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廣記》選輯〈第六輯〉:
..... 雁南飛/2013/11.02
《笑林廣記》是中國古代的一本笑話集,由清代的遊戲主人收集而成。〈註1〉
《笑林廣記》全書共分十二部:
一古艷(官職科名等)、二腐流、三術業、
四形體、五殊稟(癡呆善忘等)、六閨風、
七世諱(幫閒娼優等)、八僧道、九貪吝、
十貧窶、十一譏刺、十二謬誤。
《笑林廣記》取材多自明清時之笑話,形式上以短小精悍為主,並有大量的黃色笑話。〈註2〉
注釋:
〈1〉一說〈集錄者〉是程世爵。
〈2〉吳小如,《心影萍蹤~讀〈笑林廣記〉》中說:
「對於笑話所以不離猥褻的緣故,……我想除了苦茶庵主人在他《笑話選》的序裡所申訴的種種心理學方面的道理之外(文長不錄,讀者諒之);更主要的一個原因,乃是中國民俗受佛教影響太深,加之對名教觀念看得過重,一般群眾對於這種器官和行為始終存有不淨觀念,於是一面編成笑話講了出來給人們聽著解饞,另一面則把這種譬況加諸多數人所最不滿意的對象身上,做為伸冤泄憤的工具。」
◎參閱《維基百科》~「笑林廣記」條目: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AC%91%E6%9E%97%E5%BB%A3%E8%A8%98
= = = = = = = = = = = =
◎《笑林廣記》選輯原則:
一、葷黃猥褻者不取。
二、光怪陸離胡謅者不取。
三、不實影射當代政治者不取。
以下摘錄《笑林廣記》中不葷不黃,寓有警世勸善者分享。
= = = = = = = = = = = =
◎《笑林廣記》選輯01:〈譏刺部三則〉
煩 惱~〈自尋煩惱〉
或問:「樊遲之名誰取?」曰:「孔子取的。」
問:「樊噲之名誰取?」曰:「漢祖取的。」
又曰:「煩惱之名誰取?」曰:「這是他自取的。」
按:古仕女以三千煩惱絲為悅己者容,日日對鏡梳理不倦;今人煩惱三千種,卻輾轉反側率由自取。
附註:〈煩惱=客塵〉
客塵:《中華百科》:佛教術語,梵語 Akasmāt-kleśa,又作客塵煩惱。客塵即煩惱之義,此係相對於「自性清淨」一辭而立者。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07
一、《最勝王經.卷一.如來壽量品》(大一六.四○七上):「煩惱隨惑,皆是客塵;法性是主,無來無去。」
二、《維摩經.卷五》(大三八.三七八中)注:「心遇外緣,煩惱橫起,故名客塵。」
= = = = = =
譏人弄乖~〈不禽不獸〉
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
鳳責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屬於獸,賀汝何用?」
一日,麒麟生誕,蝠亦不至,麟亦責之。蝠曰:「吾有翼,屬於禽,何以賀歟?」
麟、鳳相會,語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嘆曰:「如今世上惡薄,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徒,真個無奈他何!」
按:不禽不獸,猶言禽獸不如也;古昔藉以諷人之無禮無義無廉恥。
此隱諷今世朝野政客、嗜血媒體、誇張名嘴,率皆不恤民生疾苦;但知煽風點火,激化社會對立,斯不亦是不禽不獸耶?
附註:另義之名詞~不離禽獸。
不離禽獸:《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 = = = = =
笑話一擔~〈活到老,學到老〉
秀才年將七十,忽生一子,因有年紀而生,即名年紀。
未幾,又生一子,似可讀書者,命名學問。
次年,又生一子,笑曰:「如此老年,還要生兒,真笑話也。」因名曰笑話。
三人年長無事,俱命入山打柴。
及歸,夫問曰:「三子之柴孰多?」妻曰:「年紀有了一把,學問一些也無,笑話倒有一擔。」
按:純幽默小品。隱諷人們之智慧不能與時俱進;有勸世人「活到老,學到老」之寓意。
= = = = = = = = = = = =
◎《笑林廣記》選輯02:〈謬誤部三則〉
僭稱呼~〈好大官威〉
一家父子僮僕,專說大話,每每以朝廷名色自呼。
一日,友人來望,其父出外,遇其長子,曰:「父王駕出了。」
問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後花園飲宴。」
友見說話僭分,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
父曰:「是誰說的?」僕在後云:「這是太子與庶子說的。」
其友愈惱,扭僕便打。其父忙勸曰:「卿家弗惱,看寡人面上。」
◎按:古人借此笑話,嘲諷某某官員好大的官威。
今日官場不良風氣稍斂,取而代之卻是少數民意代表、政黨領袖、媒體輿論及社運幹部,儼然有凡我族類,皆應恭謹從命之味。
= = = = = =
高 才~〈高才不壽〉
一官偶有書義未解,問吏曰:「此處有高才否?」
吏誤認以為裁縫姓高也,應曰:「有。」
即喚進,官問曰:「『貧而無諂』,如何?」答曰:「裙而無襉,折起來。」
又問:「『富而無驕』,如何?」答曰:「褲若無腰,做上去。」
官怒喝曰:「唗!」裁縫曰:「極是容易,若是皺了,小人有熨斗,取來燙湯。」
按:古云「高才不壽」,良有以也。真正的高才不從政,一經從政便陣亡官場。
此裁縫拐彎抹角,無非是諷刺官場黑暗,高才「官不聊生」,縱有天縱之才亦無所施展,不如裁縫為人裁衣之縱橫自如也。
附註:
高才:指才智能力過人者。亦作高材。
宋.陳傑《金石客》詩:「高才疾足長歎息,御卿無權挽無力。」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忽一夕,甘羅夢紫衣吏持天符來,言:『奉上帝命,召歸天上。』遂無疾而卒。高才不壽,惜哉!太子丹遂留于秦矣。」
= = = = = =
利 市~〈畫吉解渴〉
一人元旦出門云:「頭一日必得利市方妙。」遂於桌上寫一「吉」字。
不意連走數家,求一茶不得。
將「吉」字倒看良久,曰:「原來寫了『口干(諧音乾)』字,自然沒得吃了。」
再順看曰:「吾論來,竟該有十一家替我潤口。」
按:求茶解渴,但開口便得。不為之圖,只寫一個「吉」字畫餅充飢,自然沒得吃了。
譬如振興景氣措施,對民生有利者,政府應勇於開創契機,何須畏首畏尾致事倍功半也。
〈網路分享〉:抿嘴竊笑
= = = = = = = = = = = =
◎《笑林廣記》選輯03:〈謬誤部三則〉
外太公~〈舉一反反三〉
有教小兒以「大」字者,次日寫「太」字問之,兒仍曰:「大字。」
因教之曰:「中多一點,乃太公的太字也。」
明日寫「犬」字問之,兒曰:「太公的太字。」
師曰:「今番點在外,如何還是太字?」
兒即應曰:「這樣說,便是外太公了。」
按:古人讀書,以能舉一反三為佳;今人喬辦事務不由正途,常故弄玄虛矯飾,猶小兒自創「外太公」新詞,乃舉一反反三~每下愈況矣。
= = = = = =
出 醜~〈富而好禮〉
千金子驕語人曰:「我富甚,汝何得不奉承?」
貧者曰:「汝自多金子,我何與而奉汝耶?」
富者曰:「倘分一半與汝何如?」
答曰:「汝五百,我五百,我汝等耳,何奉焉?」
又曰:「悉以相送,難道猶不奉我?」
答曰:「汝失千金,而我得之,汝又當趨奉我矣。」
按:富者尊重貧者能自力更生〈貧不喪志,發奮圖強〉,何須驕恣誇耀?貧者尊重富者能富而好禮〈禮賢下士,樂善好施〉,何須奉承喪志?此謂之「富貴在天,謀事在人。」
附註:富而低調易;富而好禮難。夫富而好禮者,秉持取之於民,致力回饋社會之初衷也。
富而好禮:《論語.學而第一》:「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 = = = =
初上路~〈辭不達意〉
一人初上北路,才騎牲口踏鐙,掉落一鞋。
其人因作官話大聲曰:「阿呀!掌鞭的,我的鞋。」
趕鞭的以為喚他做爺,答云:「爺不敢。」
其人愈發急,大呼曰:「我的鞋,我的鞋!」
掌鞭的不會其意,亦連聲回應曰:「爺,小的怎麼敢?」
其人只得仍作鄉語,怒罵曰:「搠殺那娘,我一隻鞋子脫掉了!」
按:此人口音不純,辭不達意屢滋生誤解。今之從政者當引為殷鑒~凡政令宣導務求辭必達意,與民充分溝通。
附註:
辭不達意:《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
宋.惠洪《高安城隍廟記》:「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辭不達意,餘嘗歎息之。」
= = = = = = = = = = = =
◎《笑林廣記》選輯04:〈謬誤部三則〉
譬字令~〈強詞奪理〉
眾客飲酒,要譬字《四書》一句為令,說不出者,罰一巨觥。
首令曰:「譬如為山。」次曰「譬如行遠必自邇」,以及「譬之宮牆」等句。
落後一人無可說得,乃曰:「能近取譬。」
眾嘩然曰:「不如式該罰。如何譬字說在下面?」
其人曰:「屁原該在下,諸兄都從上來,不說自倒出了,反來罰我?」
按:屁原含冤自沉於汨羅江,固然在下,唯與《四書》四字令何干?乃強詞奪理硬抝也。
= = = = = =
不知令~〈引經據典〉
飲酒行令,座客有茫然者。一友戲曰:「不知令,無以為君子也。」
其人詰曰:「不知命,為何改作令字?」
答曰:「《中庸》注云:『命猶令也。』」
按:此則飲酒行令似以「不知命」為令牌,座客難以為繼;故一友戲改為「不知令」,亦硬抝也。唯尚能引經據典,斯可謂機智矣。
= = = = = =
兩 夫~〈大丈夫,小丈夫〉
丈夫欲娶妾,妻曰:「一夫配一婦耳,娶妾見於何典?」
夫曰:「孟子云:『齊人有一妻一妾。』又曰:『妾婦之道。』妾自古有之矣。」
妻曰:「若這等說,我亦當再招一夫。」夫曰:「何故?」
妻曰:「豈不聞《大學》上云:『河南程氏兩夫』。《孟子》中亦有『大丈夫』、『小丈夫』。」
按:古代重男輕女,此為人妻者機智善言,庶幾爭得一點女權。現代男性處世待人接物,當為光明磊落之大丈夫;唯愛護妻孥乃本份,可以唯唯諾諾、謙讓小丈夫也。
附註:
大丈夫:謂品性良好,氣度恢宏、操守廉潔之英雄好漢。
《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小丈夫:原指庸俗卑賤之人;或謂個子矮小男子。後世引申別義,如古代童養媳之小丈夫;現代泛指娶妻大己一、二十歲以上之嫩夫。
《孟子.公孫丑下》:「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
《維基百科》:《水滸傳》和《金瓶梅》小說中一配角~武大郎外貌不揚,身材短矮,常被人欺負,並得了「三寸丁谷樹皮」的外號。〈「素有『小丈夫』之稱。〉
= = = = = = = = = = = =
◎《笑林廣記》選輯05:〈謬誤部三則〉
說大話~〈好裝體面〉
主人謂僕曰:「汝出外,須說幾句大話,裝我體面。」僕領之。
值有言「三清殿大」者,僕曰:「只與我家租房一般。」
有言「龍衣船大」者,曰:「只與我家帳船一般。」
有言「牯牛腹大」者,曰:「只與我家主人肚皮一般。」
按:俗諺:「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本無可厚非;唯太超過便破綻百出,適得其反矣。
附註:
三清殿:為唐大明宮中之道教宏偉殿宇。唐代諸帝崇尚道教,故三清殿建築富麗堂皇,總面積約三千平方公尺。
龍衣船:原義不詳。一說係具有龍骨之帆船;或謂即龍舟也。
帳船:原義亦不詳。一說係具有帳棚之民船;即古之舳艫也。
牯牛:謂閹割過之公牛;泛指公牛。例如水牯牛,即水牛也。
南泉普願禪師辭世前嘗對弟子問:「和尚去世之後將往何處?」答曰:「山下做一頭水牯牛去。」~喻如草原水牛之自在解脫,了無罣礙。
= = = = = =
兩企慕~〈肉麻企慕〉
山東人慕南方大橋,不辭遠道來看。
中途遇一蘇州人,亦聞山東蘿蔔最大,前往觀之。兩人各訴企慕之意。
蘇州人曰:「既如此,弟只消備述與兄聽,何必遠道跋涉?」
因言:「去年六月初三,一人自橋上失足墮河,至今年六月初三,還未曾到水,你說高也不高?」
山東人曰:「多承指教。足下要看敝處蘿蔔,也不消去得,明年此時,自然長過你們蘇州來了。」
按:山東人與蘇州人互道仰慕之情,原是朋友間之禮數。只是彼此互捧過頭了,便覺肉麻當有趣。
企慕:謂企羨、仰慕,一種情感心理;亦為一種欣仰美學藝術境界之孺慕情境。
漢.崔寔《政論》:「富者不足僭差,貧而無所企慕。」
= = = = = =
圓 謊~〈以謊飾謊〉
有人慣會說謊,其僕每代為圓之。
一日,對人說:「我家一井,昨被大風吹往隔壁人家去了。」
眾以為從古所無,僕圓之曰:「確有其事。我家的井,貼近鄰家籬笆,昨晚風大,把籬笆吹過井這邊來,卻像井吹在鄰家去了。」
一日,又對人說:「有人射下二雁,頭上頂碗粉湯。」眾又驚詫之。
僕圓曰:「此事亦有。我主人在天井內吃粉湯,忽有一雁墮下,雁頭正跌在碗內,豈不是雁頭頂著粉湯。」
一日,又對人說:「寒家有頂漫天帳,把天地遮得沿沿的,一些空隙也沒有。」
僕乃攢眉曰:「主人脫煞扯這漫天謊,叫我如何遮掩得來。」
按:謊言,往往越扯越大。所以處世不可自我吹噓,更不能以謊飾謊。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誠實為上策。〈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又:馬克思.韋伯(Max Weber)~「誠實有用,是因為誠實能帶來信譽;守時、勤奮、節儉都有用,所以都是美德。」
〈網路分享〉:博君一燦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1樓. 大聲婆2013/11/17 11:45非常有意思的一篇,受教了。
- 20樓. 一畝桑田2013/11/12 16:58大丈夫
男子漢大丈夫敢做敢當,
坐不改名行不改姓,
小女子嫁個小丈夫,
夜半還得伺候他上廁所呢,
大小丈夫怎麼差這麼多。
男子漢大丈夫敢做敢當~深有同感。〈劣油主角除外〉
夜半還得伺候他上廁所~小丈夫包括長不大的大男人。
大小丈夫怎麼差這麼多~差在心態不健全,不在年齡。
雁~《世說/德行第一》〔下〕 於 2013/11/12 17:08回覆 - 19樓. 石蕊2013/11/12 09:10羨慕
格主中英文造詣俱佳。 - 18樓. 小牙2013/11/10 15:44高水準的哦!
高水準的笑話!
厲害啊~~
佩服您的語文知識~
我最頭痛的就是文言文啦!
什麼之之之之之的?代表著不同意思!!!是《笑林廣記》部分原文水準高~
其中水準不高的文章已排除。〈《笑林廣記》葷素不拘〉
我的語文知識勉可,大家都有一定水準。
文言文的「之」字,確實有多義~初估約有十五義以上。
〈有作代名詞、動詞、副詞、語助詞... 等等。〉
雁~《世說/德行第一》〔下〕 於 2013/11/10 20:14回覆 - 17樓. 筆記阿本2013/11/09 13:29殊稟
我現在大約是"殊稟"一類
記得了從前 , 不多記現在 .
《笑林廣記》"殊稟"一類在此:
http://classic-blog.udn.com/Axeman/8177296
記得了從前,不多記現在~俺從前不記得,現在記一半。
有時後,「難得糊塗」也蠻曠達灑脫。
雁~《世說/德行第一》〔下〕 於 2013/11/09 15:41回覆 - 16樓. 龍蓮2013/11/08 15:50
午安
感謝賞文
明天就是週休了
假期愉快
- 15樓. *惜ㄦ*2013/11/07 16:23很有趣ㄉ分享 謝謝
- 14樓. 龍蓮2013/11/05 11:37
午安
龍蓮來訪
- 13樓. 我愛臺灣2013/11/05 04:54
好好笑~
from internet
我也愛臺灣~臺灣是咱們的家園!
《圓 謊~〈以謊飾謊〉》一則,讓人想到劣油品風波。
廠商應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努力恢復消費者信心。
雁~《世說/德行第一》〔下〕 於 2013/11/05 10:30回覆 - 12樓. 雁~《世說/德行第一》〔下〕2013/11/05 00:48回應~上山格主《夜觀〔科學機密檔案〕有感》:
◎回應~上山格主《夜觀〔科學機密檔案〕有感》:
http://classic-blog.udn.com/takeo2010/9067446
Discovery 頻道〔科學機密檔案〕係以科學的角度切入。
上山兄則以哲學的角度探討人性~「利他行為之迷思」。
D頻道以人類演化史為例,闡述利他基因經由演化而來。
舉例:上古人類為對抗野獸威脅,由無助四散奔逃到挺身救援,進而結合一群人協力共同抵禦、獵殺野獸,再茹毛飲血分食之。
此團結抗敵,便是利他行為芻形,然後逐漸演成新基因。
引錄:「2006 年科學家已成功地分離並追蹤出控制此利他行為之基因序列與演化的證據,證實利他基因一說並非虛構。」~23 Mol. Biol. Evol. 1460 -1464〈2006〉
又:「早期的利他理論僅聚焦於『繁衍、生存』議題,惟近來藉由賽局理論之設計與醫用核磁共振〈MRI〉攝影之整合研究證實,於『繁衍、生存』以外之其他目的行為上,間接互惠型利他行為可藉由活化腦中報償感覺部位,抗拒自私的誘惑。」~James K. Rilling et al., A Neural Basis for Social Cooperation, 35 Neuron 393-405〈2002〉
可證,生物利他行為的演進,由『繁衍、生存』=>『間接互惠』〈即生物之「互利共生」行為〉。
在人類或生物進化中,一〈個體〉為全〈團體〉、全為一的生存與繁衍模式,既是利他主義,也是功利主義之一種〈利己〉。
或謂:利己〈自私〉行為是人類的第一天性,利他〈無私〉行為是人類的第二天性。
引錄:近代生物學家認為:「有強烈慾望去幫助別人,如貢獻時間和精力在無私的活動上,可能與我們的 DNA 有關。」
許陣興《愛與利他》論文報告:〈指導教授:溫明麗〉
意義:利他〈altruism〉是以利人為生活目標,超越互惠和社會交易的行為不論結果是對己有利或有弊的一種助人行為。
利他類型有三:〈註:加上「互利共生」則為四類〉
「利他利己」(社會互動的雙贏策略)。
「利他損己」(生物學的自私基因理論)。
「利他無我」(宗教慈悲觀理論)。因此,生物學的利他是「利他損己」,以及前述演化的「互利共生」。~以上為基因演化的利他。
社會互動的利他是「利他利己」;而宗教慈悲的利他是「利他無我」。~以上為社會進化的利他。
雁~《世說/德行第一》〔下〕 於 2013/11/05 00:55回覆除生物學早期「利他損己」及動物「互利共生」基因外~
凡人結黨合作或戰場上衝鋒陷陣~人類的「互利共生」。〔就戰爭殺敵言,是「利己〈我軍〉損他〈敵軍〉」。〕
凡人捐血救人或慈善家濟世助貧~社會的「利他利己」。
凡人捨身救人或宗教家慈悲度人~宗教的「利他無我」。
印光大師:「所謂自利利他之法,不可看得過大、過高、過深,即『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而已。」
雁~《世說/德行第一》〔下〕 於 2013/11/05 01:5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