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最近在準備一份投資報告,所以很長時間沒有上來寫博客了,和關心旅人的讀者先致個歉,這情況可能要延續一陣子,我盡量抽時間來寫了。
今天看到了這篇社論,本來當場就要引用過來,給點個人的看法。但還是習慣性的先去看看異言堂裡其它人的博文,發現銀老也對這篇社論有意見,講的很是到位,如果沒看過的,不妨也去看看,是對這社論評論的一種角度。旅人對這篇社論,將從另一個角度來評論。
銀老的文章鏈結如后:文化痞子不少,政治痞子太多
當然,從我對大陸觀察的角度來說,對這篇社論的評價和銀老差不多,牽強附會,硬拗。
看這篇社論,旅人要從兩個角度來說明,一個是北京政府面,另一個是人民角度面。
先談談北京政府的角度。
溫總理的政治改革想法,按我看到的很多西方和台灣的報導,似乎都認為溫總理是想要搞民主,要朝民主化的方向去改革,因此也密切的觀察這次的十七大五中全會,想看看有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結論,順便也想以此來觀察溫總理的決心,或者,到底是一人之言,還是一黨觀點。
如果,大家真的這樣想,那就難怪會對這次北京政府的五中全會的表現感到失望,甚至認為溫總理是個人想法,然後再感嘆一下這個老好人,果然是在孤軍奮戰。
從旅人在大陸的長期觀察和理解,我要先糾正大家一個觀點,溫總理說話,尤其是在國際媒體前面發話,按北京政府的行事風格,是絕對不會無的放矢,而且,也不會是溫總理一個人的意見,這一點,非常清楚。
北京政府發展到今天,在鄧小平後,已經是個集體領導的政府,主席和總理,私下可以有個人意見,但在公開場合,絕對不會有個人意見,不會有像當初趙紫陽那樣的總理了,因此,溫家寳的意見,就是黨的意見,就是現在領導班子的意見,只有落地的成效問題,而沒有所謂的做不做問題。
因此,政治改革勢在必行,但溫總理的政治改革,並不是聚焦在所謂的民主化,因為共產黨從來就不覺得自己不夠民主,一個代表人民的政黨,怎麼會不民主呢?而西方式的民主,從來就不被北京政府認為是唯一的真理,北京政府,有他們自己的民主思維和自己的路要走,西方民主,確實是個借鑑的對象,但並非中國民主發展的目標。
在這樣的共識,並非什麼國家機密,或是不為人知的潛規則。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一堆人還要硬去解讀溫總理的政治改革,是想要讓北京政府西方民主化?
一但立論基礎錯了,觀察角度和解讀,就完全不會正確。UDN今天的社論,在這個角度上,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按旅人的理解,溫總理說的政治改革,北京政府想做的,其實是中央和地方一條鞭化的政治改革,和西式民主化,實在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中國的地方主義和中央地方政策相背離,是北京政府現在最大的問題,而且日益嚴重。這從房價調控政策上就可以看出來了,中央要壓,地方要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導致中央立意很好,但落地結果很差。
其實在內地,這類的事情,並不僅只是在房價調控而已,在非常多的地方都有這麻煩。換句話說,北京政府現在已經快要往令不出中南海的方向發展了,這怎麼會不嚴重?怎麼會不需要改革?
而且,在內地,所謂貪瀆問題,地方造成的民怨,是要比中央發生的多少好幾倍。畢竟中央的貪瀆,一般人民很難感受到,但地方上的問題,大多是人民切身問題,這一點,中南海體會很深。
事實上,中央與地方要一條鞭的改革,早就已經在進行了,只是鴨子划水,悄悄的在作,持續的在暗戰而已。
按旅人的瞭解,目前各地方的一二把手,或是高層,重要的民政主管人員,都在年青化,在中央派任化,由點而面,由底層而高層,逐漸擴張,就是一個重要的暗示。
同時,地方上有大影響力的要員,要嘛就是往中央調,要嘛就是輪調出去,這些動作,全都是在為一條鞭改革做舖墊,只等時機成熟,就可以逐條宣告,落實下去。
組織機構也是一樣。
地方中央疊床架屋的,由中央重新劃分職能,由上而下的統管。不必要的地方單位,逐步裁撤,改由中央體系來統一領導,務求未來能夠上下一致化。
這些,才是北京政府真正關心的政治改革,而且早就已經在進行了,至少已經運作了數年。
這些,當然不會,也不需要在五中全會裡去談,也沒有必要有什麼決定,做就是了。
請問,上面這些改革,難道不是溫總理講的,“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而面對地方勢力的反撲,難道不是“風雨無阻,至死方休“?
別用自己的觀點,在不深入瞭解內地的政治環境下,自說自話,只會讓人覺得幼稚而已。
北京政府的角度談完了,再來談談內地人民的看法。
首先,一樣希望住在台灣,深受西式民主或西方觀點影響的人,能夠跳開自己的成見,重新的去思考一下,大陸人,怎麼可能會有大多數的人,都像你我一樣的明白或是理解西式民主的內涵和意義?
他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深受黨的栽培和教育,有多少機會可以去知道,西式民主是個什麼東西?
我可以這麼說,你腦子裡的“民主“,和絕大多數內地人腦子裡的“民主“,除了字是一樣的以外,內涵和理念,根本是十萬八千里的差距,你在期望大陸人渴望你腦子裡的民主,用內地的俗話,就是“腦袋被驢踢了“。
不要因為柴玲,吾爾開希,劉曉波天天在報紙上出現,你就以為大陸人都在渴望西式民主,別忘了,大陸有十三億人,懂得的人有多少?就算有一千萬人,也一樣是少數,那裡掀得起什麼波浪。也不怕打擊那些崇拜西方民主的人,你真要去和劉曉波談,恐怕他想的民主,也和你我理解的民主內涵有很大的差距(看他簽署的什麼憲章就知道了)。真不明白,對大陸的民主改革,大家在期望些什麼。
沒有錯,大陸貪污腐敗很嚴重,很多人對共產黨嚴重失望,但這個失望是如同父母對子女做不好的失望,大多數的大陸人,可沒有打算掐死這個兒子,好換個金髮碧眼的小朋友回來養。
如果北京政府能夠實現他的一條鞭,能夠大量減少地方官吏的腐敗行為,這個政府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的危機。
講白了,現在大陸人民的生活,也許貧富懸殊,但在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後,大多數的人還是覺得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發發牢騷絕對不少,但要他們揭竿而起,那也是離題太遠,有飯可以吃,日子雖然有不少不滿意的,但也沒有多少人真想去玩革命。
所以,說大陸民怨沸騰,政治到了危險地步,也只是仇中者心中的YY而已。(YY是大陸網民語,“意淫“的意思,就是自己想想爽爽,與事實無關的意思)
所以,不論從北京政府中央的做法和想法,一般民間的草民,腦子裡的政治改革、都和我們這些深受西方思想影響的人大不相同,不要一廂情願自我感覺良好的以為人家想要搞什麼西式民主改革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1樓. hullo2010/12/12 15:21向先生致敬!
做为一个大陆人,对身处台湾和海外那些清醒的中国人或华人,十分的敬佩,也许这是旁观者清的原因吧!
先生说自己是结果主义者,我则是实用至上,规则至上,所以才感觉在很多问题上与先生心灵相通,期待先生的更多好文章! - 30樓. 凉白开2010/11/02 09:40回复DOS: 怎么又是一个自我感觉太好的主!
台湾人为何天生自我感觉这样好!不会是日本人皇民教育使然吧?
该醒醒了台湾人!
到现在还看不好台湾的困境, 我真服了某些台湾人, 梦是用来作的, 不是用来吃的!
作为大陆人, 我们时刻清醒自己的困境, 不断摸索, 只向前不回头. 只因为我们深知自己民族的深重负担, 我们有承担重担的勇气, 我们更有无悔的信念.
台湾的困境相对于大陆, 大得多, 内外交困, 相对而言大陆只是外部环境恶劣而已, 共产党再不纪, 在国家治理国家动员方面不会有问题, 而不会在国家定位国家认识上犯糊涂.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 台湾已经错过太多的机会了, 现在的一切主动权都在大陆方面, 台湾今后只会边缘化, 不管谁当总统都改变不了, 如果台独更只会是破罐破摔.
好在大陆还会不计成本让利与台湾, 台湾还不至于太难过!
等过了若干年, 中国经济中心成型,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重庆成为经济中心, 台北就错过了中国经济的整合机遇. 台湾本来可以在中国经济全局整合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惜自甘于外, 无可奈何!
到时台湾底子也消耗差不多了, 而台湾海岛型经济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 什么亚太营运中心, 什么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 什么文化创意中心, 那都是天方夜谭.
- 29樓. DOS2010/10/31 17:36這也許是中國的困境 絕不是台灣所面臨的問題
這也許是中國的困境
但
這絕不是台灣所面臨的問題
台灣同胞們
這就是我不願把台灣命運跟中國綁在一起的原因呀
- 28樓. 凉白开2010/10/31 04:34这也是一条血路
要厘清一点, 共产党绝对不是什么独裁, 其只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党, 是民主集中制的, 是集体领导的政党, 在下曾经也是一名共产党, 没觉得共产党十恶不赦, 优秀分子还是绝大多数,当然腐败分子肯定是有的.
再说西方的两党民主制度, 两党竞争是个人主义泛滥下的必然选择, 也是个人主义膨胀之中相互之间的制约与妥协, 客观上是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与行政效率的莫大牺牲.
中国的儒家社会不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 中国从来就是集体主义的, 也只能依靠集体主义才可能超越西方制度, 理想的中国社会政治制度也可以是两党制, 但不是竞争执政的, 以避免效率的缺失, 一个政党可以叫君子党, 永续执政, 但应受到严厉监督制约, 一个政党可以叫匹夫党, 专门行使监督权责, 两个党都是开放的, 所有人都可以加入, 这样就保证中国社会结构的稳定, 避免内耗与分裂. 俺希望共产党可以成为君子党, 自清自洁, 真正为人民服务, 而其他的民主党派政治团体重组为匹夫党, 体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从此,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制度腐败问题
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胸怀更大点, 放弃既得利益, 真正引领中国人走出一条血路.
感谢兄台文章, 获益良多, 比起极右的自由派民运之流, 先生更清醒明白中国的困局, 钦佩!
- 27樓. 凉白开2010/10/31 04:25中国注定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 也是世界现实决定的!
所谓的政治制度, 说白了就是生活方式, 西方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好不好, 实事求是地讲好, 主要是生活质量高, 而并非什么民主体制, 普世价值.
但西方的生活方式是个人主义的盲目膨胀, 过于浮华, 根本上是建立在对外扩张,征服,殖民基础上, 没有对第三世界的剥削与压榨就不会有西方的优越生活水准, 而如果没有西方优越的生活水准, 所有的民主自由,什么软实力都站不住脚, 都会是一堆笑话. 中国不可能走上帝国主义列强的发展老路, 地球有限的资源也不允许, 所以我们只有坚定走自己的路.
当然西方生活方式的另一个支柱是科技进步, 这一个是令在下佩服的, 也是我们要迎头直追的, 好在中国大陆认识到这个问题, 前面的路尽管还很大远, 但差距在缩小, 从这一点上观察应当对我们自己有信心. 目前西方之所以出面危机, 根源就在于科技优势的丧失, 没有科技的优势, 所有西方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软实力都会打折扣, 这就是西方社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要想维持他们现有的生活方式, 如果科技没有爆炸性突破, 那只有侵略掠夺的老路可走. 西方将继续残害世界, 什么普世价值是多么的虚伪啊!
- 26樓.2010/10/24 01:35翻墙越岭而来,跋山涉水仅为此文
身为大陆80后,郑重回应“精辟”同感颇深~!报告楼主评论完毕! - 25樓. joycelinlin愷悅2010/10/23 11:20近代以來的民主
讀了旅人.C先生和銀老兩篇文章,腦子就一直旋,只疑近選舉,腦子因各種動靜變化不夠清醒,又打了"暫息"。其實,前面的思索,沿過去一篇回應文而下游的:
" 我想:自工業革命以來,機械和科技代替過往舊年代的勞苦,很多人的生活變得日漸舒適和有餘暇,漸漸覺得個人可以主宰生命,脫離命運或神安排的宿命思想,就必然更要求和更嚮往個人自由,連鎖是個人尊嚴的自覺;於是乎,起自西歐,繼而西美,自由民主成為必然的波瀾,遍及世界。誰摸索得較早(誰都經歷過摸索中的痛楚,如革命流血),誰今日的腳步較穩而已。每個地域有它自己的歷史淵源和背負、民情、生命信念和習慣等等,各各民主大致求法國歷史曾有的嚮往"自由平等博愛",卻面貌都有相異處。歐美發展出來的憲法契約/ 約法、和制衡制度,是他們顯見成効的成果,基於明瞭人民教育水準畢竟有參差,自我節制等等不能齊一,也透視人性(會墜)需要防制吧。現代經濟發展,城市人為數甚多已是自主經濟個體了,要求自由自尊和民主之路會是必然的事;或說經濟崛起,就自然遲早進入世界潮流了。如何在新舊之間和平理性過渡,是最要的了。"
- 24樓. joycelinlin愷悅2010/10/23 10:23民主焦慮
對民主的焦慮,先說臺灣,有不少人極度焦慮,是太焦急了,所以產生了社會上因政治而起諸亂象,如為反而反的對抗,如不計手段的同謀。肇因是不是:
1.歷史積怨仇恨。
2.利益附沿政權爭奪。
3.恐懼威權政治操控式不公平的餘燼。
4.尋求機縫夢想獨立建國,以為自由民主得藉以完成,社會得邁公平公義。
5.直選制度建立太快,公民社會離優質尚遠;兩黨議政的清明理性尚未成熟,屢屢揭起粗暴民粹,政治人物有些私心攪局。
於是,明顯地綠要去藍,去中華民國,終至去中國化才一勞永逸地澈底呢?(唉!)
近代民主政治最令人憧憬的是(1)自由 (2)公義。渴望人身、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並且資源、利益、財富等公平均享。所有這些享有皆因人民有選舉複决等權,並交托契約的政治人物代為許多政策政制的决定與執行(這是憲法高舉、代議政治兩黨制衡等文明演進)。這是近代工業革命之後經濟蓬勃,人民有能力影響政治(例如財力上和社會地位上的影響,例如萬衆齊聲的輿論迫勢),影響政治運作之後,要求生存自由,生命尊嚴,生活有免於壓制和恐懼等需要和渴望──這是西方民主的利基。各國民主路怎樣走,遲早都會走到這些地步吧!
只是渴望太切,我們許多人忘了自由民主社會需要健全公民的素質,如自律、理智冷靜論事不人身攻擊、善意力求和平相待等。
說到大陸,我們明眼看到諸多進步,經濟不在話下,社會也進步不停,只是大陸太大,文盲仍不少,自由民主若如我們這樣跑法,未成氣候已跨了。
- 23樓. DOS2010/10/23 08:20謝謝格主的回覆 受益良多
觀點之所以常見 只因這就是問題之所在我只盼望 別再出現甚麼 中國式的民主
從 甚麼 三民主義 五權憲法 證實皆不可行
中國 路怎麼走 我管不著
台灣 咱們得好好深思
- 22樓. luke koolhead2010/10/23 01:35like i said before
the chinese would have to earn their freedom and democracy by paying whatever price in full.... nobody got those two things for free, unfortunat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