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長江郵輪之旅(十一)黃山之美甲天下!(下)雲煙如夢
2010/10/11 21:06
瀏覽2,874
迴響12
推薦61
引用0

黃山之美甲天下,由於去當地的氣候比較不好,下了兩天大雨,所以午後三點多本打算回飯店,後來看到雲霧散了點,覺得有可能看到佛光,就往雲門峰而去。

到了黃山,最知名的有卅六峰,不過一般景點的介紹上,都會強調有七十二峰,實際上除非多留幾天,否則一、兩天的時間,頂多就只能拍到這些景象了。

個人認為,雲門峰比丹霞峰更壯麗,下圖簡直就像一幅潑墨山水

時光為何來去如飛?像那天邊白雲乍離乍聚,見了這樣的景象,很容易產生對於生存與歲月的想像。

拍照時,雲門峰又被濃厚的雲霧遮住,無法照出全景,相當可惜。

前面曾介紹的幾張照片,譬如天都峰和寶塔峰,都能拍得比較明顯,又稱為「剪刀峰」的雲門峰,卻只能引用兩張相差三百多年的圖片來對照了。

上圖畫作《雲門峰圖軸》,引用自:http://www.cnarts.net/cweb/exhibit/show/chinapaint/works/big/088.jpg

引用自Easy-Link的雲門峰照片:http://www.easy-linkholiday.com/de/up1/200911917193947130.jpg

兩相對照之下,由於時光的流轉,三百多年前漂亮如銳利剪刀的雲門峰,在歲月的摧殘下,已經被日曬雨淋所影響,剪刀變成了鉗子,風化了一大半的結果,看起來就鈍了許多。

明代福建長樂的文學家、曾任廣西右布政史的閩派詩人謝肇制,為了雲門峰寫了首七絕:「寒流泱泱草蒙茸,翠壁丹梯千萬重。天外雲門相對出,居人指是剪刀峰。」

畫出黃山雲門峰的知名水墨畫家,是明末清初的梅清,他有許多關於黃山的國畫作品,呈現了真實的自然景象。

黃山派之一的梅清(西元一六二三年生,卒於一六九七年),幼時已是明朝崇禎年間,原名梅士羲,字淵公,號瞿山、敬亭山農,安徽宣城人,擅長畫山水蒼松,順治十一年舉人,多年屢試不第,乾脆多次行旅黃山,寄情詩書畫以自娛。

這樣一位放曠心胸的畫家,為黃山留下不少記錄,許多勝景在他筆下,墨色蒼蒼、雲山渺渺,天然渾厚的畫風,使得後人得以遙想當年黃山之美。

雲霧中的蓮花峰,同樣朦朧得看不出「蓮花」的形狀,頂多只有一點輪廓。

要拍這張照片,就會經過蓮花洞,還有「百步雲梯」可以遠眺蓮花峰,下面附上張大千的《黃山蓮花峰立軸》的圖片來對照,真正的高度差不多就是那樣,而且上面有塊奇特的黃色巨石

明代龍膺也寫了首七絕來讚美此景:「千帳蓮開映碧空,兩峰壁立斷長虹。只容白鶴雙飛入,直接星河一道通。」

下圖引用自:ttp://img.fineart.367art.com/uploadFiles/pictures/artwork/small/20100520/21feafe8-342e-4ff8-849a-6d28fafc252d.jpg

下圖的排雲亭就是個悲劇,雲霧太濃厚,導致什麼也看不清楚。

來到黃山三天兩夜,白天起大霧,晚上下大雨,導致往東的行程被延後,主要是因為想要全覽黃山,不過氣候限制太多,只能找幾座知名山峰與景點拍照。

想登上的蓮花峰和天都峰都不能去,成了極深的遺憾,因為《徐霞客遊記.後遊黃山》裡面有一段很吸引人的描述:「庵僧謂:『天都雖近而無路,蓮花可登而路遙。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蓮頂。』余不從,決意遊天都……頂上一石,懸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巔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蓋是峰居黃山之中,獨出諸峰上,四面巖壁環聳,遇朝陽霽色,鮮映層發,令人狂叫欲舞。」

許多遊客拍過蓮花峰的照片,如果對照蓮花與蓮花峰,可以發現從空中鳥瞰,蓮花的蕊與瓣,形狀都非常明顯。

徐霞客是明朝中葉以後的著名地理學家和旅行家,生於萬曆十四年(西元一五八七年),卒於崇禎十四年(西元一六四一年),江蘇江陰人,名為徐弘祖,字振之,號霞客,他的《徐霞客遊記》,就特別寫了黃山。

徐霞客這麼描述了蓮花峰,可見晴日的蓮花峰有多麼獨特高聳,可惜,這回卻整整兩天淋成了落湯雞,間歇性暴雨使得山路難行,帶了傘也弄得渾身濕透。

但我還是要說:就算沒看見雲海、佛光、日出與日落,黃山還是很美的。

一路上,心中一直在祈禱不要下雨,一片霧海、水光、烏雲和暴雨,黃山即使繚繞著濛濛細雨,依然具有相當縹緲的空靈氣氛。

不曉得徐霞客當年來此,是否也被這般變化多姿的黃山所震懾了?

白鵝嶺沒有瞧見白鵝,除了尚未散開的水霧,以及成排的蒼松,似乎嶺上的白色石頭,就是古人命名時所見到的白鵝形貌?

百丈瀑非常壯觀,倘若沒有這麼濃密的水霧,大晴天肯定能拍出雲蒸霞蔚的美感。

持續的雨幕,只能讓人望天興嘆。

走過了西海大峽谷十公里的步行路程,持續的上樓梯、下樓梯,加上十幾個小時的疲憊攀登,沒有體力的人,真的會馬上腿軟。

一言以蔽之,去黃山一遊,或者可以說,到大陸的任何地方,最重要的就是:體力

忽然回憶起徐霞客的人生,這位偉大的旅行家縱橫南北,從華北一路往西,接著又走完長江沿岸,他所目睹的一切,可惜都在雙腿無法行走之後,全部劃上了句點。

更悲慘的是,徐霞客死後,他的許多旅遊記述,都因為明末抗清的戰亂而亡佚,手稿幾乎全被焚毀,目前所能見到的資料,都是清朝文人彙整而成。

底下的圖,是「仙女繡花」的一景,但就如同前面所述,「仙女」藏在雲裡霧裡,根本就不願掀起蓋頭來。

這裡有個美麗(詭異?)的傳說,有對父女住在此地,少女名為天女,一天出現了一條黑色惡龍,叫作大牛,地陪講得天花亂墜,大牛與惡龍打鬥,導致成了睡美男,於是天女每日都在這裡等待他醒來,一直想要繡一條花腰帶給大牛,可惜最後繡花等待一直到死去。

死後,天女變成一塊石頭,就是下圖,悲劇是:怎麼沒見大牛也在這兒睡著?

下圖叫「仙女彈琴」,據說也是這位天女的故事,大牛睡著不醒來,不曉得是不是仙女就乾脆拿琴出來彈唱,想把他吵醒?

比較奇特的是,這座平緩的山峰,有些地方是中空的,遠遠光影晃動間,露出幾點白光。

正巧一陣山風吹來,大約五秒鐘左右,天色變得明亮許多,於是趕緊多拍一張,因為風聲很奇特,中空的「仙女彈琴」,竟然會出現奇特的聲響,有點像是二胡的高音。

山石岭峋之處,或許有位仙女藏身其間,偷偷奏著仙樂?

依我猜,可能是風颳過那些石頭的縫隙,最後產生回音,所造成的特別效果吧,並非是有仙女在此演奏。

到了「仙人飄海」,只要往山邊一站,望向遠處就是漂亮的雲海,同行的年輕女孩笑得開懷,因為山嵐輕拂,幽靜而美好。

體能不佳的人,大概就笑不出來、只能拍照了。

概括而論,到黃山旅遊,就是一種持續的上樓梯、下樓梯的過程……

到了黃山,無數相信愛情會永恆的男女,都要帶著鎖頭上山。

仙人不會指路,也無法飄到每個人的身邊,或許山上應該蓋一間月老廟,到處都能見到的同心鎖,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景象。

迎客松是很常見的一種設計,譬如山道入口處,或者房舍的門旁,亦或是古代營寨的轅門,旁邊都會種著松樹,象徵對於訪客的歡迎之意。

黃山的松樹很多,像是下圖右邊的麒麟松,就因為形狀如麒麟,有祥瑞的意味,所以特別常見。

「仙人飄海」的階梯陡峭,興高采烈、意氣風發,遠眺雲霧之時,切記注意腳下,走錯一步,就會成仙……

在黃山,每年都有許多失足意外,成仙人數非常多,強烈建議在適應路況、擺脫懼高症之後,也要小心行走,這裡的成仙方式,不是修道往上漂浮,而是瞬間朝下墜落。

平均海拔一千五百多公尺以上的黃山,照片看起來似乎不太高,實際走一回就讓人嚇嚇叫。

「仙人飄海」非常壯觀,聽說有人不久前在這裡見過佛光,還有許多遊客看到雲海,可嘆本人造訪時,天公不作美。

然而,走在雲霧間,或許也有「乘風歸去」又恐「山雨路滑」的感受,整體而言,這個最有神話夢幻的景觀,特別使人難忘。

本來想拍一拍台階的壯觀,不過那時心中很絕望,雙腿很疲憊,眼底很悲傷(同行的姑娘說的)。

「仙人飄海」大約站著小憩了廿分鐘,雖然山上嚴寒,大約只有攝氏十度左右,可是拍照的這位遊客,卻累得滿身大汗。

在西海大峽谷,本來遊客一般大約步行五個小時的時間,要特別注意索道的開放,大約到下午四點半。

倘若晚了的話,例如受困於下雨、起霧等問題,一定要在四點前走出大峽谷區。

筆峰在黃山東北部,又名「夢筆生花」,這是個大景點,許多人都會特地過來瞧瞧。

特有的黃山松和黃山石,怎麼瞧都特別好看,簡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雲海與黃山松、黃山石包圍的「夢筆生花」,典故來自於唐朝詩仙李白,《開元天寶遺事》也有記載,傳說中李白做夢,夢見筆端如鮮花盛開,據稱李白也來過黃山,看到這座筆峰,失聲大喊:「夢中之筆花原來在此也!」

筆峰的第二種傳說,就比較神怪了些。

傳說中,李白來到黃山,看了美景就當場揮毫作詩繪圖,完成後非常滿意,遂將毛筆往山谷一拋,結果有靈性的筆就此化為筆峰,筆尖生樹,成了「妙筆生花」。

清代文人項黻,就為了這個傳說,特別寫了一首七絕:「石骨棱棱氣象殊,虯松織翠錦雲鋪。天然一管生花筆,寫遍奇峰入畫圖。」

下圖是獅子峰,因為起大霧的關係,完全看不出來哪裡像了。

就像前面介紹過「佛掌」一樣的牌坊峰,怎麼看也不像牌坊,而像是一只手掌。

隨著風化和時代遞嬗的影響,許多古人覺得形似或神似的景觀,經歷多年的自然變化,已經同原來的造型有所差異。

獅子峰的獅頭,朝向著丹霞峰,只要風起,雲霧一散開,馬上天開地闊,不再有烏雲罩頂的陰暗感覺。

不過,黃山的風雖大,卻往往在霪雨時間,只能保有大約十秒的可見度。

往往一陣風吹過去,數秒之後雲霧再度聚攏,又恢復成原來雲霧繚繞的樣子,這樣的速度,讓人非常驚奇。

下圖是十秒內拍攝的,獅子峰本來桃花遍地,一瞬間粉紅色如煙似霧的美景,又被遮蔽在霧色氤氳底下,凝結成夢一般的回憶。

黃山的水霧,就是如此神奇。

「雲深不知處」或者「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慨歎,以前讀書的時候,覺得古人寫詩都在賣弄文字的排列組合,藉以配合格律和平仄,後來到了黃山,這纔發覺確實有這樣的感受。

「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山勢,以及人類的渺小,可以參照下圖。

左邊是一群別團的遊客,正在筆峰附近取景,看似不遠的距離,實際上已經讓他們看起來比火柴棒還小,這也是我採取大圖的主因。

只有拍攝大圖,纔能從細節瞧得出來,大陸的山水壯闊,不是寥寥幾句可以描述的,實地的壯麗與撼人的場景,見過的人方能明白。

永恆,誰知有盡時?但是到了黃山,有一千多年前李白到訪的記錄,有五百多年前的詩人來過,有三百多年前的畫家畫過,他們的關注每每令我驚喜,就算一天風雨,也能使人抹去心中憂慮。

試著想想;你所見到的,就是千百年前的傳說;所走過的,就是千萬騷人墨客的嚮往,這樣的黃山,怎麼不教人遐思?

再回顧一下美麗的獅子峰

走了兩天的黃山,看過許多的峰巒,累得人一回去西海飯店,先洗澡、後睡覺,一直睡到晚上七點半纔起床吃飯,這也是很特殊的經驗。

一連走十幾個小時,還連續走了兩天,攀登階梯上上下下,最後的感覺是:累死了

所幸,雖然走得膝蓋痠疼、淋得渾身濕透,對於這樣的黃山,還是想要規劃下一次的冬季賞雪行程。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裡無法探索更多的路徑,主要是天候問題,峽谷和山路太陡峭,沒有足夠的體力,走完一天就覺得肌肉像是要散掉,雙腿猶如上過刑一般疼痛。

去爬黃山,絕對需要充沛的體力,以及足夠的裝配:手電筒、雨具、一雙好走的布鞋,補充熱量的巧克力和飲用水,或者還可以再加上一根拐杖

順便推薦一下石柱峰,這兒的景色也相當優美,去西海大峽谷絕對不能錯過。

石柱峰,顧名思義,就是有許多奇特石柱的山峰,山峰如削尖的頂天梁柱,一片山巒中特別矗立,直指天日,如同擎天之柱。

想明白頂天石柱有多高?可參見明代文人沈懋學,曾為此地作了七絕為贊:「獨眺天都須氣分,瓊蕭明月集仙群。天開石柱三千丈,坐俯溪山盡白雲。」

這裡的照片,沒有拍到頂天梁柱,石柱峰完全被掩蓋在霧氣中,一片煙雨濛濛。

旁邊的石床峰、雲際峰稍矮一些,但也都有將近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高度,顯得相當高,在群山中特別突兀。

就算拍不著通天石柱,也可以瞧瞧旁邊山腰上的遊客們,映襯著紅紅綠綠的花樹,悠然隱藏於雲霧之中,繽紛而美麗。

石床峰已經看不見了,隱隱約約能夠發現,浮在一片雲海中,有一處像是小床般平緩的小山峰,像是國畫中最淺的一道藍灰墨色。

右下角有許多奇怪的石柱,比起其他地方的石柱,即使算是最平凡的,卻也是我從未在別處見過的景致。

即使到了這裡,也能瞧見少數的同心鎖,就掛在那兒懸著、盪著。

尋常人不太造訪的地方,就是清幽了些,即便眼前一片雲煙,總覺得怎麼看都很優美。

徐霞客縱游山南山北,跋涉了許多前人未到的荒野地區,足跡也曾遍及此處,尋幽探秘,遊記中的各種觀察,都訴說著黃山為何讓那麼多文人千百年來誦讚不已。

往山下行走的路途,同樣有些艱難,但至少出現了一角藍天,這樣一天的跋涉,到了歸途天氣纔放晴。

忽然感到有些遺憾,然而重重煙樹、浩蕩雲山之間,登山的疲倦霎時都消失了,只剩下一路花香相迎,鳥囀蟲鳴,這也是黃山帶給我的美好印象。

大約離地還有一千公尺,只不過下午四點左右,黃山的美景即使有些陰鬱,卻仍帶給我事後的無盡感動與快意。

本來以為自己一天完成整整十二個小時的山路,會感到無法負荷,雙腿也會吃不消,結果安然走了兩天,吃喝拉撒都在山中,彷彿能感受到古人逍遙之樂。

在這樣天然的美景之中,有時煞風景地躲到草堆解決個人問題,或者喘得像狗兒一樣休息,都是很有趣的經驗,特別是沐浴在這充滿森林香氛的環境裡。

黃山之旅結束,又得趕往下一站。

不確定是否下回成行,還能這樣走上兩回,只記得在這三天之中,追尋許多古人走過的足跡,或觀察那些山中傳說的神奇,亦或是跟隨他人的腳步繼續走著,都是非常難忘的經驗。

且讓我膜拜一下徐霞客,做為一個旅行家,除了需要旺盛的企圖心和充足的體力,還得擁有生花妙筆來記述,這兩點,我不如他。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其他
自訂分類:旅遊記述
迴響(12) :
12樓. 句子
2010/10/13 14:12
美夢成真

Dear Rosy:

上次去的時候還是用照片

下次去時有數位一定更棒


V8比較有臨場感,可是當時忘了帶,唉,只能將就數位相機了。 Rosy2010/10/13 14:21回覆
11樓. 刁卿蕙
2010/10/13 03:10
美甲
真漂亮!看到妳的黃山真面目了耶!
只能看到黃山,無法看見本人,呵呵。 Rosy2010/10/13 13:14回覆
10樓. cbs
2010/10/12 22:17
好漂亮...

照片拍滴好漂亮....偶家如住在那多好呀....


事實是:我連拍壞的都貼出來了。

忽然想起某位葬在黃山的名人:江南。

住那邊不方便,水源是個問題(除非喝雨水),而且山區潮濕,一切生活用品都得從山下運上去,物質方面可能無法滿足城市人哦。

Rosy2010/10/12 22:22回覆
9樓. 中州楚佩
2010/10/12 21:48
太强了
属骆驼的rosy..... 强的是平时都不用锻炼的,更强的是只用吃巧克力, 非人哉。原来爬山这种事情,也是讲究天赋的

屬駱駝也不錯啊,我可能是脂肪多,感覺上一天爬七個小時的長城,或者一天上上下下走十個小時的黃山,亦或一天逛整整十二個小時的上海市博,好像疲倦的感覺都差不多。

某位朋友曾說我「像牛一樣健壯」,當然,這樣的長時間走路,往往帶給我的後果就是重感冒,我的肺不好,喘起來也像駱駝一樣,哈。

巧克力可以補充熱量,還能紓解壓力,更重要的是省錢:一餐飯換一條巧克力,就可以走得更遠啦。

Rosy2010/10/12 22:19回覆

8樓. 中州楚佩
2010/10/12 14:28
很棒
有机会我也要去

不过你的体力太好了,平时锻炼么?

我的體能不夠好,很多人見了我,都覺得我的體型會阻礙登山,但奇怪的是:我向來可以連續步行超過十個小時,而且不用吃三餐,只要有巧克力和水就能過上一天。

上海世博如此,到各地旅遊如此,像是以前去歐洲,就是從早上七點吃完早餐,然後去外頭逛到晚上八或九點,就是一直走路拍照逛景點,或者去博物館待上幾個小時,再回青年旅館睡覺,呵呵。

Rosy2010/10/12 18:28回覆

7樓. B
2010/10/12 13:58
感謝rosy的即時分享-真讚!
妳個人的圖文加配古畫的解說,成就一篇賞心悅目的引人“傳說”!
但願下週的黃山行,B能有妳的體力和毅力享夠黃山的魅力。。。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B一定會喜歡黃山的,希望能欣賞到妳拍的美麗照片,像我這種程度,連真正的黃山景色都沒能拍得一半好呢,現場更壯觀遼闊。

真羨慕妳能去玩玩啊!(我好想再去,可惜沒假了。)

Rosy2010/10/12 18:31回覆
6樓. 踏雪
2010/10/12 13:19
仿若仙境

黄山之美,任何文字去赞美都不过份。

希望以后会有机会黄山一游。

您在插入个人相簿图片的时候,可以选择“行距”里的“垂直”,给个距离,那样会让文字与图片分开,更适合阅读。

我一般会选择50或60,您可以参考一下。在弹出窗口后的右上角。

非常喜欢您的文字与图片。

顺心!

謝謝您的建議,我是想用大圖的尺寸,來讓訪客看清楚人的渺小,如果縮了圖,遊客和黃山幾座高峰的對照就顯現不出來囉。

其他的圖片,我都縮小了,但是黃山真的放大了更美。

Rosy2010/10/12 18:33回覆
5樓.
2010/10/12 12:49
Rosy的照片真棒
每一張都是畫!
之前聽朋友說黃山之美,我都沒動過念
看妳的照片竟讓我有點動心, 起了想要遊歷黃山的念頭

是呀,隨手拿數位相機亂拍就可以美成這樣了,倘若是攝影高手,那就是難得一見的藝術品。

強烈建議妳選擇冬天去瞧瞧,我去長江之旅的時候是五月下旬至六月初,那時氣候很怪,一下冷一下熱的,上了黃山還要穿大衣,又下大雨,逛得特別疲憊。

以我個人而論,去過那麼多國家,爬過那麼多高峰,黃山顯得比較夢幻神聖,我認為算是最讓人心動的景點了。

Rosy2010/10/12 18:39回覆
4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
2010/10/12 09:43
真的是
風景如畫~~
是啊,貼的時候再看一回,又想再去黃山了。 Rosy2010/10/12 18:41回覆
3樓. Reed
2010/10/12 08:12
去過兩次黃山,仍意猶未盡!
http://album.udn.com/chouhwa/10802

好體力是一定要的,
最好在山上小住一個星期,欣賞陰晴雨霧不同的景觀....
去張家界也是有走不完的階梯,
但還是一個「值」!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沒錯,上黃山需要體力和時間,走不完的階梯,真的會使人暈眩,九華山也不少,但我認為黃山最「值」。

張家界尚未一遊,我很想去,不少朋友也推薦過了,但與目前的小說創作無涉,下回排個時間過去,聽說也是很美的地方,應該能觸動新的創作內容!

Rosy2010/10/12 18:44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