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郵輪之旅,後來上岸的地方在九江,可惜沒有去市區逛逛,而是直接前往廬山。
宋美齡故居——美廬,擁有許多歷史遺跡,下圖裡面的石刻,就是蔣介石當年留下的痕跡。
美廬曾是國民政府時代的一處禁苑,由於位在知名的廬山旁邊,日夜都有漂浮縹緲的煙雲山嵐,山景優美而令人神往,以獨有的風姿和魅力,而被當時的執政者選為「夏都」。
美廬位於廬山牯嶺東邊的谷地,據說同樣有「冬暖夏涼」的好處,以長江沿岸的城市來說,符合這種要求的地方,除了四川,就是廬山。
因此,國民政府選了這裡避暑,或者抗日時期選擇四川重慶為陪都,都有地理和氣候上的優勢,由於谷地、盆地水氣豐沛、煙霧繚繞,如果從上面投炸彈或暗殺,很難蒐尋到目標,聽說這就是蔣介石當初的軍事考量。
不說嚴肅的軍事意義,美廬旁邊有一條蜿蜒而來又蜿蜓而去的長沖河,各色花草樹木圍繞的河畔,美廬掩隱在一片綠蔭深處,主體為英國券廓式的別墅造型。
美廬除了軍事意義和美景之外,也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這是廬山所特有的一處人文景觀,民國成立前就已經建立,最早卻是與蔣宋兩人相關,可以說是半部近代史的表徵,它展示了風雲變幻的中國,以及現代歷史人物的側面。
美盧別墅,取名暗含了宋美齡的名字,蔣介石的夫人在此,為一系列的歷史發展提供了許多史料。
美廬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也是國民黨的主席行轅,曾是當年第一夫人宋美齡生活的別墅,取名美廬,也有「美的房子」這種意義。
石碑上列出所有知名的人物,曾經在歷史中作客美盧,他們演出的歷史軌跡,與世紀風雲緊密相連。
以綠蔭鮮花來佈置的美廬別墅,主屋為木石建造的結構,主樓有兩層,耳樓為一層,中間高而兩側低,占地面積為455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為996平方公尺。
松柏環繞的是側邊的耳樓,主屋一側,可以看到漂亮的藍色花窗。
或許,後人能夠想像宋美齡曾經從那樣的窗口瞭望,欣賞居家附近的美景。
美廬別墅占地寬廣,建築物很少,四周都是茂密的花園和樹林,散發著強烈的芬多精與自然氣息。
而整個美廬別墅,庭園總面積為4928平方公尺,建築占地面積僅僅不足十分之一,因而顯得庭園特別敞亮明淨。
而建築主體又保留了英國式的鄉村風格,既不會太過於肅穆威嚴,也不會表現出單薄俗氣,產生出一種和諧之美。
美廬別墅具有廿年代的歐式風格,在宋美齡購屋前,別墅曾為英國人赫莉太太的私宅,經過整修,初具目前的雛形,基本上擴建地區甚廣。
據說,赫莉女士和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私交甚篤,因此蔣介石認為房舍庭園清幽美麗、而宋美齡的名字中也有一個美字,命名之外,對於環境造景更是相當注重。
登上十字型長石階,通過開放式陽台,進入室內之後,就是裝飾典雅、中西合璧的會客廳。
從美盧眺望,可以望見遠處的廬山。
廬山地處江西北部的鄱陽湖盆地,位在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於長江南岸,三山五嶽中的三山之一。
廬山呈現橢圓形,綿延九十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護衛著江西的北大門,並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另外一側,還能欣賞美廬的人工步道,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奔雷流水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景、秀麗優雅的園林建築,都是美廬看得到的。
美廬別墅是國共兩黨最高領袖蔣毛二人,都曾住過的、唯一的別墅。
一九六O年,宋慶齡也在此住過,到了一九六二年,換了林彪登堂入室,此外還有郭沫若、陳毅、胡耀邦這些名人,在六O年代上廬山時,短暫居住於此,別墅則到八O年代纔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並展示內部陳設。
蔣介石花了不少心思,將此地仔細修整,除了涼台和陽台均為石柱、石欄,臨湖還有漂亮的涼亭,可以安適地欣賞寬闊的湖面。
美廬別墅的建築風格和庭院佈局,堪稱廬山山間別墅的精華,樸實典雅。
除了拱橋和林蔭小徑,還設有釣魚的石台,也能在湖上泛舟,此地盛夏如春,絕對是避暑的好去處。
別有風韻的長廊和植栽,使林野組合錯落有致,優美而又富有變化。
樹影婆娑,水色動人,名木嬌花更是不乏精品。
宋美齡喜歡花草,除了珍貴的姐妹金錢松,還有許多潔白高雅的玉蘭花,她親自移植栽種的美國淩霄花,藤蘿牽繞,彌漫整個步道,就連主屋的長廊屋頂也有,時當盛夏,嬌蕊朵朵,花香襲人。
不過,湖邊的一片菊花海,就顯得刻意多了。
聽說,蔣介石招待而來的知名客人,全都非常喜愛美廬別墅。
一九三七年七月,蔣介石與馬歇爾在美廬會談,走過了涼亭,也賞了湖光山色。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節,蔣介台夫婦與駐華美軍司令吉倫將軍夫婦,也在含鄱口野餐,途經這片美景,連聲讚嘆……
到處都有迎客松,除了美盧別墅的正屋前方,在涼亭這兒也有。
蒼勁的松柏,對照著悠遠的湖水,還能看見遠方廬山峰巒起伏,這裡一展美廬的無窮魅力,無論何時都覺得心曠神怡。
中國式的古典樓台亭閣,在湖濱也不少,幾十年前的設計師,也不忘加上一點屬於自己的風味。
廬山映照的湖畔,永遠都是四季如春,涼爽氣候久負盛名,這裡除了是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也訴說了許多故事。
歷代詩人,抵達廬山的很多,題詩極為豐富,特別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可惜去的時候山區正逢枯水期,沒能見著。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的想像,或許得走得更遠一些,進入廬山山巔,方能窺得一點感覺。
無數精彩的歷史事件,無疑將這座別墅增添了顯赫而又迷離的境界。
多少盛名的歷史人物,多少予人視覺上和心理上的潛在誘惑,無疑使人浮想翩躚。
歷史風雲變幻之外,擁有這樣的不滅遺跡,美廬別墅就是一個傳奇。
「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是世人讚嘆廬山之美,同時也給帶有神秘面紗的美廬,增添了更多的勝景。
下圖的平房,是當年蔣介石的侍衛室,到現在仍保存完好,儘管已有超過七十多年的歷史,仍屹立在那兒。
政治是一時的,建築是長久的,只有歷史是永遠的。
除了侍衛的專屬哨所,院內景物還有防空洞、冷浴池、泉井竹林等,依然保持如故。
一九四九年之後,毛澤東也曾多次住過這裡,不過至今除了一些照片,看不出留下太多痕跡。
佈置基本上尊重歷史、保持原貌,美廬別墅屬於名人故地,房屋和造景都受到妥善保護,園林逐年美化完善,樹影之間落葉飄飄,頗富詩意。
千百年來,廬山有無數騷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蹟,以及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章。
但是只有美廬,這裡屬於政治,屬於歷史,屬於兩岸共同的記憶。
拍照時,巧的是對面有一個遊客,就對著彼方取景,兩邊一同按下快門,產生了下圖這個有趣的畫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蘇軾的名句,來到了美廬別墅,對照著竹林與宋美齡這位第一夫人曾經親手植下的樹木,似乎沉浸於歷史,也會忘記自己是誰。
忽然有些感慨:山水文化,是人們以自然風光為素材,而創造出的精神成果。
現代的人進行園林造景,可有這位蔣夫人在上個世紀那般,將一間別墅創造出如此獨特的風華呢?
- 2樓. carsonsheldonrtpog2012/08/31 15:34^^
哗哗,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机会能去去呢?? - 1樓. 阿鍾哥2010/10/01 07:15好文好景
故國壯遊 ~ 精彩喔 ~這個系列我還沒有寫完,歡迎繼續來訪,也謝謝留言與讚賞!
Rosy 於 2010/10/01 10:3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