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灣的微觀世界
YST 很少寫即時評論,譬如評論大陸首善陳光標來台救濟貧戶的義舉這種喧騰一時的熱門新聞。對這件事網上有太多的評論,電視上有太多的名嘴發表高見,不差我一人。YST 只想對高聲叫罵的陳揮文說一句話:如果你不懂馬克思的資本論就不要在電視上公然對主持人專訪的客人發飆,非常沒有教養,丟盡台灣人的臉。
台灣人不是號稱好客又有禮嗎?
我們怎麼解釋台灣菁英、著名資深記者陳揮文的粗魯行為呢?
陳揮文不是普通人,他是每天上電視、擁有廣大觀眾、代表甚至帶領台灣千千萬萬人的名嘴。
根據 YST粗淺的認識,馬克思認為世界上的財富都是勞動者所創造的,所以標哥認為他把財富(真實的鈔票)回饋到勞動者的手中是天經地義的。這是為什麼陳光標要台灣人讀讀馬克思的資本論。YST 個人認為標哥的義舉從心底是高尚的,是有理論基礎的,標哥是馬克思資本論的實踐者。陳揮文讀書不多,聲音卻很大,需要虛心學習,否則大陸人真的會把台灣人看扁了。
我們評論時事的角度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其實二者之間存在某種關係和相似度,就像宏觀物理學(天文)與微觀物理學(原子)的自然景觀存在某種哲學關係是一樣的。
陳光標來台濟貧屬於微觀的,它讓我們看到台灣政治上的窘迫和台灣人非常複雜和脆弱的心理。在民主制度和富而好禮的極度宣傳下,台灣人突然發覺自己穿的是“國王的新衣”而手足失措。
類似的微觀例子同樣發生在香港,一個遠比台灣更富庶的社會。同樣是大陸的小人物戳破香港人穿的“國王的新衣”。這是本文的主要論述。
YST 試著從微觀的香港社會看宏觀的香港未來。
(二)香港的微觀世界
本月4日,一個大陸來港的旅遊團發生香港導遊與遊客毆打的可笑鬧劇。
事故是這樣的,香港的一位女導遊把大陸遊客帶到一家珠寶店,然後告訴遊客在這個珠寶店停留兩個小時,遊客哪裏也不能去只能在店裏購物。兩小時後,這批大陸遊客沒有買任何東西,於是這位導遊開始發飆對遊客進行辱罵,先是罵遊客窮,沒錢還來香港,後來更進一步罵他們是狗,於是開始有了爭執,然後爭執升高成為毆打,最後鬧到醫院和警察局。
香港方面喜歡把這件事引向「誰先動手」這種法律上的、雞毛蒜皮的、羅生門式的問題來躲避真正問題的焦點。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香港的旅行社用低價吸引大陸的遊客,然後等遊客到達香港後用近乎強迫的手段逼這些遊客購物,旅行社從中賺取介紹費來彌補招攬時的低價。這種做法在香港的旅遊界是非常普遍的行為,所以上面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發生,只不過發展到導遊毆打遊客就太過分了,於是上了新聞。
想想看,遊客來港是尋找快樂的,基本上,沒有任何與人爭執的動機,更沒有與人毆打的意願除非受到羞辱或遭受不公平的對待。
香港旅遊界企圖把事情導向法律問題真是可笑。香港人只從事服務業,難道連「顧客至上」和「顧客永遠是對的」這種最基本的道理和服務界奉為經典的至理名言都不懂嗎?
導遊最基本的職責就是令遊客高興,讓他們覺得不虛此行。而香港的導遊完全搞錯了,他們把自己的職責定義為盡量從遊客身上榨取錢財。
香港人這種不正常的心理非常標準地反應在接替打人女導遊的第二個導遊上。
接替打人女導遊的是一位男導遊,他對遊客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
呵呵呵,這句話真是再好笑不過了!
看到沒有?這就是香港導遊的水準。
這位香港導遊非常代表香港人,也非常反映香港今天的政治現實與經濟窘境。
這位香港導遊說的話讓我們從一個微觀的社會現象看清宏觀的香港未來。
(三)香港人扭曲的和勢利的變態心理
上面這位男導遊是非常典型的香港人,習慣性地把大陸人當成來送錢的鄉巴佬,既渴望他們身上的錢,卻又看不起他們。這種心理就像台灣人既渴望大陸的讓利,又看不起大陸人,他們矛盾的心態是完全一樣的。
什麼叫做「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瞎說八道!
老子是花錢來觀光的大爺,只是來香港看看玩玩,香港有什麼值得看的、值得玩的儘管介紹過來,如果滿意也許下次還會再來,如果不滿意那就從此不再相見,香港的繁榮干我什麼事?
如果香港有一天沒落變成鬼城,我大爺也可以來觀光看看沒落的鬼城是甚麼樣子,就像我觀光金子挖光後的美國鬼城是一樣的。
香港的繁榮是香港人的責任,干我大陸遊客什麼屁事?
香港人的心理實在太好笑了,以為全世界都應該為香港而活。
香港是一個缺乏心理建設和沒有自知之明的沒落大戶,沒出息!
(四)香港的問題
香港的問題和台灣的問題一樣,那就是: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換句話說,不知道自己是甚麼東西。
香港人和台灣人一樣,都不知道如何為自己定位,也都幻想借宗主國的光活在殖民地的榮耀裏,這是最可恥的思想。
香港有陳方安生,台灣有李登輝,相互映輝。
香港有一大批可笑的導遊,台灣有一大批可笑的名嘴,也相互映輝。
今天我們嘲笑香港的一位導遊是如何無知,其實台灣名嘴的無知和香港的導遊有什麼兩樣?
讓我們來看看台灣TVBS的李濤夫婦。
香港的導遊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真好笑!
李濤一再逼問陳光標在台灣學到什麼,那種彌補受傷自尊心的迫切感不是同樣好笑嗎?
至於李濤的老婆層次就更差了,李艷秋在評論陳光標時首先就炫耀台灣的GDP是兩萬美元而大陸只有兩千美元,庸俗的優越感立刻浮現在臉上,跟香港導遊不是同樣好笑嗎?
台灣名嘴無知的程度一點也不比香港的導遊少。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如果沒有大陸,它們既不是寶島也不是東方之珠。
從香港的導遊,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的焦慮不安。
從台灣的名嘴,我們可以看出台灣的徬徨失措。
香港和台灣微觀的社會現象都透露出它們宏觀的未來。
(五)香港「金融中心」的幻想
香港人每天幻想自己是「金融中心」,最好是世界金融中心,要不然亞洲金融中心也可以,最不濟也要做中國的金融中心。可惜這些都是幻想,不可能成為事實,香港連廣東的金融中心也做不成。
香港人不肯苦幹實幹,妄想只需要搞金融、數鈔票就可以過美好的日子,這不但非常淺薄而且跟本不真實,整個香港都活在幻想裏。
香港是一個非常畸型的社會,七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沒有農業、沒有工業、只有服務業,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七百萬不事生產的香港人吃大陸的、喝大陸的,卻最看不起大陸人。這也是世界奇觀。
我們必須有確切的認知,七百萬人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在全世界235個國家中排名第97,高於寮國(100)、以色列(101)、約旦(103)、丹麥(108)、芬蘭(111)、挪威(115)、新加坡(116)等知名的國家。
請問:上面那一個國家是只有服務業、僅靠服務業為生的?
回答:沒有,一個也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有。事實上,如果連新加坡都可以有工業,香港比新加坡地大又人多,香港沒有任何理由不從事工業生產。
香港人的虛榮從不願意從事實際生產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香港導遊居然還有臉對大陸遊客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什麼東西!
香港人想錢想瘋了,要錢已經到了盲目、瘋狂和不要臉的地步。
香港人已經陷入 desperate 的境地嗎?
是的,YST 認為是。
(六)大陸政府在深圳成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
大陸政府去年在深圳的前海地區規劃了15平方公里的土地,計畫成立一個以金融為重點的服務中心。YST 不知道倫敦的金融城有多大,應該不會比15平方公里大,美國的華爾街肯定不到15平方公里,所以「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的規模是世界級的。
這個前海服務中心位於深圳寶安區的濱海地區,地處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核心,大陸計畫由深港兩地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用現代服務業來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為全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向和實現科學發展取到示範帶頭的作用。
2010年12月20日,大陸政府為「前海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在香港舉行說明會。這是2010年08月26日中國國務院對「前海規劃」作出批覆以來,深圳市政府首次正式對「前海規劃」作出說明。
根據「前海規劃」,前海定位為
1.粵港現代服務業重新合作示範區,將承擔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
2.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
3.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先導區;
4.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升級引領區;
等這四方面的功能。
「前海規劃」的重點是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等四大產業領域。到2020年,前海將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在全球現代服務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的重要基地。
(七)南中國的服務中心是前海
讀者必須注意,上一節所敘述的「前海規劃」是經過國務院批示的,所以非同小可。我們需要明瞭,只要是中國中央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沒有做不成的。
這個經國務院批示由深圳市政府發表的「前海規劃」非常有意思,短短數百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1.首先,現在我們已經很清楚了,南中國的服務中心是前海(也就是深圳),不是香港,這已經成為定局,不可能改變。
2.大陸規劃的氣魄很大,前海的服務內容包括金融、物流、信息和科技,香港的優勢僅在金融,所以根本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為候選地。
3.大陸規劃的「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是一個生產性的服務業中心,所以服務必須以生產為主體、以促進生產效率為目標,這不是香港數鈔票、炒股票、轉移資產的投機金融業能夠經營的,因為香港人根本不懂生產,也不懂科技。
4.我們注意到中共中央的用字非常謹慎,在服務業前面加上「現代」兩字作為區別。所謂「現代服務業」自然有別於現有的傳統服務業。這個現代的服務業不是金融、保險、旅遊、運輸各自為政,而是金融業如何定義它的結構與組織為科技研發和工業生產服務,發揮工業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運輸最大的效率。所以金融業不過是手段,科技和工業生產才是主角,科技和工業才是「現代服務業」服務的對象。YST 非常高興中國國務院看到這個重點。美國就是走偏了,把金融業放在工業生產之上,導致美國整體工業的萎縮。美國的金融業現在主要靠華爾街在全世界圈錢,完全走入旁門左道,不足以成為領導世界的大國。中國國務院顯然看到美國金融政策的錯誤,這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對「現代服務業」的定義非常精準,也非常先進和智慧。
5.大陸政府對香港非常寬厚,大陸的中央政府給香港一個機會為「前海規劃」貢獻它在金融上的經驗。但是YST對香港的金融經驗有多少能力非常懷疑,因為「現代服務業」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所需要的金融知識與金融經驗是香港傳統金融業所沒有的。譬如高科技工業的研發工作非常重要,也具有很高的風險,如何為高科技工業成立投資基金、如何經營這個基金為高科技工業取得最高的效率,香港的金融業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譬如為一條產業鍊和它的相關產業如何從配套、生產、運輸一直到銷售規劃出適當的金融服務,香港的金融業也沒有這個本事。
6.YST 個人認為就憑香港証券交易所那些一肚子壞水的會計師和律師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搞不好香港金融業的二鬼子們還會使出壞主意故意拖中國的後腿,就像他們坑殺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公司一樣。好在無論怎麼說,這次香港是處於配角的地位,讓香港參與「前海規劃」不過是給香港一個表現的機會,也是一種面子令香港無話可說。其實「前海規劃」的工作有沒有香港參加都無所謂,個人認為沒有更好。
7.「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是一個試辦點,有很大的實驗性質和示範作用。它的經驗和成果如果成功將會複製到其他地方,譬如上海與北京。國務院這種作法非常明智,正應了老子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八)中國已經準備讓香港自力更生(也就是減少輸血)
兩年前,YST 寫了一個論述香港的系列文章
「漫談香港」(2008/11/14~2008/12/09)
,對香港的政治與經濟有清楚的分析,對香港的未來也有清楚的預言。YST 是不看好香港未來的,這是基於科學的觀察,不可能出錯。
才不過兩年時間,YST 在「漫談香港」系列中所分析的問題和科學判斷下所做的預言已經得到初步的驗証。YST 主要的論點如下:
1.香港不可能靠服務業維持目前的繁榮;
2.香港不可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3.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終究會傷害香港;
4.無論是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香港都沒有競爭力,香港的沒落是註定的。(最後一篇論述同樣的情形也將會發生在台灣。)
關於第一點,香港2010年的個人平均GDP是三萬美元,是大陸四千四百美元的七倍,這是一個笑話,也是一種財富分配的不公平,基本上是大陸政府劫貧濟富的政策所造成的結果。這種既違反資本主義更違反共產主義純粹是政治導向的經濟政策不可能一直繼續下去。香港這個國際政治所塑造的經濟爛攤子是一個非常沈重的負擔,想想看,即使是世界首富的美國也不可能養一個不事生產、人口素質也不高、人口數量卻達到驚人的七百萬的城市過三萬美元一年的生活。這是國際政治操作下的扭曲經濟,是英國人臨走之前挖掘的經濟大坑,只有愛面子的中國才會跳下去做這個冤大頭為香港的繁榮苦撐了13年。
YST 一再強調香港單靠服務業是不可能維持三萬美元的個人所得這樣的高收入的,這是世界級的笑話。看看香港的導遊,如此品質的服務也配拿三萬美元一年嗎?笑死人了,香港人以為自己是甚麼東西?
關於其他三點,從大陸政府公布的「前海總體規劃」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
YST 個人非常高興看到大陸政府不再為了面子繼續餵養貪得無厭的香港。「前海總體規劃」告訴香港人養你13年也該長大了,你要自力更生,中國大陸有自己的路要走。
「前海總體規劃」的主人是深圳,香港與澳門都是客,有你沒你都不差,火車已經開動,今天邀請你是意思到了,願不願意加入也悉聽尊便。
如果香港人還看不懂,還以為自己可以拿翹,認為自己可以主導中國的金融業,甚至可以拖中國的後腿,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香港對中國的經濟純粹是個拖累,大陸是不會等待香港的,更不可能依賴香港。
(九)中國飛躍式的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在十二五的規劃中有清楚的說明,現在處於轉型期,全面向高科技、高知識的高端經濟轉型,大飛機、航空母艦、高速鐵路、核子技術、能源技術、空間技術、通訊技術、動力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電機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機械與控制技術......等等重大影響的工程早已啟動。
中國這樣的大國所啟動的經濟轉型是驚人的,為什麼?
因為規模龐大,震驚世界的龐大。中國這種全方位的高速發展是史無前例的,也許只有上世紀初的美國勉強可以相比。中國大陸啟動的科技規模和對全球未來的深遠影響不但小人物譬如香港的導遊看不到,就連台灣媒體的大人物譬如李濤夫婦也看不到。
但是只要具有一般科技背景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未來的十年是中國科技和工業成果的爆發期。
YST 在多篇文章中曾經一再論述和提醒讀者:
2020年中國的實際生產力(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軍事上,中國將立於不敗之地;
2030年中國無論是實際生產力還是加上第三產業的總生產力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軍事上,中國的空軍武力將會取得對美國的優勢。美國是靠空中優勢打仗的,所以2030年以後美國沒有任何戰勝中國的機會,美國對付中國唯一剩下的招數就是使用核子武器拼全球毀滅。
但是即使到了2050年,中國即使生產力全世界第一、陸海空天的軍事力量也全世界第一,中國人民的生活也不可能達到美國人民今天的水平,因為這需要一個半地球的資源。
軍事實力決定資源分配,2050年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是2010年的水平。
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零和遊戲。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美國絕不肯對中國作出妥協,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在全球資源分配上不可能和中國妥協,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必須在鞏固國防的條件下發展經濟。中國已經累積了足夠的根底,各項技術已經成熟或至少接近成熟,未來的十年是爆發式的收穫期。
中國錯過了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又錯過了二十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與自動化),中國已經公開宣稱絕不會錯過二十一世紀的綠色工業革命,中國不但不會錯過,而且要做全球綠色工業革命的領導者。中國在綠色能源的研發投資全球第一,遠超過美國。
YST 做一個預言:無論香港還是台灣都會在大陸這一波科技和工業的爆發期中被邊緣化。
香港導遊再笑大陸窮啊,李濤、李艷秋再譏笑大陸的GDP啊,看誰笑到最後。
陳揮文再對大陸發飆啊,看看兩岸最後發飆的是誰。
香港人再鬧啊,民主造勢的手法太多了,YST 提醒香港人吹牛造勢就要搞大一點:加封陳方安生為「人類的良心」,由她出來帶領推動明年就直選香港特首;封李柱銘為「香港民主之父」和「民主無冕大使」,再派「民主無冕大使」每年定期到美國國會作報告、控訴中國政府的專制與違反人權給北京政府施加壓力。噢,對了,今年6月4日擴大舉辦追思哀悼大會。
(十)香港的沒落已見端倪
西方媒體的宣傳攻勢非常厲害,功力遠在中宣部之上。
譬如英國教育機構的評鑑把所有過去英屬地的大學評分都抬得非常高,香港大學和新加坡大學評得比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都好。
又譬如西方商業機構的評鑑把制度相近、自己有影響力的地方它們的競爭力就評得特別高,譬如一直把香港的競爭力評為中國第一,意思就是如果香港經濟下滑就是中國政府不行,糟蹋了香港。
事實上,香港的競爭力遠遠不如北京與上海,就連附近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也遠遠不如,差得太遠了。
讀者要認清的是,第三產業(服務業)是建築在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上的。服務業是一種寄生業。想想看,沒有生產,哪來的服務?
英國的沒落就是不想製造汽車,只想賣汽車保險;美國也漸漸走上同樣的路。它們都是投機取巧、想不勞而獲的例子。英美的共同點是追求利潤的極大化(資本主義的基本定義),所以它們重視服務業(利厚)和輕視製造業(利薄)。但是它們忘了製造業是創造財富的,服務業只是轉移財富,服務業是寄生在製造業上。由於捨本逐末,英美的下場,不可避免地,都是衰落。
現在很清楚了,一個只有服務業,沒有任何生產能力的地區(譬如香港)面對有強大農業和工業生產能力的地區(譬如廣州)有個屁的競爭力,西方國家還真以為中國人是傻子。
YST 把話說在前面:5年之內,深圳的經濟,無論是GDP總產值還是個人平均所得,一定超過香港。
是的,在中央政府劫貧濟富、特別照顧香港經濟的優惠政策下,中國大陸的城市都在苦幹實幹地追趕香港。十年之後,大陸所有的一線城市都會超過香港,就連二線城市都會逼近香港,為什麼?
答案是:無論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香港都先天不足。更糟糕的是,在國際政治鬥爭中香港的後天也失調。
這後天失調最顯著的地方就是香港人挾洋自重對中國的忠誠度不夠,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組織五十萬人的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有道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龐大壯觀的遊行隊伍看得YST目瞪口呆,不開玩笑,香港人居然是真傻,為外國間諜豁出去了。當時香港人得意洋洋,自以為最懂人權、自由和民主,每年紀念六四運動在公園裏手拿一根白蠟燭作悲戚狀、流兩滴鱷魚的眼淚就以為自己是僅次於英國人的人上人了,完全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誰、回歸後應該效忠的對象是誰。
香港人受到西方帝國主義者的鼓動而不自知,到處跟衣食父母唱反調,到處對衣食父母的大陸和大陸人流露出鄙夷之色,甚至演變到今天的拳腳相向。微觀的社會現象反映出宏觀的香港人心和香港未來的走勢。香港人得意忘形,但是惡人自會有惡報,如果不報,只不過是時辰未到。
報應在2010年12月終於來了,大陸正式宣佈在深圳成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今天中國要開放金融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毫無疑問,保障金融安全是首要考量。中國國務院衡量國際局勢,認為香港雖然國際化的程度高,但是香港有大批敵對的外國勢力在此雲集,香港抗拒中國的噪音太多,香港人偏袒西方的勢力普遍存在,香港人對中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遠遠達不到最起碼的和最基本的要求。
想想看,香港人明明知道香港是西方各國間諜和反中勢力雲集的地方,但是香港人卻強力反對二十三條的立法。如果中國還把金融中心設在香港,那麼中國的金融安全保障在那裏?
北京不是傻子,香港絕對不是中國成立金融中心的理想城市。
看到沒有?雖然晚了一點,香港人的報應終於來了。香港人搞不清楚誰是他的衣食父母,今天香港在「南中國現代服務中心」遭到淘汰能怪誰?
深圳的「前海區」將成為南中國耀眼的和居於主宰地位的金融中心,它的業務是服務南中國的科技研發、工業生產、資訊管理和交通運輸,它的服務區域從廣州可以一直延伸到中國的心臟--武漢(三小時高鐵運輸而已)。南中國的生產力何等巨大,「前海區」將成為國際金融的超級巨人,它的國際金融地位會高於倫敦的金融城和紐約的華爾街。香港中環在「前海區」旁邊不過是個打下手的侏儒。
香港將淪為中國的二線城市,這是肯定的。
如果36年後(2047香港特區滿五十年)香港還沒有沒落到三線城市就算是走運了,走的是北京中央政府慈悲為懷、手下留情的狗運。
(十一)結束語
讓我們回到兩年前 YST在「漫談香港」中的論點:
1.香港的「命」是小漁村,但是香港走了英國帝國主義的「運」用政治力量吸大陸的血吸了157年,變成高收入的國際大都會。
2.1997年香港回歸,香港走西方帝國主義的「運」157年,殖民地的「運」終於走到頭了。
3.香港回歸中國就應該是回歸天命,但是大陸政府為了面子好看(在社會主義祖國的治理下香港更加繁榮昌盛)實行劫貧濟富的政策維持香港畸形的繁榮。
4.香港走劫貧濟富的「運」本來也能走五十年的,沒想到13年後就出現「前海規劃」,YST 認為這是香港人不積陰德和不讀書的緣故。
5.有道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命」是永恆的,「運」是暫時的,「風水」的地緣因素是改變不了的,香港人如果再不積陰德和多讀書,衰敗只會加速。
6.一切人為的努力都敵不過「命」,帝國主義的殖民固然違背天命,大陸種種對香港的優惠政策同樣也是違背天命,香港導遊死命地和沒有羞恥地向大陸遊客要求“對香港做出貢獻”更是最低級層次的違背天命。
7.在宏觀的天命原則下,香港人違背天命的微觀掙扎是多麼地可笑,可笑的香港導遊,可笑的“香港的良心”,可笑的50萬反23條的遊行群眾,可笑的、自動跑到美國國會作証的“香港民主無冕大使”。
8.香港人胡亂地掙扎其實是徒勞的,不該香港的遲早都會失去,香港走了一百七十年的「運」也該走到頭了。香港終究得回歸天命,一個小漁村的天命。
YST 想起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句話: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台灣人要睜大眼睛啊,大陸這一波經濟轉型其規模與力道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被邊緣化的周邊地區豈止是香港而已。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84樓. 上班奴2013/06/29 02:21
感慨萬千
- 83樓. johnmo2013/06/18 19:38
回下面的香港人,
我也是香港人,yst的"微觀香港"的確有多少偏頗,看了心裹不爽.但是看文章必須要看懂重點.
yst的"微觀香港"只是一個引子,執著裹面少少的偏差去執拗並沒有意義,
"宏觀香港的未來"才是重點,相信yst也想借香港來"警示"一下台灣.
yst預測香港的未來一點也沒有誇張而且很到位,特別是以下這句直接就打進我的心裹;-
"" 想想看,香港人明明知道香港是西方各國間諜和反中勢力雲集的地方,但是香港人卻強力反對二十三條的立法。如果中國還把金融中心設在香港,那麼中國的金融安全保障在那裏?
北京不是傻子,香港絕對不是中國成立金融中心的理想城市。""
香港人呀!!必須要宏觀一點才可以看得遠一點,要看得夠遠才能夠成大事呀!!
而且看遠一點才可以讓你擺脫眼前"雞毛蒜皮的煩瑣小事"呀!!
- 82樓.2013/06/11 03:39....
香港人不是仇富, 而是看不起他們...在尖沙咀廣東道買名牌那班人, 大多是貪官和別人的情婦, 這些人要尊重嗎? 加上不講都不知他們在著名牌..哈哈
我去過一次香港迪士尼樂園就不想再去, 他們大大聲講話(那種高8度, 說話頭一個音大聲得像爆竹的聲音, 我快聾了), 加上他們不排隊...
我是女生, 有個中年大陸男人竟然拍我膊頭, 加上沒有"請問"的開頭, 就直接問我哪個地方怎樣去, 太沒有禮貌!!!! 在迪士尼商店, 有個大陸人又問我"這是什麼卡通", 又是沒有說"請問", 所以我沒有答她, 他們沒有禮貌, 我也不需要對他們有禮貌
加上他們隨處大小便,在街上,在商場也是這樣, 太過分, 很噁心!
他們犯了錯就只說一句"你不是中國人嗎?", 只用這句做藉口, 事實上,是不是中國人完全同件事冇關..另一句就是"要不是中國...香港就完蛋"的話, 更令人討厭, 你的國家那麼厲害為什麼要來香港買奶粉回去?
- 81樓.2013/06/11 03:23怒
這個局外人的文章就算了, 憑什麼評論香港? 你不要再用李小龍頭像, 李小龍在訪問只是說自己是地球人, 不是中國人
那些"香港"旅行社是大陸經營的, 關香港什麼事? 香港很難管理大陸那麼多劣質旅行社,例如導遊阿珍, 聽她的口音就不是香港人, 加上事件大陸旅客都有錯,有出手打人!! 加上這個計劃叫"自遊行", 為什麼要跟團?
買少少野就叫"打救"香港經濟? 只是一買一賣, 何來送禮, 貢獻? 旅遊業只佔香港GDP很少很少的部分, 香港最多收入是來自賣地
還有一堆人在"上水"掃奶粉,走水貨, 令到"上水"如地獄, 手推車經常撞到學生, 香港媽媽買唔到奶粉, 大陸人衝急症室生仔, 令原先待產的香港媽媽的寶寶要延遲出生, 醫護人員多工作, 大陸人又經常以拳頭解決事件, 這些是我親身經歷同友人的分享!
當初SARS是大陸傳入來, 大陸媒體又屈香港係源頭, 當初中共唔係隱瞞病情, 香港就不會爆發得那麼厲害
- 80樓. 加藤鷹騷手弄汁2012/09/22 19:05這就叫自作自受/自種惡果
根據我親身的體驗.去香港旅遊碰到這種霓虹燈招標的藥房3C店.躲越遠越好........
年輕人已展現香港學生最佳的公民素質?現在全世界有讓座文化的 大概就台灣跟大陸了...
況且大陸人也是有素-質高的呀~比如說這次我們去香港玩4天.唯一一次讓座給我爸的就-是一個大陸人.反而你們香港人一次都沒讓過.問路時聽我們是講國-語還故意報錯路.人家說香港是個充滿銅臭味勢利的地方.真的是讓-我們見識到了啊~
之 前覺得大陸人很沒水準不尊-守規定還那麼兇.後來等到我們上個月全家親自去香港旅遊時才發現-.香港的服務業對於講國語的態度真的非常惡劣.其中一例:我 們去深水埗一家叫容記小菜王的店.可能是我們消費比較少又是講國語.-結帳時那老闆娘竟然以輕篾的口氣辱罵.氣的我姐回罵她"你們的服-務水準實在太差 了"....類似不友善的態度很多.但如果無意間-讓他們知道我們是台灣來的(如家人間講台語).他們的態度就會轉-好..所以現在我可以理解這女的為什 麼那麼兇.因為在香港講國語-.如果你不強悍.會被港人歧視欺負........
如果你們那麼討厭大陸人.那乾脆店家門口貼上"狗與大陸人禁止進 -入".免的我們講國語的台灣人跟新加坡人無端受牽連..大陸現在-人均GDP只有4千多.約是台灣20多年前的水準.因此不必拿他-們跟現在的台灣日本 比.台灣20年前沒有人民素質差/黑-心商品-問題?別自欺欺人了.印象當年的台灣人是最不受國際歡迎的-遊客-.大聲喧嘩不守秩序沒公德心就跟現在-的 陸客一樣.當時的台灣也-是什麼都不能吃因為都是黑心食品.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不需要拿-大陸跟日本台灣比.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就開始現代化.比大 陸-的改革開放早了100年.你仔細想大陸這百年來發生多少內憂外患-戰亂苦難?台灣只 是比較幸運沒經歷二戰國共內戰共產主義大躍進文革而已.大陸現在-人均GDP只有4000多.沒辦法跟日本比.但這只是現代化的階-段進程不同.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跟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但我認識的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新超強,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
沉睡的巨龍甦醒了 中國崛起撼動世界 歌唱偶們親愛滴祖國從今走向民主繁榮富強 中國新超強美國難制衡
拿破崙:「中國是頭睡獅,一旦驚醒將震動全世界!」 - 79樓. 港燦2012/09/13 10:59真實香港的情況
我文筆很差,希望大家見諒
YST所說的香港是一個局外人看香港,有準確的地方也有誤解的地方
先說說香港為什麼那麼多人討厭內地人吧,原因非常簡單,跟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原因一樣, 就是媒體的渲染,每天新聞裡都出現中國內地負面的報導,例如大頭嬰,地溝油等等,經反中媒體長期洗腦,香港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非常的少,我想台灣更嚴重吧!
另外香港回歸,沒錯 中國是讓利給香港,特別關照香港,但這只是表面看到的,凡事都有兩面,先說說內地開放自由行來港刺激香港旅遊業,表面上令香港更繁榮,但實際上自由行來港遊玩跟購物實際得益只有大財團跟地主,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在香港購物,內地人一般都會買奢侈品跟電話那些,最大得益當然是外國大品牌,其次是地主,再其次是香港大財團,LV跟那些商場的公司能請多少本地人呢?“自由行”為香港帶來很多利益,但對于一般市民,不一定感覺到這種利益與自己的關系,反之香港一般市民對內地人來港的負面影響卻能直接感覺得到,內地人不信任內地食品,紛紛去到鄰近內地的香港地區大批購買生活用品,這直接造成香港人買不到所需要生活用品,同時亦令物價上升,另外因為來港產子可以得到居港權,令不少內地婦女瘋狂來港產子,令香港的產婦必需睡走廊,好了當那些嬰兒長大,他們來香港讀書,亦令學位不足令本地人需要去到很遠就讀,這些都可以說是冰山一角,中國13億人對香港這彈丸之地來說是巨大的,也是不能承受的
中國的讓利等同直接拿走香港的競爭力,長大了的兒子你還給他喂奶是害他還是照顧他?中國將香港融合對香港是弊大於利的,深圳有今天可以說是香港給的,香港在吸中國的血,中國何嘗不是在吸香港的血?中國在香港的金融政策難道只有利香港嗎?中國同時也得到好處吧!利用的就是香港的法治和國際化
中國帶來的好處都給了外國人跟本地有錢人,香港人一般市民能不討厭內地人嗎?
- 78樓.2012/04/18 18:11法學博士的水準不過如此
TO 哇啦啦啦唷
我實在難理解都已經讀到法學博士竟然會說Beyond reasonable doubt不是法律名詞
Beyond reasonable doubt是英美法系common law裡面很常出現的法律名詞,特別是刑法,你一直拿台灣法律沒這個名詞辯解有何用
在你眼中只有你讀過的台灣法,其他國家法律都不是法律就是了。你的回應很明顯格局很小,以為讀過手上幾本台灣法教科書就以為什麼都懂了。況且台灣法律大部分繼受德國法與歐陸的大陸法系,與美國、英國等海洋法國家完全是二套不同的法制體系你也可以辯的這麼開心
YST是在美國留學,在美國長住過,很自然他會耳濡目染到美國的法律名詞,你拿台灣法律名詞指責YST完全是張飛打岳飛
- 77樓. 易燁煌2012/01/24 05:19看今天港人怒罵北大孔和尚的鬧劇
北大教授孔慶東(網上綽號孔和尚)在某電視節目批評香港
說「很多香港人是狗(走狗?)」什麼的
經過廣東省委手下《南方週末》等港、粵和海外媒體的炒作
碰上同時間某外資品牌在店外「禁止港人拍照」什麼的風波
“又”引發了香港人的怒火
我覺得其中有些怪異處,限於個人時間因素難以寫太多評論
只好把YST市長這篇陳年文章再翻出來
除了佩服YST的遠見,更想拋玉引玉,希望YST得便再就當下的狀況寫點東西給香港朋友看看
我先說說事情的「導火線」
源起於有內地遊客在香港地鐵上餵小孩吃東西
被車上另一香港人指責,又有好事者在旁邊拍了影片放上網
內地遊客在地鐵車上飲食,據說是餵小朋友吃點東西以安撫其情緒
不論原因為何,此舉確實是違反香港地鐵規則
要說在“文明”和“禮儀”上不夠週到不夠仔細…也行
簡單說,內地訪港遊客是應該「入境隨俗」尊重下香港的習慣
捷運上不能飲食,台灣(台北)和香港都有明文規定
記得在台北捷運連喝水都不行的
(成人需配水服藥或嬰幼兒的需要可以請站務人員協助,算是例外?)
但香港人的應對方法於人於己都屬失格,沒有必要
先是男子大聲斥責,碰上陸客聽不懂粵語的反應
又剛好踩了港人敏感神經…
香港人拿這樣的單一事件大做文章,上綱上線…實屬不智之極
唯台灣人拿陸客在島內火車上打牌的單一事件亂做文章可比
個別大陸遊客在境外旅遊,不夠「入境隨俗」鬧些事情實在是在所難免
但台灣人香港人二、三十年前開始出門旅遊之始,不也一樣是土包子德性?
可以勸導可以幽默以對,拿這些事大做文章以為可以突顯小島小城市的優越感?
台灣和香港兩地的無知之人太多
面對大陸內地各方面「掘起」的速度深感不安,只好時不時挑些大陸人的毛病
突顯、放大一下自己所剩不多的「優越感」
但這種做法或許一時「解氣」什麼的
但長遠看來只能加深內地十幾億人對香港這個「得了便宜還賣乖」小地方的反感
再說到孔和尚罵香港人/狗的事
挑起整個事情的是廣東省手下的媒體「南方週末」
更讓人覺得下面還有文章,香港人如果只顧發洩情緒,後面恐怕沒什麼好事?
推薦:【Anti-CNN】
「微博」
「噗浪」 - 76樓.2011/07/03 18:42我愛你,但你實在有失公允
你要知道不是每個香港人也是像這個導遊或者細劉和 whowhoamamii一樣,不是每個培正也是你想像中這樣,。
When You Assume, You Make An “Ass” out of “U” and “Me"
我一直都是你的忠實讀者,但你在香港人話題上向來有點有失公允。香港人口有700萬,當然有壞人吧,用一句香港的哩語"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兒,人多必有白痴"。我不會否認香港的確有很多人像這個導遊,但不是每一個香港人也是這個模樣。你不應該將所有香港人都假設成這個導遊,然後一竹篙打一船人,至少我不是這樣,那我是什麼? 新香港人? 新香蕉香港人?
- 75樓.2011/03/16 20:50香港的困境是政治和經濟的融合
我是香港人,認同你對工業投資的重視,但這不代表香港沒有人提出。早在97回歸前,中國改革開放吸引大量境外投資、低廉的人力和土地資源,加上優惠稅法。香港工業踏入迅速衰落之路,始於中英聯合聲明限制土地買賣,又不增加公共房屋的供應,土地房屋成為資產投資工具,租金上升,本土工業更加困難。
香港享有行政和經濟事務的決定權,是發生在97之後,但97後香港迎來亞洲金融風暴,歐美日各國資金雲集香港,希望在最後一刻把香港推落絕境。經濟不景持續到沙士爆發,香港人對政治經濟絕望。當時上街遊行的人有各種不同訴求,中央政府終於開放市場給香港謀一線生機,一國之下的香港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是用各政策包裝才有的公平貿易,回歸6年才盼來零關稅,放寬服務業的準入領域及便利貿易往來。這是版主所說的恩賜嗎?
旅遊業是服務業,但不是奴才工業。資本主義是供求關係,當供應過多價格下調,需求過多則價格上升。解決香港消費不足的自由行是--奇怪的政策,有意將需求減少,限制來港人數。香港旅行社在經濟不景接了很多不應開辦的接待團,痛苦經營。接待這種團只是滿足偷便宜的港澳自由行。這種事不只在香港發生,澳門和泰國也有零團費社行團,九成港澳自由行的訪港團都是以這種方式港享樂。當快樂是建築在別人身上,這種豪客不論是那個行業或地區都是不受歡迎的。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資本主義假定利益盡大化,源於人是自私,正正因為這樣,在訊息自由的社會,這種事好少發生,因為產品或服務提供者害怕訊息自由。這種事最終只有一種結果:供求平衡。香港人接受善意批評,但以一兩位香港業者代表香港行業生態,版主的觀點以偏概全,這種觀點除了挑撥香港和大陸的感情,我看不到有什麼作用。當然你有老子是大爺的心態,我不會批評這是錯的,這是學養,教不了。
最後,是不是金融中心,不是現在的事了。要更多的資料,請到香港統計處查證一下吧。港元掛鉤美元,除非美元出大問題,我只知道1美元,可以換7.8港元,這個香港政府許下的,是穩定,也是中央軟掛鉤美元的重要平穩因素,方便外資穩定流入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台灣是出口經濟,新台幣幣值上升,對台灣是好事嗎?這個我不懂。我只想說香港的困境是政治和經濟的融合,這是溫家寶總理也再三提點我們需要長遠的規劃,可是香港政府只會等。貧富懸殊、曼克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