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由民間企業贊助的展館「流行館」,在花博開幕的第二週對外開放,館外排隊人龍綿延迴繞,眾人撐傘在雨中靜靜等候入場。
這座號稱以152萬支回收寶特瓶所蓋成的綠建築,是吸引人潮前來一探究竟的「引子」。
一整面沿寶特瓶牆設計的水幕,不斷循環的水,不但可自行清潔建築外牆,也可讓內部溫度降低。
圍繞建築四週的綠色植栽,是綠建築不可缺少的要角。
入口以一座木橋援引,實際是穿過建築底部。
建築底部是一方水池,這些不斷流動的水,從底下的池子循環至屋頂,再由屋頂傾洩而下,落差造成的速度有助流水降溫。
沿著水畔擺設的椅子,也是環保材質製成。
由856個使用過的利樂紙盒包回收再生長凳,也許是一種環保的宣示作用,真的會有廠商願意生產這種東西嗎?但生活中製造的垃圾真的太多太多了,想辦法回收再利用是減少垃圾的方法。
角落的資源回收桶本身就是寶特瓶,提醒大家垃圾分類的重要。
挑高的一樓大廳,放眼牆壁是寶特瓶、天花板上的吊燈也是寶特瓶。
毫無美感的塑膠寶特瓶,搖身一變為飄逸的雲朵吊燈。
流行館內定時舉辦藝術展覽,開幕主題展打出Vogue經典插畫展,以及日本時尚攝影大師蜷川實花在台灣的首次大型公開展覽。
時尚攝影大師鏡頭下,呈現女星與花朵融為一體、如真似幻的百媚風情。
「環保」和「時尚」有什麼關係?是在呈現未來低碳新生活,帶領人們思索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的可能,也許這就是主要以寶特瓶為建材的展館命名為「流行館」的原因吧。
所謂的「流行」,是大量時物的鋪設,當環保像時尚一樣,成為一種流行,世界會更美好。
當環保在這一代流行,將成為下一代「恆久不變的經典」。
每一梯次入場的觀眾都由工作人員負責導覽解說,有些人聽得津津有味,有些人仍是一頭霧水:「環保」和「流行」和「藝術」到底有什麼關係啊?
參觀的動線從一樓開始,接著到二樓。
二樓展示知名設計師用再生織品布料創作的「花時間創意服飾」,華麗的衣服上面免不了綴有應景的花飾。
二樓牆面少了花俏的裝置,較能清晰的觀察寶特瓶「風貌」。
用寶特瓶做成的PET磚,看起來很輕盈,卻能承受強風。
具有高度透光效果,白天僅靠自然光就能有足夠亮度。
而寶特瓶磚內充滿空氣,是最佳的隔熱建材,且利用地理位置,引導自然風進入,節能減碳無不設想周到,所以號稱是一座零碳排放展館。
據說這些回收瓶都是一年多前透過通路,向消費大眾募集而來,先經過清潔、碾碎與再製程序後,最後做成「流行館」的主要建材,展覽完畢後還可拆除再重組利用。
這座集合台灣民眾之力才完成的展館,也要回饋給社會:館內推出線上虛擬方舟點擊,只要募集達到150萬人次,集團將捐出500萬公益基金,幫助88風災高屏地區及台灣世界展望會。
一面作公益,一面替企業行銷,財團的算盤從來不會打錯。
另外,透過「瓶中信」的概念,傳達「愛地球」理念。
受邀來訪的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據說對於這樣一個以寶特瓶磚打造的綠建築也相當讚賞,在「瓶中信」寫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築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字句。
至於花博的主辦人台北市長郝龍斌會在「瓶中信」寫下什麼心願?參觀過花博、體會到花博的用心,是應該給忍辱負重的郝市長和幕後工作人員一點掌聲。
一面寶特瓶磚牆陳列著:寶特瓶回收可用的材料。
依據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資料:台灣每年回收約9萬公噸的寶特瓶容器,相當於45億支600cc.的礦泉水瓶,體積可堆滿3座台北101大樓,串連起來的長度更可以環繞台灣1080圈。
寶特瓶回收加工後,可製成人造纖維,用來製造衣服、毛毯、環保建材等多項用途。
把千年不爛的寶特瓶化為一襲美麗的衣裳,「流行」果然可以成為驅動「環保」的一股力量。
參觀完畢到出口,一間小小的賣店展示由寶特瓶回收製成的衣物,讓整個參觀行程有了更具體的概念,當然,看到喜歡的產品也可買回去。
夜晚的流行館點燈後,四萬盞裝設在寶特瓶磚中的LED燈以不同組合變換,綠建築也能有科技的時尚感。
遠遠望去,像一艘行駛在海上的船,在夜裡散發著寶石的光芒,它的名字就叫作「環生方舟」,一艘承載環保觀念與再生利用的諾亞方舟。
然而,我們不要忘記了,最近環保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光石化在彰濱建新廠,幕後最大股東之一正是這個企業集團,表面上建了一艘「環生方舟」,極有可能在船底敲個大洞。
資訊來源:台北花博
音樂[諾亞方舟]
- 7樓. 程如晞2010/11/16 20:57如臨現場
看你的報導比到現場還過癮
真的!!!
謝謝不嫌棄 蝶非 於 2010/11/17 22:53回覆 - 6樓. 妞吉2010/11/16 19:22花博流行館
這個館很棒..一定去看.
I am nyochi值得去看看 蝶非 於 2010/11/17 22:52回覆 - 5樓. Luye2010/11/16 13:30當“環生方舟”成為“諾亞方舟”
環保就成了救世的時尚而流行。多麼醒世的概念! - 4樓. A.L.2010/11/15 21:25...
六角寶特瓶磚的構想的確是一個好棒的設計發明!
- 3樓. 響聲2010/11/15 21:24謝謝妳
謝謝妳用腳走用手拍照
讓我這不想排隊的人也能先睹為快哈哈
- 2樓. 平平安安2010/11/15 16:06花博流行館》當環保成為時尚
實在太美了
又環保
中看又實用 蝶非 於 2010/11/17 22:33回覆 - 1樓. 龍雨2010/11/15 15:31回收要件
量大持續廢棄物是回收要件;誘因通常有公私兩種,環境保護是公領域,利潤是私領域;公領域雖然是不談利潤但不能虧太多,主因是財政領域有所謂排擠效應,私領域純粹是利潤取向,沒有利潤就沒有所謂公領域的邊際效應.
量大持續廢棄物回收業,需求較多人力(就業市場),至少中等以上等級技術(就業市場),很高行銷策略與通道(就業市場),龐大的資金需求(資方市場);量大持續廢棄物是三種成因,目前是少了一項競爭優勢,就是成品單價太高(市場同類產品),市場機制形成,唯有順應市場,就是開發新產品,且是市場歸類高單價商品,取決於技術;人性有個商業矛盾,就是以成本換算利潤,廢棄物通常成本有集中運輸倉儲費用,這是可計算的是有行情價,若技術是全球第一!,售價能否全球第一?消費市場決定技術等級!
龍雨2010.11.15PM15:30
黃群生龍雨您的見解極是 蝶非 於 2010/11/17 22:3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