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賴總統二度投書外媒向美喊話 變換主詞展現主導性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今年已兩次投書外國媒體向美方喊話,不過前後兩次投書的目的性有很大的不同,且在用詞上也有所區別;賴總統本次投書更聚焦在台美關係上的常用語言,同時除了強調台美關係,也著重在台灣對區域穩定的重要性。
另外,賴總統這次投書也直接感謝美國總統川普和川普政府,身段更為柔軟,但在政策說明上用了更多「我」字,突顯出賴總統的主導性。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之後,賴清德總統隨即在彭博上投書,說明台灣計畫如何加深與美國的貿易連結,其目的再明顯不過,意在向美方說明我方開出的談判條件,希望爭取降低對等關稅稅率。
然而,當初賴總統投書在彭博,一度讓外交圈感到困惑,畢竟彭博比較偏向專業的財經媒體,非美國主流的媒體,有可能限縮賴總統投書的曝光度。
賴總統這一次投書即投給美國的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不僅強化曝光度,也更容易爭取到川普政府的注意;雖然華郵非右翼媒體,但川普其實相當關注美國主流媒體對他的報導和評價,否則川普要如何每天點出哪些主流媒體對他的批評是「假新聞」呢?
有別於上一篇投書,更聚焦在台美貿易關係上,賴總統在本次投書中回歸到地緣政治的論述,文中也採取更多台美之間常用的外交語言,包括開頭就點出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並提到北京方面正威脅現狀(status quo),並讚許川普政府「以實力謀和平」的策略。
在用詞上還有很大的不同是,賴總統在上一篇投書中,大多用「台灣」(Taiwan)、「我們」(we)作為主詞,但在這一次投書中,更常運用到「我」(I)或者「我的」(my),例如:「我會大幅增加台灣的國防預算」、「我也會加速台灣之盾的發展」、「我的政府會提出歷史性的補充國防預算」、「我在這裡的訊息很清楚」等等。
在更多「我」的運用上,賴總統於投書中顯得更有主導性,也點明文中的種種作為是賴政府或賴總統的政策。
另外,文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賴總統在投書中的第三段直接表達對川普和川普政府的感謝,這讓投書不僅是放在台美對話框架之中,也是向川普政府喊話,同時表現出川普政府的獨特性。
而賴總統也在文中有意無意的向美方喊話,如賴總統表示:「台美都認識到保障印太地區的自由和繁榮需要清晰度(clarity)和力量」,其「清晰度」的用詞有呼籲川普政府修改現行戰略模糊的用意;賴總統也表示,「一個強大和投入的美國是全球穩定的基石」,這句話除了想讚美川普上任後調停了很多衝突,也呼籲美國不能把台海、印太議題置身事外。
賴總統也在文中把川普與美國前總統雷根做比較,一是把川普比做與雷根一樣偉大的總統(川普也多次表達對雷根的欣賞),二來就是希望川普別忘了雷根提出的對台六項保證。
再說到賴總統投書的目的性,第一篇投書無疑是針對美國的對等關稅,第二篇投書則意在表達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也有意表現出賴總統是一位強壯的領導人,不過選在這個時機點投書,有可能是希望在川習熱線之後提醒川普,美中的競爭格局沒有改變,以及台灣對於印太穩定的重要性,同時也強化美國對賴政府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