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25日,菲律賓雷伊泰彎著名的薩馬爾(Samar)懸殊海戰,在知識頻道上曾專輯播出。
此次海戰,第三艦隊的海爾賽上將為敵所欺,帶著艦隊北上追擊誘敵日軍艦隊。美方史布拉格少將指揮的第七艦隊(指揮官為金凱中將) ,旗下太妃-3特遣隊3艘驅逐艦,4艘護航驅逐艦和六艘卡薩布蘭加級護航航母(此級從CVE-55起,共生產了50艘。二戰時共生產151艘航母,其中122艘為護航航母,CVE-1長島號為第一艘正式護航航母),對上了栗田健男中將的中央特遣隊,大和號等4艘主力艦和旗下6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第七艦隊旗下3支太妃特遣隊,各有6艘護航航母可用,戰機達450架。最近研究報告,證明這些戰機雖無有效攻艦炸彈和魚雷,卻實際上發揮了最大作用,而非如早先報告所指卻敵係驅逐艦之功。
以美方大獲全勝的中途島之役而言,三艘大型艦隊航母,每艘載定額90架戰機,總數也不過270架。扣除艦隊本身防空掩護戰鬥機,和首波幾乎全滅的魚雷轟炸機後,實際發揮作用的戰機大概在150架左右,就打得日本航母艦隊潰不成軍。可見配備和當時同型戰機的3支太妃特遣隊,並非弱雞(此時大型艦隊航母已改配較大較快的F6F地獄貓戰鬥機,過時的F4F野貓戰鬥機配給護航航母)。
護航航母vs輕航母vs艦隊航母
護航航母有別於速度可跟上艦隊航母的輕航母,護航航母由貨輪改裝,無裝甲,速度較慢,低於20節,綽號"吉普航母"。通常上載一中隊F4F野貓戰鬥機,一中隊TBF魚雷轟炸機共24-28架戰機。其任務除護航和反潛外,亦負責運送新機至大型航母和陸基,主砲為單一五吋/38倍徑兩用砲。以"白原號"(CVE-66)為例,排水量10,400噸,速率只有19.3節,全長512呎3吋,船員860空勤50-56人。
護航航母”白原號”
輕航母又稱輕型艦隊航母,則由輕巡洋艦改裝,可載戰機為大型艦隊航母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和護航航母完全是兩回事。有些軍事著作者,常誤將護航航母稱為輕航母。
以外型區分是分辨的最簡單的方法,輕航母在飛行甲板前突出巡洋艦艦艏,尖而明顯。護航航母的飛行甲板下露出的貨船艦艏,短而較垂直,有時完全縮至和甲板齊。以獨立號(CVL-22)輕航母為例,排水量10,662噸,速率達31節,全長623呎,船員包括空勤共1,569人。二戰時通常載24-26架戰鬥機,8-9架魚雷轟炸機,共33-34架,甲板滿載可達45架。無主砲,配26門波佛斯40mm兩用機關砲。
相對之下,約克鎮級艦隊航母,全載排水量25,900噸,速率達32.5節,全長824呎9吋,船員包括空勤共2,217人。配8門五吋主砲,16門波佛斯40mm和24門20mm厄立岡兩用機關砲,可載90架戰機。
輕航母Belleau Wood
生平僅見最大的紅肉丸
10月25日03:00,栗田健男中將的中央特遣隊,通過聖博那迪若海峽,沿著薩馬爾海岸往南行。
06:37,從St.Lo護航航母起飛的布魯克斯少尉,駕著他的TBF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見到一批應該是海爾賽上將第三艦隊的船艦,但這些船艦看來像是日本軍艦。史布拉格少將接到報告後,要布魯克斯飛近去確認。布魯克斯報告,他看到日艦特有的塔樓式桅杆,而且在一艘生平僅見最大的軍艦上,飄著生平僅見最大的紅肉丸旗。
他看見的是大和號主力艦,滿載時的71,659噸排水量,等於整個太妃-3特遣隊的總排水量。他撞見了三支參與雷伊泰海戰,日軍艦隊中最大的中央特遣隊。這支艦隊在23日晚,遭兩艘美潛艦擊沉2艘巡洋艦,重創第三艘。又遭第三艦隊的艦載機,擊沉了大和號唯一的姊妹艦,武藏號,否則兵力更為驚人。
中央特遣隊假裝受創撤退,等第三艦隊受欺北上,再偷偷掩回。3支太妃特遣隊中的太妃-3在最北,正當其鋒。
護航航母上,除了一中隊的TBF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外,因無法起降過大過重的先進F6F戰鬥機,只配有一中隊的過時F4F戰鬥機。
大和號主力艦
深水炸彈從巡洋艦艦艏彈開
太妃-3特遣隊的復仇者式,只帶著深水炸彈,作反潛艇巡邏。決定豁出去進行攻擊,投下數枚深水炸彈,全部從一艘巡洋艦艦艏彈開。
06:45,雙方遭遇。07:00,大和號從37公里外開炮,美方見到第一波測距的炮彈激起的彩色水花,大為驚訝。每一艘日艦使用一種獨特的染色劑,來辨別各自發射的炮彈彈著。栗田在敵我辨識手冊上,找不到小小護航航母的剪影,將之錯認為大型艦隊航母。認為他的艦砲對著的,是海爾賽上將第三艦隊的特遣航母群,他的首要之急是消除航母威脅,立刻下令全面攻擊。
日艦來不及仔細規劃攻擊程序,又剛從防空繞行隊形變換隊形。各分隊各自行動的結果,造成了混亂。讓太妃-3得以帶著日方在後追逐,日方受限只能使用向前發射的砲,連防空槍砲也受限。而太妃-3受限反而較少,因朝後的火砲數量較多,頂風的航母得以釋出戰機。
史布拉格少將立刻下令航母轉向頂風,讓戰機起飛後,撤退至東方的一片暴風雨。希望日方因視線受阻,砲火失準,並下令驅逐艦隊施放煙幕,掩護航母撤退。
落在航母彈頭,竟滑出去
日方主力艦,除了大和號的主砲為18吋外,其他主力艦多為14吋和16吋。其炮彈為穿甲彈,撞擊美軍無裝甲的船殼,無法引爆,直接穿透兩舷船殼出去,造成傷害輕微。落在航母的甲板上的彈頭,竟滑出去掉下海。
任務為保護護航航母不受戰機和潛艦攻擊的,為3艘佛萊契級快速驅逐艦(台灣海軍最早的海軍國寶-單管陽),和4艘護航驅逐艦。佛萊契級配置前二後三,共五個單管五吋砲砲塔,和對艦艇裝甲只是搔搔癢的防空砲。唯一對主力艦和巡洋艦造成威脅的,是十管21吋魚雷,分置於兩個旋轉架。護航驅逐艦只有兩門無自動火力控制的單管五吋砲,且只攜帶三枚魚雷。魚雷射程只有10.2公里,而日方最大火砲射程達46公里。
魚雷攻擊成功機會,理論上要靠夜色掩護。但此役證明,日方無雷達控制尋標系統,成了致命傷。日軍花了巨資打造了世上最大的戰艦和艦砲,卻只靠光學目視尋標系統,和染色劑炮彈標定彈著,從事海戰。一但遇上惡劣天氣和煙幕,就成了盲人打蛇,聽音辨位,失了準頭。驅逐艦施放的煙幕,讓主力艦主砲只能在五吋砲的射程距離,和美方驅逐艦對決。
在煙幕掩護下,快速驅逐艦逼近的速度,讓日方錯以為是巡洋艦,而使用穿甲彈。這些無裝甲的驅逐艦,有的中了二十幾發,而穿甲彈就直接穿透船殼出去,無傷戰力。強斯頓驅逐艦(DD-557)於07:00,見到標定彈著的炮彈開始落在護航航母水域,立刻施放煙幕掩護。並於07:10,在18公里遠距,發砲擊中領軍重巡洋艦數次,引來日艦炮火集中標定。強斯頓一面施放煙幕,一面以之字形航行,加速到最高緊急速度(Flank speed) ,衝向日軍艦隊。見到眼前的龐大艦隊,強斯頓船員大吃一驚,更令他們難以置信的是,自己竟迎面去攻擊這支艦隊。
日艦長向強斯頓致敬
07:15,在五吋砲最大射程19公里處,強斯頓以電腦控制的雷達尋標系統,擊中領頭的熊野重巡洋艦達45次之多,使它火煙直冒。強斯頓決定放手豪賭繼續衝,共發射200餘發炮彈。又於07:24,在8200公尺距離,將架上10枚魚雷一齊射出(齊射算一個salvo),至少命中2枚,將熊野的艦艏炸掉。鈴谷重巡洋艦停船施以援手,遭美機炸到退出戰局。強斯頓艦長伊凡斯中校,因此役獲頒追贈國會榮譽勳章。
07: 30,主力艦金剛在13公里外發射的三枚14吋炮彈,穿透甲板射進左引擎室。使強斯頓速度掉了一半,只剩31公里/時。接著三枚可能由大和號發射的6吋炮彈,擊中艦橋,造成大量傷亡。鑿戰消耗了強斯頓大量燃料,沒有產生任何爆炸,讓它得以躲進暴雨中。很快在幾分鐘內,就修好後方三個砲塔中的兩個,而且馬上從雨中的隱蔽位置,對大約一公里外的領頭日驅逐艦,打了幾十發炮彈。
強斯頓駛離日艦時,遇上奉命進行魚雷攻擊的驅逐艦隊,遂加入隊形。在6,000碼外發砲,多發擊中在艦隊東方領頭的利根重巡洋艦。
強斯頓進出煙幕和暴雨,不停和日艦纏鬥。對36,600噸的主力艦金剛,發射40餘發炮彈,至少擊中15發。又轉向威脅護航航母的一艘重巡洋艦,再度擊中數發後,於08:00對上兩縱隊,共七艘驅逐艦。自己中了許多炮彈,但也一再擊中敵艦,整個中隊敵艦竟掉頭離去。但在09:00,敵艦終於回頭發動魚雷攻擊,其中數枚遭艦載機擊爆,其餘因射距太長而失落。
護航航母甘比爾灣和驅逐艦Hoel,開始下沉。日艦不顧航母,專心對付強斯頓,共有四艘巡洋艦和好幾艘驅逐艦和它交火。引起彈藥爆炸,艦橋損壞,09:40終於在水中靜止不動。
09:45,伊凡斯下令棄船。25分鐘後,強斯頓帶著186名船員和艦長下沉,沒人再見到伊凡斯。一艘日軍驅逐艦緩緩駛過,其艦長行舉手禮向下沉中的強斯頓致敬。
強斯頓驅逐艦(DD-557)
山謬爾.B.羅伯茲如主力艦
二戰時的美國護航驅逐艦,是最低廉的小型戰艦,用來反潛護航慢速的船團。同級的戰艦在歐洲叫做巡防艦(Frigate),二戰後慢慢也改稱巡防艦,美軍不再使用護航驅逐艦這個名稱。
護航驅逐艦山謬爾.B.羅伯茲(DE-413),此役表現被譽之為"奮戰一如主力艦"。於08:00,在因煙幕掩護,日艦未偵測到她下,違反命令,全速衝向日軍巡洋艦隊,進行魚雷攻擊。艦長寇蒲廉一再制止槍砲長發射五吋砲,以免引來日軍注意。在艦桅遭一發日軍對她艦偏離炮彈誤擊後,即未再蒙受砲火。於4,000碼處射出魚雷,倒俥躲入煙幕中。暸望員於08:23報告,至少有一枚集中鳥海重巡洋艦,使她失速,掉到縱隊最後。
08:10,羅伯茲正駛近護航航母隊形時,筑摩重巡洋艦從煙幕中現身,對航母群側舷齊放。寇蒲廉對槍砲長說:"波頓先生,你可以開砲了!"
有如帆船時代海戰,兩艦以側舷交火。輪機長不顧機械安全守則,將速率提到28節,使射速慢的筑摩,在距離太近的狀況下,無法鎖定小而快速的對手。羅伯茲可沒有同樣的問題,在接下來的35分鐘內,從5,300碼處,將艦上五吋砲炮彈幾乎打光,超過600發。
筑摩全艦,從艏至艉都蒙彈,驅逐艦Heermann隨之將炮火對準筑摩,將她置於要命的交叉火網中。
筑摩的上層結構被一陣又一陣的穿甲彈,高爆彈,防砲彈,甚至照明彈,打得支離破碎。照明彈的化學藥劑,使金屬板都燒起來,艦橋被毀,整個上層結構也著火,三號砲塔無法操作。
日艦前來助陣,從落在羅伯茲四周的染色劑炮彈判斷,來自包括大和號在內三艘主力艦。金剛號在09:00,擊毀羅伯茲僅存的引擎,終於使他停俥失去戰力。
護航驅逐艦山謬爾.B.羅伯茲(DE-413)
其他護航驅逐艦,同時也展開魚雷攻擊,雖全數落空,但遲滯了日艦的行動。護航驅逐艦丹尼斯中了兩發巡洋艦的砲彈,護航驅逐艦巴特勒在交戰一小時後,耗盡彈藥而停火。
快速驅逐艦Hoel,為七艘驅逐艦旗艦。07:40,帶領三艘.驅逐艦展開魚雷攻擊,不顧規劃航道,Hoel直入中央特遣隊正中。五門五吋主砲快速射向最近的一艘巡洋艦,很快招來大批日艦各種口徑炮彈落在艦上。在90分鐘內遭5-16吋各種口徑炮彈痛擊,被擊中40餘發。08:55,翻身沉入7,300公尺深海,官兵陣亡253,只有86人倖存。
大和號脫離戰場
驅逐艦Heermann於07:37,接到命令,帶領一縱隊"小孩兒",穿過護航航母隊形去攻擊來襲敵艦。07:50,以五吋主砲和筑摩重巡洋艦駁火,艦長哈薩威中校接下來的行動,直接影響了戰局。他將僅剩的三枚魚雷射向主力艦Haruna,都被躲過,但其中兩枚的平行航道,正好將大和號夾在中間。接下來的十分鐘,不等魚雷抵達,大和號忙著改變航向,往北脫離戰場。日軍的最致命厲害武器失去主動,日本艦隊的氣勢一下子消了風,士氣大受打擊。
08:26,受命前往對攻擊甘比爾灣的日方巡洋艦隊,施以掩護火力。Heermann穿過己方艦隊,來到遭受直射炮火的甘比爾灣旁,對正日方巡洋艦隊。在11,000公尺處,和正要解決甘比爾灣的筑摩駁火。筑摩處於Heermann和羅伯茲交叉火網中,受到重創。
Heermann遭日方大部分的軍艦鎖定,從紅黃綠染色劑炮彈判斷,來自至少包括大和號,金剛號在內三艘主力艦,其它顏色顯示來自筑摩領軍的重巡洋艦隊。一長串的8吋炮彈,將這艘驅逐艦前半部打得進水之重,艦艏被壓到船錨掉入水中。
08:50甘比爾灣的VC-10中隊戰機,被指引至攻擊在東面的日方巡洋艦隊(可能從雷伊泰整補回來)。筑摩和其她四艘巡洋艦三方鐘後,即遭戰機重擊。筑摩受不了驅逐艦炮,炸彈,魚雷,艦載機掃射的合擊,終於脫離戰場,最後沉沒。
重巡洋艦利根於09:07,和Heermann駁火三分鐘離去。在護航航母群左側釋放掩護煙幕後,太妃-3特遣隊於09:30,整好隊形往南行。
美軍的劇烈反擊,讓栗田確信面對的是一支更大的部隊。於09:00下令停戰,往北集結,日軍出人意料的撤退了。
雖然受創嚴重,Heermann成了現場唯一倖存的驅逐艦!
勇哉航母
戰役一開始,護航航母群就以極速17.5節(32.4公里/時),在炮火下往南撤退。六艘護航航母在風雨塊中竄進竄出,釋出所有F4F野貓戰鬥機和TBF魚雷轟炸機,帶著已裝上的武器,機槍,火箭,深水炸彈或根本來不及,甚麼也未武裝,只能俯衝裝裝樣子的佯攻,只有幾架裝了攻艦炸彈和魚雷。飛行員奉命不要回母艦,直接飛到雷伊泰的機場補充油彈,再回戰場。好幾個飛行員在耗盡彈藥後,仍留下俯衝裝裝樣子,讓日軍分心。
一個小時後,日軍已逼近十哩內。護航航母群迴避的行動,讓日軍深信他們追擊的是快速艦隊航母。史布拉格少將於08:00下令:"一進入射程就用豆子槍開火!"小小航母被敵人在後追擊的好處,就是面對敵火的屁股,是唯一有反艦裝甲的船殼。人工火控的艦艏單一五吋砲(130mm),只配備打飛機的防空炮彈。當防空砲手無助的觀望時,一位軍官鼓勵他們:"再多等一會兒,弟兄們!我們就要把它們引入40mm砲的射程了!"
(待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