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為什麼民族主義常淹沒民主主義?
2025/05/20 08:07
瀏覽314
迴響3
推薦2
引用0

因為民族主義比較是訴諸情感、集體、仇恨,而民主制度更需要理性、個體、包容。

最近不時會聽到有人說:「中國人就該團結,不該搞那套西方式的民主自由。」——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很能凸顯民族氣節,其實恐怕是一種危險的錯覺。

比如黃智賢女士,她會批評台灣民主制度「太亂」、「太鬥爭」、「不夠團結」,鼓吹「民族認同」應該擺第一。但我們要問:如果一個民族不保障每個人的選擇與尊嚴,那還值得驕傲嗎?

歷史早就提醒過我們:納粹德國高喊「德意志民族至上」,結果民主被瓦解、猶太人被屠殺、國家陷入毀滅。

中共政權打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但實際上對維吾爾、藏人、言論自由、宗教信仰進行高壓統治。那真的是民族復興?還是民族主義下的極權噤聲?

傳統中國社會缺少個人主義思想,個性、尊嚴、個人自由這些概念並不普遍。從而,民主價值也不在一般中國人心中佔有重要地位。比較是近代西方思潮傳入,中國人才漸漸關注個人主義價值,民主思潮也才逐漸滲入,只是很可能從來不是中國人的主要價值。

民主的價值,在於它尊重人的差異,保障制度的和平競爭。它不是完美,但它讓我們有機會反省、有空間改善,而不是動輒將異議視為「背叛民族」。

黃智賢們說民主讓台灣內鬥、分裂,其實反過來說,正是民主讓我們能不用殺人、不用清洗、不用投降中共,就能處理內部的分歧與對話。

民族主義可以是文化認同的一部分,但一旦它取代民主,它就會變成壓迫的藉口。

民主制度才是讓我們真正有力量、能持續走下去的根本。沒有民主的民族復興,只是通往獨裁的包裝紙。

民主不是「放棄做XX國人」,而是選擇做一個有尊嚴、能選擇、能批評、能共存的現代人。

真正的強大民族,會選擇自由,而不是服從。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 :
3樓. 狐禪
2025/05/21 13:25
遵守一切定侓,才有完全自由。大自然就是這麼運行的。搞人文學的看得清嗎?
2樓. !#@$%^&*()_+
2025/05/20 14:28
.

自由的代價是不是

錢捐給國家買武器?

自己去參加黑熊?

好笑好笑好笑

1樓. 4
2025/05/20 13:34
荒謬

在於

1 民主是人為製造的 如同專制體制 都是為了國家的統治階級與治理人民而存在的

民主的民 首先要確立 "民"是何所指? 

民主必須建立在一個國家之上
國家如何成立? 必須要有根底的一群人為主體
先有同一族人 一族群人 集合成一個或數個民族 共同成立了國家
其後才有制度的討論確立 然後訂立

2 民族是血緣文化傳統的集合體
有如一個家庭裏的父母兄弟姊妹姻親 代代相傳

美國獨立建國 是 英屬殖民地的英國移民 因經濟增稅問題 起來武裝反抗
脫離祖國英國的統治
美國黑人只是奴隸 白人的財產 原住民是野蠻人 
美國民權法案  1964年才通過
受到鼓舞的美國非裔的民權運動 延續到1968年結束 成功廢除了美國種族隔離政策

成為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的排華法案  美國國會於1882年5月 大清光緒8年 簽屬制定
一直到二戰結束前的1943年12月底 民國32年 美國國會才予以廢止
共61載

相較台灣之於日本之殖民統治

始於 1895年 光緒21年 ~  1945年 民國34年 
光復
50載
還多了11年

當今世界所有國家所有民族 稱得上名的 請踴躍報上名來: 
真正的強大民族,會選擇自由,而不是服從。

服從自由算不算?
自由須以法律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