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英特爾如何跌落神壇?紐時指出3大失誤 美政府介入成新隱憂
2025/08/24 09:59
瀏覽18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2025-08-24 09:25 聯合報/ 編譯盧思綸/即時報導
美國政府宣布挹注英特爾89億美元換取持有9.9%股權,引發市場熱議川普出手挽救衰落企業,力圖晶片製造回流美國本土。究竟英特爾如何從晶片霸主淪為聯邦政府項目?紐約時報23日報導指出,從拒絕替iPhone供應處理器開始,再到製程一再延宕,又錯過GPU與AI浪潮,一連串決策失誤讓這家矽谷巨擘跌落神壇,現在美政府介入也成為英特爾的新隱憂。
英特爾在1968年由工程師諾伊斯(Robert Noyce)與摩爾(Gordon Moore)共同創立。它率先推出記憶體晶片與微處理器,奠定個人電腦革命基礎。從1970年代的8080處理器,到1980年代說服IBM採用英特爾晶片,再到與微軟共同打造「Wintel時代」,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品牌之一。90年代,「Intel Inside」貼紙幾乎遍布所有電腦,讓公司市值衝上高峰。
這段黃金年代的背後,少不了英特爾第三號人物葛洛夫(Andy Grove)的管理哲學。他在1987年至1998年擔任執行長期間,提倡「建設性對抗」的文化,並以「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為座右銘,讓英特爾在激烈競爭中維持領先。
然而,在巔峰之後,關鍵決策失誤陸續浮現。2007年,時任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以價格過低為由,拒絕為首代iPhone代工處理器,錯失智慧手機浪潮;其後英特爾在新製程上屢遭延宕,於2015年至2019年間被台積電與三星超車。
為了重振聲勢,2021年英特爾請回高層基辛格(Pat Gelsinger),祭出「四年五製程」的轉型計畫,並爭取拜登政府晶片法案的補助。雖獲得資金支持,但公司銷售卻在AI爆發後急速下滑。過去英特爾曾中止一項失敗的GPU專案,導致在2022至2023年生成式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爆GPU需求時毫無準備,長年專注GPU的輝達因而搶得先機。英特爾市值從巔峰滑落至1080億美元,遠遠落後於市值超過4.3兆美元的輝達。
曾經主宰全球晶片市場的英特爾,如今成為美國政府直接介入的對象。曾任英特爾董事、現為哈佛教授的約菲(David Yoffie)直言,這正是葛洛夫當年最擔心的局面,「他害怕政府介入、害怕自滿、害怕只做些微改進,而如今最壞的預言全都成真。」
【全球熱話題】
美國政府宣布挹注英特爾89億美元換取持有9.9%股權,引發市場熱議川普出手挽救衰落企業,力圖晶片製造回流美國本土。究竟英特爾如何從晶片霸主淪為聯邦政府項目?紐約時報23日報導指出,從拒絕替iPhone供應處理器開始,再到製程一再延宕,又錯過GPU與AI浪潮,一連串決策失誤讓這家矽谷巨擘跌落神壇,現在美政府介入也成為英特爾的新隱憂。
英特爾在1968年由工程師諾伊斯(Robert Noyce)與摩爾(Gordon Moore)共同創立。它率先推出記憶體晶片與微處理器,奠定個人電腦革命基礎。從1970年代的8080處理器,到1980年代說服IBM採用英特爾晶片,再到與微軟共同打造「Wintel時代」,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品牌之一。90年代,「Intel Inside」貼紙幾乎遍布所有電腦,讓公司市值衝上高峰。
這段黃金年代的背後,少不了英特爾第三號人物葛洛夫(Andy Grove)的管理哲學。他在1987年至1998年擔任執行長期間,提倡「建設性對抗」的文化,並以「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為座右銘,讓英特爾在激烈競爭中維持領先。
然而,在巔峰之後,關鍵決策失誤陸續浮現。2007年,時任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以價格過低為由,拒絕為首代iPhone代工處理器,錯失智慧手機浪潮;其後英特爾在新製程上屢遭延宕,於2015年至2019年間被台積電與三星超車。
為了重振聲勢,2021年英特爾請回高層基辛格(Pat Gelsinger),祭出「四年五製程」的轉型計畫,並爭取拜登政府晶片法案的補助。雖獲得資金支持,但公司銷售卻在AI爆發後急速下滑。過去英特爾曾中止一項失敗的GPU專案,導致在2022至2023年生成式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爆GPU需求時毫無準備,長年專注GPU的輝達因而搶得先機。英特爾市值從巔峰滑落至1080億美元,遠遠落後於市值超過4.3兆美元的輝達。
曾經主宰全球晶片市場的英特爾,如今成為美國政府直接介入的對象。曾任英特爾董事、現為哈佛教授的約菲(David Yoffie)直言,這正是葛洛夫當年最擔心的局面,「他害怕政府介入、害怕自滿、害怕只做些微改進,而如今最壞的預言全都成真。」
【全球熱話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