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看傳播媒體百態02:迫切的任務
【影片基本資料】
Ø 《迫切的任務》( True Crime )
Ø 1999 , 127 分鐘,美,彩色
Ø 導 演:克林 ‧ 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
Ø 原著小說:安德魯 ‧ 克萊凡( Andrew Klavan )
Ø 編 劇:賴瑞 ‧ 葛羅斯( Larry Gross )、保羅 ‧ 布利克曼( Paul Brickman )、史蒂芬 ‧ 希福( Stephen Schiff )
Ø 主要演員:克林 ‧ 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詹姆斯 ‧ 伍茲( James Woods )、丹尼 ‧ 李瑞( Denis Leary )、艾賽亞 ‧ 華盛頓( Isaiah Washington )、瑪莉 ‧ 馬克柯麥克( Mary McCormack )
Ø 影片類型:劇情/犯罪/驚悚
【電影劇情簡介】(略)
【電影中的傳播議題】
《迫切的任務》描述一樁即將被處死的囚犯因為一位記者對此案的質疑,而拯救了一條無辜生命的故事。片中所有的媒體都大肆報導死刑犯即將伏法的消息,唯有 史帝夫 ‧ 艾瑞憑藉著多年的新聞敏感度,大膽推敲小心求證,才得以為無辜者洗刷冤屈。由 《迫切的任務》電影中媒體的報導與記者 史帝夫 的作法,有以下幾項議題可以探討:(議題內容略)
一、 我的鼻子是我的上帝?
二、議題是媒體編出來的?
三、媒體和讀者都喜歡疲勞轟炸?
四、 記者和編輯吵架誰聽誰的?
五、一支救命的筆!
【電影中的人生】(結語)
《迫切的任務》的英文片名是「True Crime」,除了由片中記者史帝夫在劇情中抽絲剝繭找出真凶之外,也讓讀者思考的是,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殺人兇手?一樁由警方調查與法庭審判終結的案子,在歷經長達六年的上訴最終卻仍失敗的案件,此等人命關天的刑案,為什麼居然是一連串的錯誤判決呢?這一樁犯罪事件背後,真正的犯罪體系又何嘗只是真凶一人而已?當媒體成為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時,真凶是誰?
此片是克林‧伊斯威特自導自演的片子,雖然是一部劇情片,但是描繪一樁已經發生的犯罪案,卻能透過劇情與影像張力而緊緊扣住觀眾的心,是一部沒有駭人鏡頭的驚悚片與犯罪片。電影中尤其死刑犯一家人的互動,飽受冤屈的父親寫信給女兒,不希望女兒誤認父親殺人,以及畢臣太太無助的吶喊「為什麼是我們!」她拍打到握拳行刑室玻璃的手的鏡頭……在在讓人動容!
片中編輯鮑伯對著史提夫說「你完全不會為人著想」。而史帝夫放縱自己的藉口是「我們只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但是他失控的欲望,卻導致家庭與工作都遇到了難題。他空有一身職業水準的採訪本事,卻蹲在地方報社寫社會新聞,他用頹廢、消極與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過生活,即使他花時間研究案情檔案,卻沒花多少時間在妻子和女兒身上。
而因為記者蜜雪兒的意外身亡,讓史提夫有機會接手畢臣案的採訪而使史提夫和畢臣一家人露出了生命的曙光。憑藉著新聞專業與敏銳的判斷力,史提夫又振作起來。出軌讓他不得不被動的放棄婚姻,但是對於新聞真相的執著,他卻寧願主動放棄飯碗。
最終,史提夫對婚姻的背叛和不顧同事情誼,讓他付出失去家庭與工作的代價;但是史提夫用他的職業專業幫助畢臣,而讓自己再度獲得名聲與回饋,後來出名又出書。因為年輕的記者蜜雪兒失去滿腔熱血的青春生命,換來畢臣和史提夫得以重生。電影中的人生似乎是得與失之間的生死無常。
電影中的死刑犯畢臣的妻子問「我們需要你時,你在那裡?」但大眾是義憤填膺的示威與唾棄;州長必須對犯人豪不留情;目擊者會計師說他盡公民義務;獄卒說犯人嘴裡的每句話都說謊;典獄長說送到這裡來我們也沒辦法;辯護律師說我們盡力了;而媒體只是轉述與報導……畢臣只能說「不是我幹的,沒犯案我要如何誠心懺悔?」畢臣受了六年的冤屈與家人的煎熬,該由誰來回答畢臣太太「為什麼是我們」的問題呢?
【電影中的傳播名詞】
主編
調查報導/深度報導
社會新聞
特稿
議題設定 (agenda setting) /議題建構 (agenda-building)
飽和報導
排擠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