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誰是峇峇娘惹?
2010/07/05 14:11
瀏覽4,659
迴響5
推薦60
引用0

                                      (馬來西亞麻六甲峇峇娘惹博物館)

     東南亞有個峇峇娘惹族群,是數百年前中國移民和本地女人所生的後代,主要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爪哇一帶。檳城、麻六甲、新加坡英屬殖民地的峇峇娘惹,又被稱為「海峽華人」。他們也被稱為「土生華人」,以別於後來移民來的勞動階級 - 「新客」。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馬來半島西邊的麻六甲早就是東西貿易必經的港口。公元1405年至1433年,鄭和率領艦隊七次下南洋,路經這裡停泊。相傳明朝有位公主嫁給此地的蘇丹,隨行五百多人,在此落地生根,算是早期較大規模的中國移民。這裡也吸引了中國、印度、阿拉伯、波斯、印尼和中南半島的商人前來做生意,其中有些人在麻六甲安家,和當地女人成婚,這情形有點像今日的二奶。中國人和馬來女子所生的子女,男的是峇峇,女的是娘惹。 

    峇峇(Baba)一詞原是波斯語,意思是 ”先生”,後來由印度人帶進馬來世界。娘惹(Nyonya)一詞源自印尼爪哇文的Nona一字,意思是 ”女士”,源自西班牙文的Dona 

    峇峇娘惹的語言、服裝和飲食都深母系馬來文化影響,但他們固守父系的中國傳統習俗。家具和瓷器深具中國風,家具常是厚重的紅木製成,上有繁複的雕刻。瓷器顏色鮮豔,偏愛桃紅和淺綠,最常見的圖案是鳳凰和牡丹。鳳凰代表地位和財富,牡丹代表愛情與美貌,還有燕子、蝴蝶、菊花等圖案,象徵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有種名為 Kamcheng湯鍋,蓋子上鑲有麒麟,在婚禮中盛放紅白兩色湯圓,紅的代表喜悅,白的代表純潔。Kamcheng來自福建話的「感情」,新婚夫婦吃了感情鍋裡的湯圓,就會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娘惹瓷器中國景德鎮訂製有些碗底印有同治和光緒字樣,可見那是製造的高峰期。如今他們不再向中國訂製了,娘惹瓷器成為骨董家收藏的對象。

     峇峇娘惹祖先主要來自福建,他們不懂中文,家中說福建話與馬來語混合的語言。英殖民時期,他們以英國的子民自居說英語,穿西裝,送子女上英文學校,社交英國化,社會經濟地位比較優越。

     他們多半與本族通婚,平日的穿著和本地人一樣,從外貌不易辨識峇峇娘惹。每逢節慶,他們穿上盛裝,男士為中式衫襖,女士穿刺繡和蕾絲滾邊的上衣,裙子是豔麗的印尼沙籠,足登珠繡鞋,鞋面上的鳳凰和花朵是珠子編成的,穿戴起來明艷照人。                                                   

     娘惹菜別具特色,使用大量咖哩和椰子汁,口味偏重。通常在前一天煮好,以便入味,第二天才食用。娘惹菜和糕點顏色鮮豔,色素從植物提煉出來,準備起來頗費工夫。外貌很像中國人,但吃飯不用筷子,而以手扒飯,這是受了馬來飲食習慣的影響。  

                                           

       以前他們的住處和中國老式屋子相似,木製地板,門面窄而深,分好幾進。最外面的廳堂招待訪客,最裡面放祖先牌位。聽一位峇峇說,老房子的前門窗戶為八卦形,掛了鏡子、尺、剪刀,以除魔降妖。英殖民時期,峇峇娘惹住維多利亞式的洋房,大理石地板,雕花迴廊,十分氣派,臥房內是中式雕花的厚重家具,餐廳裡是西式器皿和擺設,可謂中西合璧。

      峇峇娘惹外表洋化,卻謹守中國傳統,講究孝道,逢年過節必備大魚大肉,向祖先牌位鞠躬跪拜。春節最隆重,清明去掃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都和華人社會一樣。春節期間,他們把紅白湯圓黏在大門上方,祈求平安。每人一定要喝點米酒,以防被蛇怪騷擾,據說是受「白蛇傳」的影響。

                                                   

    西亞獨立後,英國人離開峇峇娘惹產生了認同和身分危機有心人士恐怕他們的族群和文化會消失,因此在檳城,麻六甲和新加坡成立了峇峇娘惹博物館,學術界不時舉辦研討會。去年新加坡電視台推出連續劇「小娘惹」,造成轟動,故事是講一個家族幾代的愛恨情仇,但用心是在介紹峇峇娘惹的飲食和文化習俗,難怪被稱為新加坡的「大長今」。

                                          

      近年來,大陸學者對馬來西亞華人和峇峇娘惹保存的中國傳統習俗,印象深刻,有「禮失求諸野感嘆,峇峇娘惹因此深感自豪。在一次研討會中,我聽到不只一位峇峇娘惹說: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國人不知道自己的歷史,要來向我們學習”,不禁愕然。 

      其實峇峇娘惹保存的中國傳統習俗來自歷史的某一段時空,然後停格了,後來加入的是馬來的文化習俗,這情形就像美國的老中國城,感覺很傳統,但卻不等同於中原文化,只能稱為第三種文化。峇峇娘惹大都不識中文,現在雖然鼓勵下一代說華語,但對中國歷史,地理和文化的認識恐怕很有限口出此言不免有井底蛙之譏,但他們以保存中國傳統習俗自豪,令人刮目相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東南亞采風
上一則: 吳哥窟的導遊
下一則: 菜鳥上陣當導覽 (謝謝電小二推薦)
迴響(5) :
5樓. 一畝桑田
2010/07/12 18:00
檳城

好多年前到過檳城,

很有閩南味道,

還有人說閩南話呢!

大作給我上了一課!


檳城人多半會說福建話, 其實馬來西亞很多華人會說, 他們的祖先來自閩南.我聽了也很親切! 他們也很熱情. 檳城是英屬殖民地, 保留很多殖民時期的建築, 值得再訪! 姚嘉為2010/07/12 19:08回覆
4樓. 余學芳
2010/07/09 10:34
受益了
受益了!感謝嘉為姊用心介紹。
謝謝來訪! 姚嘉為2010/07/10 08:56回覆
3樓. 夏子
2010/07/09 04:29
引人好奇的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引人好奇
追本溯源原來如此
嘉為姐是最好的文化導遊
所知有限, 盡力而為囉! 謝謝! 姚嘉為2010/07/10 08:58回覆
所知有限, 盡力而為囉! 謝謝! 姚嘉為2010/07/10 09:07回覆
2樓. MABLE
2010/07/06 22:17
感謝

清楚介紹馬來文化涵化過程

竟以中國文化自豪

台灣本土稍嫌小家子氣了


Mable
峇峇娘惹族群遵守中國傳統,衣食受馬來影響,年輕一代不太注重這些傳統了,有心人擔心這個族群會漸漸消失. 姚嘉為2010/07/07 20:29回覆
1樓.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2010/07/06 10:42
小老朽 遊 馬六甲 時,
行程有 娘惹 餐,細節已記不清了?

峇峇, 娘惹 信 回教 ? 基都教 ?

娘惹餐通常是以手進食, 不用餐具.

他們要拜天公, 結婚要合生辰八字, 選擇良辰吉日, 和中國人差不多, 甚至更傳統. 顯然不是回教徒, 更接近中華文化。洋派一點的, 受英國教育, 可能信基督教吧!

姚嘉為2010/07/06 20:45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