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送走既有的「全球化」的麥當勞企業,迎接台灣「在地化」麥當勞企業新格局
2015/06/26 16:18
瀏覽2,760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送走既有的「全球化」的麥當勞企業迎接台灣「在地化」麥當勞企業新格局

林泉利 

 

 已經在台灣超過30年的麥當勞決定不再直營也就是希望在台灣尋找適當的授權發展商(Developmental Licensee),以類似授權代理模式,將現有在台灣360家直營門市整體包裹「讓售」予符合資格條件的企業繼續經營。因為買家需要三四百億的成本因應因為如何讓既有的各門市部繼續營運且獲利相信在觀望的本國業者還不至於及早表態但筆者願意從正面思考未來在台灣的麥當勞給消費者是脫胎換骨的連鎖飲品企業

 

 對於都會的小朋友大學生甚至是年輕的上班族,麥當勞已經變成了父母犒賞、同學聚會與偶而視為正餐的精神加物質代號。或許這些年一路走來,麥當勞給人的印象有些負面,諸如高熱量垃圾食物影響消費者健康嚴重,販賣兒童餐在贈送樣品有些不妥等負面評價,不過業者也大多能從善如流與即時改進。不過提供二度就業與殘障人士的積極作為,足以為其它飲品連鎖企業的表率;至於24小時的店面比知名超商更多了舒適的休憩空間,在考慮民眾消費上不時推出便宜早中餐滿足學生與上班族,特別是引領台灣的速食文化部分,讓人為之肯定。如今有可能因為改變由其他企業取而代之,相信有更多平常愛好者頻頻上門,希望能用照片留下更多的回憶與記憶。

 

 話說回來,舊的麥當勞已經非走不可,新的店家應該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外宣布成交的事實。如果一如媒體報導,麥當勞由「全球化」轉向「在地化」是趨勢,相信有更多國人期待接手的企業對販賣的內容改變。筆者認為保留既有的速食消費本質是必要的,讓正職員工有大半繼續留給殘障及二度就業,至於領時薪的待遇也應高於勞基法規定金額。被認定是有礙健康的高熱量食品應做局部修正,特別是誠實標示存在的熱量指數。如果能加入本土的米食、蔬果等搭配元素在點餐之中會更符合「在地化」精神。當販賣食品多元後,不時舉辦健康講座與善意提醒師長注意犒賞子弟透過購買麥當勞食品須節制。總之,我們樂觀期待煥然一新且屬於台灣本土的麥當勞企業,一如7-ELEVEN在台灣與統一企業畫上等號的嶄新不同販賣格局。

 

 

台灣麥當勞 百億求售

作者: 記者姚舜、林祝菁╱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2015625 上午5:50

工商時報【記者姚舜、林祝菁╱台北報導】

為了配合美國總部全球振興計畫,台灣麥當勞將在台灣尋找適當的授權發展商(Developmental Licensee),以類似授權代理模式,將現有在台灣360家直營門市整體包裹「讓售」予符合資格條件的企業繼續經營。據了解,台灣麥當勞已有鎖定對象,估計售價100億元起跳。

 

由於價格不菲,國內具有此實力的食品、通路等服務業財團屈指可數,包括統一集團在內,昨天均被市場點名為可能買家,但統一等均否認曾經接觸或可能接手。另也有消息指出,由於麥當勞為國際品牌,除開價高外,對合作夥伴也有一定條件要求,因此買家極可能也是外商。

 

台灣麥當勞昨(24)日發布聲明強調,麥當勞絕不會撤出台灣市場,公司組織結構並不會有任何改變。惟消息一出,仍引起市場震撼。台灣麥當勞為什麼要賣?要賣多少錢?新老闆是誰?都是市場關注焦點。

 

雖然台灣麥當勞也表示,「麥落誰家」目前並無對象,惟據了解,台灣麥當勞已有明確授權對象,目前已進入資產與人事盤點與鑑價階段。

 

根據國際品牌授權買賣的潛規則,賣方售價通常是依公司既有現金流量(EBITDAEarning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mortization),亦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與攤銷前的利潤,再乘以5倍計算。而速食連鎖現金流量通常占總營收10%至15%之間。

 

台灣麥當勞從來不對外公布營業額,惟市場同業根據台灣麥當勞現有360家直營門市據點推估,台灣麥當勞去年營收保守估計約150億元,若以現金流量15%計,合理處分價格約112億元。

 

立足市場31年的台灣麥當勞之所以出售資產,便利超商推出即食商品,並以低價促銷,衝擊麥當勞業績表現,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美國總部調整策略才是關鍵。

據調查,世界100多國都有連鎖據點的麥當勞,將全球市場分為3大區塊,其中澳洲、韓國屬「具高度發展潛力市場」,日本則為「基本市場」,台灣麥當勞雖勵精圖治,近年穩定成長,卻被列入「發展加盟市場」,因此當麥當勞新任執行長伊斯特布魯克(Steve Easterbrook)訂出要將麥當勞全球加盟店占比由過去81%提高至90%為麥當勞振衰起蔽時,台灣麥當勞成為「搶救美國大兵」的救火隊成員。

 

 

麥當勞不再直營 台灣市場改為授權經營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2015624 下午4:58

 

新頭殼newtalk 2015.06.24 林介平/台北報導

針對商業週刊報導,麥當勞總公司決定出售旗下台灣350家直營門市一事,台灣麥當勞發布聲明表示,麥當勞總公司決定在台灣尋求適當的授權發展夥伴,理想的候選人必需具備高度的經營能力,並充分了解台灣市場。

該公司在聲明中指出,麥當勞總公司在上個月提出全球振興計畫的初步步驟,其中包括檢視全球各地的經營模式,透過引領產業的加盟系統、優秀的員工及供應商,不斷強化品牌,進行更有效率的商業模式。授權發展商(Developmental Licensee)是其中的一種經營模式,麥當勞在全球70個市場進行授權發展經營的歷史超過30年,其有助於更快地做成在地決策,加速學習及展店計畫。

聲明中表示,麥當勞總公司決定在台灣尋求適當的授權發展夥伴,理想的候選人必需具備高度的經營能力,並充分了解台灣市場。在此遴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候選人必須對麥當勞品牌具有深入的瞭解,並具有相同的價值及遠見,承諾協助麥當勞未來在台灣的成長及創新。此計劃尚在初步階段,目前沒有更進一步的資訊。

台灣麥當勞強調,在轉換過程中不會有組織重整,台灣麥當勞不會撤出台灣市場,對於高規格食品安全的重視,也不會因為轉型為授權發展商而有所改變。

 

 

台灣麥當勞 童子賢:產業洗牌調體質

中央社中央社  2015624 下午5:52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4日電)麥當勞總公司將在台尋求適當授權發展夥伴。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表示,就像電子電腦產業,連鎖餐飲或飲料產業正處洗牌階段,部分調整經營模式可以理解。

商業周刊報導,麥當勞子公司將撤出台灣,旗下近350間的直營店將另尋買主(進行加盟權利讓售),直接牽動一年近200億元的餐飲市場產值重分配。

媒體報導台灣麥當勞將售出直營店,針對此說法,台灣麥當勞表示,總公司在上個月提出全球振興計畫的初步步驟,包括檢視全球各地的經營模式。

台灣麥當勞指出,總公司決定在台灣尋求適當的授權發展夥伴,此計劃尚在初步階段。

台灣麥當勞指出,不會撤出台灣市場,對於高規格食品安全的重視,也不會因為轉型為授權發展商而有所改變。

童子賢表示,就像電子資通訊產業目前處於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全球連鎖餐飲或飲料產業發展也正處於洗牌階段,面臨變遷的重要時刻。

童子賢指出,台灣市場相對成熟,特定連鎖業者會重新思考營運事業方向,例如電子或電腦大廠也會調整旗下部分事業體布局,採取分拆或是其他經營模式。

童子賢表示,全球連鎖餐飲業者調整區域市場據點,台灣也是全球布局思考的一環。金融海嘯以來,過去連鎖速食業者高獲利的時代不再,也受到一定衝擊,部分調整經營模式和體質,可以理解。1040624

 

速食巨震 台灣麥當勞將易主

2015-06-25 04:07:43 聯合報 記者陳心瑜、高詩琴/台北報導

 

麥當勞昨天驚傳結束在台31年的直營業務,轉換為「授權發展商模式」,為台灣速食餐飲業投下震撼彈。外界推估台灣麥當勞經營權交易價值超過二百億元。 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陪伴台灣民眾超過卅一年的速食龍頭麥當勞經營權將易主,台灣麥當勞昨證實將改變經營模式,強調不會退出台灣市場,而由美國總公司直營改為授權發展商模式,已開始尋找新的經營者,預估交易至少二百億元。未來麥當勞商品可能更在地化,對消費者影響不大,但由誰接手仍未明朗。

麥當勞於一九八四年來台灣,是第一個來台成立連鎖型餐飲業者,為美國麥當勞在台灣投資成立百分百持股子公司。經濟部指出,台灣麥當勞總店數四百十四家,其中直營三百四十五家、加盟六十九家,在台投資新台幣廿七億五千六百萬元,為國內速食業龍頭。

麥當勞在台直營店三百四十五間,一年營業額粗估超過兩百億元,目前業績仍屬成長狀態。台灣麥當勞昨天發表聲明證實,美國總公司上月決定,台灣分公司將轉換為「授權發展商模式」,優點是幫助台灣麥當勞靈活決策與展店。

外傳麥當勞已接觸部分買家,包括統一集團在內也被點名可能接手,外界推估麥當勞台灣經營權交易價值超過二百億元。麥當勞台灣分公司資深經理陶令瑜表示,目前仍在初步規畫階段,並沒有出售時間表。

經部商業司長江文若昨指出,美系連鎖餐飲品牌易主屬普遍情況,並非台灣投資環境變差,近年就有TGI FRIDAYS、漢堡王等前例。投審會舉例,肯德基民國九十八年易主,現由英商怡和集團百分之百持股,投資金額為新台幣廿四億元,怡和集團在台同時投資惠康超市等,顯示外資仍對台灣有信心。漢堡王由國內家城公司經營,但百分之百由外資持股,投資約一點三億元。

根據二一五台灣連鎖店年鑑,去年底全台西式速食店家數為八百八十家,麥當勞占了近半。西式速食不僅面臨鬍鬚張、豆漿店等中式速食競爭,便利商店近年更是積極拓展外食區,搶攻速食市場,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黃淑姿表示,如果將中式速食等競爭對手納入計算,麥當勞的市占率,其實輸給統一超商。

江文若指出,觀察美國麥當勞財報發現,麥當勞打算賣出全球三千五百家直營店,把全球加盟比例由原本的八成一提高至九成,改以授權方式經營。由於台灣屬於成熟市場,因此被列為「優先名單」。

 

經濟部:易主不是撤資

2015-06-25 04:07:47 經濟日報 記者吳父鄉/台北報導

 

台灣近年紛傳國際連鎖速食店易主,前幾年有肯德基,去年有Fridays、漢堡王,昨(24)日麥當勞也證實將以「找授權夥伴」的方式移轉經營權。經濟部認為,連鎖速食業只是經營權變更,對台灣投資環境仍有信心。

商業司長江文若指出,從以上更迭發現,美系連鎖餐飲品牌易主情況普遍,但最終都沒有退出台灣市場,台灣投資環境沒有變差。投資處也說,麥當勞此舉是其全球經營策略調整,改以授權經營,台灣因屬成熟市場,被列優先名單;個別公司經營策略調整,非台灣投資環境改變。包括經濟部商業司、投審會、投資處,都沒收到麥當勞要撤資通知。

 

麥當勞在台…打破階級 平等消費

2015-06-25 04:07:48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一九八四年登陸台灣的麥當勞,是台灣邁入全球化的象徵,而麥當勞釋出經營權的此時,也正是全球的「全球化」紛紛轉向「在地化」的時刻。

 

一九五五年,第一家麥當勞在美國加州誕生。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教授李清志指出,麥當勞的發展動力來自當時蓬勃發展的高速公路,其所提供的「得來速」等服務,讓開車族以快速的方式享受食物。台灣則是在近卅年後,在靠近松山機場的民生東路出現全台第一個「M」字招牌的麥當勞。

 

在美國,麥當勞鎖定中下階級,然而當麥當勞進入台灣,夾著美國的影響力,麥當勞竟翻轉成為「雅痞」的象徵。第一批登「台」的麥當勞位於黃金地段,面向街道的牆打掉,換上閃閃發亮的落地玻璃窗。內部空間寬敞明亮,點綴符合現代主義的簡潔桌椅,「吃麥當勞」成為身分品味的象徵。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鄧宗德,碩士論文以麥當勞為主題之一。他指出,麥當勞不只帶來美國的速食文化,更帶來美國的價值觀,這是一種奠基在消費基礎之上,強調自由、平等的價值。

 

元智大學藝術設計系教授阮慶岳說,麥當勞的廉價飲食、廿四小時服務,在黑夜提供街友歇息,讓邊緣人有安身之處,也讓麥當勞成為台灣唯一打破階級的餐廳。在歐美,「上流社會」不願進麥當勞,但在台灣,各階層的人都願意在麥當勞聚會。

麥當勞在台灣混不下去 原來是這個原因

 

麥當勞套餐。資料照片

2015062506:33

麥當勞台灣經營權將易主,小朋友越來越不吃速食,恐怕是一大原因。
 
今日出刊的《中國時報》報導,學校及營養師觀察發現,校園裡吃速食的學生比以前減少,加上不少速食業者推出沙拉及低熱量產品,對麥當勞經營造成很大壓力。

ADVERTISING

 
台北市華江高中指出,高中女生重視身材,對於熱量高的食物斤斤計較,加上食安風暴頻傳,家長對速食有意見;少子化社會,也對麥當勞客源造成一定影響。(王嘉慶/綜合報導)

 

愛吃漢堡的小孩愈來愈少 健康飲食 衝擊速食店營運

作者: 林宜慧、陳瑄喻、廖珮妤、魏怡嘉╱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2015625 上午5:50

吸引力退燒了麥當勞曾推出各類玩具吸引消費者搶購,但反遭批評是 

中國時報【林宜慧、陳瑄喻、廖珮妤、魏怡嘉╱台北報導】

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台灣經營權將易主,凸顯國人飲食觀念在日漸講求健康的趨勢下,速食店經營愈來愈困難,學校及營養師觀察發現,校園中吃速食的學生的確比以前減少,加上不少速食業者推出沙拉及低熱量產品,對麥當勞經營造成很大壓力。

台灣麥當勞公益深耕

而台灣麥當勞近年也不斷深耕在地市場,包括採購台灣水果、蔬菜,開發當地食材商品,並開發24小時餐廳、歡樂送服務。在公益活動方面,麥當勞叔叔之家更是幫助許多偏鄉重症兒童,解決他們到城市裡接受醫療診治期間的住宿問題。希望藉著各種公益活動,扭轉社會大眾對速食業的負面形象。

華江高中校長陳今珍表示,高中女生重視身材,對於熱量高的食物斤斤計較,再加上過去食安風暴頻傳,家長對速食也有相當多的意見,因此速食出現在校園的密度降低,就她個人觀察,確實現在小朋友比較不愛吃速食。

少子化衝擊主要客源

再者,由於競爭激烈,便利商店陸續推出各類輕食,口味也十分多元,兒童及青少年的選擇項目更加多樣化,不一定非麥當勞不可,加上麥當勞的客群為小朋友,現代人孩子又生的少,客源愈來愈窄,這應是造成麥當勞營運困難的因素之一。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則說,現代人由於健康觀念興起,對於飲食選擇比較謹慎,愈來愈多人懂得選擇食物,對吃高脂、高熱量速食的次數都盡量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不過不可諱言,速食加上飲料,對小朋友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暑假快到了,家長不免仍會有機會帶小朋友吃速食,建議每2周最多吃1次,配餐記得選沙拉、水果,飲料則選擇牛奶、無糖茶飲比較好。

專家:2周最多吃1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一賢認為,速食業者近來漸漸轉型,以往民眾認為速食店多為炸雞、薯條、可樂等食物,營養素不完整,但近年有速食業者提供牛奶、水果等搭配,只要有所選擇加上一些搭配方法,速食店不一定就吃得不健康,如享用速食餐飲時可共吃1份、選擇牛奶水果替代、薯條放在衛生紙上吸油、炸雞去皮,12周吃1次速食是可以接受的,偶而的不規矩飲食,反而可讓平時更願意規矩飲食。

 

反式脂肪"不安全" 美國下令禁止使用

    • 2015 6 16

分享

 

美國監管機構表示,反式脂肪使用在食品中不安全,必須在三年之內禁止使用。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說,反式脂肪的最主要來源——氫化油不安全。

該機構說,禁用反式脂肪將防止致命的心臟病從而挽救生命。

2006年開始,美國食品供應商被要求在食品標籤上顯示反式脂肪的有關信息,但是健康專家們說,美國人攝取的反式脂肪仍然太多。

反反之戰

 

反式脂肪是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食品工業技術,通過催化改變液態植物油的分子結構而獲得的一種固態脂肪。

反式脂肪更耐高溫、不易變質,並能延長食品的保存期、增添食品酥脆口感,因此被大量應用於包裝食品、油炸食物、人造奶油中。

    • 1970年代隨著植物牛油走俏,食品中添加反式脂肪成為潮流
    • 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包括法式炸薯條、炸肉等;
    • 反式脂肪使得食品的儲存期更長;
    • 世界衛生組織將反式脂肪定為「有毒」
    • 很多公司已經開始著手從食品中消除反式脂肪

自從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自2006年要求食品標籤中顯示反式脂肪含量後,該機構估計美國的反式脂肪攝取量已經減少了78%

英國在過去幾年間一直在呼籲禁止反式脂肪。

全世界最早禁止反式脂肪的國家是丹麥,反式脂肪從2003年開始就被禁止用於食品。

(編譯/責編:羅玲)

 

美宣布:3年內 禁用人工反式脂肪

民視  2015617 下午6:02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616日宣佈,食用「部份氫化油」,也就是「人工反式脂肪」並不安全,除非有得到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允許,否則在美國經營的食品公司,必須在3年內停止使用反式脂肪。

薯條、炸雞、甜甜圈,這些加工食物不但吃起來美味,保存期也很久,因此隨手可得,但其實製造過程中卻隱藏著健康危機。

CNN首席醫療記者古塔:「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飽和脂肪,對人體有害,因為有這樣子的想法,所以才出現了人工反脂肪。」

過去幾十年專家都警告民眾少吃動物性飽和脂肪製品,因此開始大量使用「部份氫化油」,也就是「人工反式脂肪」。但40年過去了,美國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例卻有增無減,成為美國死因之首,「人工反式脂肪」對人體的危害恐怕遠遠超過飽和脂肪。

CNN主播:「美國民眾們,準備向反式脂肪說再見。」

反式脂肪普遍存在於人造奶油、餅乾、速食麵當中,早在2013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就考慮全面禁用反式脂肪,在接獲民眾大量投書和科學驗證後,這回拍板定案,3年內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估計能幫助美國每年減少7千多個心臟病死亡案例,而因為外加3年的緩衝期,美國食品公司也樂見這個遲來的宣佈。而台灣冠心病也佔有極高比例,71日起所有食品都必須標示反型脂肪成份,但是否跟進全面禁用?衛福部還在評估當中。(民視新聞黃儀綜合報導)

 

 

反式脂肪傷健康 消基會籲少吃

中廣新聞網中廣新聞網  2015520 下午4:16

因應美國最快在本周宣布禁用反式脂肪,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決定71號起,包裝食品如果含有反式脂肪就必須強制標示。對此,消費者文教基金反表示贊同,並且提醒油炸食物和糕點等,反式脂肪的含量都很高,民眾還是少吃為妙。(余曉涵報導)

反式脂肪是心血管疾病的隱性殺手,為了保護國人健康,美國也最快在本周宣布禁用反式脂肪,預計可預防2萬人心臟病突發和七千人死於心臟病。而我國衛福部則宣布,從71號起,每100公克食品的反式脂肪如果超過0.3公克,就必須清楚標示。

對此,消基會秘書長盧信昌指出,贊同衛福部的相關作法,並提醒民眾好吃的酥餅糕點和油炸物,都容易將反式脂肪也一塊吞下肚。

消基會呼籲政府,當標示制度上路後,一定要嚴格把關,避免業者故意變更計算基準,來規避0.3公克的標示門檻。

另外,消基會也要求政府應該要儘快建立食品安全資訊網,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麥當勞:國內將停用反式脂肪油改用棕櫚油

20070131 14:55:58  來源:新聞晚報

 

    近日,麥當勞集團宣布,經過數年研究試驗,麥當勞最終將啟用一種新型的、不含反式脂肪的健康烹調油,取代現在使用的、含有反式脂肪的油脂。據悉,反式脂肪一直被認為是動脈血管硬化和諸多心臟疾病的禍首。今天(31日)上午,記者從中國麥當勞、肯德基等獲悉,目前國內在油炸薯條等洋快餐上,使用的是未經氫化過的棕櫚油,不含反式脂肪酸。

    麥當勞上海地區公關部經理李先生説:“目前上海麥當勞暫未接到來自美國的消息,但從全國第一家麥當勞門店在國內開設後,截至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的780家麥當勞門店裏,全部使用的都是棕櫚油。因此,並不存在反式脂肪油的問題。”

    與此同時,今天上午,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有關負責人薛先生也表示:“中國肯德基使用的都是沒有氫化過的棕櫚油,不含反式脂肪酸。”

    記者了解到,麥當勞集團發言人説,新型烹調油以芥花籽油為基礎,同時添加了玉米和大豆油。目前,美國已經有1200多家麥當勞店使用了這種新型烹調油,但發言人並未透露這些店的地址,也沒有説明何時美國的13700家麥當勞店將全面使用這種新型烹調油。 (記者 許沁)

 

麥當勞「展店超過關店」…紀錄今年終止

2015-06-25 04:07:45 聯合報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起碼從一九七年開始,麥當勞在美國的展店數目都超過關店數,此一紀錄在今年宣告結束。

美聯社報導,今年四月,麥當勞宣布將關閉全球各地業績不彰的門市約七百家。在美國本土,直營和加盟店都遭到波及。發言人哈利僅說麥當勞在全美共有一萬四千三百三十三家門市,關店帶來的衝擊「微乎其微」,而且是刺激未來成長的戰略。

三月上任的執行長伊斯特布魯克,強調組織重整和簡化作業流程的重要性。關閉業績不佳的門市是企業常用的手段,星巴克執行長舒茲二○○八年重新掌權後,也曾關閉數百家門市,迄今表現優異。

不過,分析師則認為,規模變小是麥當勞經營困境與全球銷售下滑的縮影。麥當勞全美開張一年以上餐廳同店銷售額(same-store sales ),過去十二個月裡面有十個月下滑,在全球則是過去一整年都下滑。上個月,全美業績下跌百分之二點二,比預期還糟糕。

新進速食連鎖業者像是Chipotle Mexican GrillFive Guys Burgers and Fries,爭搶速食市場大餅,動搖麥當勞的霸主地位。

分析師歸咎於麥當勞過於自滿,甚至偏離本業,聽不進外部意見。麥當勞主管則坦承菜單過於複雜,導致顧客必須等很久,甚至經常點錯菜單,而且菜單也沒有跟上顧客偏好與口味改變的步伐。

麥當勞開始測試全天供應早餐、客製化漢堡、外送服務、員工加薪,有些是執行長伊斯特布魯克上台後的構想。

 

麥當勞換手經營 子公司撤出台灣

20150625 04:10 中國時報

郭家崴黃天如/台北報導

    •  

 

台灣麥當勞24日強調是改變經營權,不是撤出台灣。麥當勞總部預計3年內出售3500家直營店,台灣成為「雨天收傘」優先名單。(杜宜諳攝)

1984年來台開啟台灣速食業風潮的麥當勞,昨天爆出345家直營店將出售消息,台灣麥當勞發出聲明稿證實經營權將易主。聲明稿表示,麥當勞總公司上個月提出的全球振興計畫中,加盟授權為其中一種經營模式,目前美國總公司正在台灣尋找適當的授權發展商。麥當勞雖避免使用「易主」字眼,但台灣麥當勞將換老闆,子公司撤出台灣的消息,已在餐飲業丟下一顆震撼彈。

統一南僑接手?忙否認

台灣麥當勞經營權將出售的消息一傳出,業界點名統一集團最有可能吃下這件交易金額上看100億元的大案,對此統一指出,事出突然,聽到麥當勞要轉手消息已經夠驚訝了,被點名則是更驚訝!更何況此案是動輒100億的大案子,在相關資訊完全不明情況下,統一真的很難答覆有無意願。

至於在兩岸開設餐廳的南僑更是堅決表示:「南僑絕不可能接手麥當勞」,理由是麥當勞是跨國大品牌,即使經營權移轉,接手者仍須遵守其標準化作業流程,「我們老闆陳飛龍有興趣經營的是特色餐飲,從來就不是速食店。」

王品集團則表示,麥當勞在台灣一直經營得不錯,要將直營店經營權移轉,應是基於全球品牌策略政策的改變,而非經營不善,更不是財務有問題。至於王品有無意願接手?因為內部完全沒有討論,所以無法回答。

據了解,麥當勞大中華區總裁曾啟山本月12日宣布,麥當勞將把台灣市場經營權轉手,由新的投資方主導本地市場經營,等同裁撤台灣子公司。

美國麥當勞在台31年投資畫上句點,旗下近345家直營店將另尋買主,進行加盟權利讓售,交易價值可能上看100億元。

345家直營店 100億元

據悉,最快今年底美國總公司將撤掉台灣子公司高層,轉賣給有意購買的企業集團,包括台灣子公司員工、近百家原物料供應商、每年數十億元的廣告行銷預算、全台店面房地租賃合約、營運業務等都可能全面調動。

有員工不解,麥當勞在台31年,向來是連鎖餐飲業龍頭,也曾是全球麥當勞前十大獲利市場之一,為何要賣掉優等生?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actSet數據指出,美國麥當勞本土營運從2013年第3季開始下滑,全球同店銷售額自2014年首季起走下坡,加上去年供應商上海福喜過期臭肉事件,引發一連串食安風暴,更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包括美、日、大陸、俄、法、德等市場都遭受衝擊。(中國時報)

有意接手?麥當勞轉賣經營權 義美:現在討論還言之過早

NOWnews  2015625 上午10:06

有意接手?麥當勞轉賣經營權 義美:現在討論還言之過早

記者彭夢竺/綜合報導

http://s.nownews.com/27/47/2747fc16b608d2f1e4c50f9a7fd0af30.jpg

來台灣經營31年的麥當勞,決定要將350間直營門市另尋買主接手,原因是麥當勞總公司在上個月提出的全球振興計畫的初步計畫,未來將採取授權發展商的方式經營,決定在台灣尋求適當的授權發展夥伴,不少人第一時間點名統一、義美等企業接手。對此,義美表示,這件事情離他們還很遙遠,但密切注意中。

麥當勞總公司在上個月提出全球振興計畫的初步步驟,宣布將進行更有效率的商業模式,決定在台灣尋求適當的授權發展夥伴,理想的候選人必需具備高度的經營能力,並充分了解台灣市場。

台灣麥當勞表示,最重要的是候選人必須對麥當勞品牌具有深入的瞭解,並具有相同的價值及遠見,承諾協助麥當勞未來在台灣的成長及創新,承諾在轉換過程中不會有組織重整,並強調他們不會撤出台灣市場,對於高規格食品安全的重視,也不會因為轉型為授權發展商而有所改變。

許多民眾憂心會被陸資買走,希望可以由台灣的良心義美食品接手。對此,義美指出,麥當勞是義美重要的客戶之一,他們轉賣經營權一事還在討論階段,對於未來的規劃也還沒有明確的下一步,估計事情還不會那麼快發生,離義美還很遠,因此他們沒有特別的意見。

至於是否有意要接手,義美回應,因為是重要的客戶,他們會密切關注事情的發展,接不接手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現在討論一切還言之過早。

 

 

玩真的?網友發起集資 主張「自己的麥當勞自己買」

NOWnews  2015625 上午12:59

網友集資「自己的麥當勞自己買」 麥當勞:謝謝關心

記者彭夢竺/台北報導

http://s.nownews.com/27/01/270104be3dbea39d64110ebeb8b97f77.jpg

來台灣經營31年的麥當勞,決定要將350間直營門市另尋買主接手,原因是麥當勞總公司在上個月提出的全球振興計畫的初步計畫,未來將採取授權發展商的方式經營,決定在台灣尋求適當的授權發展夥伴,不少人第一時間點名統一、義美等企業,也有網友馬上成立,主張「」,號召民眾加入,引發。

麥當勞總公司在上個月提出全球振興計畫的初步步驟,宣布將進行更有效率的商業模式,決定在台灣尋求適當的授權發展夥伴,理想的候選人必需具備高度的經營能力,並充分了解台灣市場。

台灣麥當勞表示,最重要的是候選人必須對麥當勞品牌具有深入的瞭解,並具有相同的價值及遠見,承諾協助麥當勞未來在台灣的成長及創新,承諾在轉換過程中不會有組織重整,並強調他們不會撤出台灣市場,對於高規格食品安全的重視,也不會因為轉型為授權發展商而有所改變。

不過,許多民眾對於接受麥當勞的企業抱著懷疑的態度,立即在24日成立「自己的麥當勞自己買」集資網頁,強調聽起來也許很誇張,但這並不是不可能,並提出「你希望怎樣的財團接手經營這個速食業的龍頭?未來換手後的食材、用油、環境怎麼辦?如果會擔心,那為什麼不自己來呢?從一則臉書貼文開始,也許這件事情真的會發生…」號召更多人一起加入。

根據該網頁的訊息顯示,這項集資計畫自624日開始,先做前期的宣傳與估價,723日舉辦公開說明會,81日正式集資。

 

 

坐領權利金 老美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 黃天如、唐玉麟╱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2015625 上午5:50

    • 推薦

0

新東家?統一否認麥當勞將轉售全台345家直營店的經營權,宣告 

中國時報【黃天如、唐玉麟╱台北報導】

台灣麥當勞經營權將轉手,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秘書長洪雅齡說,麥當勞是賺錢好品牌,經營權移轉本身不是壞事,但美商速食業者陸續撤資,背後原因還是值得深思。她認為,爭取接手麥當勞的業者,未必只是看上錢,麥當勞累積多年的know how、人才,也可望為新東家團隊加分。

洪雅齡說,多數人對麥當勞直營店要易主都感到很震撼,事實上,為降低經營成本與風險,近年來麥當勞持續致力於單店轉加盟,設法增加加盟店的比例。偏偏麥當勞是出了名的「龜毛」,不只是財務、信用,就連加盟主的人格特質,總公司都很要求;影響所及,台灣加盟店只有69家,僅占全台414家門市不到2成。

所以,將台灣345家直營店經營權一次性轉移,顯然是麥當勞總公司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理由很簡單,國內人事、店租、水電等成本都日趨增加,尤其麥當勞樹大招風,對員工薪資、福利更是馬虎不得,「與其苦苦算計,不如坐領權利金來得輕鬆。」

值得令人深思的是,美商速食業者撤出台灣並非頭一遭,2006年,達美樂經營權就全數移轉給晶華酒店集團,接著2009年,肯德基也將經營權轉給香港怡和集團,「來自先進國家,且體質都不錯的美商速食業者紛紛撤資避險,不在台灣玩了,難道不是國內經營環境出了問題嗎?」

但經濟部指出,麥當勞並非退出台灣,只改以授權方式給其他業者經營,非台灣環境變差。投資處官員說,外資若要撤資須事先申請,但麥當勞無提出申請。

4關鍵壓垮麥當勞 3門檻決定誰接手

2015-06-25 04:07:44 聯合報 記者黃冠穎/台北報導

 

 

麥當勞的金色雙拱Logo陪伴不少人成長,也是台灣人開始接觸美式飲食文化的起始點。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統一被點名接麥當勞…「完全沒接觸」

2015-06-25 04:07:44 聯合報 記者邱莞仁/台北報導

台灣速食龍頭麥當勞經營權確定易主,被點名接手的食品大廠統一集團表示,看到相關報導感到很訝異,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任何企業與統一接觸,洽談接手代理權事宜。

除統一外,昨天被點名的食品大廠,還包括擁有德克士炸雞的頂新集團、摩斯漢堡的安心食品,及去年才脫手漢堡王代理權的大成集團,但上述廠商都表示,目前沒有收到相關訊息,無法表示意見。

統一集團發言人涂忠正表示,外界的點名真的是「太抬舉」了,麥當勞是國際級的大企業,經營面複雜,現階段公司不會進行相關的考量跟評估。他說,集團早期雖曾代理經營肯德基,目前旗下也有廿一世紀風味館、星巴克及Afternoon Tea等連鎖餐飲,但事業經營不再增多或擴張,統一集團未來的經營重點仍會聚焦本業。

大成集團發言人周叔恆指出,國內速食產業經營挑戰大,去年漢堡王在全台比重約三成以下,市場競爭激烈,而大成目前沒有收到相關訊息,接手的可能性也不高。

而獨家供應麥當勞滿福堡、厚片吐司、霜淇淋、貝果等產品的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則說,麥當勞轉賣經營權一事還在其亞太區總部討論階段,還不知道未來如何決定,且「亞太區」的討論不一定是台灣企業接手,也可能是東亞、香港或其他地區。

【記者陳心瑜/台北報導】台灣麥當勞經營權傳出易主,雖然麥當勞表示非常尊重員工,不會影響全台一萬六千名員工的權益,但實際訪問第一線員工與店長,他們都表示昨從媒體才得知易主消息,一度有些錯愕。

承接呼聲高 遭統一否認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台灣麥當勞昨(24)日表示將尋找合適授權商經營台灣市場後,國內許多實力與財力兼具食品大廠,包括統一、大成、頂新等集團都被點名是可能的買主,通路業者如統一超、全家、全聯等也都紛紛入列,但是各業者均否認介入。

統一對於市場傳言相當驚訝,表示「沒聽說這件事情」;統一超與全家也表示「不可能」,頂新集團則說「毫無所悉」。

至於全聯、大成等也都指出,並不知情。

統一是目前接手呼聲最高的企業,業界分析,主要是統一具備足夠財力與經驗,以麥當勞開出授權經營商「需具備高度的經營能力,並充分了解台灣市場」條件,統一自然成為最佳人選。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