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不同角度的反應
中國大陸發展「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進入實戰階段這消息公布後引起各方的談論,我們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在此討論。
甲. 台灣政權的生存
1. 中華民國偏安台灣依靠海軍
台灣四面環海,台灣海峽最窄處也有一百六十公里,說寬不寬,說窄也不窄,至少比32公里的英倫海峽寬多了。1940年的德國面對英國的強大海軍都只能望著32公里的英倫海峽嘆口氣,1949年的中共沒有海軍,解放軍的陸軍再強大面對台灣海峽也是一籌莫展。
海軍是高科技軍種,在三軍中不但科技含量最高,也最耗費錢財,還需要一些傳統。海軍基本上是錢堆出來的,海軍的傳統更是靠時間的磨練才能塑造出來,當年一窮二白的大陸要建設海軍談何容易。
國軍靠著美國贈送的四艘二戰時期的驅逐艦(陽字號)和七艘護航驅逐艦(太字號)就牢牢地把持住台灣海峽的制海權,一直到七0年代末,足足30年。以大陸優秀的的人力與龐大的物力都如此辛苦,建設海軍的困難可想而知。也就是這樣,中華民國得以偏安台灣到今天。
一百六十公里的海峽要靠小船搶攻(攻佔海南島的「萬船齊發」模式)是不可能的,必須有大船。這就是為什麼1949年03月蔣介石拼老命也要派空軍把叛變的「重慶號」炸沈,那時候還沒有陽字號驅逐艦,五千兩百噸的輕巡洋艦(9門6吋炮,31節航速)和一千兩百噸的護衛艦(4門3吋炮,21節航速)作戰能力是完全不成比例的。在1949年,一艘重慶號就可以改變台灣海峽的海上軍力優勢,蔣介石不是傻瓜。
海上作戰跟陸地作戰是兩回事,“小米加步槍”的精神力量是不管用的,建設海軍不論是船隻還是人員一切全憑科學,沒有任何其他竅門。大陸海軍只能科學建軍,腳踏實地一步步來,不能搞“大躍進”。而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要想建設現代海軍特別困難,因為無產階級的思想與知識精英的高科技發展是嚴重互相牴觸的。這就進一步延緩了中共海軍的發展,等到中共追到國軍海軍水平的時候都快要進入八0年代,30年都過了。
2. 美國的航空母艦是台灣人心最大的鎮定劑
九0年代開始,解放軍的海軍對國軍有了顯著的優勢,但是中共知道他們作戰的真正對象是美國海軍,所以仍然不具有武力統一的優勢。台灣人對這一點也非常清楚。
基本上,台灣人民的安定心理和反中意識全壓在美國海軍上,說得更確切一點,是全壓在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美國的航空母艦是台灣人心最大的鎮定劑。
台灣人民對美國航空母艦的依賴在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中表現得最清楚不過了。當時台灣得知消息有兩艘美國航空母艦要來保護台灣,台灣人高興得不得了,有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還要組團租船去看美國的航空母艦。這些商人固然頭腦簡單和想法天真,但是它代表兩個事實:
a. 台灣人民並不把中共的飛彈看在眼裏;
b. 只要美國航空母艦前來助陣,台灣人就什麼都不怕。
對台灣人民而言,美國航空母艦是不可戰勝的(invincible),它們在台灣人的心理具有無上崇高的地位。這就是為什麼本系列的主題,「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特別刺激台灣人的神經。
不開玩笑,一旦美國航空母艦被大陸擊沉將造成台灣人心的總崩潰。
3. 台灣立法委員的發言
就是這種心理上的極度依賴使台灣人不能接受大陸可以用彈道飛彈攻擊航空母艦的說法,持這種觀念的佔台灣人的絕大多數,以立法委員林郁芳為代表。
今年2月,台灣中廣新聞報導,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前顧問克拉斯卡發表論文,假想中國大陸在2015年將有能力以中程彈導導彈擊沈美國航空母艦,取代美國在太平洋的霸權地位。林郁芳委員質疑這篇文章“太扯了”,林委員說以彈道導彈擊沈航空母艦簡直是天方夜譚,顯示作者不是戰術方面的專家。林郁芳進一步以專家的姿態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用彈道導彈摧毀移動中的軍艦,因為彈道導彈不是巡航導彈,沒有那麼好的導引系統,這顯然是作者不懂彈道導彈。
看到沒有?這就是台灣立法委員的水準。
這些立法委員還有電視上的名嘴們絕大多數沒有什麼知識,但是他們的聲音非常大,敢亂講,敢大言不慚,敢講他們完全不懂的東西。
林郁芳是文科生,先讀英國文學,後攻美國政治,實在不適任立法院的國防委員會。國防委員會需要審核巨大的國防預算,武器的購買和評估裏面牽涉多少科技,這些都是林郁芳連邊都摸不著的,這不是開玩笑嗎?林委員愛上電視愛說話,但是基本上是道聽途說,因為他本身沒有判斷的能力,令人搖頭。國防委員會的工作需要有理工背景的人才能勝任,立法院又不是沒有這種委員。
林郁芳在台灣混得開,因為他專門說台灣人喜歡聽的,是典型的政客。
4. 台灣前國防部官員的發言
不過台灣也有明白人。中華民國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現任淡江大學教授)發表評論稱,射程兩千五百公里的東風中程導彈是美軍航母最大的威脅,“它可以搭載五種彈頭,每一種都把美國的航母作為假想敵設計。由於在1996年台海危機的刺激,使得解放軍一直在尋求能夠打擊航母的彈道導彈,並最終於2004年開始部署這種導彈。”
林中斌是理科出身,雖然他的博士學位是政治學,但是學士和碩士都是地質學,跟大陸的溫家寶總理是同行。
林中斌不但認為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是可行的,而且判斷中國大陸這種導彈已經在2004年實際部署成軍了,時間比 YST想像的早。當然以國防部副部長的身份而論,林中斌的情報管道當然比 YST多得多,YST 無法評論也沒有反駁的基礎。
5. 弱者心態
台灣人還有一種有趣的心理,那就是認為中國大陸即使有這個能力也不敢攻擊美國的航空母艦,因為害怕美軍強大的、毀滅性的報復。YST 從網友的回應文中摘錄一段這種說法:
「好吧,美國對DF-21D攻擊航空母艦可能一點抵抗力也沒有,那麼可以確定的是當美國一艘航空母艦挨了一顆 DF-21D 時,就是 USS Michigan 把154枚巡弋飛彈對青島海軍基地全部射出去的時候。」
看到沒有?這就是台灣人非常典型的民族性,弱者心態。
台灣人是帝國主義者治理下最聽話的順民。
當年日據時代的時候,日本人派到台灣做官都眉開眼笑,派到朝鮮做官則愁眉苦臉,道理就在此。
乙. 日本的心態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不僅對美國霸權是一種威脅,對日本更是一種沈重的打擊。日本是中國大陸旁邊的一個島國,中共這項軍事科技對美國不過是威脅到它的勢力範圍,但是對日本而言就關係到國家的存亡了,這就非同小可,比美國的霸權問題要嚴重太多了。
基本上,這個軍事技術在標題上就已經點明了,目標是任何大型軍艦,航空母艦不過是其中價值最高的。其實日本所有超過八千噸以上的驅逐艦、一萬多噸與兩萬多噸的兩棲攻擊艦(也就是直昇機母艦,日本的準航空母艦)和更大的運輸艦都是這個「遠程作戰系統」設計的攻擊目標。日本人對此是很難接受的,立刻的反應就是否定它。
日本對中國科技的輕視可以由讀者「高橋涼介」的發言作代表,他認為 YST在寫科幻小說,意思是一切都是幻想(fiction)。這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看法,所以值得一提。
首先聲明,YST 的系列文章不是小說,也不是科幻小說,是帶有科普性質的軍事評論。
其實就算科幻小說也有很多種。
有一種是中國的武俠小說:「YST 大俠仰望高大的北京城牆突然縱身一躍,平地拔高二十餘尺,眼看力道將盡距牆頂還有一段距離,只見 YST大俠右腳一點左腳,英俊挺拔的身軀陡然又上升了二十餘尺,穩穩地飄落牆頭」。
這個小說娛樂性很高但是故事不會成真,因為沒有科學基礎。
另外還有一種,譬如「3顆同步衛星組成全球通訊網」最先也是寫在科幻小說裏的,後來成為事實,因為它有科學基礎。
所以論述任何新奇的東西有沒有科學基礎是最重要的,看起來是不是小說見仁見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有了科學基礎,那就是可以實現的。以科學為本,根據幻想來創新,有什麼不好?因為只要科學基礎在,發展下去就能成真,剩下的工作不過是工程問題。
YST 這個系列文章所做的論述,說穿了,就是在科學基礎上以個人的經驗作工程上的推論。這個推論中自然包含個人合理的猜測。本系列的論述科學基礎俱在,論述的是科技的自然發展,所缺少的只有屬於機密的工程資料,這是作者無法提供的,因此任何人當然也可以懷疑。譬如就有網友堅持不相信大陸的科學家能夠利用特殊的算法把天波雷達的精度提高一個數量級。
論述到了這個地步,YST 不可能提供更多了。
不過不要緊,科學的基本精神就是可以驗証(repeatable),所以「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一打起來就知道了,成或不成都會很精彩,保証非常熱鬧。
丙. 美國的報導
今年04月06日,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簡稱 VOA)報導,美國太平洋地區總司令海軍上羅伯特.威拉德(Admiral Robert F. Willard)上週在美國國會作証時特別談到中國岸對艦導彈的情況。威拉德說,中國正在以「東風-21」(北約代號CSS-5)中程彈道導彈技術為基礎,製造一種專門打擊航空母艦的導彈。這是中國“反介入”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反介入”是指嚇阻敵人不敢進入被認為對本方有威脅的地區。
這是美國首次正式確認,中國反航母彈道導彈的研製工作已經進展到實際試射的階段。美國國防部稱如果不能予以有效的還擊,這種不對稱武器系統就有可能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和波斯灣構成潛在威脅。
(十九) YST 的評估
甲. 研發工作
「彈道導彈攻擊海面大型船隻」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一個已經研發完成的武器系統。更正確的說,這是一個「遠程作戰體系」,攻擊航空母艦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應用而已。
YST 個人認為「彈道導彈攻擊海面大型船隻」的研發工作已經完成,但是密而不宣,因為大事宣揚會加深「中國威脅論」,對韜光養晦的中國不利。中國密而不宣,讓美日猜測,僅管有疑惑也不敢輕舉妄動,這才是正道。
美國到處放話說什麼DF-21D即將試射,間接表示研發工作尚在進行,其實是一種政治宣傳,為的是淡化衝擊,竭力維持附庸國的向心力。
乙. 成軍時間
所謂成軍時間就是武器基本認為有效於是進入部隊正式使用的時間,這是主觀的決定,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譬如F-15成軍的時候並不具備發射中程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但是美國空軍認為沒有這個能力也可以成軍,以後慢慢修改就是了。所以「成軍」就是代表武器具有某種程度的戰鬥力,老闆說可以使用了,是沒有一定標準的。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這套武器系統遠比F-15複雜,什麼時候成軍只有中共的「中央軍委」決定,也只有「中央軍委」知道成軍的條件。
美國對中國大陸武器發展的速度一向是慢了不止一拍,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在國會作証的評估過分保守,中國大陸這套系統不可能還沒有測試;林中斌的估計也許有點太樂觀,因為2004年大陸的空中預警機尚未成軍。
不過這並不表示林中斌的估計錯誤,他的判斷很可能是對的,因為空中預警機並不是這個系統必要的組成部分。由地面作戰中心指揮整個攻擊過程也未嘗不可,只是配合的武力少些、效率差些而已。
基本上,即使根據天波雷達的數據發射一顆陽春「東風-21丁」然後什麼都不理也具有相當的殺傷力。
YST 個人的估計是大陸反航空母艦的彈道飛彈系統已經成軍,時間是在2008年以前。我的理由是,天波雷達(2001年)、大型空中預警機(2006年)和發射彈道導彈直接擊毀在867公里高的軌道運行、長寬高大約兩米的小衛星(2007年),所有「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所需要的科技都已經展示了。基本攻擊的能力已經具備,以後的修改不過使這個「遠程作戰體系」更加完善、效率更高、技術更成熟、有更高的戰鬥力而已。
丙. 攻擊效果
這麼複雜的作戰系統要知道效果如何只有兩個方法:
a. 實戰;
b. 電腦模擬。
前者直到中美正式開打,否則沒人知道;
後者 YST相信中美雙方肯定都做了,只是我們不知道結果而已。
任何武器系統都可以做成電腦模式,只要輸入參數就可以得到結果,通常是一個或然率。輸入參數是可以做手腳的,只要稍微改變參數內容,結果就會差很多。所以電腦模擬只是一種遊戲,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
YST 不用電腦模擬,把這個工作簡單化,就可以得到粗略的估計。
「東風-21丙」是一個高度準確的地對地導彈,西方國家的估計它攻擊地面固定目標的圓周偏差率也就20公尺,這是雷達導引的誤差。「東風-21丁」具備雙感應器,紅外線感應器的解析度比雷達高很多,即使追蹤的是移動目標 YST的估計圓周偏差率也在10米以內。
所以我們可以假設東風導彈能不能打中水面船隻完全看水面船隻能不能攔截它(反導能力)。
YST 記得美國海軍配備的標準飛彈只有「標準3」(Standard Missiles 3,SM-3)才有反導能力,「標準1」和「標準2」只能對付飛機和巡航導彈,無法攔截彈道導彈。
「標準3」第一次全程攔截的成功實驗是2006年06月22日。試驗的細節沒有公布,所以很難評論。實驗成功了幾次也不知道。這種按照計畫進行的攔截就像電影裏面套好招數的對打一樣,跟實際戰場的攔截是兩回事,這中間距離之大只有內部的工程師知道。譬如有時候為了矇混過關(保住飯碗),工程師在目標上裝設了角反射器的情形也是有的。YST 認為真實戰場SM-3的攔截率非常低,如果不是0也好不了多少,樂觀的估計大約在10~20%之間。
大陸官方的中央電視台曾經洩漏「東風-21丁」不論是在大氣層外或是進入大氣層內都有誘餌,這就對艦隊的防守系統形成很大的挑戰,因為一艘神盾驅逐艦只有96枚標準飛彈,其中只有少部份是SM-3。我們假設SM-3佔一半,也就是48枚。SM-3這點數量是經不起誘餌折騰的。
丁. 飽和攻擊
1. 多波攻擊
中國論述戰爭有句話:「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句話用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上是最適合不過了。
美日可以小打小鬧,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可以發射一枚子母彈頭的「東風-21丁」給美日聯軍一個警告。
但是一旦真打大打,中國應對美日聯軍的手法就完全不同了。
面對魚死網破的鬥爭大陸不可能只發射一枚「東風-21丁」,合理的估計是,解放軍至少發射四枚,最有可能是12枚,因為解放軍的導彈旅有六個導彈營,每個營有兩個連,每個連有一個「東風-21丁」發射車。
這種重大的軍事行動肯定是分好幾波攻擊,譬如每一波攻擊是四枚導彈,三波完成導彈旅的全部發射。航空母艦能夠逃脫三波攻擊、全身而退的機率幾乎是0。
2. 幾個假設狀況和簡單的計算
我們用幾個假設的狀況做一些簡單的計算,這樣讀者就有感覺了。
狀況一(「標準3」的攔截率正常):
料敵從寬,我們假設:
1. 解放軍只發射 6枚「東風-21丁」(每個營發射一枚);
2. 「東風-21丁」不釋放誘餌(方便計算,幾乎不存在的假設);
3. 美國以二對一發射SM-3;
4. SM-3的單發攔截率是0.2。
那麼簡單的算術告訴我們:
兩枚SM-3都沒有打中「東風-21丁」的機率是 0.8*0.8 = 0.64;
至少有一枚SM-3打中「東風-21丁」(攔截成功)的機率是 1- 0.64 = 0.36;
6 枚「東風-21丁」都被攔截的機率是(0.36)**6 = 0.0022 = 0.22%。
6 枚「東風-21丁」中至少有一枚擊中航空母艦的機率是 1 - 0.22% = 99.78%。
看到沒有?正常情況下,美國航空母艦能夠全身而退的機率幾乎是0。
狀況二(「標準3」的攔截率偏高):
當然,上面這個結果是假設SM-3的單發攔截率只有20%。
如果SM-3的單發攔截率可以達到50%(美國號稱的)而其他的條件不變,那麼「東風-21丁」的彈頭被摧毀的機率是75%。
6 枚「東風-21丁」都被攔截的機率是(0.75)**6 = 0.178 = 17.8%。
6 枚「東風-21丁」中至少有一枚擊中航空母艦的機率是 1 - 17.8% = 82.2%。
狀況三(「標準3」的攔截率超高):
讓我們把參數再改一改,改成對美國SM-3超樂觀的情況,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對「東風-21丁」的攔截率為90%,不可能比這個更好了,打飛機都沒這麼準。攔截導彈改為一比一。
6 枚「東風-21丁」都被攔截的機率是(0.9)**6 = 0.53 = 53% 。
6 枚「東風-21丁」中至少有一枚擊中航空母艦的機率是 1 - 53% = 47% 。
也就是說,在超級樂觀的情況下,美國航空母艦進入中國海岸線兩千公里所冒的風險是有一半的機會被至少一枚「東風-21丁」擊中。
你認為美國會冒這個險嗎?
3. 多導彈和多波次攻擊的好處
由於計算機的小型化,裝備高速計算機的現代導彈都非常“聰明”,除了第一目標,電腦也會為「東風-21丁」設定第二目標甚至第三目標。所以當第一目標消逝(譬如航空母艦被擊沉),「東風-21丁」會自動選擇攻擊附近其他的大型船隻。
現代的軍艦都非常昂貴,即使是八千噸的神盾驅逐艦造價都在12億美元以上,用一千萬美元的「東風-21丁」攻擊並不吃虧。
所以發射多枚導彈可以保証摧毀但是並不會造成浪費。
4.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改變了海軍作戰的遊戲規則
讓我們回到現實。解放軍發射幾枚「東風-21丁」、每枚導彈攜帶多少誘餌、採用什麼樣的變軌技術迷惑對方、選用什麼樣的彈頭....等等都是戰術技巧,只有戰地指揮官知道。本文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攻方還是守方,這都是一場非常科學的戰爭,是鬥力,更是鬥智。
YST 最後要說的有兩點:
A. 誘餌是關鍵因素
上面第2節論述的狀況與計算都有一個共同的假設,那就是「東風-21丁」不釋放誘餌。
只要解放軍採用施放誘餌的戰術,那麼彈道導彈與航空母艦之間的這場遊戲就基本結束了。
即使攻擊的彈道導彈只有一枚「東風-21丁」,在釋放誘餌的情形下航空母艦能夠全身而退的機會都非常小。
B. 攻守易位
不論「東風-21丁」擊中航空母艦的機率是多少,航空母艦都處於完全挨打的地位,毫無還手之力,這在航空母艦的歷史中從未有過。
(未完待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7樓. 大風2010/11/01 18:20科學很容易變成現代人的一種宗教
>>林中斌是理科出身,雖然他的博士學位是政治學,但是學士和碩士都是地質學,跟大陸的溫家寶總理是同行。
其實我根本不同意這種看法.理科生又怎樣!像人工智慧失敗就是一個例子!再以過去轟轟烈烈的人類基因組計畫為例,花費數百億還是數千億,當初說基因解碼後就可治好許多疾病,結果是一場空.
科學家有時也會製造自己的神話,耗費許多納稅人的金錢.其實科學很容易變成現代人的一種宗教,欺騙納稅人大筆的金錢.不亞於以前的和尚牧師.這其實也是一種欺騙與浪費.
- 26樓. 啥啊?2010/10/25 02:21你還跟那種茶葉蛋的貨色認真啊?
根本沒有解釋的必要。
高雄市是亞特蘭提斯大陸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25樓.2010/10/23 05:11teaegg 網友問的問題真是令人吃驚!
問題一:“彈道飛彈是拋物線的 請問要如何擊中移動中的航空母艦”除了巡弋飛彈和魚雷,水雷之外,所有被擊沉的移動中軍艦幾乎都是被拋物線的彈藥擊沉的吧?拋物線和不能擊沉移動中的航母畫不上等號。至於彈道導彈如何擊沉移動中的航母,YST寫了一大堆,難道都沒閱讀?何不花點時間閱讀一下,應該會有不錯的概念,何需請教高人?YST就是現成的高人,文章也是現成的,然而,你不閱讀的話,任何高人都無法讓你理解。問題二:“若共黨中國有這樣的科技 絕對是外星人轉移的”不得不懷疑你才是外星人了!能閱讀英文嗎?附一段新聞鏈接給你參考,美國國防部長去年9月就在談這件事了,你竟然到現在都不知道?慢慢看吧,網上還有很多相關資料,你都可以查。Yahoo头条的AP消息,DF21D年底最后测试,航母killer。[Page:1] - 军事畅谈 ... - [ Translate this page ]U.S. Defense Secretary Robert Gates warned of the threat in a speech last ..... 就可以做到,另种观点是要过10年左右DF21D才能完善,对美国海军才能产生威胁。 ...lt.cjdby.net/thread-966775-1-1.html - 24樓. 啥啊?2010/10/22 12:44請問艦對艦的海戰歷史中 有人用曲射武器迫擊砲去功擊對手嗎
該洗腎了。
你以為當年 16", 18" 艦砲是裝假的啊?
高雄市是亞特蘭提斯大陸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23樓. teaegg2010/10/22 07:24彈道飛彈是拋物線的 請問要如何擊中移動中的航空母艦
我真的不了解
有高人可以指點嗎
請問艦對艦的海戰歷史中
有人用曲射武器迫擊砲去功擊對手嗎
YST 真是高人
若共黨中國有這樣的科技
絕對是外星人轉移的
- 22樓. Cat 92010/10/21 09:31想想真令人難過啊!
Dear 中西部兄
美軍在越戰的失敗 並不在於美軍的戰力不好, 而是在南越政府的腐敗與貪污太嚴重, 和當時國民黨差不多. 導致人民極度反感, 不敗也沒天理.
敝人認為最重要的是, 由上而下的自我防衛意志--上下一心, 團結一氣. 在民主國家中, 人民有許多不同意見, 是必然的. 然國家安全第一, 是最基本共識, 民進黨在野時, 決不會傷害台灣, 可是國民黨在野時, 憑著立委多數, 8年內阻撓軍購60多次, 並在政府未同意下, 以政黨主席身份, 跑去中國磕頭......
現在的老閹馬, 更以弱化台灣國防, 以對中國表善意, 想想真令人難過啊! - 21樓. 中西部2010/10/21 08:15维基百科越南战争
看看这个维基百科中关于越南战争的描述
“事实上越南得到最大的支持是中国给美国划定的战争升级底线,就是不允许超越北纬17度线 “The ban on crossing the 17 degrees north latitude line”。来自中国的这个警告让美国想起了朝鲜战争的教训从而改变了战略来避免和中国发生直接冲突。”
http://zh.wikipedia.org/zh/%E8%B6%8A%E5%8D%97%E6%88%98%E4%BA%89 - 20樓. 中西部2010/10/21 07:53台湾网友对美军太有信心了。
如果对美军这么有信心,不知如何解释越战的失败? 当年美军在越战失败,美国军人的最大抱怨是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因为美军是被困住手脚来和越共打仗的。很少有人追究下去,为什么美军被捆住手脚?谁有如此的力量来捆住美军?台湾网友知道吗?想过吗? 答案是中共困住了美军的手脚。因为中共的周恩来说如果美国跨过17度,中共就出兵到越南。美国这次吸取了韩战的教训,对中共的话听进去了。绝对没有跨越17度。只好进兵柬埔寨开阻断胡志明小道。美国空军被捆住的另外一个地方是避免误炸中国,严令美国空军严禁轰炸北越境内离中国边境40公里以内的目标。北越把所有的重要设施都放在这个保护区内。同时美国飞行员明明知道他们的对手是中国的高炮防空部队。但是嘴里一句也不说,打烂牙齿含血吞。结果是堂堂的美国被越南打败了。那是40年前的共军啊。老共无偿的给北越200亿元装备,让北越和美国打仗。这就是大国的影子战争。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总统尼克遜到中国去和毛泽东做退出越战交易(包含放弃台湾)。 - 19樓. 中西部2010/10/21 07:04Cat 9,你对我们美国也太有信心了。
Cat 9,你对我们美国也太有信心了。 如果共军发射导弹到旧金山的外海,说明中国有本事对后续问题的处理能力。这种假设不是不需要讨论的。我们美国会和中国通热线电话来避免走到这一步。这就是为什么要设热线电话的目的。美国和中国已经是处在互相摧毁的状态下。所以没有人会发疯而使用核武器。所以现在的情况是非核武器的战争。如果老共要警告介入台海战争。他们会先在航母靠近时先射几法,相当于阻拦射击。但是即使老共不阻拦美国的航母,我们美国会让我们的飞行员去和老共的空对空,地对空的导弹对干吗?老共已经在越战中和美国的航母交手过了。当年轰炸北越的飞机很多就是从航母起飞的。那个时候就是共军的防空部队对美国的航母上的飞机。所以不要把航母看的太神奇。航母上的飞机由于跑道的关系绝不是共军从福建机场起飞的飞机的对手。所以台湾人不要把航母看的像台湾的救世主一样。
“你叫中國人無預警, 放幾枚弹道飛弹到舊金山外海試試吧! ” - 18樓.2010/10/21 01:22足夠有效的武力, 才是和平的保障....
武力是和平的保障:对于台湾是F35,潜舰 ....
对于中国是东风飞弹....
台湾对于中国来说,就像古巴于美国.
古巴安装苏俄飞弹,美国是不惜动核武器的.
台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的决心.
欧洲经过上千年的撕杀和两次世界大战,增长了智慧,
才有了瑞士的和平永久中立.
智慧的人和智慧的人相交,不会有暴力,
试想一个智慧的人,生活在一群贪婪的人之中,他该怎么办?