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買太多書啦,要努力消化一下。這本書,從這個有點俗的書名來看,應該是給學生看的課外讀物吧!沒錯,這個系列真的是給學生看的課外讀物,程度上估計大約是高中至大學的程度吧,算是為學生寫的常識型的書吧。呵,傻蛋的常識可還不夠豐富,看到這樣的書會想買來看呢。那一整個系列的書,就買了這一本回來看。
這本書帶有很主流的學術界的標準正向價值觀。就這一點沒給傻蛋多少驚喜。不過就歷史與科學的常識來說,這本書的結構,議題都很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真的算是寫得淺顯易懂的,裡面對經濟學的博弈理論,說明得很生動明白,比專門的書籍好讀很多,對基礎科學的說明也是淺白明瞭,很容易閱讀。
讀這樣的書,效果是什麼?對傻蛋來說,就是對一些領域的東西多了一點興趣,如會有想去找齊瓦哥醫生之類的作品來看看這樣。啊,原來還有這些東西是如此這樣的啊,有種想要再深入了解的好奇與興趣。擴展個人的興趣範圍,這也是閱讀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吧,特別是對生活圈子小的人來說,日常生活沒啥新鮮事,觀點很容易就變得狹隘了。多了解與體會一些其他人的價值觀,這似乎是和不同圈子的人溝通理解的基礎。多讀點科普之類的常識書,真的是有幫助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系列專為學生所寫的書,也算是精心規劃設計過的了,裡面囊括的範圍,多半是現代人必須知道的基本知識。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在離開學校之際,對這些範疇的領域掌握的只有不到三成的話,那似乎是愧對了學士這樣的頭銜呢。原來大學教育本來就是基礎通才教育,而非職業養成學校,但現在的高等教育似乎品管不嚴,搭配上功利主義的升學教育體系,很多學生在大學痛玩了四年之後,反而成了缺乏思考與學習能力的”社會中堅”,不僅在職場上只能是個庸碌人手,還可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遠勝於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呢?要成為一個人才,有許多基本的條件,人文的素養,對基礎科學的基本認識,這些都是需要自己養成的,是老師沒辦法硬塞給學生的。說真的,傻蛋覺得現在的大學生都應該要讀過這系列的書才是,不然外表看起來就只像個俗人,而不像知識分子唷!
哼哼,好像都沒寫到有哪些內容啊?就是都沒有,有興趣自己去找來看啦,哈哈!
- 1樓. 阿大2012/01/08 12:33有同感
看公視「正義論」哈佛上課情形時, 就覺得台灣學生與哈佛學生在社會科學的常識程度, 有明顯落差嗯,就算對唸書沒興趣,常識的累積還是要對自己負責的!自己是怎樣的人,該是重要的事?
美國文化近年來其實也在學亞洲國家針對科學領域功利教育的極高效率,效率高也是好事,不過如果消磨掉了學習的熱忱和好奇心,最後是好是壞就很難說了@@
Q版傻蛋 於 2012/01/08 22:2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