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36~40共五項)
036此明五入問病之診法也。
聲色既詳,問亦當知,視其五人,以知起止,
心主五臭,自入為焦,脾香腎腐,肺腥肝臊。
脾主五味,自入為甘,肝酸心苦,肺辛腎鹹。
腎主五液,心汗肝泣,自入為唾,脾涎肺涕。
註:
此明五入問病之診法也。
肺主五聲,肝主五色,前巳詳明,而問之之道,亦所當知也。'
經曰:治之極於一,一者,問其因而得其情也。
其要在視其五入,即可以知病情之起止也。
假如心主五臭,凡病者喜臭、惡臭,皆主於心,此統而言之也。
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喜焦,病生心也;
入脾喜香,病生脾也;
入腎喜腐,病生腎也;
入肺喜腥,病生肺也;
入肝喜臊,病生肝也。
脾主五味,凡病者喜味、惡味,皆主於脾,此統而言之也。
若分而言之,則
自入喜甘,病生脾也;
入肝喜酸,病生肝也;
入心喜苦,病生心也;
入肺喜辛,病生肺也;
入腎喜鹹,病生腎也。
腎主五液,凡病者多液,少液,皆主於腎,此統而言之也。
若分而言之,則
自入出而為唾,病生腎也;
入心出而為汗,病生心也;
入肝出而為淚,病生肝也;
入脾出而為涎,病生脾也;
入肺出而為涕,病生肺也。
其聲之微壯,色之順逆,法同推也。
037此以問知精神盛衰,虛實之診法也。
百病之常,晝安朝慧,夕加夜甚,正邪進退。
潮作之時,精神為貴,不衰者實,困弱虛累。
註:
此以問知精神盛衰,虛實之診法也。
凡病朝慧者,以朝則人氣始生,衛氣始行,故慧也。
晝安者,以日中則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也。
夕加者,以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也。
夜甚者,以夜半則人氣入臟,邪氣獨居於身,甚也。
此百病消長,邪正進退之常也。
凡病來潮發作之時,精神為貴者,
以病至精神不衰,則為邪氣不能勝正,正氣實也;
病至精神困弱,則為正氣不能勝邪,正氣虛也。
038此以問知晝夜起居,診病陰陽、氣血、生死之法也。
晝劇而熱,陽旺於陽。夜劇而寒,陰旺於陰。
晝劇而寒,陰上乘陽。夜劇而熱,陽下陷陰。
晝夜寒厥,重陰無陽。晝夜煩熱,重陽無陰。
晝寒夜熱,陰陽交錯,飲食不入,死終難卻。
註:
此以問知晝夜起居,診病陰陽、氣血、生死之法也。
晝,陽也;熱,陽也。
凡病晝則增劇煩熱,而夜安靜者,是陽自旺於陽分,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陰也;寒,陰也。
凡病夜則增劇寒厥,而晝安靜者,是陰自旺於陰分,血病而氣不病也。
凡病晝則增劇寒厥而夜安靜者,是陰上乘於陽分之病也。
凡病夜則增劇煩熱而晝安靜者,是陽下陷於陰分之病也。
凡病晝夜俱寒厥者,是重陰無陽之病也。
凡病晝夜俱煩熱者,是重陽無陰之病也。
凡病晝則寒厥,夜則煩熱者,名曰陰陽交錯,
若飲食不入,其人之死,終難卻也。
039此以問知飲食之診法也。
食多氣少,火化新痊。食少氣多,胃肺兩愆。
喜冷有熱,喜熱有寒,寒熱虛實,多少之間。
註:
此以問知飲食之診法也。
食多氣盛,此其常也。
若食多氣少,非胃病火化,即新癒之後貪食,而榖氣未足也。
食少氣少,此其常也。
若食少氣多,則必是為病不食,肺病氣逆,兩經之愆也。
喜冷者,中必有熱。
喜熱者,中必有寒。
虛熱則飲冷少,實熱則飲冷多,
虛寒則飲熱少,實寒則飲熱多,
故曰寒熱虛實辨在多少之間。
040此以問知大、小二便之診法也。
大便通閉,關乎虛實,無熱陰結,無寒陽利。
小便紅白,主乎熱寒,陰虛紅淺,濕熱白泔。
註:
此以問知大、小二便之診法也。
大便之利不利,關乎裡之虛實也。
閉者為實,若內外並無熱證,則為陰結便閉也。
通者為虛,若內外並無寒證,則為陽實熱利也。
小便之紅與白,主乎裡之寒熱也。
紅者為熱,若平素淺紅淡黃,則為陰虛也。
白者為寒,若平素白渾如米泔,則為濕熱所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