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從1991年的激進台獨黨綱,如今已逐步走向了「中華民國派」,開始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種論述是站在兩岸是兩個國家的立場。令人驚訝的是,近來幾場國民黨主席的辯論,卻聽到相似的聲音,有候選人呼應民進黨稱「中國大陸」為「中國」的政策,更有人以「維持現狀」迴避一中憲法的終極統一,避談現狀其實無法永遠維持的現實問題,讓人懷疑這究竟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的黨主席辯論?

辯論中,面對兩岸如何維持現狀的提問,羅智強說台灣的現狀極度危險,民進黨仇中操作已背叛中華民國憲法;郝龍斌則說,要做到的是和中但不舔共,親美但不跪美,維持等邊三角關係才能維持現狀。然而,憲法的統一精神卻未被提及,如此保守的論述與民進黨的「維持現狀」頗為類似。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明確提到,「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顯示統一是憲法的終極目標。然而,現在國民黨的主席候選人卻不敢談論統一,反而呼應起綠營一邊一國的論述,這又如何能有立場要求民進黨政府遵憲?

尤其,當他們高喊「親美不跪美」時,卻只有張亞中和鄭麗文明確反對將國防預算增加到GDP的5%,試問當美國要求增加軍購,國民黨若立即響應算不算「跪美」?當社福、教育、醫療預算被排擠,只為滿足美國軍售要求,算不算「跪美」?如果連基本的預算自主權都要聽從美國指揮,「不跪美」是否為自欺欺人?

在辯論期間,部分候選人的溫情喊話更讓人產生時空錯亂的感覺。他們的發言內容、用詞遣句,甚至連語氣都與民進黨相仿。當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開始使用民進黨的「抗中」語言、支持無條件的美國軍購要求、避談國民黨歷史貢獻、拒絕公開主張憲法統一立場,百年老黨還剩下什麼核心價值?當兩黨在核心議題的立場趨於一致,選民還有什麼理由支持國民黨?

《中華民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任何政黨和政治人物都應該遵守,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卻迴避中華民國憲法支持統一的立場,反而默默往民進黨的違憲論述靠攏,這不僅僅是政黨理念的背離,更是對憲政體制的挑戰,這對台灣的憲政發展是極大的危機。

如果國民黨繼續模仿民進黨,否定自我歷史和價值,這讓不想要民進黨政策的選民情何以堪?這不僅是國民黨的問題,更是台灣民主的危機。(作者為國立暨南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