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衰退中的清醒:聞王劍先生的寓言有感
2025/09/06 10:13
瀏覽416
迴響5
推薦5
引用0
大陸異議人士、媒體人王劍先生在他近期的一段視頻節目中提醒,看得清楚中國局勢的人要低調,不要到處去說。他講了一個寓言:有人準確預言了飢荒;結果飢荒真的到來時,人們不是佩服他有先見之明,而是把他殺了,搶走他的存糧。
這個故事聽來殘酷,卻並不陌生。因為當災難應驗時,人群往往急於尋找替罪羊。與其承認自己的盲目與依賴,他們更願意相信,那個預言災難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於是,揭發問題的人被當作問題給清洗掉。清醒者的清醒,反而成了他被懲罰的根由。
群眾的這種心態,會使得悲劇不斷循環。人們寧可把不幸歸咎於命運,也不願承認,原本習慣的生活方式(制度、觀念、習性…)裡,其實早就埋藏了病灶——特別是人際之間長久的宰制與壓迫。於是,他們選擇認命,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把苦難看成理所當然。
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另一群人過得明顯更好,這才激起困惑與羨慕。於是,少數人開始呼喊改革。但多數人因慣性、恐懼或既得利益,選擇袖手旁觀,甚至極力抵制。改革因此陷入困境,最後終於有人走向暴力革命。而血腥與痛苦之後,舊體制被推翻,人們似乎要迎來新的生活。
然而,真正頑強的未必是一整套的舊制度、舊班子,而是與舊制度緊密相扣的各種舊習性、舊觀念。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與人際關係模式(包括宰制性的權力結構),不知不覺又回到人心深處。結果,人權未增加,貧富不均卻比革命前更嚴重;而靠著不均的資源配置與高壓帶來的經濟快速成長,在一定期間後開始反轉;社會在喧囂的、常帶攻擊或排擠意味的口號下逐漸失去活力。
於是,社會再次趨於分裂。有人擁抱體制現狀,拒絕承認問題,甚至把批評者斥為「漢奸」與「忘祖」。也有人選擇離開,走向外面的世界尋找呼吸。還有人,依然不肯屈服,也不願逃離,而想再一次推動改革。
最後這一種人,往往最孤獨。他們可能被關押、被羞辱、被社會性死亡。然而,他們從未真正消失。當社會控制力量明顯崩壞時,他們總會再大量湧出。只是,那卻可能意味著新的動亂時期,而不是幸福的開端。
那些「擁抱」體制現狀的人,未必完全不承認有問題。只是,他們認為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而問題的根源,也不在於體制本身,而可能是外部邪惡勢力、是內部一夥人的奪權陰謀;又或是其他惡意勢力,特別是那些老喜歡唱衰祖國、「認賊做父」的一群人。
從我群中心思維出發,無法承認:我們自身就是需要做出重大改變的主體;我們的既有行為模式其實就是問題的主要根源;我必須堅持「我們」是對的、是好的,因為如其不然,我的自我概念就會徹底崩塌。
堅持我群中心思維,其實不是堅強,而是脆弱;最後會對我群不利,會反噬我群。但是,這種清醒認知究竟要如何啟動?
今天的中國,正在承受經濟下行、信任崩塌與焦慮蔓延的多重困境。有人把自己縮到最小,相信「上面自有安排」;有人選擇沉默,把心事深埋;有人遠走他方,追尋自由的空氣;也還有人,依然嘗試發聲,哪怕代價沉重。這些不同的選擇,都映照出一個共同的真實:社會已經失去了對未來的清晰想像,人心正在裂解。
也許,這正是王劍寓言的深意。說真話的人,注定孤單;沉默的人,雖能保住片刻安穩,卻讓希望更顯渺茫。中國的未來之路,還在迷霧之中。但願那些仍願意保持清醒、尚未完全放棄的人,能像夜空裡的星火,彼此看見。哪怕光芒微弱,也能在漫長的黑暗裡,留下一點溫暖,一點方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5) :
- 5樓. 狐禪2025/09/07 20:46若沒人指使使領頭,有多少人敢搶呢。這是搞社會學的該知道卻不敢(也許該讀作 准)知道的。
- 4樓. frank0606062025/09/06 15:07版主你知道大陸貪污犯,異議人士在美國為何不顧一切要污衊中國政府?
他不這樣,能拿到綠卡嗎?
所以我還是建議版主到大陸住一段時間,再做評論 - 3樓. bill2025/09/06 11:59這篇文章有一句話是「從我群中心思維出發,無法承認:我們自身就是需要做出重大改變的主體」,所以版主應該摒棄自已觀點一定正確的想法開始認知到自己思想的盲點,版主不斷重複已被反駁掉的論調正是版主反覆拒斥的「我群中心思維」,例如民族主義並非如版主所設想是中共極權生存至今的主要因素,還有,版主不斷寫文章傳教顯然是一種自視高人一等的心態:你們都不懂只有我看清一切,所以版主無視於嘲諷留言不斷寫文章不是心胸寬廣而是傲慢。
- 2樓. 羅非魚2025/09/06 10:54您很關心中國大陸,但是傳遞的、寫的文章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的負面悲觀!
【焦慮性思維】是一種過度防禦機制,來自內在深層的不安全感.
焦慮性思維3大特徵:
1,災難化現象:一件小事,腦補成悲劇.
2,誇張化解讀:很簡單的轉變演化動作,被解讀了世界末日來臨.
3,無限反芻:事情未發生,已在腦子裡反覆預演了1000次最壞結局.
■焦慮性思維,來自原生家庭安全感缺失.
從小缺乏穩定關愛,成長過程缺少安感,長大就容易形成焦慮性思維,這是一種防禦模式,★一旦進入潛意識,就會變成人格底色!
▼焦慮性思維不是你想多了,而是你的童年黑洞,從未真正癒合!
◆柯建銘要趕走台島上所有的外省人、國民黨,不是因為外省人、國民黨很壞,而是柯童年內在創傷從未療癒.
自己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 1樓. 羅非魚2025/09/06 10:25悲觀的視角,不是來自外界的現象,
是表達者內在已有的認定.
每一個人創造自己的實相,然後活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