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次這個公投,如果和上一次綁總統大選的公投相比呢,是有明顯進步的。
這不是說這次公投很好很有意義值得肯定,而是上一次的公投品質實在太屎罷了。
我們是要肯定進步,但不代表有進步就必須肯定啊。
先從動機開始。
這四個公投,與其說是四個議題在民間廣泛討論,無法達成明顯共識後,才需要透過公投來確認整個社會的意志與方向,不如說是為了政治算計而發起的吧。
真的有必要透過公投嗎?
真的適合用全國性的公投嗎?
是人民覺得有需要公投,還是政黨想要而已?
主動決定公投題目,可以營造對自身有利的條件,是這種戰略鬥爭的考量吧?
所以公投這個乍看起來很像民主,進步,有文化的先進作為,如果給人民被政客算計來背書的感覺,只怕會增加不爽的感覺吧。
再來看公投議題,需要訴諸公投的必要性與適切性。
政策的執行需要符合民意,也需要隨時審度形式,根據狀況的變化,隨時的調整作法。
不是透過一次次公投來決定怎麼執行,那比用比特畢進行交易更加沒效率與浪費不知道多少倍。
不論是核四還是藻礁,如果事後又發生新的事件,導致民意的風向有變時,那現在的公投的結果,要如何看待?
是需要另一次公投來推翻之前的決議,還是直接用新的共識就好了不用公投?
想想我們的那個互鬥的兩黨政治。
那怕舊公投的共識已過時,但公投畢竟是公投。
所以惡質的政黨會如何應用公投結果?
於我有利,即使與當前民意已不相符,援引之前公投結果來為自己一意孤行做背書。
於我不利,乘著民意輿論風向的改變,直接忽略之前的公投結果就好了。
嗯,所以呢?
還需要公投做什麼?
執政黨還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只是增加了兩黨吵架時的藉口而已,該蠻幹的還是會蠻幹,反對黨還是可以為反對而反對,公投結果只是讓兩邊有可以吵的素材而已。
既然沒什麼不一樣,公投的意義就不大了。
更不用說,一個政策性的公投,不可能深入細節執行,而有時候細節才是關鍵。
政黨可以綁著我提的公投贏了,所以所有細節都是照本黨的意見才是民意喔,這樣的打包解釋了。
而執行細節的操作甚至有時候可以讓名目和實際的運作是相反的,換句話說,根據公投議題的性質,有時候公投可能沒有太大的意義。
再來說公投的形式。
簡單說就是一段文字描述,然後目前只有同意與不同意兩個選項而已。
要知道,有些話術就是雞賊的利用是非題來做誤導的。
請問你是否同意台灣應申請加入美國聯邦成為美國的一州,而非自行宣布獨立?
這樣的題目直接假定,同意就是加入美國,不同意就是要獨立於中國。
再來一題。
請問你是否同意台灣應向中國提議建立中華聯邦,並加入由中國擔任領導地位的中華聯邦成為其中一分子,還是認為應該共同成立中華聯邦,且聯邦的主導權應該採用輪流擔任主席的方式?
這個題目可以鎖死,你想要這樣統一還是那樣統一,不管怎麼回答就是要統一就對了。
這些是極端明顯容易被抓包打臉的例子。
但公投的形式確實存在這個問題。
當公投的題目很長很拗口,裡面又存在一堆邏輯轉折,讓一般人會有點懶得去仔細閱讀的話,要在看起來平凡無味的敘述裡面藏一兩句陷阱,是有機會偷渡成功的。
就拿這次公投,名面上是四個議題的公投,但實際上卻被操作成政黨對決與下一次選舉的風向了,掛羊頭賣狗肉不是?
文字的描述有各自解讀的歧異性存在,複雜的問題無法用很簡短直白的方式的是非題呈現時,這種公投就是製造各方的藉口之後再各說各話而已。
需要高度專業與大量細節的政策執行更是不可能用是非題簡單做決策的。
最後,誰贏誰輸其實沒那麼重要,只要下一次選舉贏,就說有新民意,代表新民意就好了,想怎麼幹還是可以怎麼幹,公投完全只是浪費社會資源罷了。
最後要說台灣的公投的意義。
台灣的公投目前看起來唯一的用途就是讓政黨,主要是執政一方,可以用來卸責的而已。
只是用來牽拖找藉口的作用,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如果沒有對應的具體責任與強制性,公投真的沒意義。
而施政是要負責的,人民必須授權信任的政府來執行民意,不充分授權,政府就是跛腳無法決策與執行,自然什麼都做不好也做不到。
若是讓政治變成像鐵飯碗公務員那樣的聽命執行,凡事決策都要透過公投,那台灣乾脆回到原始農業社會,鎖國起來吃土好了。
不能臨機應變的做決策,那肯定是沒有競爭力與生存力的。
而需要制約政府的手段,其實也就是對政府投不信任票,倒閣或罷免總統那樣。
現在這個權力是足夠席位的反對黨就能發起不是?
其實台灣人常常罵慣老闆,而台灣文化本身就是慣老闆。
不充分授權,做不好怪東怪西的,不給馬兒吃草又要馬兒跑得快。
這樣的風格,導致民主政治的責任,變得很廉價。
對沒有不當利益的官員來說,辭職就辭職,辭職反而體現風骨,辭職又不會賠錢少塊肉。
所以劣幣驅逐良幣,那些競逐權位的,多半有所圖謀,有利益關係吧。
然後就是比誰比較精明,精明的佔便宜,散沙一盤的人民,當然是吃虧的。
沒有責任,也就沒有榮譽,政治自然就烏煙瘴氣了。
民主政治的核心應該是透過內部制衡,避免權力不受控制的專制,進而造成腐敗,而不是把投票選舉的神聖性無限上綱。
只要有選舉,經過選舉就什麼都是對的正確的,那樣的民主,有意義嗎?
政治畢竟還是人民的工具,是要為人民服務的,大目標應該是凝聚社會共識,讓社會可以穩定繁榮進步,讓人民都享有合理的自由,減少惡性的內部矛盾鬥爭,讓整個社會有對外的競爭力與生存能力,維持具成長性的健康活力那樣吧?
求什麼得什麼,如果我們追求的民主只是符合形式上的選舉儀式而已,那麼,形式上的民主政府也是可以腐敗與獨裁的,畢竟只要符合是非題的選舉結果,符合了民主的定義,即使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義也無妨。
至少我們還有民主,還比其他連民主都沒有的國家幸福很多了,是這樣嗎?
- 2樓. 魔師帆正東2025/08/20 13:44藍憂朱盧都不管國民黨大亂
國民黨主席
10月改選,
台中市長盧
秀燕傳出不
參選,日前
與黨主席朱
立倫同台特
別誇朱,引
發朱盧結盟
聯想。朱子
弟兵凌濤昨
強調,交棒
意志堅定,
黨內憂心兩
人都不接黨
主席,恐讓
國民黨陷入
內亂。
凌濤昨接受
廣播專訪時
明確表示,
2026的操盤
與2028大選
緊密,盧秀
燕如果兼任
黨主席,顧
好台中也等
於顧住全台
灣2026國民
黨的盤,「
2026台中贏
,2028台灣
就贏」,為
了大局且希
望策略穩健
,他們是配
合社會潛在
最大能量的
候選人來著
想,「我們
一定會交棒
出去」。
凌濤表示,
黨中央團隊
在 823花了
很大心力,
積極造勢、
車掃,比民
進黨積極100倍。隨著黨主席選舉時程,9月5日登記、10月18日改選、11月1日全代會交接,「我們就把棒子交出去」,未來他們會用自己的角色和能量繼續為黨、為在野努力,新媒體團隊也會在社會各角落,繼續推出更好玩、好笑的文宣。
盧秀燕不選黨主席的傳聞甚囂塵上,如今朱陣營也表達「交棒意志超乎外界想像」,藍營內部湧現焦慮,憂心盧朱若都不擔重任,國民黨將有領導危機。不具名藍委認為,盧若要2028競逐大位卻不選黨主席,「該承擔時不承擔」,對她是有傷的;也有藍委認為,盧正陷入天人交戰,沒把話說死前,挺盧派不會放棄勸進。
佛館第四次珍寶入地宮 吳敦義恭捧金觀音
吳主席 是 馬、王 都能接受的人選,是 國民黨內的
最大公約數。
吳敦義主席 應該參選 黨主席 、參選總統 才是 啊!
要相信老母娘是唯一正法 - 1樓. frank0606062021/12/20 11:26看得懂這數據的人會說這次是狗屎蓋印章
每一項都是一樣的比數, 這不是橡皮圖章狗屎公投嗎?有幾種可能性:
1.選舉造假,開出來的結果只是控制選務機器的組織想要的結果
2.正常的不隨藍綠起舞的選民都懶得出來投票(這次傻蛋也沒出門投票),只有成功被藍綠動員的選民才出來投,導致實際投票只和政黨陣營有關,和議題本身低度相關
3.還有其他原因導致開票結果和當初的民調有奇怪的落差
至於答案是哪個,傻蛋就不表達意見了
Q版傻蛋 於 2021/12/20 18:4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