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頓悟之法直指人心
2017/03/02 09:28
瀏覽31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頓悟之法直指人心

如本

 

佛法是什麼?是不二之法,也稱不二法門。伊、耶、道法都是。什麼是不二法門?即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及兩邊,遍及一切又超越一切。這就是無分別智。

六祖惠能老師在《壇經》中教導我們要“於相而離相,於念而離念。”練無上乘功就是要返無分別、返回○、返回渾沌、返回道。

能否返回?勿論凡聖,一切具有,不差分毫。這就是人的靈明本性。但一要有悟性,真修苦練;二要大德大道的老師開導。

怎樣返回?分別在於心。心有內六欲,即色、受、想、行、識、意,亦稱內六根;通過中六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去攝取;攝取外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故練無上乘功要從心下手,頓法直指人心。要空六欲,息六官,滅六塵。

中心的問題還是一個“我”。要嚴肅地回答這個人生觀的核心問題:“我是誰?”

《華嚴經》云:“分別觀內身,此中誰是我?若能如是解,彼達我有無;此身假安位,住處無方所;諦了是身者,於中無所著;於身善觀察,一切皆明見;知法皆虛妄,不起心分別。”

既一切皆空無我,但在世間,行住坐臥,處處表現有我。怎麼辦?好辦:飯來就吃,睏了就睡,每日應物事,一樣都不著。故惠能老師說:“平常心是道。”“一行三昧者,於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常行直心是。”佛性本清淨,直心能通達,平常心即直心,平常心不作染淨之分,不思好惡之別,不落空有兩邊,不為物我所執。莊子《應帝王第七》有這樣一段:“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就是說,你要用心時,就像照鏡子,照了就算了,既不留痕也不留影,時時來時時照時時丟。這樣,何能傷害不執著的明鏡呢?

《金剛經》云:“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明真是菩薩。”試問:有哪一個大哲學家敢否定自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而佛道伊耶就要從否定“我”開始。這是何等的膽識!何等徹底而高深的哲理!而且它提出本自無生、本無所染、本無所淨,叫你徹底“放下!放下!再放下!”不去執著,不去分別。不分別反而是大智慧,不分別裡反而能大分別;那種捉質求像的小分別,不過是揀芝麻或抱西瓜而逐世浮沉,哪知無分別化梵天而永光!

1993/01/11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1993
上一則: 一切從心萬法在心
下一則: 中華大地一場頓漸法之爭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