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建始也,冬,冬季。指冬季開始,萬物終成,開始進入休止期。維基百科: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於每年11月6-8日之間,斗指乾,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的位置。
在中國北方,此時大地土氣凝寒,若遇強冷空氣,或已初雪降臨;在南方,則仍晴朗乾燥,頗有陽春暖暖、涼爽舒適之象。
農耕社會時代,人們整年辛勤勞作,平日克勤克儉,到了冬天萬物收藏之季,便在立冬這天以食療補其元氣,犒賞一年辛勞,去去嚴寒之氣,也與家人分享豐收喜悅。
小時候,每到立冬之前,總會聽到左鄰右舍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初次聽聞不知其意,問娘:「嘴巴本來就破了一個大洞,怎麼補?」。娘聽了後微笑說:「立冬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藥膳補品,補一補家裡這群永遠填不飽肚子的黃口小兒」。
記憶中補冬的藥膳並不好吃,常常一鍋黑漆漆的藥膳湯,湯中或老母雞或是排骨,加上許多不知名中藥材,而湯的味道與滋味會因藥材不同而有異。雖說在家境不富裕的年代,雞肉還屬奢侈食材,並非天天都能吃到,但冬至這一天,好不容易可以吃到雞肉,但因加入中藥,整鍋湯呈現褐黑色,讓人看起來就有所遲疑。我總會先盛一點湯,試喝一小口,若覺得有苦味,或是聞起來是不喜歡的中藥味便拒絕喝,這時阿娘就會拿起掃帚條,一旁虎視眈眈盯著,逼著非喝下一碗不可。此時,只能用手捏緊鼻子,快速吹走熱氣,再一咕嚕喝下,然後趕緊捉一塊紅糖丟進嘴裡。
這種年年進補、年年痛苦的補冬藥膳,從童年到成年,不斷上演著。尤其青春期,被逼著喝過許多轉大人的中藥湯,喝得臉色鐵青鐵青。這也是我日後很少尋求中醫的主要因素。
除了以上立冬藥膳外,其實補冬還是有好吃的食材,譬如我最喜歡的麻油雞湯、麻油雞飯。不知是孩童味蕾敏感,還是古樸年代的蔬菜沒有噴農藥,品質特好,當時的老薑特別辛辣有味,傳統古早麻油又香氣十足。只要幾滴入鍋,油溫熱後爆香老薑,然後下雞肉塊炒至變色,再倒入米酒與水…這種食物香氣可以遍傳幾里。
印象中有一種金桔餅,餅的外層裹著一層厚厚糖霜,平日當零嘴,但阿娘有時取來烹調。首先麻油老薑爆香後,加入一整塊金桔餅煸炒即可食用。有時也會將金桔餅切成細絲,打上幾顆雞蛋一起乾煎,有別於菜脯蛋的鹹香,多了鹹酸甜的多重口感,混著麻油香氣,很能刺激味蕾。
娘知道小孩子都不喜歡中藥味補品,所以有時也會換上人蔘鬚雞湯,加上枸杞、甘草、黑棗…幾味簡單中藥材,讓湯頭變得溫潤甘甜;或是改換一鍋溫熱的薑母鴨,在冷冷深秋初冬之際,大人小孩喝得一肚子暖暖,一口口軟爛雞或鴨肉入胃,真應了那句「補嘴空」食補食療的意義。
多少年的立冬過去,就有多少年的立冬回憶。
當手足們一個個長大成人,像樹大分枝搬離家;老家歷經翻修,老爸永眠石碇山,老媽垂垂老矣。時代變遷下,物質豐裕過剩,天天都是大魚大肉,立冬於我,只剩下月曆上一個專有名詞。當年那個討厭喝藥膳湯的我,在人生漫漫旅途中,早已數不清有多少歲月不曾在立冬這天品嘗娘親手燉煮的湯品,如今只能靠著記憶裡殘存的味道流連、懷想與遙望…。
現在吃得起任何山珍海味,但是再也吃不到記憶中被逼著吃補都覺得幸福的家庭滋味。那時候奶奶、爸爸都還在,手足們還無憂無慮同在一個屋簷下。輾轉立冬又迎來,但老家早無炊煙裊裊之囪,早已消失舊時光裡那一縷麻油老薑的香氣。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9樓. 端木豪2024/11/30 07:47
第一張照片的色澤真的飽滿美麗
媽媽準備的補品,是愛心
謝謝您的回應。
若論起攝影,您的功力屬於專業水準級,而我純屬隨拍自娛,亂槍打鳥下,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偶獲一張尚可的照片。
這張照片也是在無心插柳下獲得。
現代人營養過剩,真需要補人畢竟不多。但總是,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那怕我這個寶已經是邁入老齡的寶。
紅袂 於 2024/12/02 09:17回覆 - 18樓. tzi2024/11/27 04:01長年久居國外
年輕就來國外,也沒長輩跟在身邊,
也沒經驗做 冬令進補.
平常吃得健康,不挑嘴,什麼菜都吃,
逢 冬瓜 苦瓜 大白菜,➕幾片薑,她們說 菜 涼 肉 腥
➕ 薑 或蒜 除味.😊
我很少會做這些補湯 ,但身體也算很健康.
才能照顧一家人.😊
冬令進補,中國的這些菜餚,真要學做一點.😊
祝 健康 平安 ❤️
Dear Tzi
您說的我完全理解,因為我更不善於烹飪,更遑論冬令進補。
您這麼說,就知道您吃得很清淡又養生,不像我總是亂吃,所以論健康狀況,自然地您一定比我好。如果妳不善待自己,怎麼照顧家人呢?所以你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家人沒妳不行;既然是最重要的人,當然要先讓自己的健康與心靈都獲得最佳狀態才有心力陪伴家人。
沒關係,不學這些不熟悉的菜餚也不打緊,只要營養均衡就好。
也祝您及家人:健康、平安!
紅袂 於 2024/11/28 09:37回覆 - 17樓. 月光邊境2024/11/20 20:31
補冬這天,臨睡前看到朋友line 傳來一條長長的冬瓜說補冬,我喔了聲倒頭便睡。
我應該是活成懶到沒有點風俗民情文化,燉雞不可能買雞精比較快那種懶蟲。
紅袂真了不起,傳統的、時尚的、心靈洗滌等文章,都能寫來煞有其事,用心的生活並深刻體驗考究,多麼難得一個女生啊!應該將文章出書的。
哈哈哈…這個有梗。原來補冬,指的是冬瓜,而非時令。
正好昨天同事送我一片冬瓜,於是下班後到超市買了L型雞腿,到家後切幾片薑片,煮成雞肉冬瓜湯…湯清鮮甜,喝完暖心又暖胃。
老實說,雞精很難喝,有一種很奇怪的口味。但是滴雞精就很好喝,下回妳不妨試試。以前我都是自己做滴雞精,一隻雞只能滴小碗公一碗,滴好的雞精裝成一小袋冷凍,要喝時再取出加熱即可。
「紅袂真了不起,傳統的、時尚的、心靈洗滌等文章,都能寫來煞有其事」
這段話過獎與鼓勵勝於事實。充其量我只是將記憶中記得的、親身經歷過的、聽過或看過的,經腦袋迴路整理後寫下來而已,沒啥特殊之處,也因此拉里拉雜,想到哪寫到哪,沒個準兒。
這樣胡言亂語的字,難登大雅之堂。
還有妳留言中有一處有誤,我必須糾正,以免讓人誤解→我不是女生,我是中年老婦人、阿桑、老嫗…。「女生」是我70年前的稱呼。下次別忘了喔!
紅袂 於 2024/11/21 13:40回覆 - 16樓. 盹龜雞~ 五月25 漢堡2024/11/20 15:58
立冬補冬 , 我和意樵 SalleyChen一樣, 愛下廚的廚房。
養生燉品 我沒有意樵好, 但是我常給自己燉 蔴油酒雞湯 ,或是蔴油蔬菜雞湯,
盹龜雞姐午安!
我相信您與意樵都是善於烹飪一族,不然怎會成為好友呢?
天氣開始慢慢變冷了,這種氣溫下,紅爐灶熱會讓人有一股溫暖感,且溫熱之食湯下肚,更是暖心窩驅寒的聖物。
我想當您的孩子很幸福,能在冬季裡品嘗母愛的美食,讓家的味道源源流長。
紅袂 於 2024/11/21 13:20回覆 - 15樓. 郁勝2024/11/18 12:23中藥裡的麝香份量都是用"分"來計算,用手指沾一下就超過三分了。麝香走氣甚強,多用於陽氣閉塞回神,例如喘急或暈厥不醒。除非氣虛之甚,不宜當作補藥。神經質或躁鬱症患者用了更可能會出現癲狂。
冬天能不能吃補?有個很簡單的自我觀察法。伸出舌頭來,如果舌暗紅甚至泛黃,千萬不要補!再補肝就要"猛爆"了。舌淡紅兼有淺白苔,可以吃補。舌頭整個泛白,得要先溫補,體質調整好再大補。郁勝大哥這番言論,感覺像中醫師。
之前衝過去抱我家點點那一次,腰椎出了問題,之後我看中醫做針灸另外開藥。有一次忽然覺得口容易渴,回診後才知中醫幫我調整藥味,加進補的藥方,因為燥熱所以覺得口渴。後來醫生又重新調整,口渴現象才減緩。
剛剛看了自己的舌頭…嗯,有點長,標準的長舌婦典型。再看顏色…淡粉色中有一些淺白色舌苔。若套用您的說法,表示我是可以溫補的。
剛剛得了一張煮麻油雞的食譜,這星期假日我要來煮一鍋又香又濃的麻油雞湯,來補一補我的舌頭。說錯,是補身體,希望能頭好壯壯,膽固醇再飆向最高點。
紅袂 於 2024/11/20 08:59回覆 - 14樓. 小小茉莉2024/11/12 09:41
紅袂早上好
據說立冬那天吃補 整個冬天都會暖呼呼的不怕冷
老實說 吃補到底有沒有效果 我也不太清楚 只知道立冬這一天 吃補成了每年這個時候的大事
不過我阿嬤說 吃乎燒卡贏吃補 我更是深信不疑
入冬了 早晚溫差大 確實要注意保暖 季節變化好多人感冒ㄟ
小小茉莉早早安!
很難得妳能在上班中摸魚給我回應。哈哈哈…我也同樣摸魚回應妳。(我們都不要讓主管知道)
妳阿嬤真是位智者。能聽到老一輩人這樣的說法都覺得好親切,感覺我阿嬤也還在一樣。的確,老一輩子不太懂啥三高,只關心肚子能不能吃飽,因此關心兒孫輩也是這麼一句「妳有吃飽沒?」所以「吃乎燒卡贏吃補」比起進補更重要;吃個暖呼呼的湯或飯菜,身體就暖了;身體暖了,就不容易受風邪侵入。
這都是老一輩人的智慧箴言啊!妳有這麼古錐又有智慧的阿嬤,真令我羨慕。
祝福阿嬤:老康健、呷百二!
紅袂 於 2024/11/12 10:35回覆 - 13樓. 意樵2024/11/11 21:53養生燉品
養生湯若有中藥材,都必須細火慢燉,很耗時,有興趣的自己動手燉。
耗時耗材只燉一小鍋並不符合時間成本,一大鍋又容易變味,真是偏愛藥燉的養生湯,自給自足更符合養生,妳說是吧!
我平常會煮上湯,湯品完成就是靚湯的湯底。用來做麵湯,蔬菜湯,煮粥或單獨不加料的清湯都可,許多香港的餐廳有魚生粥、雞絲粥、肉片粥、鮮蝦粥,湯底均來至上湯,濃郁又清香。
單看上湯的湯料還不夠,調味也是一大學問。
不到尾牙,雞頭對誰都無礙,雞頭+雞腳是煮上湯的基本食材,我會為了煮上湯買雞頭雞腳,豬夾心排骨或軟骨,還有蝦殼,我那鍋菇菇湯也就多加黑木耳熬出膠質。
我自己不喜歡藥燉的湯品,所以我的食材裡有中藥材的是香料,我喜歡滷些牛腱心、豆干、百頁、麵輪,養母的當歸鴨與其說是獨享倒不如說是沒我份。
喜歡我的上靚湯,我可以煮給妳喝。
PS.我記得妳家小輩裡有賣雞肉飯的,妳可以問她蔥油怎做的,雖然她的生意不開張了,基本功還是在的。
對齁!意樵點破我的盲腸…藥膳鍋很費時,好像不太符合成本。可見得不會料理就沒有這層概念。
妳說到湯底很重要,我猛點頭。
我在香港機場吃過一碗皮蛋瘦肉粥,食材鮮、湯底清香而濃郁,好吃的不得了,可見得湯底是靈魂基本,不過我從沒想過可以買雞頭雞腳當湯底,可能跟我很少煮湯又不諳料理之故。冬天到了,這招我可以試試,總之複製妳的食材就可,怎好意思每次都勞煩妳。
只是我覺得妳廚藝精湛,若不以此專長為生財工具,總是可惜。
我家小輩中沒人賣過雞肉飯啊。正確應該說,我大嫂生前一直做自助餐的生意,所以我姪女從小到大,無論下課或下班後都會到店裡幫忙、打打下手,直到2020年大嫂忽然過世後才停止營業。
紅袂 於 2024/11/12 10:34回覆 - 12樓. 郁勝2024/11/11 20:55製作藥酒除了麝香、虎頭蜂,我不用動物藥材,尤其沒用過蛇,對此有疑慮!但蛇湯吃過不少。
1990年代,曾從大陸帶回一整個麝香球,一镡酒還沒用到1/10,只喝一口就覺得輕飄飄快升天了!那镡酒整镡倒掉。剩下的放三年沒用到也丟棄了。多年後的今天,如果要用相同重量的黃金都還不見得能買到麝香(官方已禁用)。
老婆剛嫁我時,冬天即使窩在被窩裡手腳仍然冰冷,我用「當歸芍藥散」的湯藥給她服用了整個冬季,以後她這個問題就消失了,中藥如果用得對,也會有奇效。但還是得視體質使用不同方劑,中年以前我是不能吃補的,一補就頭臉長痘痘。麝香…這可是烏金吶!我只有從古裝劇中聽過,再來就是麝香咖啡,但實際上從未見過。
郁勝大哥好像不太會朝「現實打算」計謀,完全就是一派「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的隨緣心態,不然這塊麝香又不佔多大地方,若留到現在,那可是一塊隨時可解燃眉之急的烏金。
或許就是您一直都是善小而為、貪小更莫為的風範,而能蒙老天爺眷顧,才能每每化險為安。
其實我對您這句「只喝一口就覺得輕飄飄快升天」給提振精神,更充滿好奇與想像…這到底是啥好東西啊?感覺形容得像在吸毒般…我若有這樣的好東西,下半輩子就不用愁啦!直接躺平。唉!還是我這句老話,您不太會做現實打算。
紅袂 於 2024/11/12 10:34回覆 - 11樓. lillian2024/11/11 08:13
仔細再讀文字 確實寫得好
一如紅袂過往的風格
非常溫潤 生動有畫面~漂亮!
早安
一天開心
沒沒沒…沒啦!我只是在補冬前夕擠出時間胡亂寫上一筆應景文而已,真的談不上寫的好。
這種胡言亂語的寫作,一如過往風格。哈哈哈…
難為也謝謝您如此嘸燒棄嫌的再次留言加油打氣,讓我肚子裡又充滿了飽滿如熱氣球般的氣,足夠一天燃燒使用。真是太感謝您了。
看您住的社區附近有一片很美的月季公園,害我眼睛眼花撩亂,真想飛過去一覽,也真的好羨慕您。
不知日後我若到浦東旅遊時,可否去拜訪您並請您導覽私人景點?當然,也順便親臨欣賞您的畫作。我猜這一定是最棒的一趟旅遊。
也祝您:天天天藍、心寬如自在的白鴿!
紅袂 於 2024/11/11 13:45回覆 - 10樓. 意樵2024/11/11 02:42常態靚湯
許是飲食文化不同,我家沒有立冬補冬這個習俗。
再說麻油雞,藥膳排骨,我家餐桌上未曾出現過,若說要與藥膳有關係的美味,養母喜歡當歸鴨,那是她一人獨享的,只要一入冬,那道當歸鴨就時不時會出現。
常態煲靚湯分季節節氣,秋冬季常態會護養呼吸系統,所以白色的養肺湯是餐桌上的常客,再有我家是南方省分又臨海,夏末秋初開始還有個祛濕湯,會持續到第一波的寒流來臨前。
立冬似乎沒有特別會煮出來打牙祭的湯品。
父母愛煲湯我也愛,中國人喜歡以形補形,在初冬之際老家那邊有養腳湯,讓手腳容易冰冷的人有行氣補血食療湯。
湯方簡單:牛七、斷續、川芎、赤小豆、蜜棗,豬蹄筋、雞腳。六碗水。
我沒有在立冬這天特地燉煮藥膳,從第一波東北季風下來天候偏涼開始,我自己就煮了一些熱湯,材料就沒啥特別,一般的例湯。
我煮的菇菇湯,有隱藏的湯料看不見。材料簡單湯味濃郁。我有點不明白…養母也是母親、娘、媽媽,怎麼會自己煮自己吃呢?
我娘作法剛好相反,一定是爸爸小孩都吃了(無論自願或被強迫)她後續才接著吃,我猜這跟她成長過程中身為傳統下養女的心態。還好,我爸離世後,娘成了家裡最大的老大,所以現在很想得開,自己會去市場買自己愛吃的。這才是我們身為子女最想看到她能活出自己的心態。
「養腳湯」?我第一次聽到這名詞,真是孤陋寡聞。要不是妳有提到「行氣補血食療湯」及提供方子,不然我真摸不準是用來喝的還是泡腳用的。
還有還有…尾牙還沒到呢,妳怎麼就將雞頭向著我?猛一看到那黑漆漆…還以為小時候噩夢又開始的那一種中藥湯,但再仔細瞧,感覺又像是黑木耳。反正只要不加中藥都一定好喝。
意樵,要不妳將開手作坊的夢想改為開「養生燉品店」好了,以每人一鍋為主,我想信憑妳的廚藝一定高朋滿座。
紅袂 於 2024/11/11 13:3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