛的一段步道。

這一段號稱自行車道的步道,前半段大部分都建築在水面上,而且有迷人的曲線。到日月潭纜車站共1.6公里。

步道旁邊,可以看到好幾座的船屋,應該是在地漁民捕魚所用。每一座船屋的後面,都可以看到漁民所使用的漁網工具。

離纜車站還有1.3K,夾雜一小段竹林路段。

這邊一樣有密集的船屋。

接著這一段,是凱文最喜歡的一段步道了。這一段有大弧度的彎曲角度,也有碧綠的湖水,剛好又搭配轉紅的楓葉,如果再來藍天白雲,便是完美結合了。

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知道這一段美景的遊客不多,我們就放慢腳步,寬心地享受這片刻的美景與寧靜,除了水波聲。

即便地處日月潭一隅,也能感受到日月潭如詩畫般的山水幽情。

這大彎曲的步道,頗有設計感,也宛如天然美景。

就算來回走上十趟,也不覺得累。

離開了水面步道,再走一段平面步道。

還剩800公尺。

來到步道上的涼亭。

涼亭裡有木椅可以休息,也可欣賞湖景,不過,樹木遮蔽過多,視野並不寬廣,我們未多做停留。

還剩500公尺。步道平緩偶有小起伏,是適當的自行車道,只是「向山自行車道」太夯,大部分騎車的遊客都到向山去了,很少來這邊騎,有些可惜。

還剩100公尺就到纜車站了。

接近纜車站,反而先看到前方伊達邵商圈的旅館群。

自行車道(步道)終點到了。

原來這裡有門禁管制,是安全考量嗎?其實整個環湖區域幾乎都是開放空間,做這樣的管制,若因安全因素,也無可厚非,但反而讓想一大早就進來享受日月潭風光的民眾受限,尤其夏天早上四、五點天就亮了啊!

纜車站到了。

沒想到才11月底,就有櫻花搶先綻放了。

這裡有個鳥籠狀的鐵架裝置藝術,籠外有大大的金蝴蝶。

這就是日月潭纜車站,外觀上像戴上一頂大盤帽(有說是像飛碟),站外亭園區還有『鳥居』裝置藝術。

由纜車站望向湖邊的風光。

纜車站也很有設計風格,二樓是餐廳。日月潭纜車站與九族文化村的纜車站相通,可以由兩邊分別搭纜車到另一邊。

畫面右邊就是纜車乘車處,過去剛開放時,遊客擠爆纜車站,排隊搭纜車的遊客,由樓上排到樓下,形成長長的人龍,擠滿站區,甚為壯觀。

畫面右上角的纜車,一路斜斜往上到九族文化村。

我們今天不搭纜車,分享多年前凱文在公司部門旅遊時所拍的美照數張。在纜車上,可以俯望日月潭的美景。隨然沒有直接跨越水面,卻也有騰空之美。

我們在纜車站稍事停留上廁所,繼續要往伊達邵碼頭及商圈走,距離800公尺。

這裡同樣也有門禁管制。

纜車站的廣場,有國外景點的水準與感覺,也是很好欣賞夕陽的場所。

要到伊達邵聚落,先來了解一下伊達邵的文史。「邵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最小的一支,邵族人自稱Thao,意思是「人」,Thao也被當作族稱,漢譯為「邵」。若問族人「你們是什麼人?」他們會回答「Ita Thao」,意思是「我們是邵族人」,也就是伊達邵聚落名稱的由來。

這一段步道,名為「伊達邵親水步道」,沿途皆在湖邊,除可欣賞湖景,沿途的花草樹木也有可觀,這裡先看到轉紅的落羽松。

來到一個三岔路口,左邊原本可以到「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那邊原本有「蝴蝶園」,不過,目前暫停開放中,此連通步道也關閉。我們繼續往伊達邵碼頭及商圈,還有560公尺。

一路都是平緩的木棧道,步道兩旁不時可見盛開的花朵。

前方就是剛剛去過的日月潭纜車站,已過下午4點,遊客並不多。

這裡也可以看到不少的船屋,相信這是當地漁民及店家重要的生計來源。

伊達邵親水步道串接日月潭纜車站及伊達邵商圈,住宿在伊達邵商圈的遊客,可以騎車一路從伊達邵到纜車站以及水蛙頭,尤其清晨來騎這一段,正好背陽,夏天也不會太熱,是很好的旅程安排。

來到步道終點,旁邊就是中華電信會館,往碼頭走。

很快就到了伊達邵碼頭邊,湖邊有石階可以坐著欣賞湖景及夕陽。今天沒有夕陽可賞,可惜了。

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第五顆「日月潭」石碑。

伊達邵碼頭範圍相當大,幾乎來日月潭搭船的,都會到伊達邵,過去也是陸客必訪的景點之一。

好大的遊客中心,也可以在這裡購買船票。

很早很早以前,邵族的祖先在山上打獵時,發現一隻白色的鹿,族人一路追著白鹿,就發現了現在的日月潭,並認為這裡前有水、後有山,是一個相當適合族人居住的地方,便在伊達邵這裡定居下來了。

猫頭鷹在邵族文化傳統中是為報喜之鳥,在早期的環境中,每當邵族人有娶媳婦進門,經過一段時間後,若在夜晚,聽到貓頭鷹在家附近不停地鳴叫,就表示新娶的媳婦有喜(懷孕)了,所以族人都相信每當夜晚有聽到貓頭鷹在鳴叫時,有如在向族人報佳音,對邵族來說是件非常好的事,便視其為吉祥物。

【杵音祭】是邵族歲時祭儀之祭典,於每年農曆七月底,在頭目宅(袁姓)宅中舂石音,為邵族平常對外展演歌舞重要表演節目之一。早期邵族在旱稻(陸稻)收成時,家家户戶都會舂稻榖,在春稻穀時,會在部落内發出有節奏的咚咚聲響迴盪在部落間,是邵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音樂。

我們逛到接近下午五點,便提早在伊達邵吃晚餐,這裡的餐廳,尤其是邵族特色餐很多。用完晚餐後,冬天太陽下山得早,天色已暗,我們搭上末班(18:10)環湖公車,回到水蛙頭步道的入口處下車,停車場就在旁邊,隨後開車北返。

今天的「日月潭一日遊」Part II,分別造訪了位於「青龍山脈」下的熱門景點「玄光寺」及「玄光碼頭」,吃了知名的阿婆茶葉蛋,還有遊客較少到的「慈恩塔」及供奉【玄奘大師】靈骨舍利的「玄奘寺」。下午連走「水蛙頭步道」及「伊達邵親水步道」,欣賞時隱時現、奇妙可愛的九蛙,還走凱文很喜歡的一段步道,經纜車站,最後到達伊達邵。又是充實滿意的一天,期待下次再來。

※※※
相關連結:2021/11/30 日月潭一日遊(2之1) (點選連結)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官網(點選連結)

【玄奘寺】官網(點選連結)

【水蛙頭步道】官網(點選連結)

【伊達邵親水步道】官網(點選連結)

【日月潭纜車站】官網(點選連結)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