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在台灣,批評美國,曾經是一種政治禁忌。但今天,情勢正在轉變 \ 雷倩
2025/07/24 14:50
瀏覽348
迴響0
推薦12
引用0
在台灣,批評美國,曾經是一種政治禁忌。但今天,情勢正在轉變。一股新的情緒,正悄悄在人民之中發酵——仇美情緒。它不是出於反美情結,也不是來自左派的意識形態,而是來自人民對現實的冷靜覺醒:我們正在被美國抽乾資源、掏空產業、綁進戰爭。

這股情緒,來自企業主、基層軍人、年輕工程師,甚至退休公務員的心聲。他們不一定敢公開說,但私下都在問:我們是不是被美國出賣了?



一、32%高關稅:誰在懲罰誰?

美國高舉「對中制裁」的大旗,實施32%懲罰性關稅。乍看是針對中國,但實際上,在中國設廠的台商、中小出口商卻成為砲灰。一位出口至美國的台南塑膠製品老闆無奈地說:

「我們不是中國企業啊,為什麼美國要把我們一起當敵人?」

這些企業正面臨工廠搬遷、報關延誤、成本暴漲,卻得不到任何補貼與戰略轉型資源。這不是打擊中國,而是懲罰台灣活力。



二、掏空台積電:保護還是掠奪?

台積電赴美設廠已成既定事實,但真相是:這是技術轉移,不是技術合作。一位即將赴亞利桑那的工程師透露:

「公司裡很多人都知道,5奈米是最後的技術了,送過去就像交出護國神山的命脈。

」 從員工培訓、技術指導、甚至人員派遣,都是單向輸出。美國政界口口聲聲「保護晶片供應鏈」,實際卻是把我們的高端製程與人才,一批批送上飛機。



三、外匯存底與升值壓力:我們的錢,為誰工作?

台灣央行在美國壓力下維持新台幣升值,造成出口競爭力下滑、傳產哀鴻遍野。一位外匯交易員直言:

「我們根本不是為了本國經濟操作,是為了幫美國壓通膨。」

此外,外界盛傳美方將要求台灣用外匯存底支撐美債與美元金融體系。這些來自勞工努力與企業出口的儲備金,竟然要拿去填補美國無底洞般的財政赤字。這已經不是經濟合作,而是資金掠奪。



四、阿拉斯加油田:誰說我們要買?

台灣國營企業近年被要求投資美國阿拉斯加油田,一位能源圈人士私下透露:

「明知是爛資產,但不投不行,這不是生意,是外交勒索。」

這些油田開採成本高、回報低,又不符合全球淨零趨勢,卻變成台美關係的「政治承諾」。台灣納稅人繳稅的錢,竟被迫流入美國內陸地區共和黨票倉的補貼基金。這還算盟友嗎?



五、軍售與巷戰訓練:準備成為烏克蘭?

近年,美國加大對台軍售,卻多是過時武器與清倉彈藥。某軍系退役上校感嘆:

「以前我們以為美國會幫我們防禦,現在發現,他們是讓我們自己去打消耗戰。」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方教官開始訓練台灣進行「城市戰」、「巷戰」、「游擊戰」。一位役男家長不安表示:

「巷戰是什麼?就是要我們的小孩,拿步槍在台北街頭打共軍?這根本是自殺。」

這不是防衛,而是把台灣當成第二個烏克蘭,讓我們用血肉拖延戰局、保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利益。



結語:仇美不是盲目,而是清醒的防衛本能

台灣人的仇美情緒,不是因為崇中或反西方,而是因為我們終於看清楚現實。美國不是台灣命運的保障者,而是台灣資源的攫取者。當一個「盟友」不斷強迫我們交出產業、財富、青春與命運,我們有權,也有義務,開始質問:

「這樣的美國,真的是我們的朋友嗎?」

仇美情緒,未必是目的,但它正是一個受壓迫民族自我意識甦醒的起點。我們不願成為美國的烏克蘭,也不該淪為美國的殖民出口地。我們要的是對等的夥伴,不是主子與僕人。

這一代的台灣人,不該再沉默。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