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洛杉磯母乳協會邀請,曾小貓有機會在上週的洛杉磯母乳峰會上分享自己身為一個移民媽媽,力爭職場哺乳權的心路歷程。美國勞工法對哺乳婦女在職場上的權利保護其實相當完善,但在華人社區裡,很多僱主卻忽略法律規定。節譯講稿如下,並附演講簡報,和說中文的朋友分享。
我叫曾小貓。我是個新聞工作者,曾任電視、報社記者,如今則是自由撰稿人,往返於洛杉磯和台北之間。
我也是電腦工程師江小豬的妻子,一歲寶寶小小豬的媽咪。
剛懷孕時我並沒有哺乳計劃。我來自一個(和美國相比)較為母乳不親善的文化。目前在中國大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僅佔全部嬰兒的百分之30。我在台灣出生,成長過程中從未見過任何人哺乳。但是,懷孕後期我在向小兒科醫師咨詢過後,決定餵母乳。
於是,我成為一個全母乳媽咪。去年八月,我在寶寶滿三個月時重返職場。當時我是北美最大中文報紙—聯合報系世界日報—的記者。
十月廿一日,報社刊出一篇標題為「辣媽狂曬限制級補乳照,囧爆華人」的報導,描述在公共場合哺乳的行為和/或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哺乳照片令人「不適」、「噁心」。
身為一個哺乳媽媽,我感到震驚和受辱。我向編輯反映此事,但對方不認為這篇報導有任何問題。報社接獲憤怒讀者抗議,但未予回應。
我感到非常、非常失望。事實上,報社對哺乳媽媽並不友善。我們沒有哺乳室,儘管加州法律明文規定僱主應該提供合理的空間以供集乳,我得在廁所裡集乳。當我在廚房清洗集乳漏斗時,少數同事批評:「不要把內褲晾在辦公室。」我將此事報告人資,但他們未做具體處置。
稍後報社刊出另一篇報導,稱僱主提供哺乳室「只能放著積灰塵」。
我和我曾經非常尊敬的主管長談此事,在他的辦公室裡坐了三小時。但他堅持報導沒有問題,認為我反應過度,是我的個人問題。
所以我辭職了,結束了我和聯合報系長達十年的關係。我決定控告報社性別歧視。
報社提出和解條件,當中有一項我不同意,那就是保密協議。報社希望以金錢賠償讓我對此事保持沈默,我拒絕了。但我接受了其他條件:報社修改政策,提供哺乳媽媽空間及休息時間以供集乳,並將修改後的政策以中英雙語公告。同時,所有主管都需接受在職訓練,學習哺乳媽媽在法律上應享的權益。
我用十一年青春堅守新聞崗位,我熱愛我的工作,但因著這種對哺乳媽咪的惡意,我必須離開在報社的職位,另起爐灶。我放棄了報社給我的金錢補償,這樣我才能為受到這種歧視的媽媽們發聲。我希望用我的經驗來鼓勵其他的華裔母親。每當我的中文部落格得到正面回應,我都感到非常安慰。
前衛生局長瑞吉娜·本傑明說,每個人都能幫忙讓哺乳環境更親善。以上是我所做的。希望你也力挺哺乳媽!謝謝。
- 6樓. 泡芙麻咪2020/12/15 16:27覺得我們亞洲哺餵母乳的風氣跟觀念要比西方國家要先進多了~(yedda1980@hotmail.com)可是亞洲國家母乳餵養率比西方國家低很多耶! 旅美記者曾小貓 於 2020/12/17 02:19回覆
- 5樓. 朱帥哥2019/06/01 21:44李翊楓(vincent76227@yahoo.com.tw)
- 4樓. 朱帥哥2019/06/01 21:32那台聯強馬蘋那些男女那男學生7段那房那鍾奕霆101年聖誕節星期四雙胞胎深藍電梯門停剪拔掉電(vincent76227@yahoo.com.tw)
- 3樓. Cliqueyi 克莉伊 AvaG2016/03/08 03:32
提供一點我的生活經驗: 我在美國生的兩個女兒都是餵母乳, 老大餵食到十個月; 老二餵到十四個月..... 老二頭三個月吸裝在奶瓶的母奶 (因為無法親餵) 後來才訓練成親餵 ..
白人朋友說在美國餵母奶也是依據時代不同而改變 , 在嬉皮年代 餵母奶被視為"野蠻行為" 所以有一段時間嬰兒都是吃配方奶的, 想不到吧?
謝謝你的文字 , 作為你的讀者, 很幸福!
- 2樓. VIVI2014/12/10 12:30
不經意看到你的部落格,為你的勇氣和毅力鼓掌
我自己也是2個孩子的媽
都餵母乳到2歲半
曾經也為上班哺乳這件事
跟同事搶廁所
和老闆抗議
最後安全的餵完
看到這篇文章
非常有感觸
希望大家一起加油.....
- 1樓. 看雲2014/10/22 09:12
母乳的優點不是配方奶能完全取代,特別是免疫力和抗過敏方面
但是如果沒有經過指導,新媽媽一開始餵母乳可能不會很順利,需要家人全力支持。上班後雇主的配合也是必須的,有適合的環境才能讓員工安心工作
謝謝妳分享的經驗,也支持妳的努力
謝謝看雲姊!
餵母乳還是餵配方奶,是個人的選擇。
但選擇餵母乳也是媽媽和寶寶的人權,新媽媽選擇餵母乳,家人支持、僱主配合是必須的,也是應該的。
也祝福您一家幸福快樂!旅美記者曾小貓 於 2014/10/23 12:3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